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对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的思考与贡献
2016-03-28侯晋雄顾霞凤
侯晋雄,顾霞凤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重庆 400041;
2.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
周恩来对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的思考与贡献
侯晋雄1,顾霞凤2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重庆400041;
2.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延安精神研究中心,陕西 延安716000)
摘要:群众工作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时期的群众工作与革命历程,是其一生中灿烂而辉煌的篇章。为了扩大党在国统区的革命阵地,团结国内外、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战,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坚守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他坚持战斗在国统区群众工作的第一线,为八年抗战的胜利与全国解放的推进,打下了最坚实的民众基础,积蓄了最深厚的反攻力量,在党的群众工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周恩来不愧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灵魂与党的群众工作的楷模。
关键词:周恩来;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党政治中心向大西南、大后方转移,193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设在武汉的中共长江局,在重庆建立中共中央南方局(下文简称“中共南方局”),由周恩来担任南方局书记。中共南方局是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派出机构与代表机关。群众工作是南方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扩大党在国统区的革命阵地,团结国内外、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中共南方局坚持战斗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工作之深入、影响之深远、成就之显著,在党的群众工作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在国统区广泛动员与组织民众开展救亡运动,争取民主主义,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最坚实的民众基础。中共南方局的群众工作实践,从思想蕴涵到行为方式,再到工作方法,全面反映了周恩来的坚定信念、人格魅力、党性修养、崇高思想、领导艺术、智慧力量。今天,我们探讨与研究周恩来对中共南方局群众工作的思考与贡献,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坚持党的宗旨,将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在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初期,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巩固国共两党合作为己任,在国统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周恩来指出:南方局的群众工作,并非高居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关注他们各种需求的变化,并不失时机地抓住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周恩来的倡导与推动下,南方局成立了青工委、职工组、妇运委、经济组等多种群众工作机构,并积极组织国统区群众开展争取生存权利、改善生活待遇等经济斗争。1945年9月后,在周恩来的指导与推动下,重庆工运领导小组利用“劳协”福利社进行串联,先后发动了3次全市性的失业工人请愿团,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严正要求:不得随意停业关厂,如果停工,就必须发放还乡费、解雇费、救济金等,“迫使”蒋介石政权答应工人要求[1]。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1945年3月,国民革命军14军直属队野炮团驻扎重庆市江津县,一次全团实弹演习,炮二营的一枚炮弹恰恰击中了谢家湾高牙乡乡长谢宗国的住宅,房屋一下子被击垮,谢宗国的妻子、舅弟、弟媳、5岁女儿谢泽云被当场炸死,1岁半的儿子谢泽渝右手被炸断,史称“炮击谢乡长”事件。当时,周恩来在中共南方局主持工作,闻讯后第一时间关心与过问这起严重扰民的“炮击谢乡长案”,决意帮其打官司,亲自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反映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最终使凶手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并由军方通过江津县参议会,发给谢宗国一家50万元(旧币)的安葬费。悲痛欲绝的谢宗国在痛恨国民党军队的同时,对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却颇为感激。抗战期间,日本战机对重庆进行多次狂轰滥炸,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有一个防空洞,附近群众获悉后,也来防空洞躲避,个别同志因拥挤而颇有微词。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当场对此进行批评,他说:我们要得到国统区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心里时刻装有群众,防空洞要随时为群众敞开。“纯洁的作风是我们党始终能得人心、聚民力的重要原因,也是衡量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直接最现实的标准。”[2]在风雨如晦、鱼龙混杂的国统区,正是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同志深入而巧妙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给大后方、大西南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希望与信心。
二、广泛结交朋友,坦诚对待各界代表人物
在中共南方局时期,周恩来在潜心研究与认真总结抗战初期中共长江局的群众路线实践后指出:我们在长江局时期尤其注重国共合作,但冷落了其他小党派与地方势力。因此,周恩来要求中共南方局着力改变这一现状,多做工商业者与民主党派的工作,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周恩来进一步强调:对国民党元老、地方实力派、工商业者要辩证看待,不要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还要看到其要求抗日的一面;只有把他们当作朋友,他们才会把我们当作朋友[3]。他强调指出,要把“交朋友”当成一项革命性工作来做,尤其是结识各界代表人物,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广泛接触群众、了解群众,从而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深厚友谊。
