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施工类图书选题策划

2016-03-28王砾瑶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

王砾瑶



浅谈建筑施工类图书选题策划

王砾瑶

[摘 要]依托庞大的建筑群体,建筑施工图书具有较好的市场。目前市场上发行的相关图书种类繁多,竞争较为激烈。本文分别探讨了建筑施工图书中职业资格考试类图书、培训教材、一般应用书以及工具书四类图书的特点及策划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书;选题策划;图书定位

[作 者] 王砾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同时,建筑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建筑图书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在整个建筑市场中,尤以建筑施工人员从业人数最多,依托该庞大的读者群,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建筑施工类图书种类繁多,包括职业资格考试类图书、一般应用图书、培训教材、工具书等。其中,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市场,最高单行本发行量已达一百余万册,因此,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涉足该板块,并把其作为进军建筑图书市场的第一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面对各式各样的图书,如何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获得读者的认可,图书的选题策划至关重要。以下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谈各类图书如何开展选题策划工作。

一、职业资格考试类图书

考试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中都是存在的,求学时期的考试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果、增加就业筹码,而入职后的考试是为了获得晋升或上岗的机会。相较于其他图书,考试用书是每位考生所必需的。因此,各个出版社都把考试用书作为自身的重点板块来出版发行。

职业资格考试类图书的特点是销量大,利润高;制作生产周期短,图书时效性强;种类繁多,竞争激烈。针对其特点,在策划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准定位,抓住出版时机

考试用书的关键是抓住考点,围绕这一点针对不同的读者水平可策划出不同的图书。如:读者的知识水平不够完善,需要系统地复习会选择基础复习教程,针对大纲的每一个考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读者来说,全面的复习可能会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可能更青睐考试技巧讲解、考点疑难解答类图书。为了检验自身的复习成果,读者在备考后期会选择模拟试卷以及历年真题来做最后的冲刺练习。以上的读者心理都是策划编辑在策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此外,出版的时机也很重要。由于考试大纲每年的公布时间较晚,因此可选择依据上一年的大纲编写出版,在大纲发布之后如有出入再发勘误说明,或者是将稿件完成排版校对等工作,等大纲发布之后再做相应改动出版以节约时间。在图书的内容上,最好选择考试出题机构合作,这方面的如考试指定教材;其次是与知名培训专家合作,这些专家经验丰富,能够较准地抓住考点;还可以与考试培训机构合作,与培训课程进行捆绑销售,保证了图书的销量。

(二)完善增值服务

由于考试用书的时效性非常强,所以必须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市场,以避免考试过后书店退书带来的损失。因此,除了把握图书定位以及出版时机外,还需做好增值服务工作,丰富图书内容,增加图书的价值。增值服务的内容一般包括:考试复习方法、重点难点内容详解、应试技巧、答疑解惑、习题解析、综合测试题以及赠送学习卡。

二、培训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一定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建筑工人专业技能培训。”2015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就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发布指导意见,要求“五年实现全员培训持证上岗”。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行业开展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训用书的特点是销量较大,且多为培训机构订购,销售曲线波动也较大,市场寿命相对较长,多为从套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针对建筑施工行业从业者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培训教材,包括“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八大员岗位读本”“建筑工程施工工长系列手册”“建筑工人技术系列手册”等。在策划培训教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标准规范

编辑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国家和行业的新政策及时做出反应,才能抓住出版先机,取得较好的成效。如国务院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现行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等对图书出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此类图书如“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培训教材”“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用书”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

(二)做好图书定位

图书的定位包括读者定位、作者定位。

1.读者定位。建筑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在策划时要明确读者群。如有些建筑工人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密密麻麻的文字对于这部分读者来说压力较大,因此可以采用比较轻松的阅读方式,漫画图书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入场安全须知》。

2.作者定位。培训教材的内容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作者最好是在施工一线工作过,写出来的内容更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大型施工企业的培训中心合作,一方面,其授课老师均来自企业内部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作者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其在平时讲课过程中的讲义、课件等可作为书籍的重要素材,降低了编写过程中的困难度。

