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机制研究
——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3-28李爱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校园文化思政

李爱红

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机制研究

——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爱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通过建立“三个课堂”的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实现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因此有必要探寻“三个课堂”的建立实践策略和教育价值。

思政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与融合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

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必修课的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情、国情与党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与人生,从而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通过开展系列有主题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功能,无论在物质的和精神的层面,都要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

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在德育功能上的一致性,决定了这两方面工作融合的必要性,两项工作不能各自为政,两个队伍也不能互不往来,二者必须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政理论课所转播的理论与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灵魂,思政理论课教师有义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把握正确的导向,提升思想的境界和精神的内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时间和空间,使得思政理论课突破有限的课时规定,有机地融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机制

既然思政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两种工作不能分割,那么就要探索能使得二者融合的有效机制。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地融合机制,即:构建“三个课堂”实现思政理论课程活动化、校园文化活动课程化。

“第一课堂”,即教室内的思政课堂,是指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有规定计划课时的必修课教学。它是显性的,教育空间也仅限于教室之中,全部由思政老师完成,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思政教师们首要职责;“第二课堂”,即学校内的思政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主要是指在学校的范围内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课堂”,即学校外的思政课堂,是广阔的社会大课堂,是校外各类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二、第三课堂是隐性的,不列入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之内,是由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组织,思政教师协助参与完成的。“第一课堂”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三个课堂”的共性是通过活动设计大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各种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活动中感悟理论,辨析理论、掌握理论、应用理论。

三、滁州职院思政“三个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与价值分析

(一)“第一课堂”实践策略与价值分析

首先,实现思政理论教学与校园文化教育在内容上的融合。如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安排专门的章节讲解廉政文化;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理论结合讲授。校园文化主题融入课堂教学,即实现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又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

其次,实现思政理论教学与校园文化教育在形式上的融合。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规定课时的第一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系列发展任务,这些任务皆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开展,分别为:大学生活计划书,职业生涯规划书,爱国主题演讲会、人生价值主题PPT制作与演示、道德小品表演或道德现状调查、辩论赛、创业计划书、模拟法庭观后感、给父母的一封成长汇报信等。改革考核形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完成十项任务的成绩汇总即课程最终成绩。课堂教学活动化,极大地活化了教学内容,避免了老师上课一言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端正学风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第二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创造条件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已连续多年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训练》《哲学与人生》《社交与礼仪》《佛教与人生智慧》、《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等课程,学生选修热情高涨,教学评价颇高,为大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和繁荣校园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承担学生业余党校与“青马工程”的授课工作,这些教学都极大地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空间,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社会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也使实践教学学生覆盖面不断提高。

三、协助团委联合管理各种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每个思政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联系2-3个社团作为指导老师,为社团发展出谋划策、把握方向、提供智力支持,思政部参与的社团主要有志愿者协会、学生报刊社团、求是学社、明德学社、环保协会、心理协会、职业发展协会、创业协会等。

四、协助团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比如,院团委举办的十五届大专辩论赛,都是由思政部协助的,从制定辩题,到评委打分,到比赛点评清一色思政部老师,辩题与思政理论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同时辩论中的闪光点也在课堂上深度分析,使这一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

五、协助学生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滁州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在学生处,而教育主要力量在思政部,共有八名专兼职思政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些教师在心理学课程授课、心理咨询、心理筛查等方面承担主要任务。

(三)“第三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是思政理论课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比如,开辟了滁州市城市规划馆作为校外课堂,分批次的带学生参观,以滁州市为窗口,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与改革开放的意义。开辟了来安县新安镇北门社区思政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基地,向同学们介绍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开辟琅琊山铜矿企业基地和农村村委会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了解企业与农村发展的窗口。二是思政部广泛参与团委组织的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双休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企业、公益劳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和志愿者活动。比如,参与了以“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为主题的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以“争做合格公民,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城市文明我出力”为主题的交通文明劝导周活动;以“铭记历史,珍惜生活”为主题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活动;以“人人献出一点爱”为主题的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活动;以“扶困济贫、互帮互助”为主题的困难学生募捐活动;以”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党史宣讲活动等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则奠定了大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科学人生信念。

(四)“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价值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学生处与院团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这两个部门与思政部在教育职能上有交叉重叠部分,为此,加强三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在提高教学实效性上有两方面意义:第一,思政课教师参与社团管理与学生德育活动组织,是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培养理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拓展了实践教学的时空。第二,思政治课教师队伍与学校党团组织工作者和辅导员队伍相结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互补,提高队伍整体教学实力,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现实感和针对性,达到最大限度的育人效果。

“三个课堂”教育实践证明,思政理论课只有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才能避免思政理论课的空洞与说教,才能把理论上活、上实;校园文化只有与思政理论课有机融合,才能避免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杂乱无章的活动堆积,才能把活动组织的富有文化氛围和教育价值。

[1]蒋玉艳.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2]关朋.论传统文化与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3]肖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创新高职思政教育模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9).

G711

A

1671-5993(2016)02-0025-03

2016-01-15

本文为2009年安徽省教育厅思政处教学研究一般项目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09sk572)

李爱红(1970-),女,安徽砀山人,法学硕士,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校园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