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探析

2016-03-28张潆文毛俊萍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史

张潆文,毛俊萍

(天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300072)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探析

张潆文,毛俊萍

(天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300072)

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在现阶段的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诸多制约因素中,教材建设的滞后和精品教材的匮乏是我们长期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就目前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理念、内容组织、研究视阈、形式设计等提出了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编写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中国古代文学课是依据国家汉办编写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而设置的汉语言本科专业必修课程。近年来,学界已经提高了对中国古代文学课重要性的认识,如孙兰(2007)[1]、黄爱华(2010)[2]、杨鹤澜(2014)[3]等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从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来看,与语言技能类课程相比,中国古代文学课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究其原因,对留学生而言,古代汉语的语言障碍和跨文化理解上的难度让他们对古代文学课望而生畏;对教师而言,课程定位的分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莫衷一是,有针对性的精品教材的匮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建设。针对这些问题,业界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如吕蔚(2010)从跨文化角度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师应当运用跨文化意识及方法处理好文化不适及文化冲突的问题[4];笔者(2013)也曾就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诗词教学和小说教学,以及古代文学课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作了探讨[5]。以上研究从教法角度为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提供了参考。遗憾的是,教法研究之外,留学生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材建设却十分滞后。迄今为止,国内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屈指可数,关于此类教材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而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缺乏有针对性的精品教材,便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古代文学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对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进行专项研究。

一、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现状

(一)公开出版的教材数量较少

据笔者所见,目前公开出版的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十分稀少,且相比国内高校中文系的古代文学教材内容更为精简,降低了难度。其中,宋尚斋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纲》和施国锋的《中国古代文学》侧重文学史的概述和梳理;王庆云等编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和张英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以文体为纲,是对重点作品的精读和鉴赏;欧阳祯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程》和刘广和、叶君远的《中国古代文学选读》既有文学史的概述,又兼顾作品的精讲、选读。欧阳祯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程》还区分了精读和泛读,其中精读内容包括课文、作品、练习,泛读内容包括相关的文学史知识提示和名篇欣赏。相比之下,该书无论体例编排还是版式设计都更为合理,是近年来比较优秀的一部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

(二)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

尽管上述教材各具特色,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针对性不强

虽然上述教材都明确标明是留学生教材,但其实际内容更类似于国内高校中文系所用古代文学史或作品选的精简版,我们很难看出两者之间在教学对象和编写理念上的显著区别。

2.中国本位思想过重,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

目前,面向留学生的古代文学教材虽然内容很多,却基本不提及他国文学与文化;可供学生参与的互动环节极少;教材文本全部使用汉语,甚至作品的白话译文都很少见。凡此种种,不但增加了留学生跨文化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承认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书写要体现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但是在汉语国际推广中,中国本位思想过重则不利于中国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3.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学科前沿成果的关注和引入

现有的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在文学史知识介绍和作家作品评价方面基本沿袭国内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材的传统内容,很少吸收海外汉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前沿成果。例如中国古代文学的域外传播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这部分内容非常适合在留学生教材中加以介绍,然而目前已出版的几部主要教材鲜有叙述,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写中的一大憾事。

4.装帧设计不够精致,缺乏吸引力

与目前国际汉语教学领域出版的很多精品汉语教材相比,现有的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在版面编排、色彩、纸张、封面、插图等等装帧设计方面都缺乏感召力和艺术含量,有的甚至还比较粗糙,这十分不利于教材的推广。

5.载体单一,没有配套材料

上述七部教材均没有配备音像资料,也没有教师用书、自学读物等相应的辅助材料。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这类教材很难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也难以为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提供充分指导。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目前没有业界公认权威的针对留学生的古代文学精品教材。而从各高校留学生古代文学课使用教材的情况来看,上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使用也不广泛,很多学校都在使用授课教师自行编选的讲义进行教学。如此一来,授课内容便过于随机,好的经验得不到推广,而新手教师对课程又无从把握,以致古代文学课的授课效果很难得到保障,课程建设也无从谈起。基于此,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建议

根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本科四年级开设,课时量大致为60—80学时。古代文学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大致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样式、源流变化以及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了解、熟悉一定数量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并对古代作品的艺术表现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就广义范围而言,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应当属于文化课范畴,它不同于国内中文系的文学史课程,也不同于汉语教学中的语言类课程。因此,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中,我们不能照搬国内高校中文系文学史课程的内容,而应当充分考虑留学生的文化背景、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传播中的受众心理。对此,在考察国内教材现状,并参照海外中国文学课程和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之后,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编写理念上,不仅应包含基本文学知识,且应以文学作品为载体,提高留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理解、分析中国文学、文化现象的能力

