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领域】:交通公交司机:和乘客一起迎接朝阳
2016-03-28张明蕾通讯员张永红
本刊记者_张明蕾 通讯员_张永红
【活跃领域】:交通公交司机:和乘客一起迎接朝阳
本刊记者_张明蕾通讯员_张永红
武汉的凌晨在徐兵记忆中,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存在。熟悉,是因为她总在凌晨四五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得出门上班。陌生,是因为在太阳升起前的那段时间,她时刻处在奔忙和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从未留心过江城凌晨的模样。
徐兵是电车3路的司机,驾龄23年。她高中毕业后就“坐”进了电3驾驶室,没挪过窝,没睡过懒觉。这23年里,她几乎每天都是和乘客一起在路途中迎接着朝阳,保证早起的乘客们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6点:夜色之中,首班车出发了
11月5日凌晨4点半,徐兵起床了。她轻手轻脚地开始洗漱,生怕吵醒了睡梦中的老公和儿子。那天她排的是首班,凌晨6点必须准时发车。
“今儿没下雨,天气预报又不准。”出门时,她抬头望了眼天空,暗自庆幸,随后跨上自行车疾驰而去。
凌晨5点多,解放大道上的蒙蒙雾气被路灯划破,路面以外的地方却仍被夜幕笼罩着。一切都还像深夜时分,路面偶尔疾驰而过的车辆也割不破那份宁静。不过这种寻常人难得一见的“美景”,压根落不尽徐兵眼中。“我赶时间,顾不上。”徐兵说。
5点半,解放大道二七路的电3终点站,徐兵已经换上了制服,开始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终点站里的调度室早已灯火通明,墙壁上悬挂的出车调度表不时滚动着。徐兵一边向首班车快步走去,一边和擦肩而过的同事们打着招呼。
一平方米左右的驾驶室,徐兵拿着抹布擦得格外仔细。方向盘、驾驶座、仪表盘,一样不拉。清洁工作从驾驶室拓展到挡风玻璃,而后延伸到后视镜。徐兵个头儿不高,擦后视镜和前挡风玻璃时只能跳着挥动抹布。
离发车时间还有一刻钟,她开始绕着车身前后转悠:“我在做‘十检’,检查车辆的灯光、刹车、玻璃等十个项目,确保行车安全。”从业多年,哪里有什么问题,她基本一眼就能看出。“煤芯该换了。”徐兵看了眼电车顶部的集电杆说。
一手拿煤芯,一手抓扶梯栏杆,她三两下就爬到了车顶,利索地换上了新的煤芯。“根据磨损程度,煤芯两三天就要更换一次,保证集电杆和线路能顺畅地接触通电。”徐兵解释道。
5点55分,首班车停靠在始发站门口。漆黑的夜色下,5名乘客陆续上车。“你瞧,我们不算早的,乘客们都已经到了。”徐兵回头笑笑。坐首班车的乘客大多是老人家,他们或是早起去锻炼身体,或者是坐车去附近公园逛逛。
6点整,徐兵驾驶着首班车稳稳地出了解放大道二七路的始发站。连带着她,车上一共不到十人,没人说话,一片宁静,窗外仍被夜色“掌控”。
临发车前,徐兵给车辆换煤芯
6点38分:天色渐亮,行程过半
开电车和开公交不同,电车司机绝不可能是传说中的“F1方程式”赛车手,因为它很容易被“逼停”。
解放大道黄浦大街站附近,一辆湖北旅游客运大巴停靠在了路边。电车线路固定,集电杆长度又有限,想从侧面绕过大巴是不可能的事,徐兵的车便被“逼停”了。
大概是习以为常,徐兵没不耐烦,乘客们也没催促,一车人就这么等着,直到大巴车下完客离去。
本不算快的车速,行至解放公园附近时有了明显减速。“路面不平。”徐兵说。对公交司机,尤其是电车司机而言,行车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在碰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时,电车司机会选择缓行。
至于缓行的原因,徐兵后来做出了解释。车辆出现颠簸时,集电杆(司机们俗称其为“辫子”)从线路上脱离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一旦“辫子”脱落,电车就会停运。若是打断了电网,还会让整条电车线路“停摆”。
因而,从坐上驾驶座的那一刻起,徐兵就换了张“严肃脸”——不苟言笑,全神贯注直视前方。那张紧绷的脸孔只有在乘客上下车时,才会露出微笑。对于这两张截然不同却又能自由转换的脸孔,徐兵自己从未意识到。
6点28分,天已微亮,远处的高楼现出了身影,路灯也变得黯淡起来。
