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的体现
——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

2016-03-28杜丽娟陈文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译者译文

杜丽娟 陈文亮



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的体现
——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

杜丽娟 陈文亮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政府工作报告是典型的政治文献材料,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属于我国外宣翻译的一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目的非常明确,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基于《政府工作报告》的用词特点,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外宣翻译中的体现,指出译者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即解困释“译”,注意内外有别;字斟句酌,注意汉英文化差异;言简意赅,遵循经济简明原则。

译者主体性;外宣翻译;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外宣翻译包罗万象,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有关的翻译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等实用文体的翻译[1]22。

中央编译局资深翻译贾毓玲认为,政治文献翻译是国外普通大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应该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宣传中国的政治体制、政府治国的理念,经济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2]。根据贾毓玲的观点,《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目的非常明确,即让世界了解中国政府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对未来一年的主要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工作重点、工作部署等。本文将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体现,探讨译者是如何贴近国外受众的心理思维习惯,如何用易理解的语言准确传达中国的信息。

一、译者主体性的界定

学者对译者主体性进行了界定。译者主体性亦称翻译主体性,指翻译主体(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即翻译主体能动地操纵原本(客体)、转换原本,使其本质力量在翻译行为中外化的特性,简单地说,就是翻译主体能动地操纵客体,转换客体[3]91。

查明建、田雨认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4]许钧指出:“所谓译者主体意识,指的是译者在翻译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中的一种创造意识。”[5]仲伟合认为:“译者主体性是指在尊重客观翻译环境的前提下,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译入语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它体现了译者在语言操作、文化特质、艺术创造、美学标准及人文品格等方面的自觉意识,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受动性等特点。”[6]

《中国译学大辞典》中,在“创造性背叛”词条下有“The translator is a traitor”之说,可译为“翻译者,反叛也”[3]6。译者对原作的背叛,或多或少,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一些出入。这句话也提醒译者不可机械地照搬原文,不可与原文亦步亦趋,而要发挥创造性,即译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对原作的一种客观背离。译者的创造性与叛逆性并不相悖,而是和谐统一的。译者主体性逐步成为翻译学家的关注热点,许多学者对上述几个译者主体性的界定作了一定的研究。从几个定义的界定中,不难看出他们都认为译者主体性亦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克服种种客观制约而体现出来。客观制约性包括双语差异、不同的文化语境和政治语境等。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等方面即克服客观制约性。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语言差异、个性差异的存在,译者必须发挥主体创造性,使译作的阅读效果近乎阅读原文作品时的审美享受[7]。“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清晰地诠释了译者主体性的特点,如译者必须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同时译者具有受动性的特点,即受控于客观存在的制约性(如语言和文化差异、政治语境差异等)。

二、《政府工作报告》用词特点

《政府工作报告》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用词特点:“数字+主旨词”结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词语;重复、反复用词。译者在翻译这类词语时,只有以目的语为依归,根据具体语境,灵活采取各种翻译策略,才能译出准确、通顺、为目的语受众所能接受理解的译文,从而达到外宣目的,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及形象。

(一)“数字+主旨词”缩略结构

政治文献中多见“数字+主旨词”结构,如“一带一路”、“三农”、“四有新人”、“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缩略结构精练简短、内涵丰富、标新立异。翻译时,译者多采取“译+释”手法,以目的语读者为归宿,解释说明缩略语的丰富内涵,准确传达源语信息,使目的语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译文。

(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大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词语。马会娟认为,中国特色词汇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在中国语言中独树一帜,这些词语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概念,包括特有政治术语、汉民族文化的词语和经济术语[8]145。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这些特色词汇丰富多彩、独具匠心、与时俱进,是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之一。翻译这些特色词汇时,在深刻理解这些词汇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译者尽量采用“译+释”的翻译方法,既要保留这些词汇的中国特色,又要通过增加背景知识或文化知识,做到面面俱到,既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又要使译文对国外受众产生的效果等同于原文对原语读者产生的效果。

(三)重复和反复的用词特点

用词重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鲜明特色。在一个段落中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且这些词汇高频率出现在文本中,如“发展”、“建设”、“推进”、“加强”等等,通过自建语料库的统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出现77次,“发展”出现153次,“建设”出现72次。这类重复使用的词语看似简单,但在翻译中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易产生重复晦涩的中式英语。译者不仅仅是文字的“搬运工”,更应该是文化的“使者”,正确传达原文意欲表达的思想观念。王安石的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成功的译作背后总包含着无尽的辛酸”。

《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在中国对外宣传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程镇球(2003)提出,政治文献翻译至关全局,因为政治文献事关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其翻译极为严肃[9]。从事政治文献翻译的译者必须受制于原语的意识形态,因为政治文献材料不同于其他应用型文本,译者的政治意识受到国家机构(赞助人或发起人)的意识形态的操纵;因此,政治文献翻译必须遵循“信”的原则,忠实于原文,不得随意删减原文内容,务必保证信息量的传达,以期达到最佳的对外宣传中国的目的。