传统的文学史教材以详细的基础知识为内容,相对应的课堂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基础知识讲授型课堂。虽然教学目标明确,却不利于学生将基础知识内化,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古代文学这类文化知识型课程同样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性。具体来说,可以淡化基础知识部分,通过恰当的论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将基础知识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也不仅仅是讲授者,而应当参与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共同探索。同样,对于练习和考核,也不再以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为目标,而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红楼梦》的讲授为例,教材的教学内容不应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的评价定论,而可以通过精炼的篇目导读和开放式的问题引导,来帮助学生自主思考有关爱情、欲望、性、死亡等主题在作品中的表达,有关作品的文学、文化和象征意义也应在阅读和讨论中由学生自主归纳和探索。由此,《红楼梦》在教材中就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文本。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也成为深入认识中国文化的载体。

(二)在内容组织上,以专题为单位,重新建构系统的文学文化体系

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繁富,涉及从先秦到清末的众多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然而与国内高校中文系古代文学课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同,留学生的古代文学课时量总计只有60—80学时。因此,面向留学生的教材在内容组织上,便不适合面面俱到地阐释基础知识,而应当考虑以专题为单位,构建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文学文化体系。

对此,海外高校的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实地探访,笔者了解到,很多海外高校并不开设“中国文学史”这样大而化之的课程,而通常是以专题的形式来设置课程。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系开设了“明清女性文学”“宋词”“《红楼梦》研究”等专题课程,在很多课程中,教师又以seminar(研讨班)的形式,通过具体议题来组织课堂报告和讨论。留学生古代文学教材编写也可以借鉴这种专题研讨的形式,例如依据作品内容,设置“亲情”“爱情”“友情”等专题,专门介绍表达某一类情感内容的经典作品,探讨此类情感在不同文体作品中的表达,进而归纳不同文体的特质。此外,在小类之上,还应以主专题来统摄大类内容,如“亲情”“爱情”“友情”都可以统摄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下。这样,文学内容就更易于融入文化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感知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此类以内容为纲的结构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处理文学鉴赏、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更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跨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三)在研究视阈上,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世界范围内做鸟瞰与观察

中国文学史只有放在世界文学史背景下去观照才能突显其特质。对留学生而言,比较基础上的接受才更有意义。具体来看,首先,我们在介绍中国文学的同时,需要关注同时期世界文明史、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同时也要对中国古代文学与同期的域外文学做跨越国度、民族与文化的比较研究。其次,中国古代文学在域外的传播和接受状况,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教材编写不可忽略的部分。再次,注意吸取海外汉学研究的先进成果,适度借鉴海外经典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如《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的叙述方式;《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一些议题,如中国各种世俗和神圣话语之间的互动与混合、精英与民众之关系对中国文学的重要性、存世文献中体现出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中国文学风景中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全国语言与地方语言、文学中的女性,都是以往国内传统文学史中极少关注的,值得我们参考。

(四)在形式设计上,增强美感,增加辅助的多媒体材料

相比语言教材,现行的文学教材在形式上过于简单刻板,难以从视觉感官上吸引读者。对此,我们建议在装帧设计上加大投入,从纸张、插图到版式力求既突出中国古代文学清新典雅的气质,又体现生动活泼的时代感。同时,还要突破书面文本的局限,增加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古诗词名篇时,可以附录名家吟诵的视频、音频,这样既方便教师授课,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小说、戏曲更是如此。此外,文学教材不一定是纯汉语,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可以附录英语译文,既易于学生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不同语言的差异。

三、结语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教材建设是一项急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由于教材的特殊教学对象和古代文学本身的语言难度及文化含量,教材的编写尤其值得探讨。编者不仅要熟悉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理念,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应适当吸取海外汉学的前沿成果,了解海外高校的教学方式,并且尽可能地吸收海外同行加入编辑团队。这样我们的教材才能更有针对性,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1] 孙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代文学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5):21-24.

[2] 黄爱华.外国留学生的古代文学教学刍议[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10):121-122.

[3] 杨鹤澜.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重要地位[J].语文学刊,2014(21):100-102.

[4] 吕蔚.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8-61.

[5] 张潆文.面向留学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17-120.

[6] 刘弘,蒋内利.近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特点与趋势分析[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1):55.

Research on the writing ofClassicalChineseLiterature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ZHANG Ying-wen,et al.

(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A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However,the situ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teaching is not satisfactory among the professional Chinese courses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e backwardness in textbook writing and the lack of classical teaching materials are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mong so many constraints for a long time.In this article,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xtbooks on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s been analyzed.Some suggestions on writing ideas,content organization,research prospective and the form design to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materials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textbook writing

10.3969/j.issn.1009-8976.2016.04.031

2016-06-18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

张潆文(1980—),女(汉),山东淄博,讲师,博士 主要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古代文学。

G648.9

A

1009-8976(2016)04-0116-03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史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中项羽形象寻绎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