此外,为了便于营销工作的开展,可在前期策划时考虑为每本书制作课件,方便培训工作的开展,增加用书单位的购买积极性。同时,考虑用书单位在做培训时会涉及多个专业,最好一套书能够覆盖全面。

三、一般应用书

组织出版应用类图书是大部分出版社的工作重点。因为这类图书需求面广,其内容与生产实践结合,可以指导行业技术发展、提高工程质量,对节约能源、材料等工作影响最为直接。

建筑施工类的一般应用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建筑识图与施工技术、质量验收与安全管理、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建筑结构与主体工程施工及计算等。一般应用图书的销量不像考试用书和培训教材那么大,市场寿命相对较长,受新规范和新技术的影响,一般5到10年修订一次。策划此类图书应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急迫程度确定选题内容取向。如20世纪50年代,国家基本建设刚刚起步,经验不足,急需引进、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大量苏联的建筑科技应用图书。步入60年代,重点转移到出版国内著作,出版了一批适合国情的应用图书。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建设不断的飞跃发展,出版重点为配合推广土木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目前,市场上的应用类图书种类繁多,涵盖建筑施工行业方方面面,其中不乏一些内容、题材相近的图书,竞争较为激烈。在策划此类图书时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读者群的规模

一本书能否畅销,很大程度上由读者群体本身的规模决定。如,建筑识图是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从建筑工人到项目经理、总工,都必须清楚图上每一个符号的意义,每张图要表达的内容,因此,从早期出版的《怎样看建筑施工图》到平法普及后出版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均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多次重印。尽管目前市场上该类图书品种很多,竞争最为激烈,但由于读者群较广,此类图书仍有市场,也较易保证效益。

(二)编写方式的改变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技术的日趋成熟,图书题材受到了限制,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写作方式、写作角度,以便于读者的理解和阅读。同样以建筑识图类图书为例,常规的编写方式是讲解制图的基本原则、识图要点以及识图举例;但也采用在每张图纸上引出重点内容的解释,并给出延伸解读的方式。通过编写方式的改变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三)抓住热点问题,掌握政策方向

编辑对信息要有超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才能占据市场,而这些信息很重要的一方面来自国家的一些政策文件。如201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把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作为行业发展总体目标的主要内容,并就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两年BIM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并已成为建筑业的热门话题,BIM相关图书也在技术本身推广的过程中打开了市场,并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

四、工具书

手册类工具书是科学理论技术和成熟经验的总结,是生产实践的指南,也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

手册类工具书一般具有查阅便捷、内容全面准确、作者权威等特点。大型的工具书需要较长的出版策划周期,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大型工具书《建筑施工手册(上、中、下三册)》,该书于20世纪80年代由全国十多家建筑工程局和高校教授编写而成,全面系统总结我国工程施工技术与成果,一经出版,在建设界和出版界引起了极大反响,第一版累计印刷百万余册,荣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科技图书奖。至今该书已发行第五版,并根据施工技术发展的需要扩充为五册。为了方便读者携带,每一册都出版了全册合订缩印本。

为了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在第四版时推出了“电子书”,保证该书在建筑施工行业读者心目中的影响力。该手册创出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独有的“品牌”,在建筑业读者中建立了高度的信誉。策划大型工具书一般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出版后在业界的影响也很大。

除了作者权威、内容面广的大型工具书外,面向不同层次读者群的中型实用类,小型的专题类、规程标准应用类、数据备查类等工具书也受到不同层次读者的欢迎。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工长手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地基处理手册》《高层建筑施工手册》《建筑施工强制性条文速查手册》《混凝土配合比速查手册》《建筑安装工程允许偏差速查手册》等,均多次重印,双效益良好。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
党政内刊选题策划的十大原则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
近三年引进虚构类畅销书的出版状况
回应时代课题,创新主题出版
新闻与历史的互动
浅谈引进版科技图书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