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非语言符号传播研究
——以大水井古建筑群的财富呈现为例
2016-03-28祁丽萍杨晓方
孙 勇 祁丽萍 杨晓方
财富的非语言符号传播研究
——以大水井古建筑群的财富呈现为例
孙 勇 祁丽萍 杨晓方
[摘 要]大水进古建筑群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从非语言符号学的角度,结合大水井古建筑群中的财富的非语言符号的体现,探讨其表现特征与价值,深入挖掘符号与文化的相互映衬中的恩施利川土家族大水井古建筑群地区的文化艺术,并探讨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财富;非语言符号;大水井古建筑群
[作 者] 孙勇、祁丽萍、杨晓方,中南民族大学。
进入新世纪,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进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使之既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又保留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对我国传统建筑进行透视分析,旨在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有所启迪。
一、建筑与非语言符号
著名建筑学家曼弗雷多·塔非里(Manfredo Tafuri)指出:“当前建筑界之所以热衷于符号学的讨论,一方面是需要澄清包围着建筑师的形象世界,恢复一种稳定的参照结构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是不断地探索把符号学研究的成果整理成形式系统,有效地开拓转译成设计规划术语。”[1]
非语言符号是以语言为基础,单独表达一种信息的符号,是人类各种静态和动态的包含特定意义的信息载体,具有语言符号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即普遍性、形象性、隐含性和多维性。[2]它同语言相辅相成,贯穿交际过程的始终,共同实现交际的目的。萨莫瓦曾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3]
二、非语言符号在大水井古建筑群中的体现
(一)大水井古建筑群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湖北利川柏杨镇,依山傍水而建,由李氏庄园、李氏宗祠、李盖五高仰台三部分构成。其朝向基本相同,北望齐岳大山,南靠寒池高岭,东揽尖刀古观,西控九龙雄关,近得长江三峡之利,内拥崇山峻岭之奇。[4]
李氏庄园,建于民国十三年,内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多为二层或三层楼房,设有大厅、套房、客厅、小姐房、账房、仓房、缝纫房、工匠房、磨坊等。主殿三进,殿正上部雕花飞龙,下部拱门走廊,中西合璧,匠工精湛,整个庄园层叠错加,雕花扑面,令造访者目不暇接。
在庄园西门横过山道180米山崖边,李氏宗祠巍然屹立。这座建于1846年的仿成都文殊院构造物,占地3800平方米,在8.8米高的巨石围墙里面,构成了3个大殿、4排厢房、6个天井、69间房屋。宗祠中轴线上排列着三大殿是教化族人、祭祀祖先,商讨政务、军务、族务的活动中心,丰富的楹联,精美的木雕石刻,别致的彩瓷浮雕图案,异彩纷呈,一片辉煌。祠堂东侧有口水井,是整个家族的饮水之源。由于当时与将军贺国祥交战被内奸泄密,让对方知道了李家的致命伤是那口水井,使其投降。于是李盖五下令用高5.7米、厚2米、长52米的高墙将水井围住,不受外界威胁。由祠堂西屋下至井口有72级台阶,井里终年出水,供李氏宗祠人饮用,大水井因此得名。
(二)大水井李氏家族的财富
清乾隆初年(1736年),李氏高祖李廷龙由湖南落业利川大水井。廷龙始为小商,继为黄氏账户,藉管钱粮之饥,很快暴发成为川鄂边境上的巨富。从李廷龙落业大水井至利川解放,李氏子孙繁衍,先后已历廷、祖、远、胜、先等六代,官绅迭出、田连阡陌,他们大兴土木、屋宇连栋,练兵造枪,称霸一方。
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中的问题以及带来的顺周期性已经成为金融运行中的重要问题。怎么来从制度层面进行逆周期调节(如图2),以达到缓释金融监管制度带来的顺周期性,是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就现存建筑即可看出李氏家族富甲一方的盛状。李氏家族的万贯家财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大水井位于川盐古道的重要节点,以采盐、贩盐为生;李氏经商以及放贷暴富后,置办大量田产,当地主发家;同时还掌管大水井附近的集市贸易,收取租利和管理费。
从李氏宗祠魁山堂走廊房梁上的渔、樵、耕、读四副木雕,以及隐约可见的门联、碑文等非语言符号,可以传达出李氏族人注重农业发展、倡导勤劳致富的信息;此外,李氏家族重视教育,极力倡导耕读传家,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部分族人通过仕途致富。当然,历史记载中也不乏李廷龙私吞黄氏钱财,迅速成为巨富,以及后代李亮清曾抢夺伯父财产的说法。[5]
(三)财富在大水井古建筑群中的非语言符号体现