周恩来主张,对国民党元老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科学分析。在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后,大后方、大西南的阶级成分变得复杂多样:国民党中既有在野派又有当权派,当权派中既有蒋介石的嫡系又有其旁系,嫡系势力中也不乏有主张联共抗日,对中共比较友好的,如于右任、邵力子、陈诚、张冲、贺耀祖、张治中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抗战时期担任国民政府检察院院长,为人公道正直,敢于仗义执言,对国民党上层人物之间争权夺利与贪污腐化现象深恶痛绝。有一次,检察院揭发出一桩重大贪污案,牵涉到蒋介石身边的当权人物,于右任坚持对其进行弹劾,但蒋介石百般庇护。于是,于右任愤而辞职,并决然离开重庆,前往成都。南方局书记周恩来获悉后,一方面,赞叹于右任对蒋介石的抗议行动;另一方面,担心于右任的安全,通过中共南方局的王炳南同志联系到于右任的女婿屈武同志并嘱咐他:“于先生一人去成都,身边没人照顾怎么行!你应该去陪伴他,解除他的一点苦闷。”临行之前,周恩来反复嘱咐屈武同志,一定要代他慰问于佑任先生:“不要悲观,坚持下去,必能胜利。”[4]屈武到了成都后,向岳父于右任转告了周恩来的关心与嘱咐,于右任很是感动,连声赞叹:“恩来的人格真是伟大!”[4]
周恩来主张,对地方实力派应坦诚相见,积极争取,团结多数。他认真研究了西南地方实力派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状况后明确提出:“对于反动营垒中可能分化出来的人物,要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帮助他们。”[5]329在周恩来同志的坚强领导下,南方局开展了对四川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以及广西李济深,云南卢汉、龙云等人的思想工作,对这些地方实力派采取适时批评、具体建议、关切其切身利益及社会地位的方针。周恩来派梅龚彬、华岗、张友渔、李群杰、朱家壁、杨伯恺、于炳然等分别同他们建立了联系。周恩来同志于1942年2月在重庆会晤了四川实力派刘文辉。刘文辉后来回忆说,周恩来一席话给他一生带来了转折。从此,刘文辉与中共的关系由一般联系阶段迅速进入实际配合阶段。在蒋介石向刘文辉节节进逼的紧急关头,周恩来两次派王若飞会见刘文辉的代表杨家桢,给刘文辉以精神鼓励与实际帮助,刘文辉对此很是感动,最终率部起义。在周恩来的领导与推动下,南方局在龙云与潘文华的总部中建立了秘密电台。当1943年获悉国民党加紧控制云南的企图时,南方局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向云南实力派龙云提出了“抗日制蒋”的10条建议。另外,周恩来曾3次前往桂林,逐一做桂系实力派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派人协助李济深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大西南群众工作的广阔战线。
周恩来主张,对工商业者要高度重视,广泛接触,热情鼓励。抗战时期,有不少沦陷区的企业、工厂搬迁到陪都,重庆很快成为“战时中国工业之家”,成为当时中国民族工商业最集中、最有优势的地方。对此,周恩来同志向南方局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争取工商界支持抗战的群众工作思路。周恩来强调,我们必须重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争取工作,因为他们是一支重要的抗日政治力量、抗日经济力量。因此,周恩来带领南方局的同志,同一些工商业者进行广泛接触与友好交往,向他们宣传中共对工商业者的方针政策。周恩来特意会见了重庆聚兴诚银行经济研究室主任高兴亚,阐明党对待民族资本家的态度与政策,恳切希望高兴亚多做西南地区民族资本家的联络工作。此外,周恩来同志还与吴晋航、卢作孚、余名钰等民族资本家反复交流与沟通,希望他们能共同对抗“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让民族资本不至于被他们兼并。周恩来格外关注民族资本家康心远、康心如、康心立三兄弟的团结争取工作,常到其府上谈心,诚恳地表示:非抗日不足以言救国,非发展民族工业不足以言抗日,要争取做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红色资本家。更为重要的是,周恩来与四川胡子昂、上海刘鸿生、云南缪云台等工商业者,也交往甚密,数次亲自登门拜访,高度赞扬他们为抗战所做的突出贡献。在周恩来的正确引导与积极影响下,西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工商业者消除了对中共的误解与偏见,加强了同党之间的联系。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对此,周恩来同志欣慰地评价:“在1941年只有文化教育界靠拢我们,在1945年民族资产阶级也靠拢我们了。”[6]
三、讲求战略策略,避免操之过切、咄咄逼人
在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南方局,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创造性地领导国统区的群众工作,并讲求战略策略。在周恩来的推动下,南方局同志在风雨如晦的政治环境里,始终注意党外联系与党内联系相衔接、上层活动与下层活动相配套、公开活动与秘密活动相结合、公开宣传与秘密宣传相统一。周恩来在《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方法和守则》(1939年8月4日)一文中强调:“我们要坚持原则,但方法要机动灵活,以达到成功;我们要争取时机,但不要操之过切,咄咄逼人。”[7]在成都“市中事件”中,中共南方局运用合法的学生组织进行斗争,让国民党当局找不到借口;后来,及时说服少数人放弃“左”的要求而结束游行,做到了有利有节。“皖南事变”后,中共南方局要求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同留在群众中的党员断绝关系,把国统区的群众工作重心放在利用社会习惯、政府法令、合法组织上,有效保存党的力量。在南方局撤回延安之际,周恩来同志明确要求,对城市民主运动暂且不采取过于刺激的进攻性的行动,而多采取防御性、合法性的呼吁与申诉,并且有计划地将民众运动转移到带地方性的经济斗争中去,以巩固国统区群众斗争的基础,以有利于日后新的群众斗争。
周恩来明确提出,在策略上要有清醒的头脑,在敌人疯狂镇压的不利境遇下,要善于保存力量,避免硬碰,而且,他特别强调,“这不是保守,而是领导群众变换方式,绕过暗礁”[5]269。实践证明,这种因地制宜、公开合法的群众组织形式及活动方式,为南方局在国统区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将广大群众紧紧团结与吸引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与代价。可见,讲求战略策略,避免硬碰及保存力量的群众工作方式,是周恩来同志在南方局时期最具风采、最见功力的篇章。
四、提出“三勤” “三化”,在长期埋伏中积蓄力量
