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究

2016-03-28潘业旺朱明仕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廉政大学生建设

潘业旺,朱明仕

(长春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究

潘业旺,朱明仕

(长春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可以通过抓重点、抓学习、实践砥砺等多种途径,切实增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履行高校培养合格建设者的神圣使命。

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路径

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廉政意识、树立廉政观念。廉政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垂直的,对社会而言是有辐射作用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大学生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一、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是培养党政领导接续人才的需要

思想文化和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复杂化。面对来自国内外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大学生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廉政意识,培养他们的廉政理念,为他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确保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党政领导可靠的接班人。

(二)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是引领社会廉政风尚的需要

我国惩治预防腐败工作任务很艰巨。预防腐败和拒绝腐败的文化阵地正逐渐形成,并不断巩固扩大。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辐射源,有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负有社会导向、团结和凝聚民众的责任。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廉政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筑起一道防腐拒腐的精神屏障,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感召性和辐射性,对社会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高举反腐倡廉大旗,塑造和强化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氛围,起到引领廉政之风的作用。

(三)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需要

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迷茫,生活懒散,诚信缺失,价值扭曲。通过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可以塑造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抵御不良思想,拒绝生活腐化,养成廉洁意识,树立廉洁理念,并内化为一种习惯,进而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有助于抵御不良现象的侵蚀。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能在是是非非面前辨清真伪,在多元复杂的思想潮流中能认清道路,自觉地在心里筑起一道反腐防线,自觉抵制不良社会现象和各种诱惑,担当社会重任。

二、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廉政文化教育机制缺乏顶层设计,制度体系不健全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理念是高校廉政文化中最本质的理念。一些高校党委没有建立大学廉政文化教育机制,没有整合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只有相关部门在单独开展活动,缺失体系建设。有的高校没有重视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只针对干部进行教育,忽视教职工和学生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缺乏顶层设计使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进展缓慢。

(二)廉政文化教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廉政文化是动态的,大学廉政文化教育要把传统廉政文化和新时期廉政文化成果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些高校在廉政文化教育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未能从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多学科视角探讨廉政文化建设,未能从政治高度、历史深度、新颖角度、世界广度等多个维度理解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内容空洞乏味,缺乏新意,使学生对廉政文化学习产生不了兴趣。

(三)廉政文化教育方法欠缺创新力度

廉政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入脑入心,健康成长,健全人格。一些高校没有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导致廉政文化教育只注重形式,没有得到认真开展,虽然在网上开设廉政文化学习模块,在校园内悬挂横幅,却没有组织学生认真理解廉政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未能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职业预估,用传统的灌输式模式进行教育,缺乏新意。有的大学生没有摆正自己在廉政文化教育中的位置,认为学习廉政文化教育较早或没用,对廉政教育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究

(一)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一是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工作开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以党建带动廉政文化建设。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学院历史、学科特色做好顶层设计,挖掘和开展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活动。二是基层团组织队伍建设。要重视这支工作队伍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素质和操作新媒介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廉政文化教育。

(二)抓好四大载体

一是廉政物质文化载体,包括学校的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观,校训、校徽、传媒媒介等视觉识别系统。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载体,以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为时间节点,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大学生廉政教育文化。三是课外文化活动载体,如开展社团文化节、寝室文化节、各学院艺术节等,创新社团管理,增加社团数量。四是社会实践活动载体,如“暑期三下乡”、社区公益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廉政文化调研活动,在实践中认知,在认知中提升。

(三)抓好新媒体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校报、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等新闻媒介宣传廉政文化活动。二是通过博客、微博、微信、SNS平台、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大众传播、虚拟化、自由化、更加亲民、更加实时的新媒体备受学生喜欢,大学生群体更容易获得信息、更容易获取满足感。为此,可以通过设立互动平台、开展廉政文化大讲堂、举办文化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探讨交流中自我觉醒。

廉政文化建设是动态的。不管哪一项、哪一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都要引导学生把读书、廉政、做人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拒腐防变的能力,在心灵深处产生崇尚廉洁奉公、憎恨以权谋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自觉抵制腐败,牢固树立思想道德防线和法律纪律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1]许国彬.对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8).

[2]张文军.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3]王朝阳.我国大学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4]陈文昆.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016-05-28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大学生廉政观培育研究”(2016JD39)。

潘业旺(1978- ),男,讲师,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吉林省廉政建设研究基地研究人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朱明仕(1976- ),男,副教授,博士,从事政治学理论、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6)11-0016-02

猜你喜欢

廉政大学生建设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廉政之歌
大学生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