大水井古建筑群之一的李亮清庄园门前,一条石级踏道弯曲回旋,长长的石阶动感十足,颇似一条巨龙,极具气势。它以及后建的李氏宗祠,形成一个封闭的宗法式的“土围子”。拾级而上,“青莲美荫”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取名意攀李白为先祖,借书香以扬名。朝门与正屋中轴线形成45度夹角,正对远方“龙门”水口,取“龙跃大海”之意。这样一座庞大的建筑群,在莽莽群山之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向世人昭示着李氏家族的显赫。
正屋大门两侧一条西式柱廊横贯左右,高大的方柱上白菜的浮雕寓意着李氏家族的显赫财富,取白菜的“摆财”“显财”之意。除此寓意之外,据传明代清官笪继良画菜题字,笪继良在“白菜碑”前断案,勉励自己廉政爱民,同时警示县吏和公差廉洁自律。[6]可见“白菜”彰显官员的清正廉洁、廉政爱民;同样在安徽无为的“白菜碑”上所刻的《爱菜歌》也以“白菜”隐喻圣贤之道。弧形的柱檐雕刻着牡丹,寓意李氏家族的大富大贵,皆彰显李氏家族的财富地位。进入庄园正门,在其左侧的台阶,是李氏家族的粮食加工场——磨盘。当年生产力低下,稻米收割之后需要推磨碾成米,李氏建造的磨盘呈铜币状,体现李家“漏米不漏财”的思想;顺此台阶而上,一眼望去一棵桂树正在圆门中央,寓意“圆中显贵”,在庄园内也发现李氏设计的下水道多处为圆形方孔铜币状,寓意“流水聚财”,整个庄园窗棂花样、柱础浮雕多达20余种,工艺精湛,雕刻细腻,多为宝瓶插月季,寓意四季平安,窗棂木雕以蝙蝠图案最具特色,钱币与蝙蝠的配合,寓意福在眼前。由此可见,李氏家族注重聚财、显财,随处可体现李氏的财富地位。
从李氏庄园出来穿过180米的小路,即可到达李氏宗祠。李氏宗祠为宫殿式建筑,三殿两厢,硬山式瓦顶,周围为砖墙。宗祠墙壁上彩瓷镶嵌十分丰富,花、鸟、虫、鱼造型生动,琳琅满目。据传,这些瓷嵌所用瓷片皆为从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等处运来新碗、新盘按构图所需敲碎后精选而得,其用料讲究、耗资巨大都显现出李氏家族当时的富有。
从大水井古建筑群的外观设计到内部构造,无不利用符号对其进行表现。符号作为信息的载体,具有能指与所指的功能。铜钱在大水井建筑中被使用的频率很高也在于铜钱本身所蕴含的相当丰富的含义。古人认为圆为天之形、方为地之态。圆象征着平等、包容、和谐的道,方象征着尊卑有序、松紧有度、远近有别的理。人在天地之间繁衍生息,一切行为和观念都应遵循天地之道。其次,铜钱造型的外圆内方,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寓意生活事事要注重规矩、原则,要顺应自然固有的规律。[7]这也是李氏家族在多处使用铜钱的用意之一,除了体现家族的财富基础,还有对生活之道的领悟要崇尚自然,对后人教育警醒,体现了李氏家族注重耕读传家的思想。
在李氏家族建筑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具体的装饰图案,如白菜、仙鹤、牡丹、清莲、铜钱、兰竹、蝙蝠等,这些大量的具象图案是大水井古建筑群的符号主角,它们已不仅仅是实物的仿真式再现,而是一种意象化、符号化的再现,从整体来看,分布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具象图案往往是意义的集合点或视觉的注目点,通过叙事、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段,具象图案能够很好地把无形的观念、意义或价值进行视觉具体化,从而准确而直接地塑造了空间的意义和文化氛围。[8]
三、财富在大水井古建筑群中非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
从大量的非语言符号中可以看出,财富信息的传达为李氏家族的地位巩固和家族文化的传承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作为建筑装饰,具有特殊审美意义
在生存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和审美样式。我国劳动人民从日常的生产及生活活动中探讨造物审美形式和法则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因此经过日积月累产生了丰富多样的符号形态与样式,这其中就包含了建筑中的非语言符号。建筑需要装饰,装饰升华了建筑。由于文化、环境、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其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讲,东方的装饰纹样大多是象征性的、意象化的,其中包容了东方人祈求吉祥的美好意愿和精神崇拜的宗教理想。[9]对于大水井古建筑群而言,孕育了大水井建筑文化的土家族先民在追求善、追求美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建筑符号不同的审美认识,“福”“富”“财”的美好意愿寄托在建筑上就延伸出了建筑上高度凝练的审美意识。
大水井古建筑群的建筑艺术的产生综合了社会、历史、文化本质等规定的因素,构成了其特定中西结合的自然存在和相对稳定的思想和审美意识,其中既囊括了土家族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三者相互契合产生的符号形态在建筑中的体现就有财富的非语言符号。“白菜”“蝙蝠”“铜钱”在大水井古建筑群中的形态特征既是土家先民在造物活动中所形成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先民在社会生活中根据需要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象征,具有特殊审美意义。
(二)巩固李氏家族的地位,对外昭示李氏家族的繁荣富强,提高威望
