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28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成才 2016年10期
关键词:桐桐阳阳小朋友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张 燕

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张燕

经常听到送孩子到园里的父母对我们老师说,孩子就听老师的话,在家怎么说都不行。有时偶而在下班的路上也会遇到以前幼儿的家长,他们常大发感慨:孩子现在越大越难教了,不管他就懒散,从不主动学习,管了他们又抵触,嫌你烦。总之,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们束手无策,更令家长忧心和触目惊心的是,现在孩子自杀事件频出,自杀率逐年上升,年龄却在逐年减小!其原因之一,不排除小时候幼儿缺乏父母的陪伴或父母疏于教育而引起的一些心理和性格问题。这些问题在幼儿期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以至于渐成隐患,遗留至小学、中学或者大学才显露,等父母发现开始重视的时候,已经过了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要改变就很困难了。

俗话说“三岁看老”,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健康教育是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0~6岁是孩子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小学、中学、大学等任何阶段,而这个重要阶段里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国,父母占绝对主导地位,是任何人、任何机构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一条河流源头出现了污染,跑到下游是无法治理的,只有找到源头,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因此,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重视源头教育。家长首先要认清自己在教育中的问题,然后再找到教育不当导致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将隐患尽早掐断在萌芽状态。

问题一,以爱为名,过度保护

【案例】一次放学离园,我陪着孩子在幼儿园门口等着他们的家长。偶然间,我听到中班小朋友遥遥对另外两个小朋友说:“桐桐,阳阳,我妈妈刚帮我买的巧虎音乐,可好玩了!你们等下到我家玩吧?”两个小朋友都说:“好。”一会儿三个家长都来了。遥遥立马对妈妈说:“妈妈,等下阳阳和桐桐到我们家看巧虎。”遥遥妈妈笑着说:“好呀,欢迎。”阳阳和桐桐也同时告诉来接的爸爸和妈妈,阳阳爸爸刚开始不愿意,但阳阳很坚持,加上遥遥妈妈邀请也就同意了,但桐桐妈妈却坚决不同意。刚开始,桐桐妈妈笑着说等到周末再去。桐桐不愿意,她就“威胁”说:“妈妈还要回家做饭,如果你要去就一个人去,我不会接你!”桐桐说:“好!”然后就拉着阳阳的手向车走去。桐桐妈妈一看就有点急了,加大嗓门“恐吓”道:“你不听话,小朋友不喜欢你,妈妈也不喜欢,周末不带你出去玩,就让你呆在家里。”桐桐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去。桐桐妈妈见威胁和恐吓都不行,就开始“利诱”了:“如果你听话,我就给你也买一套,并且还给你买你喜欢的芭比娃娃。”最终“利诱”成功,桐桐终于同意不去了。最后,桐桐妈妈就对遥遥妈妈说:“不好意思,今天有事,改天带遥遥到我们家玩。”说完,就拉着一步一回头的桐桐走了。

解决策略:宽严有度,适时解放孩子的天性

其实据我观察,桐桐在班里一直比较胆小,从不随便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害怕一些陌生的事物;平时参加游戏也是很拘谨,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梯,也是小朋友挤在前面,她就让在一边,特别害怕陌生人。结合桐桐妈这次的做法和桐桐平时的表现,我和班里的老师分析,这个孩子明显是被保护过度了。

很多时候,家长的很多决定都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常常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其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甚至苛刻,素不知这实际上是在压抑孩子的天性。也许家长们的做法暂时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播下压抑的种子,收获的将会是苦涩。幼儿在大人面前是一个弱者,家长往往会利用自身的优势胁迫、恐吓、利诱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殊不知,这样压抑的后果会慢慢地让孩子与你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长此以往,孩子要么抵触你和你对立,要么屈从于你对你事事顺从。这样毫无主见、没有个性的孩子,难道是家长们想要的?因此,家长要做的,是宽严有度,给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让孩子多与同龄的孩子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与人和谐友善的相处之道。家长也要适当放开手,相信孩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解放孩子天性,避免他们未老先衰,早早便失去孩子的童真。

