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
2016-03-28苏立辉程晨林
苏立辉 程晨林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论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
苏立辉 程晨林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文中在分析当前中国大陆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行业需求存在差距,并阐述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同时从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整合行业资源切实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其合理规划职业人生、做好殡葬行业典型人物的宣传、发挥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优秀校友参与学生的培养等途径培养其职业认同感。
高等职业院校;殡葬专业;职业认同
当今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职业和工作的灵活性日益提高,职业认同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在传统观念中非常特殊的“殡葬行业”,在当前社会认同程度不高的背景下,采取怎样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成为当前殡葬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大陆开办殡葬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大陆开办殡葬职业教育始于1995年,最早开办的有湖南长沙民政学校(1999年升格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济南民政学校(2001年并入济南大学),当时办学层次为中专。1999年前后随着院校调整,其中的许多中专升格为大专,殡葬职业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殿堂。现在全国高职院校开办了殡葬职业教育的有四所,分别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学院。四所学校均为大专,大陆暂无培养本科层次的殡葬教育。四所学校每年为行业培养约500余名全日制毕业生。
二、当前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现状
(一)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对殡葬专业有着高度认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国家民政部2015年3月25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2014~2015》显示,2013年,全国殡葬服务机构总数4382个,殡仪馆1784个,公墓1506座。仅就殡仪馆而言,2013年我国殡仪馆数量1784个,平均每个行政区县0.64个,总量仅比1984年增加235个;另一方面,去年死亡人口已超过1000万,预计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00万左右。随着国家对于殡葬越来越重视,老百姓对殡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将来殡葬行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初步统计自1995年中国大陆开办殡葬职业教育以来,大陆的殡葬院校累计培养的殡葬专业毕业生不超过8000人。在当前殡葬人才数量上本来就存在缺口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对殡葬职业有着高度认同的大学生,是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尤其在当前社会仍然对殡葬存在着一定偏见的背景下,我们培养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提高殡葬专业大学生对殡葬专业的职业认同,这才能保证他们在行业留得住、待得下、有干劲,才能真正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行业需求存在差距
自1995年中国大陆开办殡葬职业教育以来,培养出来的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全国各地殡仪馆、陵园的管理或技术骨干力量,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精神,改变了殡葬行业的社会形象,提升了整体的服务水平,殡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也在逐年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岗位的认同感,缺乏实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择业期望值太高,奉献意识弱化,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系统工作;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就业中一切向钱看;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守信用,一旦有机会就毁约、辞职,严重挫伤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团队合作意识。
这些问题,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出在学生对殡葬专业不认同这个关键点上,如让这些行为蔓延下去,必将有损于学校形象,还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的就业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道德水平的发展。
三、影响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殡葬工作尽管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与忌讳,几千年来一直被视为最“下等”的工作,给殡葬行业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因此殡葬从业人员长期被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尽管解放后,党和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普通大众仍然不愿意与殡葬职工接触,甚至个别地方,殡葬从业人员的婚姻都成为问题。
(二)各种媒体上不对等的宣传造成
本来社会对于殡葬的认同度就不高,各种媒体又特别喜欢在每年清明节前后围绕“殡葬暴利”大肆宣传,许多老百姓就认为殡葬行业是“漫天要价”、“赚死人钱”、“发死人财”;因此就形成了殡葬工作“技术含量低”、殡葬职工“没文化”、“没素质”、殡葬行业“暴利”等较差的社会形象。选择殡葬专业的学生,有一些是因为家庭条件较差或是看到媒体上报导的“殡葬暴利”才报考的,本身职业认同度就不高。加之一些校友工作后,却发现待遇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高”。这都影响到了在校学生对专业的认同。
(三)殡葬行业发展滞后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殡葬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殡葬服务缺乏认识,再加上物质条件的限制,殡仪馆、墓园等殡葬设施建设的档次非常低,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这样的工作条件与设施设备,自然使得殡葬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以至于殡葬专业大学生没有最起码的职业自信,更何谈职业认同?
