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扬长”促转化——一个顽劣生转化的案例及反思
2016-03-28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程桂华
■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 程桂华
以“扬长”促转化——一个顽劣生转化的案例及反思
■武汉市东西湖区嘉禾园小学 程桂华
案例
我的班有一个让任课老师头疼、敢跟老师动手的男生俊俊(化名),这是我进班前就听说的情况。但尽管我对此有所防范,在我刚带班的前一两周,这个身材高大的男生还是在学校连续制造了三起事端:带领同学爬食堂的顶棚;欺负班内瘦小女生;玩竹条戳伤同学的眼眶,差点造成重大事故。有这样一个学生在,我知道班级“优胜流动红旗”是很难流动到我们班的,班级也难有安宁的时候。而且,据观察,我发现他对我的敌意越来越大。
一天上语文练习课,我布置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听写。我走到俊俊同学面前,打算看看他听写得怎么样。哪知,我刚一伸手,他就把本子一收,眼睛一翻,冲我大叫:“凭什么看我的?”看他对我如此放肆,我也忍不住大声回应:“什么?老师连看你作业的权力也没有?……”说完,见他默不做声,我顿时冷静下来,没有继续发作。而他虽然也知道自己无理,可依旧倔强地歪着头,咬着牙,一副忿忿然的模样。接下来几节课,他都没有好好地学。
事后我想,这学期才开始一个月,这孩子每天都犯事,他也不见得如表面那么平静,心里一定很烦躁。考虑到这一点,对他的教育工作我尽量做到细致、耐心,处处体现对他的关爱,即使他犯的错再多、再大,我对他都尽可能地宽容。可我不明白的是,我已经这样做了,这孩子怎么还是对我如此抵触呢?
第二天早自习,我把他叫到门外,找他谈话。起初,他一声不吭。后来,他满不在乎地说:“我就这样,你打电话告我的家长啊!你不是喜欢告状的吗?你不是把我在学校里的事情,都告诉了我妈妈吗?你再去告呀!”
听了他的话,我终于知道了症结所在:原来,他误会我是爱“告密”的奸细了。于是,我心平气和地、非常郑重地向他说明了两点:一、对于他所犯的错误,我没有告诉他的家长;二、即使告诉了家长,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我让他回家认真地问问家长,老师是不是打电话告他的状了。
下午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组织班赛,俊俊为本队进了一个球。下课后,看他得意的样子,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大大地赞扬了一番。接着,我又顺势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关爱,并当着他的面,与他妈妈通电话,澄清了老师没有“告密”的事实。这时,他才不好意思起来,也老实地向我承认了错误,说了对不起。可能是这次的交流让他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这次谈话过后,他的学习和表现有了较大的改善。
为了使他能彻底转变,我开始更细心观察他。我发现他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为此,我让他担任了体育委员。有了这个头衔,他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每次他整队,每次班级集合,我们班都能做到“快、静、齐”。我还发现,虽然他是个壮实的男生,却能写一手漂亮的小字。于是,我就有意识地举办了一次写字比赛,他也不负所望,获得了男生组的一等奖。领奖的时候,他的脸上乐开了花。自此,他越来越积极地参加班级活动,在元旦联欢会上,他还表演了两个精彩的节目呢!
为了加强他的纪律性,我利用班队会,在全班进行普法教育和课堂常规教育。针对他爱恃强凌弱的问题,我没有简单地说教,而是以身作则,用我善待他和其他同学的行为去感化他。慢慢地,他对同学也友善起来,甚至,也能帮助他曾经欺负过的那个女生,帮助她解决一些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
俊俊同学转变了,班级“优胜流动红旗”也三次流动到我们班!
反思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头痛的事情,莫过于班上有个别无法无天的“顽劣生”。顽劣生能否顺利转化,直接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败。顽劣生的转化工作做得好,班级工作就会走上正轨;做得不好,班级工作就很难开展,很容易走下坡路。
俊俊同学转变了,也许以后还可能会出现反复,但总结目前教育的成功经验,我有以下体会。
1.蹲下身来,平等对待
对待顽劣学生,首先老师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带头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感化学生。
顽劣学生冒犯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表现为:当面顶撞,背后谩骂,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班主任,更容易被学生冒犯。班主任被学生冒犯,与学生发生冲突时,一定要理智、冷静、沉稳地应对,切忌激动、上火,应充分认识到冲动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记住师德八条,对学生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循循善诱,巧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顽劣的学生。同时,班主任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上好普法知识课,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在班级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氛围。班主任要组织各班级学生制订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并在实践中内化成为自觉的行动。班主任应利用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与学生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以及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如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逐渐演变成榜样行为,从而营造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2.掌握策略,因人施教
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在与学生的冲突中,教师往往不自觉地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给学生施加压力,让学生驯服。然而,这种用高压手段换来的驯服,往往是学生口服心不服,调皮顽劣的学生还是会故意找茬,引起更大的师生对抗。在上面的案例中,如若我抓住俊俊同学的无理,在班上大肆宣扬,大发脾气,得理不饶人的话,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转化工作陷入困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以确保自己胸怀宽广。”因此,当师生出现矛盾或问题时,教师切莫急于行动,要静心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矛盾或问题,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遇到问题时,若自己能解决,就一定不要将问题和矛盾上交学校,或找家长,以免激化矛盾。碰到师生或生生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时,教师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要尽快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抓住契机,解决矛盾,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尊重学生,培养自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是学生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对待学生的错误,应就事论事,不宜将学生的一时错误、一次错误与学生的品行、性格联系起来,给学生贴一个不好的“标签”,否则,学生容易自暴自弃,老师自己也会丧失教化的信心,不利于学生的转化。尽管上面案例中的俊俊同学顽皮、爱闹事,我却没有给他定义为“坏孩子”,在批评他的错误时,也从不用“你总是这样”“你经常这样”等“一刀切”的说法,不把他当时的错误与以前的事情联系起来,只是当作偶然事件来处理。相信,班主任只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理智地处理问题,就一定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并没有那么差劲,还能转变,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做好孩子”的决心和信心。
4.学会宽容,设立台阶
教育的责任赋予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但也不能滥用,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帮助他提高认识、改正行为。班主任应指出学生行为举止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改正错误的方法,决不要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对常犯错误同学,更需保护其自尊心。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转化教育时,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再用,给顽劣生留一点面子,设一个台阶,如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点醒学生,既让他易于接受,又能达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哪里有扬长,哪里就有孩子的自信;哪里有尊重,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尽管孩子们有着先天差异,但只要我们注意杨其长,在爱、尊重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们一定会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
责任编辑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