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出路
2016-03-28徐伟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徐伟(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出路
徐伟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116052)
摘要: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专业性不强、课程不接“地气”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心理技术流派林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限等困境有关,但仍然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提高专业水平,创新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来改善。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困境;出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快速恢复、发展壮大、深化提高等几个发展阶段后,呈现繁荣景象,但是职业教育还存在学生普遍成绩差、学习动力不足、对将来过分焦虑等问题[1]。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
1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虽然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职业院校的热点工作,但却不是重点工作。这种状况使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深入、系统地开展,难以全面解决学生各类心理问题。
1.1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一支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和咨询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的心理教育教师大多是学校高龄行政人员、无法“安置”的教师家属。即使部分学校招聘了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而研究生是否具有心理指导的技能或技术还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1.2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无人问津”
由于社会大众歧视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个体,导致学生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即使个别学生鼓足勇气求助,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专业性不强,学生的心理问题仍然可能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心理中心变成了“摆设”,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已有的研究发现,心理异常者求助心理医生的约占1%,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不信任、不了解,尤其怕被贴上“病人”的标签。
1.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接“地气”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随着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被认可。但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实用性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
1.4重视障碍咨询,忽视发展咨询
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全面理解,不少学校认为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心理咨询的工作重点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咨询、诊治,忽视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忽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作用。
1.5心理中心“独善其身”
心理中心忽视与其它部门的合作,不能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心理中心没有能力独立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独立解决所有问题,必须与其它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形单影只”,甚至一些管理者也不清楚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具体工作内容。
2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经过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十余年的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不足,实践经验欠缺,还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得不到师生的信任和支持。
2.1心理技术流派林立,难以全盘掌握
心理教育工作者试图通过教师心理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四处“拜师”,以求学其所长。但是他们在深入学习后发现心理技术学派林立,技术复杂,而且各技术学派都有自身的不合理性和有效性,而各技术学派又似乎相互对立。对此,不少高职心理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
2.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有限
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有限,一般为1~3人,虽然基本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例,但是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需要更多的从业者,人员明显不足。因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心理工作者数量不足的问题容易被忽略。
2.3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权力有限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在学生工作部领导下的科级建制中心;二是依托学校下属学院,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给予一定经费补贴的中心;三是相对独立、自主运作的中心[2]。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领导下的科级建制中心,层级低,行政权力有限,很难要求其它部门协助工作。
2.4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实用性不足
虽然国内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种多样,但是学生很难从教材上获得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有心理问题的高职学生往往一边在专科医院接受治疗,一边学习,他们往往希望学习到具体的心理辅导方式。
2.5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足
与综合类大学相比,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普遍不足。
3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路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种种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作用。
3.1加强机制建设,保障制度运行
要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富有成效,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是前提和保证。
首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尽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但其在学校的地位仍然较低,心理教育机构只是学校的一个小机构或小部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本着“有为方有位”的原则,扎实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满足学生的需要,以提高自身的地位。
其次,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由学校领导与专家队伍组成的管理队伍。学校领导可以充分发挥其决策、管理作用,能充分整合和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专业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学者的专业优势,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最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制定《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办法》《学生危机转介流程》《学校三级网络(多级网络)的实施细则》《学校朋辈辅导员(心理委员)管理办法》等制度。还可以依具体情况制定《大学生预约咨询流程》《心理教师培训与督导管理办法》《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
3.2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其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合适的课程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补救性教育,这种消级的教育旨在帮助少数学生解决心理障碍问题。而多数学生学习心理教育课程目的是开发潜能,学会分享、宽容,体验幸福的生活,全面提高身心素质。
其次,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是保证课程实效性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向他们传授调整心态的技能。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最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形式能增强课堂学习的活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教育模式在发生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正逐渐成为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接受和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
3.3提高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在学校的权威性。他们一定要掌握心理咨询技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加强心理咨询技术学习。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心理咨询技术学习,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生遇到心理障碍寻求帮助时,掌握心理咨询技术的教师才能解决心理问题。只有学生亲眼见证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才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寻求帮助。
其次,将心理咨询技术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心理咨询技术纳入课堂教学内容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必然。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功能。这不仅能解决大学生目前存在的人际关系、感情困扰等问题,而且对于大学生以后的生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定期参加研讨活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要定期参加各类研讨活动,探讨学校遇到的学生心理难题,分享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喜悦,提高心理咨询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4打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突破固有的思想局限,打造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首先,面向教师普及心理学知识。面向学校教师开展心理咨询专业技术培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环节。经过培训之后,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才能有效识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才能遇事不惊,保持冷静。接受培训后的教师不仅能够简单、科学地消除学生的困扰,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出现工作倦怠等现象。
其次,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由大学生心理协会成员与班级心理委员构成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学生的情况,朋辈辅导员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高职院校要重视建设建立朋辈辅导员队伍。
最后,重视与其它部门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一定要注重与其它部门的配合,尽量使学校的党委、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参与进来,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打造学校的心理文化,以打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应金萍,徐竞,庄朝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15):67-73.
[2]强景,陈晓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9):161-162.
责任编辑周丁力
中图分类号:G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6)01-0017-03
DOI:10.13887/j.cnki.jccee.2016(1).5
收稿日期:2015-1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DZKY2015B1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徐伟(1983—),男,满族,辽宁省开原人,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心理教育发展中心,讲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