解放大道航空路站,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上了车。“你们慢点,待会儿等车停稳了再下。”徐兵“换”上了笑脸,“扶着旁边拉杆,慢慢走。”出站前,她回头看了眼车厢,确认老两口坐稳后,才启动了车辆。
出站前回头瞧车厢,到站后再回头看车厢,是徐兵的习惯性动作。出站前瞧的是刚上车的乘客(尤其是老年人)是否已经坐好,到站后看的是乘客是否安全下车。23年来养成的习惯性动作和问候语,不仅保证了行车安全,更为徐兵赢来了不少“回头客”和“忘年交”。
“如果不赶时间,有些老人家情愿在站台等着,就为坐徐兵的车。”同事打趣道。徐兵的“熟客”大多是老年人,他们心疼徐兵开车辛苦,有的会“顺手”给她带些水果或吃食,有的会给她推荐治胃病的老中医。
天气转凉的某天,车行至红绿灯路口,徐兵开始伸展脖颈放松。前排的一位老乘客突然冒出了句:“别伸脖颈,要活动腰,才能有效放松。”徐兵冲他笑笑,老人家回了句:“你们真是辛苦。”那一整天,徐兵的心都暖暖的。
6点38分,单程终点站硚口码头,在航空路站上车的那对老夫妻准备下车。车还没停稳,老两口就站了起来,徐兵从后视镜瞧见,忙喊:“不着急,等车停稳了再站起来,注意安全。”
车在硚口码头只做短暂停留,便要返程,留给徐兵的时间基本就够她上个厕所。“能上厕所就不错;若是路上堵,到了这边那就得马上折返。”徐兵说。每趟车的发车时间和返回场站时间都是固定的,公交司机们得掐点“作业”。若是延迟交班,之后又没多跑几趟把时间补回来,可是要扣钱的。
7点35分:城市喧嚣四起,首班车回到场站
6点40分,电3首班车从硚口码头站折返。来时还亮着的路灯已经全部熄灭,人声、车流声打破了此前的宁静。江城苏醒,喧嚣四起,回程的乘客也多了起来。赶公交的不只是老人,还有上学的孩子和年轻的上班族。
解放大道同济医院站,电3在距离站台30厘米左右的位置停住。此前有人介绍过,这是公交司机应该做到的标准停靠模式,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方便乘客上下车。大概是没想到车会靠近站台,一个站在路面上等车的孩子匆匆跳上站台,跨进了徐兵的电3。
“下次在站台上等车,别站在路面上,不安全。”孩子上车刷卡时,徐兵特意叮嘱,也不管他是否听进去了。
同时上车的一位中年妇女问道:“创意宾馆到哪儿下?”“你到工农兵路空军医院站下,下车后你就能看到了。”徐兵快速答道。
和乘客间的类似对话,这一路基本没停过。不管对方是否回应,徐兵总是提醒着老人小心慢走,或是告知等车的人正确乘车路线。
管得宽,其实是徐兵由来已久的“毛病”,为此她差点被人打。那时地铁还没开通,公交上人很多。解放大道航空路站,一对夫妻抱着孩子正要上车。紧跟着他们的一名男子,悄悄把手伸进了丈夫的口袋。
小偷!徐兵心里一紧,赶紧站起来,贴着那位丈夫耳边说:“你身后有小偷,当心手机。”对方却没有任何反应。眼看小偷已经得手,就要溜走,徐兵一把抢走了手机,还给了失主。“那位乘客接过手机就走了,啥也没说。”徐兵回忆道。
失主走了,小偷上车了。他径直走到驾驶室,一手用力捏住了徐兵的手腕,一手就要举拳头。徐兵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看着对方笑。那一拳终究没有落下去,小偷撂了一句“以后不要管闲事”,就匆匆下车了。到终点站后,徐兵那只手腕疼到抬不起来。
那时的惊心动魄,如今说来却是满脸笑意。“我丈夫都说我爱管闲事,没法子,天性如此。”徐兵说。不管发生几次,遇见小偷,她还是会“出手”,但会选择更灵活些的方式把小偷和乘客分开。若是“出手”能换回乘客的一句感谢,徐兵就会更开心。
苏醒后的城市车流量多了起来,去时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折返花去了近一个小时。7点35分,首班车到达场站,徐兵的下一趟车大约在五六分钟后。“我去吃早饭了。”徐兵和记者挥挥手,向休息室走去。她口中的早饭,不过是热个馒头,匆匆吃完就又得踏上新的“旅程”。
徐兵“以心换心”的工作态度,为她赢来了2013年的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还获得了“武汉市劳动模范”称号。不久前,以她名字命名的“徐兵工作室”正式挂牌,她归纳总结的“三稳、三勤、四多”(起步稳、行车稳、停车稳;勤检查、勤保养、勤坚固;多说一句、多看几眼、多想一点、多体贴一点)安全工作法在全公司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