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状况浅析及对策探寻
2016-03-28程继霞
程继霞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状况浅析及对策探寻
程继霞
(肥东县教体局,安徽 肥东 231600)
当前,我国各个层级的教育都存在程度不同、表现不一的不公平现象,合理分配资源,转变教育观念,遏制教育腐败、关注弱势群体是改善教育不公平状况的有益探索。
教育;教育公平;经济增长
一、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阶段
首先,学前教育法空白。我国有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却没有一部专门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学前教育急需一部法律来保障其健康发展。其次,学前教育经费不足。没有办学经费,偏远农村基本由当地农民自己掏钱办幼教,导致学前教育条件差、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差,甚至没有学前教育。再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学前教育机构为了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以幼儿家长职业、经济状况等为衡量标准来分配教育资源,这使这些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感受到了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再次,学前教育机构分布集中。我国农村人口偏多,但近年来城市里的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多,而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却很少,城乡幼儿教育机构数量分布差异巨大。再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城乡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差距明显,在城市地区,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高,有骨干核心师资力量。
(二)义务教育阶段
首先,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地区教学环境、教学硬件设备与城市相比非常有限。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设施、环境也都比东部发达地区差,这是极其不公平的。其次,因传统文化思想意识而使受教育期望不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女性参与教育机会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女生初中阶段中途辍学和九年义务教育后未选择继续学习,甚至有的偏远地区很多女生未选择入学接受教育。再次,教材编写文化不公平。众所周知,新课改教科书大多是由名牌大学的专家编写的,可能对于偏远地区农村文化的学生与课本的文化相融合比较困难,在统一选拔考试中处于先天劣势地位,这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三)高中教育阶段
首先,择校费的存在。择校费就是指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购买,是指学生未达到意向志愿的录取分数线但差距不多的情况下,缴纳一定的学习费用就可以到报考志愿就读,这反映出了人们对于高中教学资源及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及渴望。其次,重点学校与实验班的存在。重点高中的教学配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普遍优于普通高中,这对于学习成绩不够好而进不了重点学校的学生是不公平的。还有,不管重点还是普通高中,为了保证升学率,普遍存在设立实验班现象,实验班的基础设施、配备的教师资源以及教学指标都比普通班要高出不少,校方也对实验班同学期望更高,这对于普通班同学来说是教育不公。再次,单一的高考制度。高考是一座独木桥,以一次考试成绩来满足全国除港、澳、台以外所有省份的考生在从重点大学到一般大学,从本科到专科,从公办大学到私立大学入学资格方面的选择。高考区域招生失衡、入学分配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各高校普遍根据其所在地录取较多名额,比如2012年,北京大学招生计划3495人,在北京招生计划是614人(7.3万考生,录取率84.5/万),在河南108人(82.5万考生,录取率1.3/万),山东72人(55万考生,录取率1.31/万)[1]。高考的加分政策原本是鼓励有特长的考生的,然而却由于政策本身不够严密,运作过程不公开透明,造成许多投机取巧的现象,这也不符合教育公平原则,损害了广大普通考生的利益。近年高中毕业生因升学无望、学费贵就业难、参加工作、对录取专业不满意等原因放弃报考,考后放弃填报志愿、被录取后放弃报到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值得我们深思。
(四)本科教育阶段
首先,本科分级制度。高校录取时,按学校的整体水平、条件、实力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将招生院校划分出一本、二本、三本三个层次,以便于更合理地选择、培养人才,实现不同层次生源的合理分布。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一本就是重点大学、二本就是普通大学、三本就是花钱买文凭,许多达到二本、三本分数的同学都没有去报到,选择复读或者通过专升本考上好点的一类、二类本科。这不仅是二本、三本相对于一本院校高昂的学费造成的,还包括一本、二本、三本学校的教学力量和基础设施以及被社会认可度是不同的,这是本科教育公平方面的缺失。其次,区域招生失衡,表现在越是教育发达地区招生名额反而越多。我国为了让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希望,实施本科扩招面向中西部倾斜政策,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安排多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升学压力大、农村考生多的困难、特困地区的考生,招生高校包含了所有的“211”“985”工程等知名高校,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公平。
二、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不公平是历史必然性
教育公平它体现了人们对教育的追求,当社会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每位公民的需求时,必然会不公平侵占一部分人的受教育权利,所以说,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二)教育公平的相对性
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的绝对公平永远不可能实现,只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就拿我国公民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标准来讨论教育公平的相对性。在全民教育推广中,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仍有很多人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于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我国目前主要通过高考分数来确定的,这里面存在着种种不公平现象。 在之前的教育阶段就存在着地区、城乡差异,家境不同的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也不同,因此高考对于不同考生是处于不同起跑线的。
(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问题随着教育公平问题出现,效率的提高会促进公平。随着我国全民教育的不断开展,教育的效率是从扩大教育资源来实现教育公平的。我们不仅要提高教育的效率,还要建立健全制度,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
三、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公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不公平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差距较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合理调控东部地区、发达城市的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扫清教育本身的制度障碍,减少区域、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保证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均衡、稳定发展。
2012年我国的教育投入首次达到GDP的4%,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达到了这个水平。以1992年为例,发达国家除日本和西班牙以外,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都在5%以上,其中挪威等均在7%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2%,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8%。而长期以来,中国公共教育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2.0%,只比全世界八个极贫穷国家的比例略高一点[2]。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投入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提升国民整体素质需要更多的投入,国家的教育投入是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公民,我们要把用好教育投入作为一件重要的大事情,实事求是,要把整个教育投入的力度真正向教育薄弱地区倾斜,只有薄弱地区的教育大踏步地发展了,我国的发展从全局上、整体上才能更合理,更符合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3]。
(二)削弱乃至取消“精英教育”
虽然教育部已经明令废除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学校制度,但一些实验学校,实验班现象层出不穷,他们在师资、基建和升学率方面具相当大的优势,重点学校、实验班的设立造成一些普通学校及普通班师资力量弱、升学率低,生源供不应求的恶性循环。国家应取消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三)治理乱收费现象及教育腐败问题
优质教育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人们期望得到高质量的教育,然而我国的教育投入跟不上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因此衍生了许多乱收费现象。我国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问题,但还是存在着一些收费现象,例如征订教科书以外的辅导教材、收取补课费、考试试卷文字印刷费、校服费等。教育乃百年大计,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公开收费制度,公开教育拨款情况,并配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保证教育投入的落实,杜绝贪污挪用、虚假投入的情况。
(四)关注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
社会弱势群体主要由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进城农民工构成,他们的子女不少因贫困而弃学、辍学,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对教育弱势群体的扶助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扶持,限制高中、高校涨学费、乱收费现象,设立完善贷、助学金资助体系,缩小教育差距,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所以说发展教育、维护教育公平是实现民族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真正重视教育公平,努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4]。值得欣慰的是,国家日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平衡发展,努力取消高考制度中的户口、籍贯等地域差异化政策,并且逐年加大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向相对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政策性倾斜。这些都让人们逐渐感受到最终实现教育公平的希望。
[1]贺祖斌.高考与教育公平[N].广西日报,2013-6-13.
[2]刘古平.新年特刊:向西50里──教育[N].南方周末,2003-1-2.
[3]教育兴国方针不能动摇[EB/OL].人教网,2012-02-29:http://www.pep.com.cn/rjwk/js/2012/201202/jszl/ 201202/t20120229_1104281.htm.
[4]孙新强.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J].中学政史地(初中版),2008,(Z1):54-59.
G521
A
1671-5993(2016)02-0068-03
2015-10-17
程继霞(1968-),女,安徽肥东人,肥东县教体局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统管会计,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