问题二,行为误导,推卸责任

【案例】一天课外活动时间,小朋友都在外边玩。老师突然听见一个小朋友大哭起来了,过去一问,原来是希希在和其他小朋友跑着玩的时候撞到了在排队滑滑梯的一个小朋友身上。老师说希希是不小心撞上的,让他和小朋友道个谦。但希希没有听老师的劝告道歉,而是蛮横地不准那个小朋友站在那里。

幼儿的各种问题行为,细细思量,认真剖析,每种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希希会有这样的行为反应是与很多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摔倒了,爷爷奶奶不是责备孩子不小心,而是怪地板“不好”,还煞有介事地“打”地板,哄孩子说是地板“坏”,让我们的宝宝摔倒了!撞到了凳子,则是凳子“不乖”,挡了宝宝的道,要“打”凳子……出了问题,家长没有从孩子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将过错都推到无辜的物件上。家长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带给了孩子的是一种错误的信号,那就是不管出什么问题,错的永远都是别人。这种教育方式造成的危害,一是让孩子认不清问题所在,下次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无法做到“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二是养成推卸责任的毛病,就像希希的表现一样。她撞倒别人,不是自己不小心,而是小朋友不该站在那儿!

解决策略:认清问题本源,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当孩子遇到挫折、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用结果分析的方法去说服孩子。行为主义心理学有一个方法:通过结果影响人的行为。孩子摔倒了,要和她一起分析:为什么摔倒?是跑的太快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要告诉她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如让她慢点走,或者看清了前面的状况再走,这样是不是就不会摔倒了……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分析问题,这样才可避免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让孩子认识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就不会选择盲目逃避或推卸责任了。

问题三,夸奖敷衍,缺乏诚意

【案例】很多教育书籍里面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无论孩子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很多家长都喜欢把“你真棒”挂在口头,并认为这就是“赏识”教育。这种“滥”表扬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方面,当孩子次次听到的都是父母随口的一句“你很棒”时,时间长了,很多孩子就会听麻木,觉得父母只是在敷衍自己,就不再相信父母的夸奖,对父母的表扬也不以为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表扬得太多,孩子已经习惯事事被表扬、被赞美,当他们做好某件事情却没有得到父母表扬时,他们就会生气,失落。不管上面的哪种状况出现,表扬都会失去其应有的效果。这时,家长会觉得委屈,“我不都说‘你真棒’了吗?怎么还是不高兴呢?”“我只是有时忘记说了,怎么就不能体谅我呢?”孩子也委屈,“爸爸妈妈根本就没搞清楚我到底做了什么事就说好,而且永远只会说那么一句你真棒,一点新意都没有,一点诚意都没有,没劲!”

解决策略:表扬要具体,以真心提振孩子信心

家长怎样去夸奖孩子才可以达到自己想到的效果?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大部分家长并没有认真去考虑过。其实,表扬孩子也是有学问的。首先要具体,比如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会一首诗,家长不能简单地说“你真棒”,而要认真地听,然后指出其中好的部分,如吐字清楚,声音好听等。这样的表扬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以后该怎么做能做得更好,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认真和诚心。这样的表扬,才会有效果,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信心。

学龄前的儿童正是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而且,他们多是依靠外界对他的评价来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就是建立在别人的赞美和表扬上,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所以,对孩子,家长不能盲目夸赞,不能过度表扬,否则只会养成孩子自恋自大的毛病,变得目空一切,只听得进赞美,听不进批评和反对的声音。对于家长,给孩子的“夸奖”应该是积极的回应,是客观真实的反应,这样才能感动到孩子,帮助到孩子,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始终是最大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父母的内心情绪都无时无刻不在传导给孩子,虽然孩子当时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但是过后会完完整整地展现他从父母身上传承来的一切。因此,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首先要教育好自己。0~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一职比任何岗位都重要,父母要在幼儿阶段积极参加各项亲子活动,抽出时间和孩子们进行亲子互动,增加亲子间的交流沟通,尽早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早日弥补孩子的性格缺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廖林

猜你喜欢

桐桐阳阳小朋友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情窦初开”的桐桐
交换秘密
桐桐学唐诗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我家的“和事佬”
Let’s DIY Poster
聪明de猴子
水上乐园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