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

2016-03-28侯思源

传播与版权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教伦理价值观

侯思源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

侯思源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团结全国人民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剖析新教传播方式达到的效果,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底如何传播才能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启示

[作 者]侯思源,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为什么说新教伦理形成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是19世纪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来的,指在社会精神文化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实质性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规范。这一新的观念和规范通过信仰和活动产生出来的心理约束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它把合理地追逐财富看作是上帝的意旨,肯定了赢利活动的合法化,使西方社会走出了中世纪传统宗教伦理的禁锢。正如文中所言:“资本主义革命不是由新资金的大量流入引起的,相反是一种新的精神开始起作用。这一伦理品质曾经对于经济生活与这一新的资本主义精神的融合是决定性因素,它表现为拥有这种精神的人: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同时既精打细算又敢作敢为,尤其是冷静、坚定、精明、全心全意地奉献于他们的事业,并且固守着严格的中产阶级的观点和原则……”也正是因为此种信念的内化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恰巧适应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对人的消费行为、资本原始积累以及对财富的态度的要求,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精神的双重保障。

二、新教伦理是如何传播资本主义精神的

(一)从传播的主体来看传教士的主导作用

纵观全书,新教能够在欧洲国家广泛传播、拥有众多的信徒,与无数个新教传播人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大多的新教教徒都具有渊博的学识,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宗教知识底蕴,而且还在哲学、建筑、艺术、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如: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8岁入学读书,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无法负担读书的费用,很早就离开了学校,即便如此他的学习仍未间断过。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都是他阅读的范围。此后他不仅在电学、光学、热学等自然学科上有所贡献,而且在社会学科甚至政界也有所建树。同样路德宗的创始人马丁路德亦是如此,虽然出身勤俭的务农家庭,但他仍执着于对学识的追求。除了专攻法学、神学研究外,还广泛涉略哲学、拉丁文、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道德学和音乐等。总之,他们不懈的努力、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虔诚的信仰无不深深地吸引、感染着他们的追随者,使人们心悦诚服地步入新教信仰之路。

(二)从传播的内容看新教教义的统领作用

书中一共提到了大大小小宗教近十个,着重介绍的有路德宗、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浸礼运动的各个教派,他们虽然同属于新教一类,但是各自的教义不同,因而在受教义影响下的教徒的性格也表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路德宗强调“天职”,因而他的教徒多半勤勉;加尔文宗提倡“禁欲主义”,他的教徒多半克制节俭;虔信派提倡解脱传统的束缚,那么他的教徒表现得更加亲和谦逊;循道宗注重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利益,那么他的教徒则更加体现出了积极上进、宽恕重生的性格特点。综上分析,教义的提出,对人们的性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是教员的一分子,就会深深受到其感染并且改变着自己的行为举止。

(三)从多样化的传播手段看新教的教化作用

1.针对不同社会阶层进行传播。新教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不同分支的宗教共同形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针对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以及不同层次人民的内在需要而提出了不同的教义理念,形成不同的主导思想主要教派。如加尔文宗,它偏向向上层社会传福音,提出“救赎预定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统治阶级更好地统治大众提供有力的思想依据。在这些理论中,真正受益者则是那些封建贵族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者,而广大的劳动者却依旧过着艰辛苦难的日子,他们只能承受,无力抵抗。再如循道宗,主张着重在下层群众中进行传教活动,以感情丰富的方式讲道,甚至举办露天的大布道会来宣传该教会提出的教义;而长老会跟浸信会偏向中产阶级、商人。由此看出,新教的传播是有很强的对象指向性的,针对不同的群体,他们服务的教义和手段也有所不同。

2.设立节日等纪念活动。新教得以延续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节日的建立。无论是纪念基督诞生的圣诞节,还是庆祝耶稣复活的复活节,亦是感谢上帝恩赐的感恩节,这些节日将系统的新教教义、规范的礼仪传统凝聚在一起,通过规范的礼仪程序,使教义深深根植于信仰者的灵魂中,流淌在其子孙后代的血液里。外在的教堂建筑、礼教仪式,内心的教义理论,文娱活动,无不发挥着新教精神内化的作用。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方法和方式