四、提升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认同教育,教育学生认同殡葬专业、热爱殡葬事业
“殡葬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殡葬发展的水平体现了社会的文明水平。殡葬从业人员作为“两个世界的摆渡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努力做到“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理应自信、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尤其可以通过在新生入学期间,组织他们参观院史展览、实验室实训场所、优秀毕业生事迹展,让他们了解学院概况,了解殡葬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其优势地位及发展方向等。要让他们知道殡葬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是与逝者打交道,脏苦累是必然的,人们对殡葬存在歧视和偏见也是正常的事情。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丧属的不同需求,用殡葬人的专业与服务给逝者更有尊严、还家属以满意,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认可,才能被社会大众所理解和尊敬;更要让学生了解到殡葬人担负着改变传统的丧葬陋习、移风易俗、改革群众丧葬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
(二)强化专业实践活动,培养专业认知与自信
殡葬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授其专业知识,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还需根据其心理状况,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相关实践活动,为其提供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互助互进,提升他们的专业认知与自信,提高其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逝者、服务于丧属。具体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外实践两者相结合。教学实践可从大一到大三进行如下安排:大一时安排学生去殡葬行业单位中进行为期一至二周的专业见习,让其在入学之初即接触与了解行业;大二时安排学生在清明节前后去殡葬行业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专业实习,因为这期间单位业务最多、人流量最密集,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从而学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大三第二个学期进行为期3-4个月的专业顶岗实习,培养其独自操作与应对的能力。
课外实践一方面可以利用寒暑假要求学生自己下到行业单位,去调研或者实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专业社团在课余从事一些专业志愿服务,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职业的认知与认同。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与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长期合作,利用周末定期派出学生志愿者服务治丧群众、进行悲伤辅导,这些做法受到了社会与丧属的高度评价,同时学生的自我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三)整合行业资源,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殡葬教育与行业紧密相连,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把学生送到行业中进行实践与实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大师来学校讲学与任教,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内涵;通过行业单位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温暖。而且行业资源的整合,可以贯穿于学生人才培养的始终,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与行业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增强职业认同感。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其合理规划职业人生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殡葬专业大学生有追求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线,有目标有计划地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工作与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以免在个人的职业发展进程中走弯路和浪费时间。科学制订和实施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帮助其职业发展的阶梯,是学生自我提高殡葬职业认同程度的根本举措。当学生对殡葬职业发展有自己的设计并能按照这个设计创造性地工作与学习、从而逐步实现职业目标时,就会有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会在完整意义上懂得殡葬职业的价值和享受殡葬工作所带来的乐趣,能从内心真正认识殡葬职业是充满温暖和富有尊严的职业,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职业。
(五)做好殡葬行业典型人物的宣传
几千年来,由于殡葬工作的特殊性,造成殡葬行业社会地位较低,这与他们所做出的社会贡献形成较强反差。而殡葬行业每年都会涌现出一系列的优秀人物与典型事迹,每年的各级“劳动模范”、“五四奖章”评比,都有殡葬从业人员获奖,包括在国家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因此,可以在各个阶段尤其是学生入学的时候、清明节或者重大事件发生时加大对这些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与职业认同。例如,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和2015年“6·1”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中,都有殡葬从业人员的身影。尤其是2015年“6·1”湖北监利“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中,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派出的殡葬专业校友及18名在校师生前去志愿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的评价。这些生活在他们身边的鲜活典型,就是最好的教材,通过加大对这些优秀事迹的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是有价值的工作、更是高尚的事业,从而促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殡葬事业,进而真正认可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六)发挥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鼓励优秀校友参与学生的培养
校友是学校重要的形象资源,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成果,校友在其工作岗位上的贡献、作用及其社会影响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声誉与形象。通过建立校友定期返校的长效机制,鼓励优秀校友参与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能起到其他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
发挥校友资源在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中的作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学生入学前,在填报志愿之时或者进行专业咨询的时候,可以把校友们的相关事迹在招生简章、招生网站上进行宣传,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进而使其对专业的填报与选择更加理性。甚至可以直接邀请优秀校友为填报志愿的准大学生们进行专业介绍与宣传。
入学之初,学生的入学教育、专业适应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都可以适时地邀请校友参与其中,通过参与迎新、举办讲座、优秀校友展等方式让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初能够从优秀校友的事迹及经历中更客观地了解专业、认识专业进而认同专业,为其专业意识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
在校期间无论是课程学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都可以发挥校友们的作用。例如邀请校友参与其中,或是请校友提供相关实习实践与就业信息,或是指导其学习与就业择业。尤其是可以发挥校友们在学生实习、实践、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促使学生们职业认同感的养成。
综上所述,高职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是影响其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进行殡葬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每一位老师的潜力,借助各类行业资源,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为社会和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1] 李伯森.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王夫子.殡葬文化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 任飞.殡葬业从业青年职业感受与影响因素[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4):37-40.
[4] 卢军,谭维义,王夫子.内地与台湾殡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况及比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5-78.
[5] 刘荣军.殡葬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4):69-70.
[6] 翟媛媛.高职殡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2):55-58.
[7] 苏立辉.论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才智,2014,(9):23-24.
[8] 熊英,王夫子,罗艳珠.殡葬职工职业声望的调查与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02-105.
[9] 李成.两岸殡葬教育课程体系对比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台湾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99-118.
[10] 张瑞源,刘琴,郭瑞茜,张咪,陈沁纯.不同人群对殡葬师职业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6,01,07,:1-5.
G710
A
1671-5136(2016)04-0117-03
2016-11-18
本文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党建思政课题《高职院校殡葬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DJ14)。
苏立辉(1982-),男,湖南株洲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殡葬职业道德;程晨林(1985-),男,安徽安庆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