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研究

2016-03-28张磊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内涵院校

张磊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研究

张磊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后,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迫切需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以质量求生成,以特色促发展。这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之路。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校园文化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在校生数量,都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影响力却仍然十分有限,相对于普通本科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依然很低。社会的认可,首先是基于文化的认同,而现实却是高等职业教育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对内涵建设重视不够。在2005年的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上,时任教育部长周济表示,高等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长期发展的基石,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现代高职校园文化,提升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个十分抽象宽泛的概念,但文化对个体的影响却是具体而又深刻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校园文化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它不是课堂式的说教,而是信念力量、道德力量和心理力量的体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血脉,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核心要素,对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能够切实看出一所高职院校的底蕴,文化底蕴越深厚,对社会的影响力就越大。

截至2015年5月,全国高职院校共计1334所,其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过去几所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因此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硬件建设上,占地面积、在校生数量、实验实训室设备条件等等,本应与之齐头并进的文化建设却明显滞后。在2006年1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项计划被誉为中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1工程”。在该项计划中,要求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这一要求绝不是简单的校区的扩大、大楼的兴建、规模的扩张,而是要求示范院校在文化内涵建设上“大有作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真正做到“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1]校园文化建设对内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可以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等方面形成共识。对外则可以提升学院形象,增强社会大众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到真正的特色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职院校的文化引领作用,对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甚至有些高职院校是近几年才批准设立的,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众多高职院校主要忙于校园规划、基础建设、招生、专业设置等前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还未真正进入院校发展规划中。相对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局面来看,校园文化建设显得相对滞后,并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不深

校园文化体现的是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个性,它很难用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衡量。校园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不仅与学校发展史息息相关,更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关。而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总体时间不长,与一些百年高校相比,显得尤为“年轻”。同时高职院校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力的引进新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新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青年教师,缺乏足够的企业实践经验,与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相比,在学术涵养、工作经历、社会阅历等方面,显得尤为“单薄”。一味的模仿与复制普通高校的发展模式,导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偏离了原本的使命,根本无法彰显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这些都使得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底蕴积累不足,厚度不够。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是,当前不少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重心几乎放在了对学生“技能型”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对学生“高素质”的要求,不断压缩课程体系中“人文含量”,增加课程体系中“技术含量”,人才培养缺少了必要的文化引导,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甚至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教师都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好与坏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搞好教学,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重要性认识不足,最终导致了当前高职院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这就也难以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够

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的前身为层次较低的中专、技校、电大或成人大专合并升格而来,虽然拥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校区,但多个校区往往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集中投入,并且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冲击下,这些高职院校的生存问题还需要国家扶持。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发展,众多高职院校首先将大批的资金用于校园的基础建设、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更新等硬件建设方面,而本应与之齐头并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却相当落后。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图书馆藏书不足、学生文体活动场所不够等情况很普遍。同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把“双师型”教师比例作为衡量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具有热门专业、技术能手、企业背景的教师十分看中,花大力气引进,重点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对人文社科方面的教师却不十分的注重,边缘化倾向较为明显。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前进的步伐。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衔接不畅

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都是地方政府举办,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也大部分来源于当地,培养的人才也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域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及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仍然缺乏明显的地域色彩,没有跟上区域文化发展的步伐,同质性较为明显,这使得学生缺乏对地方文化的认同,这种情况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考察和试用期过后得不到正式录用或很快辞退,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毕业生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后,面对与学校文化氛围有很大差异的企业文化氛围,感到无所适从,心理上存在落差,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的工作方式等方面不适应,这些情况的出现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不紧密所致。毕竟,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文化自觉——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之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对于文化自觉,费孝通是这样理解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3]高职教育坚持的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意识、素质、思想、品质等等都离不开个体自觉主动的去习得,也就是首先学习者要有“自知之明”,这是基本的文化自觉。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的所有人,都应该积极展现出优秀的文化担当和文化自觉,离开了这些担当和自觉,高职教育始终是缺乏内在动力。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用文化自觉来引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加大力度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底蕴

校园文化底蕴是学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凝练出来并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等方面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内涵。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文化自觉彰显出对自身文化责任的认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教师,甚至是学生,都应该要有很高的文化自觉。高职院校虽然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属于职业教育,但是依然不能忘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神圣使命,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深入结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先进职教文化,逐步开发和形成全面发展的文化育人体系,努力建设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办学要求又具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既体现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又适应行业发展的文化要求,把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使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断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

(二)提高认识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

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学生管理部门管理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过分强调校园文化的控制、导向、凝聚、激励功能和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等物质功能。[4]没有真正意义上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中来,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校园面积、校舍规模、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等软件实施的发展。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只会使得职业院校展现出大而不强的现状。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以及参与者,应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地位以及重要性的认识,并逐步形成统一思想,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硬件建设等方面放在一个同等位置上来,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相互促进,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主动深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质量。

(三)理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衔接

开放办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由于其本身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更加应该向地方、向企业打开校门,大力实施开放办学,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首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区域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对学生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任何高职院校漠视了区域文化的教育意义,都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的学生最终大部分都是要走向企业,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经济利益层面的合作,而更应该是双方文化的互通和融合。学生将来走向企业,首先应该是要能够积极的融入企业,这样的融入,靠的就是文化的认同,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要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与地方、企业的文化交流和衔接,对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鲁明川.文化共同体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2,(06).

[3]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

[4]马红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06).

G712

A

1671-5993(2016)04-0010-03

2016-08-20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YJQ-2015-13)

张磊(1983-),男,安徽明光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内涵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挖掘习题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