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潜叶跳象在辽宁省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2016-03-28张静亚,董娜
杨潜叶跳象在辽宁省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摘要:文章阐述了杨潜叶跳象的习性及危害特点,并对其防治技术做了介绍。
关键词:杨潜叶跳象;危害特点;防治技术
杨潜叶跳象是鞘翅目象虫总科象虫科跳象属的一种,国内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的西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辽宁省主要危害小黑杨、小叶杨、青杨、加杨、北京杨等青杨派树种,其次危害部黑杨派树种,近期在新疆又发现危害胡杨。从大树到幼树均可受害,专食性较强,对银中杨、新疆杨、银白杨等白杨派树种不危害。
1 习性及危害特点
在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该虫于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出蛰,4月末5月初杨树芽孢膨大或展叶始期,成虫即沿树干爬至或飞至树冠,并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补充营养,随即交尾产卵。卵产于叶背先端主脉两侧,一般每叶产卵1~2粒,多数为每叶2粒,罕见每叶3~4粒。成虫绝大多数时间往复爬行于叶片之间,以便寻找适宜的产卵叶片及产卵位置。产卵初期由于适宜的位置多,产卵速度相对较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渐少或已被产卵,产卵速度逐渐放缓。交尾后的雄成虫寿命2~3 d,雌成虫寿命7~10 d。卵于5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虫即沿叶缘向下蛀食危害,蛀道逐渐加宽,当蛀至叶缘中部偏下位置时,则转向叶内蛀食,危害期14~18 d。老熟幼虫(苞片)落地后频繁跳跃,向光线最暗的方向跳动,当遇到枯枝落叶时,则跳入其中或其它阴暗处后停止跳跃。该阶段(预蛹期)持续2~3 d,然后开始化蛹。预蛹—蛹期为9~13 d。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期可持续7~10 d。成虫羽化后即上树危害,常2~3只聚集于叶背栖息并取食叶肉,使叶片形成不规则的筛网状孔洞。成虫于9月中旬下树,并在枯枝落叶层中或枯落层下面的地表越冬。至此,成虫危害阶段结束。该虫卵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均很高,可达80%以上,成虫羽化率为50%左右。从老熟幼虫落地至成虫羽化是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时期,降雨及鸟类等捕食性天敌的威胁,是该虫的主要死亡因子。在此期间,还有金小蜂和三盾茧蜂2种寄生性天敌,寄生率约7%左右。
杨潜叶跳象无论幼虫和成虫,对杨树叶片的危害程度一般不会超过单叶叶面积的1/3,即使受害叶率达100%的情况下,就全株而言,失叶率也不会超过50%。因此,一般危害情况下,对该虫不需要防治,但在危害严重时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预防或防治。
2 防治方法
2.1加强预测预报。每年秋季和翌年春季做好杨潜叶跳象越冬基数调查,结合本地的气象预报,推算出可能发生的数量,5月末做好林间的实际观测,纠正预测中的偏差。
2.2营林措施得当。要适时对杨树林进行合理的抚育间伐,改善林内的郁闭度,保证林内的光照充足和良好的通风条件,破坏杨潜叶跳象适宜栖息的环境;尽可能营造杨树混交林,破坏杨潜叶跳象的扩散取食。
2.3物理防治。利用群集习性和预蛹时间较长的特点,集中烧毁。1~3月清林时,清理杨树林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及土表层的越冬成虫,集中烧毁,可减轻当年和翌年的危害。诱捕。利用性诱剂在成虫羽化时挂网诱捕。
2.4生物防治。进行天敌寄生蜂人工繁育,在大发生时危害区释放进行防治。用25%灭幼脲、苏云金杆菌、5%印楝素等喷冠防治幼虫。利用天敌保护,林间的蟾蜍、麻雀对杨潜叶跳象成虫有抑制作用,应进行保护。
2.5化学防治。初春在越冬成虫出蛰前,采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溴氰菊酯乳油喷洒或灌根防治成虫。5~6月,选择对环境破坏较小或无公害药剂,如2.5%烟碱乳油、1.8%阿维菌素、5%印楝素等喷冠防治幼虫;7~8月,利用苦参碱烟剂或喷烟机喷烟防治幼虫效果更加理想。高速公路两侧,适用于车载式喷雾器喷洒杨树干基部60~100 cm范围,车载喷雾器喷洒不到的地方可以使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补喷。
参考文献
[1]张国庆,黄秉祥,张玉山,等.杨潜叶跳象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1(4):27~28.
[2]王小军,杨忠岐,王小艺.北京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药物防治效果[J].应用昆虫学报,2006(6):117~122.
[3]闫敦粱,董希文,王丽敏,等.杨潜叶跳象生态学特性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9(4):20~22.
[4]姜峰,孟杰,鲁建英,等.杨潜叶跳象的发生及无公害治理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1(3):95~96,112.
125300辽宁省国有建昌县药王庙林场张静亚董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