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贝母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2016-03-28康孟利戴永峰俞静芬

农产品加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加工技术浙贝母发展思路

康孟利,戴永峰,俞静芬

(1.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宁波市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浙江宁波 315040;2.宁波市鄞州皎溪贝母有限公司,浙江鄞州 315161)



浙贝母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康孟利1,戴永峰2,俞静芬1

(1.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宁波市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浙江宁波315040;2.宁波市鄞州皎溪贝母有限公司,浙江鄞州315161)

摘要:浙贝母是药材“浙八味”之一。通过从浙贝母分布、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主要活性成分及存在问题与前景综述,提出了浙贝母今后加工发展思路,为浙贝母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浙贝母;加工技术;质量安全;发展思路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 iiM iq.),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地下鳞茎,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湖南等地,性味苦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1]。

我国出口贝母中浙贝母占总量的40%。浙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浙江省有悠久的历史,产量大、品质优,是药材“浙八味”之一,以金华磐安、宁波鄞州为主产地。宁波鄞州素有“中国浙贝之乡”,也是浙贝的原产保护地[2],主要分布在樟溪河及鄞江流域两岸,主产区是章水、鄞江两镇,龙观乡章水镇作为我国浙贝的主产地,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面积达300 hm2,产量达500 t,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占全国贝母产量的60%,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1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

目前,浙贝母加工方法有传统加工法、生切片法、硫磺熏制法、冷冻干燥、微波干燥、贝壳粉吸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其产地加工方法为贝壳粉加工法和鲜切加工法[3],国家也明令禁止采用硫磺熏蒸方法。近年来,产区用硫磺薰蒸加工的方法(以下简称硫磺熏蒸法)已被广泛使用。

传统加工和硫磺熏制的贝母质硬而脆,鲜贝折干率较高(约为30.3%,传统法约为28.6%)[4];后者更具有鲜时防腐、干时防蛀、色白、表面清洁无粉状附着物等优点;生切片加工及时,干燥较快,但需要一定设备,能耗较大,大量浙贝起土时,加工会有困难[5-6]。但硫磺熏制的贝母由于SO2残留严重,从药品安全和以人为本考虑,故《中国药典》不予收载,产地不宜采用[7]。传统的“粉吸”法因去外皮、去鲜汁,使有效成分大量流失,而且又耗时、费料、误工,外观也不佳;生切片法省时、省料,有效成分含量高、疗效好[8]。从活性成分保持程度看,生切>硫磺熏制>传统加工。

目前,新型的加工技术开始应用。以冷冻干燥品外观形态和内在品质均为最佳,微波干燥品和生切烘干制品次之,贝壳粉吸附制品含量最低。但冷冻干燥加工需特定设备,投入较大且干燥时间较长,不适合大批量浙贝母的产地加工;微波干燥速度较快,无外来污染物残留,具有有效成分不易流失、安全性高等优点,且微波干燥技术易于控制,适合大批量浙贝母的产地加工,加工成品品质可控、易于推广。浙贝母品质应从源头上注重产地加工的安全性,建议采用微波干燥代替传统的产地加工方法[9]。

2主要活性成分及检测

2.1主要活性成分

浙贝母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10],主要含有贝母新碱、贝母碱(贝母素甲)、贝母芬碱、贝母定碱、去氢贝母碱(贝母素乙)、浙贝丙素、浙贝酮、贝母替定碱等[11-12]。不同产地浙贝母生物碱含量差异大,其中狭叶浙贝母鳞茎以金华磐安种植的最高;而且不同部位、不同品种的含量也不相同,其中鳞茎和地上茎的生物碱含量以狭叶贝母最高,其次为宽叶、多籽、大个和小个;而叶中生物碱含量以多籽贝母为最高,其次为宽叶、狭叶、小个和大个[13],花茎梢中的含量高于鳞。

不同产地的浙贝母中总生物碱也存在差异。研究报道显示,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浙江磐安的浙贝母最高,其次为江苏海安的浙贝母,宁波樟村的含量稍低[14]。