作为20世纪初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新教伦理渗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新教伦理存在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和与当今时代脱节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以电视、网络、手机等传播媒介的介入,人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影响力更广更深。因此,我们在借鉴新教伦理传播方式的同时,还应注意传播的时代背景、接收人群等背景因素,采取一些特别的方式,既培养一大批有文化修养的传播者,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传播内容和手段,采用大众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才能达到传播效果。

(一)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巩固强化基础工程

1.培育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传的是学习之道更是为人之道;授业不仅教会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解惑,毋庸置疑,就是排解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疑惑、疑虑。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人、教育者,不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知识理念,同时也要通过自身实践感染身边的人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担负起“人师”“经师”的双重任务,使自己的教育富有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不仅在于言传还在于身教,在于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科学素质。正如新教的传教士,他们不仅仅自己在学科领域取得成就,而且本身也能够克制自己遵守教会的规则。同理,我们的教育者也应以高标准、严要求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做到研究探讨不放松、传道答疑不放松、培育践行不放松。

2.掌握传播技术手段,“两个平台”促进发展。新的时代背景还对我们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随时掌握一门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以达到教育传播的效果。不仅要站在讲台上,发挥课堂培训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和新型媒体的传播平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1)大众媒介平台。利用大众传播平台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向大众宣传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众接受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通过报纸、杂志做系列报道解读,从理性的高度折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广播的声音传达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感人事迹、规章政策;抑或利用电视节目的形式,采取新闻采访、节目访谈以及专题片播放的方式来向人们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貌,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速度、广度和深度。

(2)新型媒体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化,新兴媒体的出现也加深了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当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新媒体,以及基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发展而产生的现代科技产品,深入渗透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旧媒体融合、现代科技产品、现代科技手段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快捷性、广泛性、渗透性、易于接受的特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的深度传播。

(二)转“门上寻”为“寻上门”,课上课下同频共振

要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扎根于中国的每个角落,仅仅靠教育者在学校、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中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截至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2亿多人。换句话说,还有2亿多人不能走进学校不能进入课堂接受教育,还有2亿多人没有接触到电视电脑这样新型的传播媒介,那么固定课堂、空中课堂的传授方式对他们来说就是盲区、盲点。

1.“门上寻”的反思。在许多国家级贫困县中,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其匮乏。为了生存,几乎全村的青壮年都在外务工谋生,留下了孤寡老人和孩子,这些人要么不识字,要么不懂技术,生活很封闭,外界的信息不是过时就是收不到,即使信息收到了效果也很差。所以仅仅靠村民自觉主动地寻找学习机会,寻求老师帮助是不太现实的,一来村民的认识程度不够,他们不会主动要求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培育;二来即使有认识比较超前的村民,也会受到经济、交通等各种条件的制约。虽然国家也曾针对这类问题开展过“文化上山下乡活动”,但是由于“走过场”“搞形式”,效果大打折扣,百姓们只看了个红火热闹,完全没弄清门头街道。因此,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基层社会、贫苦地区生根发芽,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寻上门”的探讨。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面对他们的渴求梦想,我们的传承人、教育者要走出课堂,走进百姓家中,将以前“门上寻”被动讲授传播的态度做法,变为“寻上门”的主动出击。把“走进家”变为一种常态模式,开设流动课堂,定好主题,选好方式,定期到村里乡下,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门上寻”,不仅靠基层的流动教师来宣传,还要有高层的讲师来弘扬,形成一种上下互动的模式,把最前沿的精神理念用最有效的方式直达百姓门前、群众心中。同时,也可以开展小型研讨会、论坛等讲座活动,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通过发言表态的方式,更加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只有积极地走出去,面对面、心贴心地与老百姓交流交谈,为校外“学生”提供一个更亲近、更直接的传播交流平台,才会让全国各族人民对核心价值观形成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

[1]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王大昆,梁多俊,字如祥.20世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石国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4]本书编写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

[5]张忠,张文.传递正能量 聚合向心力——四川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N].人民日报,2014-11-02.

[6]陈鸿雁,张维维.宗教的传播方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2).

[7]周玲.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旨思想透视[J].科学之友,2006(7).

[8]徐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有效性案例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2).

猜你喜欢

新教伦理价值观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葡萄牙西班牙保教权探源
德意志新教与扬森主义
晚清新教在华汉语培训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感悟新课改 认识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