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特征的内涵分析

2016-03-28杨思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双元制职教德国

杨思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特征的内涵分析

杨思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持续不断地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促进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范。根据本人从事“双元制”教学工作20年的经验,以“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征为起点,深入分析“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内涵,以期对同行们在教学改革中提供一点参考。

“双元制”;模式;职业教育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1]“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双元制”职教模式是世界公认的先进的职教模式之一,它的显性特征是:

第一、职业培训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完全不同机构进行。

第二、受训者是企业学徒,又是学校的学生,兼有双重身份。

第三、培训者由企业实习教师和学校理论教师两部分人员担任。

第四、培训大纲由企业培训大纲和学校的教学大纲两部分组成。

从这些特征出发,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就可以知道“双元制”职教模式的优越性所在。

一、企业和学校的教学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质中,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职业学校,以企业为主。

企业的优势在于具有体制机制灵活、设备更新快、教学投入资金充裕、实践技能水平高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具有真实的现场生产环境、能提出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企业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联系密切,对保持职业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有着积极意义。但单一企业职业培训中普遍存在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教育环节薄弱,受训者的潜力不大,跨岗位工作能力差。就像传统学徒制出师的徒弟一样,学一行只能做一行。一旦行业衰败,很难改行。

学校具有理论教学水平高、教学理念新、把握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优势。但单一学校培养的毕业很难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而必须经过再培训。现在有些职业学校在探索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来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成本太高,且跟不上技术、产品、工艺更新的节奏。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将企业与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企业优质资源和学校的优质资源组合起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培养出能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又具有跨岗位关键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是以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为主体,企业很少参与或与学校合作深度不够。企业不参与职业教育是不合理的和不科学的。因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潜在的最大受益者。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企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就业定向是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目前在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提出来的。

二、受训者职业定位准确,归属感强

受训者是教学的主体,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一个是企业的学徒。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培训过程中找不到目标,容易产生浮燥心态。学生经常会问老师:“您教的知识有用吗?”。这种怀疑态度的行动表现是学习不积极、不深入、不下苦功夫。取得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而“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学前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对企业的归属感逐步形成,责任心逐渐增强,学习压力慢慢增加,最终演变成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普通学生要强很多。再者由于具有双重身份,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不再是“学校-学生”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角关系。他们思考问题和协调关系方面更为复杂。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锻炼和提升学生处人处事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对受训者基本素质的养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人格品格的形成大有益处。

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不甘于平凡,都有“要干大事,出去闯荡一番”的想法。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正常心理。有大的志向是好事,但由于各方面准备不足,往往是到处碰壁,无功而返。用一句成语来说就是“好高骛远”。“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接受培训之初就成为企业员工,培养的目标就定位在技术工人岗位。从表面上看这是限制学生的发展。其实不然,有利的方面更多。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大舞台,你可以从普通的主机手做到班组长、车间调度、车间主任、公司副总甚至更高。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跳槽到更好的企业去发展,前途是无限的。

三、教学任务分担,职责明确

实施双元制教学,学校的教学系部负责理论课教学任务,企业的培训部负责实践课的教学。理论课教学企业做不了或做不好,拿到学校来做;实践课教学学校做不了或做不好,拿到企业来做。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但从表象上看,这是把理论与实践分离开来。不符合现在教学改革的精神。“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实践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是二者统一于德国行业协会制定的培训条例。德国的培训条例与我国的教学大纲相似,是以条例的形式颁布的,具有法律规定性。培训条例是在德国经济部和教育文化部的统一组织下,由行业协会牵头、工会、教师三方代表共同拟定用于职业培训的标准和各项具体要求,充分反映产业现实和发展的需要[2]。在德国国家规定了93个职业大类的340个职业的相关培训条例。培训条例的内容是以实操技能为主,辅之以围绕这些技能相关的知识点。“双元制”职教模式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一般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并且起主导作用。

现阶段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统一于一个教学大纲,将理论课课堂和实训教学场所统一于一体化教室,将理论讲授的教师和实训传授的师傅统一于双师型教师。这种近似完美的追求能否达到理想的结果尚须经过实践来验证。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职业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办学成本会大幅度提高。一体化教室的建设要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并保持同步,双师教师的培养培训要达到完全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是职业院校单一完成所有的教育教学任务,就容易存在实训基地建设不合理,教学模式与现实脱离,课程内容相对滞后,师资技能与企业要求脱节等情况[3]。目前职业学校没有大面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而只是在小专业和大专业中为数不多的班级进行尝试,而成为这个学校宣传的亮点。

四、技能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强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首先体现在职业技能上,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是实践教学。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学时比例。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德资企业合作进行职业培训为例,学校开设工业机械与工业电子两个专业。在教学上严格按照“双元制”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内容是德国培训条例规定的内容。

工业机械专业的学生须经过29个模块135个训练项目的培训。工业电子专业学生须经过21个模块81个训练项目培训。学期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的学时比是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周上理论课,两周上实践课,三周一循环。暑假、寒假期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

“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企业的时间长,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对未来工作环境比较熟悉。学生在毕业前就在多个岗位上进行过顶岗实习,毕业后上岗不需要岗前培训,就能胜任岗位工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职业能力。德国双元制模式所培养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受训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德国双元制模式培训的学生,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他们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其适应能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为人生道路作了坚实铺垫。[4]

[1]潘陆益.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文化渊源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1,(09).

[2]王忠.从德国双元制教育看校企合作的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17).

[3]马雅玲.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3,(05).

[4]杨书婕.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2,(10).

G551

A

1671-5993(2016)04-008-02

2016-10-15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项目德国“双元制”职教理论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编号:zlgc2013016)。

杨思国(1963-),男,安徽来安人,大学本科,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双元制职教德国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