浙贝母的原产地加工与炮制方法有关[15],不同炮制方法影响药效。韦敏等研究了姜炙品、蜜麸品、清炒品、生品对药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浙贝母各炮制品在绝对含量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水煎液含量明显,可见姜炙品>蜜麸品>清炒品>生品。

2.2检测方法

生物碱的测定方法较多,有酸性染料滴定法[16]、酸性染料比色法[17]、HPLC- ELSD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在1 184~6 144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值为112%[14]。针对质量安全问题,杜伟峰等人采用MSC+Spectrum+Ns组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建立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别浙贝母鲜切和硫熏样品模型,鉴别准确率达到100%[18]。

3存在问题及展望

浙贝母品质可靠、药效好、安全性高,广受市场欢迎,已成为当地的一个农业支柱产业,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高了广大贝农的经济收入水平。但是,只因产品单一、质量安全、贮藏期短等问题突出,成为产业瓶颈。传统的工艺是通过硫磺熏蒸法对贝母进行加工,制得的贝母具有高残留、低药效等缺点,市场上对浙贝母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畏惧性。

目前,种植大户积极联系周边科研院所(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等),开发浙贝母医药、保健新产品,拓宽浙贝母用途,如新药剂型研制以及贝母茶、贝母花和贝母叶开发利用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展鲜切片、整个浙贝母的无硫加工处理及保质技术,既能提高浙贝母的药用价值、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其他经济损失,又能减少切片等加工程序、节省成本,实现浙贝母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I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翰华,周书军,张林苗.鄞州浙贝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2010(4):755-756.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叶培根,崔培章,张林苗.浙贝母[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3-85.

[5]胡梅素,祝明. 3种不同加工浙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J] .中国中药杂志,1995,20(3):157-158.

[6]应必文,娄晓芬,林海伦.浅析浙贝母的硫磺熏蒸法[J] .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1):663-665.

[7]李林,陶正明,郑坚.浙贝母不同加工方法的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 199-1 200.

[8]陈遇英.浙贝母的产地加工与质量[J] .基层中药杂志,1999,13(1):12-15.

[9]程斌,杨雄志.浙贝母无硫化产地加工工艺的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2(20):12-15.

[10]张明发,沈雅琴.浙贝母药理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2007,28(10):459-461.

[11]朱子清.浙贝母的研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1):99-102.

[12]张建兴,马广恩,劳爱娜,等.浙贝母化学成分研究[J] .药学,1991,26(3):231-234.

[13]沈秋,周洁,王卓琼,等.不同产地和品种对浙贝母主成分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中药材,2011,34(10):1 503-1 508.

[14]马卫成,盛振华,戎建辉.不同产地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7):1 495-1 496.

[15]韦敏.不同炮制方法对浙贝母中贝母素含量影响的研究[J] .中药材,2008,31(8):23-26.

[16]王安行,胡梅素.酸性染料两相滴定法测定浙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15(3):50-51.

[17]蒋爱芳,杨义芳,黄文武.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6,37(增刊):359-361.

[18]杜伟锋,张焱新,张浩,等.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浙贝母鲜切和硫熏加工饮片的快速鉴别[J] .中药材,2014,37(10):2 189-2 191.

Research of Progress of Processing and Quality and Safety on Zhejiang Fritillary

KANG Mengli1,DAI Yongfeng2,YU Jingfen1
(1. Ningb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Research,Institute of Ningbo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Research Center,Ningbo,Zhejiang 315040,China;
2
. Ningbo Yinzhou Jiaoxi Fritillaria Co.,Ltd.,Yinzhou,Zhejiang 315161,China)

Abstract:Zhejiang fritillary bulb is one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s“Zhejiang eight taste”. This article reviews from the Zhejiang fritillary distribution,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 quality and safe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 Processing deveolpment of Zhejiang fritillary in the future are put forward,which is a reference for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Zhejiang fritillary;processing technology;quality and safety;development

作者简介:康孟利(1979—),男,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基金项目:宁波市创新创业项目(2013C920024)。

收稿日期:2016- 01- 11

文章编号:1671- 9646(2016)03a- 0058- 02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 9646(X).2016.03.015

猜你喜欢

加工技术浙贝母发展思路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荷叶茶轻简化加工技术及利用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