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依法治校的新契机

2016-03-28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彭宇文翟亚琴

成才 2016年10期
关键词:治校法治化依法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彭宇文 翟亚琴

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依法治校的新契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彭宇文 翟亚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领域作为社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深化改革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紧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教育也迈入了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

教育治理现代化以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旨在构建新型政府、学校、社会治理模式,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治理体系和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中小学依法治校,是中小学在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过程。中小学依法治校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依法治校迎来了新契机。

一、中小学依法治校的环境更加优化

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新型政、校关系的确立和多元主体参与中小学治理,促使中小学依法治校的环境更加优化。

第一,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内部环境将更加自由。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治理中管、办、评这三者之间相对清晰的权责边界,将为中小学依法治校提供更加自由的内部环境。当前,制约中小学依法治校内部环境优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的办学自主权未能真正得到落实。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在中小学依法治校过程中权力过于集中,中小学未能充分享有独立的人事权、财权等。二者不平衡的权力关系模式致使中小学在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中,不能有效地依照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自身情况开展工作。而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将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实现对中小学的管理方式、手段由过多、过细的具体行政管理向宏观监管和提供服务转变,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将得到充分落实和尊重,为中小学依法治校创造更加自由的内部环境。

第二,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教育治理现代化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教育治理的主体不仅涉及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和学校,更包括社会团体、企业等。这些活跃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中小学依法治校中,将发挥其作为第三方的评价作用,对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进行客观、科学、公开、公正的评价。同时,它们对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监督将更加有效,增强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进而为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为中小学依法治校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中小学依法治校的理念更加牢固

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依法治校的理念将更加牢固。前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中提出“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治理的法治化。2016年教育部印发《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转变观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等一系列关于加快中小学依法治校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强调了中小学依法治校的紧迫性、必要性,并为中小学依法治校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提供了支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从更深层次上凝聚了依法治校的共识,增强了“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意识。教育系统法治观念共识的形成和法治观念的提升,促使中小学依法治校的理念更加牢固。具体表现为:

第一,中小学对依法治校地位的认识由边缘转向中心。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依法治校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已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在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将开展依法治校视为中心工作之一。第二,中小学对依法治校内涵的认识由表面转向深层。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对依法治校内涵的认识由“法制”深化到“法治”,由“管理”上升到“治理”,对依法治校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

三、中小学依法治校的方式更加现代化

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依法治校的方式更加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在强调构建新型政、校关系以及发挥多元主体参与中小学治理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了中小学治理方式的现代化,即中小学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治理方式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要求推动中小学依法治校的方式更加现代化。具体表现为:

第一,中小学依法治校的方式更加法治化。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依法治校的方式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传统上,中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事业单位的固有属性,使其在办学过程中所需的人、财、物、资等条件均主要来源于教育行政资源的配置,其办学行为也必然受到行政行为的影响。如,中小学内部各项权力划分不明晰,决策过程的民主性程度不够高,存在“人治”色彩。而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要求依法规范中小学内部权力的行使,确保中小学各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因而,中小学内部权力的合理划分、明确的权责关系,必将使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方式脱离“人治”的方式,走向法治化。

第二,中小学依法治校的方式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中小学在依法治校工作中的方式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以中小学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例,中小学章程是中小学的“宪法”,是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基础和根本;中小学各项管理制度是中小学的“部门法”,是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重要制度依据。在构建以章程为龙头的中小学内部制度体系时,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法律专家之间的“共识”,而是在充分听取教职工、学生以及家长等相关群体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才形成的“共识”。中小学依法治校的章程制定建设中,注重聆听多方声音,吸纳不同群体的意见,既是中小学依法治校方式民主化的彰显,更是尊重中小学依法治校办学规律,治校方式科学化的体现。

结语: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小学依法治校在环境、理念和方式上迎来了新契机,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将朝着更加全面、深入和务实的方向推进。

责任编辑成弘

猜你喜欢

治校法治化依法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反腐败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