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价值内涵
2016-03-28罗志佳沙
罗志佳沙 风
(1.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2.昌吉州第一中学新疆昌吉831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价值内涵
罗志佳1沙 风2
(1.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2.昌吉州第一中学新疆昌吉831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第二课堂“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以及重在实践的教育方法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尊重客观教育规律的科学精神以及重视理论践行的实践精神。丰富的价值内涵使第二课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文件)》(以下简称《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就对高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模式等问题的选择上提出了严格的考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由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组成,而其他各门课程都肩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堂教学发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但是因其以教学为主,场所固定、教育方法单一、时间有限、环境单调、活动简单,往往不能在设想的理想状况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第二课堂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之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总体目标,由学校为教育主体,包含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参与组织的学生,实现顶端设计,以学生为教育客体,实施的场地不局限在校园中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2]鉴于这一概念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就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应该具有更加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第二课堂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
人的全面发展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浩瀚理论的一条红线,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质的规定,还赋予了其现实的阐述。人的全面发展乃是人以全面的方式重新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过程,而人的本质究其根本就是实践,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历史发展,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情景已然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马克思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环境已经不存在,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却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更大地挑战。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而适应这一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进行国内的全面改革,这也是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动力。而我国目前就处于改革开放深化、利益格局调整、社会结构变动的重要时期,可谓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关键阶段。国内外的复杂环境给国家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义不容辞。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解也是与时俱进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应该是思想全面解放、需要全面解放、能力全面解放、社会关系全面解放及个性全面发展的人。高校作为文化的摇篮当然可以提供相应的教育体系来实现大学生对全面发展障碍因素的消解,但却难以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使学生获得其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就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主体性极强的文化场域,第二课堂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客体,他们可以选择是否主动参与、何时何地参与,他们以兴趣和爱好为起点选择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畅快淋漓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离不开人才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而高校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就为创新力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第二课堂在“以生为主”方面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相对独立性,完善的第二课堂体系、丰富的第二课堂内容、多样的第二课堂形式是高校人文精神的体现。
二、第二课堂体现了尊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严格遵守学科规律、教育规律及人的发展规律。《2号文件》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的创新原则进行了明确表达,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坚持四项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3]文件中还将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专门提出,并作为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的方向之一。第二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扩大教育载体、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党团组织建设、班级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从教育的表现形式上而言,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多维度的领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隐性教育无形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绝不简单等同于实践活动,之所以赋予其“第二课堂”的名字是意在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大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科本身的要求是比较严肃的,学术讨论无边界,但教师讲课有纪律,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接地气儿”?我们引入第二课堂将第一课堂上生涩难懂的哲学原理、国家政策、领导人讲话、社会发展战略都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中,体验了基层农村生活的大学生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深刻认知;参与第二课堂志愿者服务活动后,许多大学生思维发生巨大转变,主动要求去西部边疆地区支援建设;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和文化讲座,更多的大学生开始对第一课堂上没有深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甚至产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也不全是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出现,第二课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主题教育活动,第一课堂受师资力量、时间、场所、教材内容等限制,无法对一些理论问题给予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明确、更具时效,可以把课题上的一些理论问题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体系展现出来,往往效果更优。可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成功的第二课堂甚至成为第一课堂的升华,提倡第二课堂教育既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整体系的建构原则,又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规律,是尊重教育规律的科学精神。
三、第二课堂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实践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体现全方位育人体系,就必须调动起高校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思政教师,而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都应该纳入这个体系中来。第一课堂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导完成的,而第二课堂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团日活动、志愿者服务、文化讲座、校园演讲、文明宿舍评比等等都能积极调动起其他教育主体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当然第二课堂还有一个特色,即学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大学生骨干群体在第二课堂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能够有效融合高校各方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全程,主动承担育人责任,这就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体系在主体层面的实践精神。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第二课堂还有利于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客体层面的实践精神发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只有走入实践中,才能生动地感受到理论是实践的反映,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炼,是指导实践的先导。第二课堂有效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它为大学生提供了践行课堂教学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想法的平台,提供了检验课本知识真伪的空间。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教材的更新是有限的,难免会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往往在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时导致了大学生的怀疑、失望和抛弃。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提倡以第二课堂为契机,促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以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竞赛比拼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以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客体层面的实践精神。
在“人才强国”战略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人才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任重而道远,以第二课堂这个独特视角来看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前景,更符合时代要求。全面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方式将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趋势。
[1][3]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文件[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2015-07-30.
[2]梅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3.
G642
A
1671-6469(2016)-04-0105-03
2016-03-23
昌吉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昌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研究”(15jyy6009);新疆中小学德育科研立项重点课题“维稳视域下昌吉州中学校园文化问题研究”(15DY017)。
罗志佳(1983-),女,新疆伊犁人,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