三、译者主体性在《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中的体现

《政府工作报告》政治性严肃,其翻译必须遵循“信”的翻译准则,不得随意删减原文内容。但是贾毓玲认为,这并非要求译文与原文亦步亦趋。翻译时,译者生搬硬套,过分拘泥于原文,反而适得其反,导致译文中的中式英语比比皆是,甚至扭曲了中国的政策方针和基本国策。只有准确把握了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准确理解了原文的真正政治内涵,方可落笔,译者要独辟蹊径,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翻译策略[10]。

(一)解困释“译”,注意内外有别

解释性翻译最早由段连城(1990)在总结对外宣传英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是把要解释的内容(通常因此而加注)融合到译文中去,使译文一气呵成,巧妙传达出原文的含义和风格;他主张:“诸如官方文件、领导人正式讲话等专业性文献翻译要求比较严谨,译者不能任意解释”[11]78。换言之,通过解释原文中富有文化色彩或含有历史背景的信息,在译文中可以加注以便明确传达原义,以免译文读者误解,做到内外有别,请看下面的实例分析。

例1:一带一路

译文: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例2:三严三实

译文:Three stricts and three honests: Be strict in morals, power and disciplining oneself; be honest in decisions, business and behavior.

例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译文:The strategy of Four comprehensives: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driving reform to a deeper level, comprehensively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comprehensively enforcing strict Party discipline.

《政府工作报告》的意向读者原本是中国人,当中国读者阅读这些材料时,阅读障碍不大,因为读者和撰写政府工作报告的作者共享着相同的意识形态。然而,当《政府工作报告》译成英语时,外国人就成了目标读者,由于中西方持有不同的政治信仰、宗教观、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说法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是一无所知,这就要求译文的内容和形式更应该尽可能地贴近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规范。况且,并非所有的中国人都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所有的政治术语等,更何况外国受众呢?

所以,译者必须有内外有别的意识,不能将原文读者和外国读者相混淆。译入语读者未必理解“一带一路”、“三严三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所指,所以在译文中必须阐释清楚其所指,否则会使外国受众感到困惑。因此,译文采取了增译的手法,补充说明这些缩略语的内涵。该译文中增补了“一带一路”的具体内涵,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种方法不但能够传播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而且还可以使外国受众全面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注重核心信息的传达,并易于被外国受众所接受。同样,增补了“三严三实”和“四个全面”的具体含义。“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如果不增补信息,西方受众很难理解中国的“三严”是党员干部从自身角度严以律己,“三实”是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四个全面”则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些增补信息是理解原文内容的关键信息,国外受众不见得清楚,必须在译文中增添注释,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不会让人产生误解或不解。

(二)字斟句酌,注意汉英文化差异

曾任中央编译局翻译、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王弄笙也指出,政治文献翻译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具有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等鲜明特征,翻译时译者务必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做到精益求精,以期使译文准确无误传达原文所欲传达的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12]。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上存在巨大差异,加上《政府工作报告》用词的特殊性,译者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或时代特色的术语在译文中照直译出往往会辞不达意,甚至是不符合译入语文化规范。译者往往需要对富含中国文化的词汇加以恰当引申,做到字斟句酌,并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选用相应的译文形式予以表达[13]。有实例分析为证:

例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译文: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Cutting overcapacity, destocking, deleveraging, reducing costs and identifying growth areas

译文用“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在意思传达上不仅传神达意,在行文上简洁严谨。用“structural reform”构成的名词短语形式,在语法功能上也突出了外国受众为上的观点,更有感染力。另外,用“side”不用“front”表示“侧”的概念,准确传达了原文深层语义(涵盖包括工业、宏观调控、资本和财税制度等各个方面的一项全方位战略部署),“front”代表“站在前方,处于重要地位”,这个词并不能准确地传达供给侧改革是涉及多个行业的全方位部署。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基本的目的是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例5:“人地钱”挂钩政策

译文:granted to the government of a local jurisdiction conditionalwho are granted permanent urban residency in that jurisdiction.

“人地钱挂钩”应该理解为三方面的挂钩,即“人”、“地”、“钱”挂钩。“挂钩”本应译为“linkup”,尽管意义准确,但与“人”、“地”、“钱”这三项连用却有逻辑不清之嫌(为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读者还会疑惑这是哪一类群体,这又是什么样的“地”和“钱”。“人地钱”挂钩政策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具体政策体现,把用地指标、财政拨款指标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果挂钩,以新的考核机制树立指挥棒,激励和引导地方政府走正确的城镇化道路[14]。

所以译者只有在认真分析汉语逻辑内涵的基础上,找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字斟句酌,把握好逻辑分寸,最后再用相应的英语词汇、语法手段在译文中按逻辑主次分门别类进行“空间搭架”式的有机组合。

