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凤凰网对“失独家庭”群体的相关报道
2016-03-28程小燕
程小燕
试析凤凰网对“失独家庭”群体的相关报道
程小燕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而当今风险社会中不确定的增加导致丧失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随着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暴露出不少社会问题,而媒体是如何报道失独家庭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构建失独家庭?以框架理论和议程设置理论为依据,以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结合,对凤凰网有关失独家庭现象的报道文本进行内容分析,观察凤凰网是如何呈现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的。
失独家庭;框架理论;凤凰网;新闻专业主义
[作 者]程小燕,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由此而生。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但也伴随着负面影响,如失独家庭的出现。作为社会中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不仅经受着身体折磨,还忍受着精神上的伤痛,还有养老难题。媒体应如何报道失独家庭,使失独家庭进入受众的视野,从而使得失独家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帮助?
失独现象近些年才逐渐出现在媒体上,一方面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引发的可能性后果的滞后性所致,另一方面是大众媒体对这一群体的长期忽略造成的。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出现了大批失独者,失独家庭逐渐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且是以悲剧般的社会景观进入大众视线。从新闻学视角探讨失独者与大众传媒关系方面的研究,关注传媒呈现了怎样的失独者形象,在呈现过程中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亟须得到解答。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凤凰网在2008年1月1日到2015年7月1日期间的“失独”报道为研究对象,在凤凰网搜索平台输入“失独者”“失独家庭”的关键词,搜集到相关新闻文本1508篇,剔除与“失独家庭”不相关的新闻文本,得到有效文本900篇。以框架分析和议程设置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总体上描述凤凰网失独家庭报道的框架分析,探索媒体如何构建与呈现失独者相关议题,对报道方式、主题分布等做定性分析,探究失独家庭相关新闻报道议题生产的机制。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建构以下五个类目:(1)报道时间分布。(2)新闻主题。(3)报道基调。(4)新闻体裁。主要包括纯新闻、特稿和评论。(5)消息来源。
三、研究发现
(一)时间分布
凤凰网关于失独家庭的最早报道出现在2008年,仅有1篇,2009年3篇;2010年5篇;2011年11篇;2012年137篇;2013年198篇;2014年287篇;2015年258篇。随着时间推移,凤凰网关于失独家庭的报道不断增加,2012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失独家庭相关报道已经成为凤凰网报道框架的一项常规主题。失独现象的报道篇幅逐渐增多,这是由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引发的后果的滞后性以及大众传媒对失独现象的疏忽造成的。凤凰网对失独家庭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递增趋势,这表明随着失独家庭问题的凸显,媒体对失独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并且逐渐成为媒体报道的常规议题之一。
(二)主题分布情况
框架理论的相关研究者在常规性研究中,把新闻报道的主题分布和事件的主要内容作为高层次框架与中层次框架中最主要的运行元素。媒体通过主题的选择与组合,选择一些主题构成连续报道,呈现媒体的观点和立场,而反复报道一些主题可以达到强化此类主题的重要性的目的。对新闻文本的相关主题界定进行分析,可以把握媒体报道主题框架及主题报道的变化。通过研读文本,把文本涉及主题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失独现象描述即政府部门、官方或者媒体对失独家庭的调查报告,以及失独家庭面临的心灵创伤、生活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如《来自失独家庭的报告》。
(2)政策法规则是关于失独者相关的补偿扶助政策等的公布与分析,如《国家卫计委:将部署对“失独家庭”的细化政策》,这类新闻一般报道政府机关公布的条例、法规。
(3)失独家庭故事即失独家庭的具体案例,主要描述失独家庭人员的悲惨经历,承受的痛苦与悲伤,如《清明节特刊:失独者之殇》。
(4)监督与反思。通过评论或者分析政府相继颁布的与失独家庭相关的养老保障等政策,反思及监督政策执行情况和成效,如《失独家庭尤需“社会养老”托底》。
(5)社会各界反应即社会各界人士对失独者做出的反应,如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帮扶等行动。
(6)“其他”是指不报道以上几类主题的文本,列入其他。
分析发现,凤凰网最关注有关失独家庭的政策法规报道和分析,报道篇数353,占到主题总量的39.2%;其次是失独家庭故事,占到22.6%;反思与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反应所占比例也比较大。对失独家庭多维度进行报道,涵盖主题也很多,这符合凤凰网进行全方位、立体报道的报道理念。关注政府部门关于失独家庭的政策法规,凤凰网起到了“上情下达”的作用,使受众了解关乎失独家庭的政策法规,从而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是媒体的责任;报道侧重对政府法律法规的解读,使公众了解政府对失独家庭的政策变动、补偿机制和政策改革等,显示出凤凰网在报道失独家庭时,对问题的解决比较重视,报道议题展现出了典型的“责任框架”。
