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6-03-28杨曼
杨 曼
(岭南师范学院 商学院,湛江 524048)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杨 曼
(岭南师范学院 商学院,湛江 524048)
论述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的先锋模范,在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纽带与桥梁的重要作用。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指导老师及培养体制的问题等,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良性发展。指出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力度,明确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创新管理与培养理念,建立合理科学的培养体系,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新常态;学生干部培养;创新发展
“新常态”一词由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该词最初是习近平总书记用来描述中国经济状况,后来“新常态”一词被用于我国的各个领域,如政治新常态、社会建设新常态等。总而言之,“新常态”就是与以往不同又相对稳定。新常态的出现也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学者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模式研究侧重于基本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将新常态与之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在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已刻不容缓,深入剖析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实践中存在的新问题,并提出更为可行、有效的培养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常态下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工作活动中扮演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的角色,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
(一)培养高校学生干部是新常态下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校是帮助国家培养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门,是新时期祖国的希望与未来。高校学生干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毕业后将成为国家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各行各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二)培养高校学生干部是新常态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师生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目前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90后的学生更注重自身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教师队伍基本是60、70、80后居多,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更需高校学生干部这个桥梁来起沟通作用。因此,引导和培养好高校学生干部,使之能够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及时上传下达学校、老师的工作安排,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更快地布置、实施、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另外,培养好高校学生干部,使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并将学生的各种情况、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老师,有利于学校和老师及时准确地了解、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等种种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起到了较为突出的作用和影响[1]。
(三)培养高校学生干部是新常态下校园文化丰富与发展的需要
高校学生业余时间较多,校园文化生活将是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在校园文化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开拓作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对开展各种各样的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动始终保持着较大的热枕,以积极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并通过联系校园文化相关的各个群体、组织,在众多领域、层面上影响着校园文化的不断充实发展,从而形成校园文化良性循环的重要力量[2]。
二、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以90后为主,90后的学生干部有着较高的工作热情,但做事缺乏耐心,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性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90后自身的特点不仅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还阻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进度。新常态的到来,也给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学生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角色定位不准确。有些学生干部在当选后盲目认为自己能够完全胜任学生工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是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将问题归因于外界因素,推卸责任,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工作能力需要提高。有些学生干部在当选初期,群众基础并不扎实,但是却有较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在组织开展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对待普通学生的态度存在着“摆架子,冷语气,硬行事”等不良现象,甚至忘记了“为同学服务”的使命,让学生感觉到学生干部高高在上、无法认可。同时,高校的扩招使全国各地不同地域、文化、习俗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生干部单一枯燥的工作方式及活动形式脱离了学生需求,无形中减弱了学生干部的号召力,使学生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少数学生干部在开展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与指导老师的接触比较频繁,自认为和指导老师比较熟悉,从而在言谈举止上表现出不得体,使学生工作的开展受到无形的抵触和推诿。
其次,心理承受能力差,功利主义明显。90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环境较好,吃苦能力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干部不仅没有虚心接受批评教育,反而表现出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严重者有辞职倾向,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另外部分学生干部言行不一,在竞选和任职初一直以“为学生服务”为己任,但在工作中后期却表现的非常不积极,甚至百般拖沓或推脱。更有少数学生干部,完全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直到最后被劝退。同时有部分学生干部的功利性比较强,只想利用学生干部的身份在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入党、保研中取得优势,而忘记了作为学生干部的初衷、初心:为师生服务,提升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3]。
再次,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大学的学习方式由高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要学习的知识面较宽,具有多样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学会自学。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与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差异,学生要想精通专业知识,在课外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认真学习、钻研专业相关知识。而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往往只能利用课外时间,这就必然产生了工作和学习时间如何合理分配的难题和困扰,部分学生干部把主要精力与时间放在了学生工作上,无暇顾及学业,导致其专业知识水平差,课程考试不合格,更有甚者因此无法顺利毕业。由此可见,学生干部的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决定了其学习成绩的不如人意。
(二)学生工作指导老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指导老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思政辅导员,而思政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指导老师,尽管在2004年中央16号文已提出:辅导员要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路线。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并无专业对口的指导老师,仅有少部分心理学专业及教育学专业的老师从事辅导员工作,大部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复杂,且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的趋势明显。因此大部分辅导员虽然从事学生工作,但还缺乏专业化的学生干部培养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其进行专业、深入地培养[4]。
其次,指导老师工作定位边缘化。目前,高校教师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对思政辅导员老师的认可度较低,少数人对大学辅导员不了解。普遍认为教学和科研才是大学的重要工作,而辅导员的工作无关紧要,甚至可以让学生代工作,由此可见一斑,辅导员老师的工作被一定程度上忽视、轻待。另外,高校的大部分行政部门,如:财务处、教务处、保卫处、宣传部等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会安排处于学校最低层的辅导员来与之联系,甚至将本职工作安排给辅导员来完成,而辅导员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配合这些部门来完成工作。网上普遍流传的一句话:两眼一睁,忙到熄灯,“5+2、白+黑”是对辅导员老师工作的形象写照,各种学生活动、事务检查、突发事件等与学生相关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事情繁杂琐碎,占用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使辅导员对学生干部的指导与培养出现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最后导致辅导员对学生干部只是使用“拿来主义”,无暇顾及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
(三)学生干部培养体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干部选拔机制不合理,机构人员冗杂。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通常由“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组成,尽管该选拔制度体现了公平原则,但在选拔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带有选拔者的主观臆断,选拔者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干部候选人的详细情况,导致未能更科学合理地选拔学生干部。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学生数量增多,学生干部机构及人数越来越多,造成各机构人员冗杂,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明,工作内容缺乏创新,工作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各机构的健康发展。