在中共南方局时期,为了适应国统区的严峻形势与秘密工作的需要,各级党组织全面转入地下。打开局面从何着手?怎样隐蔽自己并发展党的力量呢?周恩来同志提出了 “勤学、勤业、勤交友”与“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等“三勤”“三化”这一极富创新性的群众工作路线。周恩来于1941年4月指出:共产党员要在国统区学习、生根、交友,巧妙地、渐进地、韧性地实现党的政策。学习,就是钻研学问,研究经典;生根,就是巩固职业,隐蔽身份;交友,就是联系群众,认识社会。因此,南方局确定,大西南、大后方一般党员干部,必须以加紧个人学习、巩固社会地位、广泛结交朋友为主要任务。周恩来明确要求南方局同志,要有“学习”的精神,每个人都必须制订学习计划。这样,“勤学、勤业、勤交友”的群众工作路线得到了确立。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同不少共产党员有患难之交,尤其敬仰周恩来,他在自己创办的育才学校建立了直属中共南方局的地下党支部。对此,周恩来明确指示:地下党支部在育才学校首先要搞好团结工作,帮助与支持陶行知先生把教育搞好。实践证明,“三勤”政策的执行,不但粉碎了蒋介石政府破坏党组织的企图,更使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经受了锻炼,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国统区广大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周恩来提出的“三勤”“三化”群众工作路线,核心是职业化。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要隐蔽起来,干部要职业化,隐蔽在群众中。”[8]在国统区,每一个党员都要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以参加兄弟会、姐妹会、识字班,以当挑夫、做帮工、做小贩、当教师等方式隐蔽下来,打入社团组织及社会各部门。如果没有固定职业掩护,就不可能做到社会化、合法化,很容易暴露,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何谈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周恩来强调,每个党员都要有社会职业,职业要同生活联系起来,斗争也要在生活中进行。国统区共产党员的职业应该由各自去找,不要由党组织代替找。有了职业的共产党员,还必须“勤业”,搞好本职工作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这样才能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拥护,才能真正立稳脚跟。有了职业的党员,还必须“勤学”“勤交友”,通过“勤学”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更好地胜任其职业;通过“勤交友”来扩大自己的工作空间,以有助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工作[9]。有了职业的党员,一切行动、服饰及言论都必须同其职业与地位相匹配,严格按照职业要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如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郑伯克在省合作金库当办事员,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在农村以农民的身份作掩护,荣高棠(中共川康特委书记)以电力公司抄表员的身份作掩护,廖志高(中共川东特委书记)在税务局做文书。在各部门工作的同志,一方面要隐蔽好国统区的党组织,另一方面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影响与团结群众。共产党员深入社会底层,在具体情况下,用各种方式与群众接近,建立深厚友谊,成为其知心朋友。实践证明,国统区的共产党员必须做到“职业化”,即以社会职业为掩护,才能长期埋伏,扎根于群众中,才能真正做好国统区党的群众工作。国统区党的机关社会化与党员职业化的实施,就可以使党员深藏于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机关的隐蔽与党员的安全,使党的机关与党员可以在“敌人鼻子底下”从容、有序地开展群众工作。
在执行“三勤”“三化”群众工作路线的过程中,个别党员干部曾呼吁国统区秘密党员都“行动起来”,要“敢说、敢骂、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周恩来对此进行了批评教育,引导其认识到转变群众工作方式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国统区党员必须“深藏在群众中”,从下层做起,这是地下党最根本的任务[10],也是地下党存在与发展的依靠;脱离了群众,不但无法开展工作,而且也根本无法生存。“三勤”“三化”的群众工作路线,开创了党在国统区群众工作的全新途径,使得国统区党员在做群众工作时有多种选择,使党的工作在广大群众中站稳了脚、扎下了根,既隐蔽了组织又团结了群众。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周恩来的正确领导与创新思路,正是周恩来带领南方局开创了国统区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五、“润物细无声”,反对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在文化人头上
“领导群众的方式与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5]131,这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时期周恩来主张的对广大群众的重要领导艺术与宝贵政工经验。文化人是抗战时期宣传界、政治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能否团结与影响这一批人,对于抗日宣传与团结抗战具有重大作用。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南方局格外尊重文化人的个性特征、关心文化人的实际困难,而且积极引导文化人政治进步,把他们紧紧吸引与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周恩来一再强调,要和和气气、情真意切、平等待人,反对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强加在文化人头上。正因为他的这种领导艺术,使许多朋友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引导与影响,而最终能够自觉接受中共的领导。在周恩来的感召下,中共南方局以深入细致、“润物细无声”的群众工作作风,升华了我们党在国统区群众工作的崭新境界,推动中共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为最终赢得抗战胜利、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积蓄了巨大的革命能量、奠定了深厚的民众基础。
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宣传、教育、组织群众,主要有4种方式:一是利用报纸、杂志等传播手段进行宣传教育;二是运用各种文艺作品感染群众;三是深人各阶层、各方面群众之中,结合他们的社会地位、思想倾向、生活现状、职业特征等实际,讲授文化知识,与之促膝谈心,提高各阶层特别是文化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并解决其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四是针对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与团结、反对和平与民主的重大事件,发动群众进行斗争,不断掀起群众运动。这些都开创了中共在国统区群众工作的全新途径。周恩来指出:当群众运动已经前进,我们的领导同志必须注意纠正对群众运动与革命高潮估计不到位的右倾观点,只有这样,才能以正确方针与足够勇气领导群众运动,使之推向高涨,同时务必使参与领导的同志与广大群众始终保持密切联系;而且,不要急于提出中间分子目前尚不能接受的口号与要求,“不要使少数觉悟者单独去斗争”[5]312,以防止或避免陷于孤立。周恩来还强调,要“推动每个党员深入到社会中去利用各种机会,肃清各种脱离社会的现象”[11]。他说,国统区的群众工作必须深入广大民众,坚持从下层做起。周恩来在给顺直省委的指导信中指出:白区党组织在受到破坏后,主要路线应该是领导同志走入工厂、农村社会当中,切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共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如同涓涓细流,融入社会,扎根群众,影响群众。