按英语的SV框架分析,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We will introduce policies”为全句语义重心,可定为译文SV主干,介词“for”后的成分表示此项策略的目的,即“urban development”(为的是城镇化的发展)。将原文的短语翻译成句子,这样处理恰到好处,照顾了上下文语义,还增译了主语“We”,并用目的语详尽地解释了“人地钱政策”中“people”,“the land”,“the transfer payments”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明白这是一项将“用地指标”、“财政拨款指标”和“农民工市民化成果”挂钩政策。这样的处理既使译文涵义准确,又能为受众所接受。翻译这类词语时,译者应从词语的语境出发,深刻理解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和“人地钱”挂钩政策,充分考虑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意识形态。

(三)言简意赅,遵循经济简明原则

言简意赅,遵循经济简明的原则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准确传达相应的信息量,让受众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指信息处理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明快流畅(相对于冗长累赘)的信息[1]49。《政府工作报告》反映的是中国的客观事实,其翻译传达的是中国时效性的信息。换言之,外宣翻译关注的是信息的传达和外国受众的接受,那么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行文上存在巨大差异,在传达信息时译者务必遵循经济简明的原则,以便适宜外国受众的行文习惯。

例6:普惠和绿色

译文:inclusive and green

例7:增强政治、大局、核心、看齐

译文:become moreof the need to uphold political integrity, keep in mind the bigger picture, follow the CPC as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leadership, act consistently wi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olicy

例8: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创新、廉洁和服务型

译文:build a law-based, innovative, clean, and service-orientedthat the people are satisfied with

例6中“金融”出现两次,而译文中“finance”只出现一次。例7中“意识”出现四次,而译文中进行了词类转换,将原文中的名词“意识”翻译为形容词“aware”,避免了重复用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例8中“政府”出现四次,而译文中“government”仅出现一次。为了避免产生累赘晦涩的表达方式,译者经常遵循简明、适用的原则避免用词的重复。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在修辞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倾向于原词重复,而英语恰恰忌讳重复。若将“惠普金融和绿色金融”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分别翻译为“inclusive finance and green finance”和“build a law-based government, an innovative government, a clean government, and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at the people are satisfied with”,这种方法给人笨重和累赘之感,反而削弱了原文意欲传达的核心信息。为了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可以将其删减为“inclusive and green finance”和“build a law-based, innovative, clean,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at the people are satisfied with”。为了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译者往往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原文进行有意识的变通(或增,或减),而非逐字逐句的翻译。

四、结束语

《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不断推敲形成的,简洁生动,又不乏形象性,同时又接地气。所以,译者必须吃透这些词语的具体含义,时刻注意内外有别,对富有中国文化的词汇做到字斟句酌,注意中外两种文化之差异,符合外国受众的行文习惯、心理思维习惯、阅读习惯等等。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用词特点,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或增,或减,或变换用词。增加的是背景知识,减少的是冗余的修饰性成分,变换用词则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该词语的具体搭配。

参考文献:

[1] 张健.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 贾毓玲.对中央文献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1(1):78-81.

[3] 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的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19-24.

[5]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题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6-11.

[6] 仲伟合.译者的极限与底线——试论译者主体性与译者的天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42-46.

[7] 方耀.从翻译目的论看《小鲍庄》英译策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1):95-99.

[8] 马会娟.汉英文化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

[9] 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 2003(3):18-21.

[10] 贾毓玲.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谈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倾向[J].中国科技翻译,2003(4):26-28.

[11] 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12] 王弄笙.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4(l):56-59.

[13] 何永成.也谈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1):60-62.

[14] 百度百科.人地钱挂钩[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51LU9l5Wa2sbw8IDD0nZWDcMZMDf0LGUZkGAZGyQcOjipftOdPzE1GocAOfZxDi1UyWzW2idRvPLRY4zmfyyjkIrpO29pftAO9DNxWIIn-F7vbEE_mKL8KT1MsDcdO,2016-03-06.

(责任编辑:李朝平)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hina’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A Case Study ofin 2016

DU Lijuan CHEN Wenliang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s a typical material of political documents, and its translation belongs to one of China’s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 The purpose of its translation is definitely to allow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the real 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special use of wording, discusses the demonstr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transl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ranslators should bring their subjectivity into full play, that is, to translate through the means of explanation and make extinction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ders; to choose every word in great care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o present in neat and simple way and conform to the economic principl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China’s C-E Translation for global communication;in 2016

H159

A

1009-8135(2016)05-0072-05

2016-05-13

杜丽娟(1981-),女,河北邢台人,硕士,阜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翻译研究。

陈文亮(1979-),男,河北邯郸人,硕士,阜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教育学原理。

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模式构建研究”(2015FXTSK01),“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翻译研究”(SK2015A719),“从问题到消解:多元理论视域下教育过程公平问题研究——以安徽省部分中小学为例”(SK2015A72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