(三)报道基调
媒体对经验性事实进行选择和重组的过程中,会呈现是非、褒贬等感性成分。积极性强调“和谐”“关怀”等,重点表现积极与正面;消极性关注矛盾与反常,通过呈现和批评社会敏感阴暗面来警醒受众;中立性则是没有明显倾向的纯新闻。凤凰网的失独家庭报道以积极为主、中立为辅。2008年到2001年都是以中立性的纯新闻报道为主;2012年开始转变,报道篇数开始骤增;从2012年到2015年,报道基调明显以积极性为主,中立性为辅,消极性所占篇数不是很多,但是消极性报道呈逐渐递增趋势。早期阶段凤凰网主要起到了监测环境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相关政策或文件等硬新闻,而失独家庭问题并没有受到媒体的足够关注,2012年开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开始凸显,消极性报道有利于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失独问题,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生活窘迫的失独家庭怜悯关爱,容易与受众产生共鸣,报道议题呈现出向“人情味框架”发展的报道趋势。
(四)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是新闻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表现形态的反映,新闻体裁在处理新闻事实和写作手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从而影响文本的功能和信息传播。统计发现,关于失独家庭的新闻体裁以纯新闻为主,特稿占较大比例。在900篇研究样本中,有498篇纯新闻,占总体样本的55.3%。传播失独家庭的相关调查信息、诠释失独家庭救助政策类纯消息一般不会带有传播者的主观因素,能真实地反映失独家庭的境况。特稿撰写共有315篇报道,占总体样本的35%,主题重点分布于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扶。新闻报道客观性的要求促使媒体尽可能多地选取纯新闻,而凤凰网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
(五)消息来源分析
消息源指在新闻报道中所引用的话语的诉说者或者机构,通常是事件亲历者或者公众人物,他们是新闻事实及报道内容的提供者。消息来源的选择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凤凰网的失独家庭报道信源多元化并且有所侧重。最主要的消息来源是“政府机关、官员”,占36.7%,表明凤凰网在报道失独家庭时对官方消息源的严重依赖;其次是“专家、学者与相关社会团体”,占29.4%,专家学者信源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2013年到2015年的相关报道中,这一时期,媒体开始向专家学者寻求话语解读;失独者、普通民众等消息来源分别占22%、10.7%。失独家庭相关报道的消息源主要依赖官方,引用国家政府、计生部门等,媒体在报道时会兼顾多方,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解读政策,倾听来自民众的声音。媒体选择失独家庭现象新闻素材时采用官方消息来源为主。官方文本的政策性信息权威而明确,为新闻报道提供合法性依据;专家学者的话语空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得到提升,专家学者对失独家庭现象进行解读和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在媒体话语中起到舆论引导作用。
四、结语
凤凰网报道失独家庭是媒体针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的报道尝试。在构建失独家庭议题中,其新闻报道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特的报道体系,具有自己的话语风格、报道特征和社会向度。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得出:凤凰网对失独家庭现象报道处于一定的议题框架中,并且这种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不管是媒介关乎失独家庭报道框架的“责任”归属,或者“人情味归属”,都是新闻媒体报道新闻的一种专业操作规范。盖伊·塔奇曼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组织和制度层面的框架建构,它的形成与“现代新闻组织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专业规范服从的又是组织的需要”。
凤凰网对失独家庭的报道从客观上来看呈现了一种关于“失独家庭”的公共知识,对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起到了警惕作用,也为社会认识和评估失独家庭提供参考。凤凰网充分考虑专家学者和媒介的双重作用,以一系列深度报道和探讨反思进行舆论监督,督促政府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可能引发的问题采取弥补措施,改善失独家庭的相应补偿标准,完善失独家庭的相关养老制度,对我们的社会发展作用巨大。
[1]穆光宗.“独生子女”风险记[J].绿叶,2009(8):30-35.
[2]刘海龙.议程设置的第二层与媒体政治——从《事关重要的新闻》说起[J].国际新闻界,2004(2):57.
[3]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须理论澄清的领域[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1):26.
[4]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3.
[5]盖伊·塔奇曼.做新闻[M].徐扬,刘笑盈,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