总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和环境中,为了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与群众基础,维护各党各派各界民众一致抗战的局面,周恩来领导中共南方局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群众工作方面,周恩来可谓居功至伟。这些工作在国统区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支持、拥护,为后来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形势下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1]侯晋雄.中共中央南方局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理论探索,2014(3):48-52.
[2]陈国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有效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5):87-91.
[3]刘志平.南方局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化和理论丰富[N].重庆时报,2013-08-29.
[4]代淑筠.周恩来在南方避的日子里[J].四川统一战线,2001(7):7.
[5]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中国历史博物馆.纪念周恩来总理文物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58.
[7]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64.
[9]樊伟.周恩来与国统区党的建设[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2-67.
[10]璞玉霞.周恩来在党的白区斗争中的历史地位[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5):30-34.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传(1898—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89.
(责任编辑张佑法)
Zhou En-lai’s Thinking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Mass Work
of the Southern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OU Jin-xiong1, GU Xia-feng2
(1.Depart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Party School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Chongqing 400041,China; 2.Yanan Spirit Research Center,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in Yan’an,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The mass work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southern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ou En-lai’s period in the mass work and r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bureau is an brilliant and glorious chapter in his life. In order to expand the Party in the places of revolution in the KMT-controlled area, and unit all forces that can be united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t home and abroad, Zhou En-lai led the Southern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sticking to the Kuomintang center of Chongqing, and in making a lot of hard meticulous work and insisting on fighting in the first line of mass work,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country’s advance, especially for mobi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most widely aggression base with the most profound counter attack force. It is unprecedented in the Party’s mass work history. Zhou En-lai is worthy of soul the Southern Bureau and the model of the Party’s mass work.
Key words:Zhou En-lai; southern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mass work
文章编号:1674-8425(2016)01-0100-06
中图分类号:D2-0;D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1.015
作者简介:侯晋雄(1980—),男,陕西绥德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顾霞凤(1982—),女,浙江桐乡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群众路线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4CDJ002)
收稿日期:2015-06-10
引用格式:侯晋雄,顾霞凤.周恩来对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众工作的思考与贡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1):100-105.
Citation format:HOU Jin-xiong, GU Xia-feng.Zhou En-lai’s Thinking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Mass Work of the Southern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1):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