其次,学生干部机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考评机制。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正式出台学生干部管理的相关规定条例,只有少数部门制定了内部工作规定,但是该规定并不规范。各机构之间、机构与部门之间、机构与班级之间工作衔接断层,工作效率较低。学生干部机构不仅缺乏完善详实的规章制度,更缺少科学的考评机制,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干部的考核过于形式化,甚至实行“大锅饭”制度,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路径创新举措
(一)学生干部要时刻保持自我反醒,明确自身定位
高校学生干部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它是在学校党政组织和上级学联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组织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重要桥梁,是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生群体为基础,一切学生活动的开展要以“为学生服务”为前提。高校学生干部可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孤儿院、养老院等的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的责任感,培养自我的奉献精神,明确学生干部“服务者”的角色,正确处理好学生干部与老师、同学、工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在工作的过程中尊重老师、同学,认清工作对象,摆正自身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与老师进行工作沟通,按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向老师汇报学生学习及思想动态,主动向同学传播学校思想、精神,引导学生爱校情怀。努力作好老师与学生的桥梁,剔除”官本位”思想,乐于奉献,在学生工作中实现学生干部自身的价值。
(二)学生干部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适应工作环境
随着高校逐年扩大的招生规模及近年来就业难现状的持续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情绪受此影响变化较大,在学习、就业、情感等多重问题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所缺失。学生干部除了面临学习压力之外,还要面临工作压力,学生工作开展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干部的心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主动关心、鼓励学生干部,对其工作进行肯定,引导学生干部对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及工作方法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干部大胆创新实践,增强学生干部工作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邀请从事心理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老师开展专题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干部完善健全的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安排优秀学生干部代表作关于学生干部经历对个人成长成才的影响等讲座,增强学生干部的自信心,让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挫折与困难能够轻松应对,以敢担当、善谋划的姿态投身于学生工作中。
(三)学生干部要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树立榜样
首先,学生干部要始终牢记“专业知识学习为本”理念,深刻认识专业学习对人生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在学习中要严守上课纪律,饱满学习兴趣,优质完成课程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刻苦认真,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榜样力量的作用。其次,学生干部要同时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干部可通过参加学校、省厅举办的短期高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座谈会,充分利用团校和党校进行培训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注重发挥高年级学生传帮带作用,定期召开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积极听取老干部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学生干部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以学习更多更好的工作做法,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学习与工作双赢的效果。
(四)指导老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创新管理与培养理念
首先,学生工作指导老师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对学生工作的成效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学生干部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很多大学生选择担任学生干部是基于以学生干部岗位这一平台,在实践中获得众多的组织协调、领导策划等机会,在亚社会化的环境中迅速开拓视野、丰富阅历和提升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各高校要高重视辅导员工作,对其工作职责定位明确,对其工作成绩给予肯定,提高对辅导员的工作地位的认可度。另处,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鼓励辅导员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或读博士学位,通过培训或读博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或最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从而不断开阔眼界,活跃工作思路,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与能力,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事业作出持之不懈的努力[4]。
其次,指导老师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培养理念,严格要求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上下苦功夫。首先,指导老师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干部,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了解其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问题,让学生干部工作起来没有后顾之忧。另外,指导老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干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其次,指导老师可针对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
(五)高校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建立合理科学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
首先,严把选拔关,加强学生干部管理。在大部分高校中,主要由辅导员及在任学生干部负责新的学生干部的招聘选拔工作。除了常规的选拔流程: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外,可根据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科学合理的选拔程序,通过严格的考核、筛选机制,选拔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学生干部。另外,从各方面加大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监督体系,促进学生干部养成积极、认真、务实、创新、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次,明确学生干部岗位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和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学生干部的工作任务及岗位职责要有合理、明确的划分,这样学生干部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从而及时完成工作并保证工作质量。另外,要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就离不开合理、公平的考核奖励机制。在考核工作中,除了考核常规的工作外,要额外增加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结束后要对评选出的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方法要有创新,比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集体奖励、个人奖励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以此激励学生干部,倡导先进,引领风气,增强学生干部的奋发进取、勇于争先之意识,提升学生干部的整体工作素质[5]。
四、结语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全面准确把握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学生干部、指导老师、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方面协同努力,积极创新发展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路径,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助手作用、桥梁作用、凝聚作用、服务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服务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伟大事业。
[1] 邹俊.“90后”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58-162.
[2] 王昊.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论略[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4):131-134.
[3] 邬辛未.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培养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80-82.
[4] 朱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0):186-188.
[5] 韩梦成,杨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154-156.
The innovative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 cadre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new normalcy
YANG Man
(BusinessSchool,LingnanNormalUniversity,Zhanjiang524048,China)
College student cadres,the pioneers of student groups,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a bridge in connecting college,teachers,and students.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 training in the new normalcy,such as the problems of student themselves,the problems of advisers and the problems of training systems,etc.,which severely influenc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cadres group.Therefore,colleg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 cadres,define clearly the roles of student cadres,innovat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concept,set up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aining system,establish an excellent student cadres group,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 works.
the new normalcy;student cadre training;innovative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4.032
2016-10-11
杨曼(1986—),女(汉),湖北襄阳,硕士,助教 主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G647
A
1009-8976(2016)04-01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