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社会组织,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观念,使家族社会成为中国基层社会的核心和缩影。因此,“修齐治平”就成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个人进取、修身养性、修身养德目标。家族成员不仅构成了经济生活的共同体,在政治上也是祸福相依、荣辱与共。政治因素的介入对家族本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想治好家就必须进行外交,这也是传统乡土社会的一个基本文化特征,在这种外交中要想拥有相同的话语权,必须有明确的财力物力展示,向外昭示家族的繁荣富强,以巩固家族地位、提高家族威望,这时候显于外的建筑就是一个重要方式。
家族凭借以昭示家族繁荣富强的最为主要的部分当然就是家族祠堂和家族府邸,修建家族重根重节的生动体现,作为家族中一件重大事情而载入谱碟。大水井古建筑群中的“白菜”“蝙蝠”“铜钱”等建筑艺术表现形式,在传统文化的语义学的表征中所传达的就是“财”“富”“福”,大水井古建群中大量的非语言符号显示出李氏家族在当地政权的高度统一和财富的高度聚集。
(三)强化自身的身份认同,对内维护家族内部的和谐统一,促进传承
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共同体,受小农自然经济的局限和宗法伦理的影响,家族成员往往聚族而居,其中更有累世同居、义不析产、人口几百数千的大家庭。古人倡导累世同堂而居,为了协调家庭内部矛盾,保证众多族人和睦相处,就必须进行家族教育,对族人进行以封建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用不断强化家族文化在家族成员心中的印象以提高身份认同,维护家族内部稳定秩序,确保家运长久。
从心理学角度,身份认同定义为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回答了我是谁和我归属于哪个阶层两个问题。[10]李氏庄园的财富寓意的非语言符号潜移默化地传达了李氏家族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社会身份的认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的自我观点中谈到自我形成的第三阶段——社会角色扮演阶段。这一阶段,为了达到群体的期待,会将自我扮演成符合社会期望的角色。大水井古建筑中,“白菜”“铜钱”“蝙蝠”充分加深了李氏家族的富有多福的身份认同,促进了李氏薪火延续、家族文化的传承。大水井建筑中依然保存有李氏家训的碑文、对联,内容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李氏家族以忠孝为家族文化的核心。浓郁的文化气息创造了大水井古建筑群内丰富多彩的非语言符号,让它在莽莽群山中熠熠生辉;也正是繁多的非语言符号保留至今,让我们至今有迹可循,触及300多年前的李氏脉络。
四、结语
由此可见,非语言符号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视觉化的语言为建筑说话。它通过建筑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建筑的隐喻,向观众传递着信息,显示文化意义和时代精神。[11]大水井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其中的文化意义远胜过建筑本身的功能意义。大量的非语言符号不仅传达出李氏家族如何发家致富,其功能也对李氏家族本身及其文化的延续有重大意义。对大水井古建筑群中非语言符号的研究更为土家族大水井的文化传播以及现代建筑艺术发展提供素材。(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资料】
[1]汪坦.现代西方建筑理论动向(续二)[J].建筑师,1985(23).
[2]关孜慧.非语言符号的信息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7).
[3]张放.非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中的特点与功能[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5).
[4]田赤,孙孺,方国剑.大水井古建筑群[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5]祝建华.罕见的封建宗法式土围子——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水井古建筑群[J].华中建筑,1997(4):79-84.
[6]汪晓云.“翠玉白菜”何以为“镇国宝”[C]//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7]付丽涵.外圆内方——铜钱的文化寓意[J].中国科技财富,2008(4).
[8]周舟.谈传统民居装饰图案的视觉语言[J].设计,2015 (9).
[9]肖平西.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0]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
[11]白汶灵,黄华明.论陈家祠建筑符号的特征和隐喻[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