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跃领域】:投递投递员:这里的黎明很热闹

2016-03-28张明蕾

工友 2016年1期
关键词:投递员爬楼班组长

本刊记者_张明蕾



【活跃领域】:投递投递员:这里的黎明很热闹

本刊记者_张明蕾

长江快递青山钢花发行站(以下简称发行站)是个很“奇怪”的地方,它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不是白天,而是凌晨5点半到清晨7点之间。那个时间不仅是发行站里人最多的时候,也是最喧哗的时候。人声鼎沸中,投递员彭彬的音量称不上第一,也能算上是第二。

彭彬是发行站其中一个班组的班长,也是整个发行站里唯一的80后“小伙子”。同事们打趣他年轻力壮,底气足嗓门大。他总是会回一句:“我就踩着了80年代的边,今年也35岁了,从小伙子干到了老小伙子了。”此话不虚,因为彭彬已经当了8年投递员。

时间:黎明热闹等级:三级

12月4日凌晨5点40分,彭彬刚到发行站,就被另一班组的组长唠叨了。

“4点半电话就来了,你磨蹭了一个小时才来,真够慢的。”

“今儿不该我值班,下报纸不是你的事嘛,这个点不晚。”两人斗着嘴,却是满脸笑意。

发行站里的投递员至少都干了5年以上,相互之间“熟透了”,插科打诨和斗嘴早已成了他们的日常相处模式。

尽管没有上班打卡一说,但发行站的到岗时间掐得比坐班族要严得多。像彭彬一样的班组长们必须最早到岗,多在凌晨5点半左右。若你那几天当值,负责交接送报车,到岗时间会提早到凌晨5点。逢周六周日,报纸副刊多,轮值的班组长们凌晨4点半就会到岗。

他们早起不需要定闹钟,因为有morning call(早安电话)服务。“送报车从印刷厂出发时会打电话通知,手机一响,我们就起床。”彭彬说。洗漱完毕,跨上电动车直奔发行站,时间基本刚刚好。

那天送报车5点一刻抵达, 5点22分,报纸全部下完。彭彬赶到时,送报车早已开走,站点门口的台阶上堆满了《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各类报纸,一屋子都是墨香。

新鲜出炉的报纸是每一叠单独成捆,副刊和广告同样如此。投递员们需要将报纸重新拆分,把各叠套装成完整的一份,点出自己需要投递的数量,才能装车“上路”。班组长除了要套装好自己的报纸数量,还得清点出组员们各自所需的份数。待组员到来后,可以直接拆分套装。

6点10分,发行站里就像个集贸市场。已经到达的11个投递员不仅填满了屋里的空桌子,还抢占了屋外的台阶和空地。那些来得稍晚的,只好蹲在行道树下。一叠报纸当板凳,弓着腰,指尖一划,就把报纸拆分成了两份。

“小彭可是我们站里套报纸的能手,刚参加完比赛回来。”一位投递员向记者透露了“情报”。

彭彬显得有些不好意思:“长江日报集团组织的套报纸比赛,我代表站里去的,没拿到好名次,高手太多了。”比赛可不是只套一份报纸,而是五份,且大小不一,厚薄不同。不但比速度,而且比齐整度。

虽没“夺冠”,但彭彬手下功夫的确不错。记者掐了表,发现他拆分一份报纸只需两秒钟。套报纸时,指尖一划,一翻,基本就是一叠的正中间。彭彬把这归结为“手感”,秘诀则是“熟能生巧”。

彭彬当天要送出的350份报纸,半个小时左右全部“收拾”完毕。大家手下争分夺秒,嘴上却也没闲着。唠家常,聊工作,边说边干。

从6点半开始,投递员们陆续出发,开始送报,彭彬却不能走。他得把自己组员全部送走后,才能出发。眼看就快7点,还有一两个组员没到。“不等了,时间来不及了。”彭彬把组员的报纸在门口放好,推出自己的送报车准备出发。

时间:清晨热闹等级:二级

“今天算少的,也没人请假。”彭彬心情不错。送报量最多时,女投递员根本推不动车子,只能分几次把报纸运到小区门口,然后分批投递。报纸多,彭彬不怕,他怕的是有组员请假。请假组员的线路得由班组长完成,一人跑两条线的那天,彭彬基本就告别午饭了。

吃不上饭还不算什么,客户的投诉才“头疼”。“我得送完我的线路,再替组员送,难免就会晚一点。”彭彬说。报纸晚到,客户投诉是情理之中,彭彬能理解,并且都会回电解释。“对方一般都能谅解,最坏无非就是听一顿数落,也没什么。”

钢花新村116小区(以下简称116小区)是彭彬的投递范围。从发行站到116小区,他走的全是小巷。穿个两三条巷子,就能抵达目的地,这条近路是他初入门时的师傅指的。每个新入行的投递员,都会有个师傅,学习的内容就包括了“片区地形图”。

清晨7点05分,小区里已是人来人往。早起的上班族匆匆赶路,晨练的老人们随着音乐缓缓而动,然而这些热闹都不属于彭彬,他的清晨时分安静且奔忙。157个楼栋,350份报纸,是他心里唯一记挂的东西。

“来送报啊,有我家的吗?”94门的楼道前,一位阿婆“拦”住了去路。“有,您拿着,去买菜路上正好可以看看。”彭彬从车篓里取出报纸,递到阿婆手上。“谢谢了!”阿婆笑着说。

这样的对话是属于彭彬的“热闹”,除了和客户打招呼,或是和偶遇的投递员问好,他基本一路无话。不是在忙着把报纸投递进一楼的信箱,就是在爬楼。

116小区比较老旧,六七层的小楼没有电梯。再加上订报的多是老人,信箱设在家门口,爬楼就成了彭彬每天的必修课。一年365天,风雨无阻。

21门的一楼设有报箱,彭彬投完后,手里还剩了一份。“6楼的老人家年纪大了,下楼不方便,我们都会送上去。”报纸塞进6楼报箱后,他小跑着下了楼,上车、出发,一气呵成。瞧着记者略喘的样子,彭彬笑了:“后面要爬的还多着呢。你要是夏天来,保管大清早就能出一身汗。”

彭彬的妻子刘艳也在发行站上班,干内勤。逢着报纸量多,或是送报时间早,刘艳就会帮丈夫出外勤,两口子一起送报。“我帮他爬楼,他就能早点送完,吃口饭。”

9点半,彭彬送出了最后一份报纸,直奔常去面馆。一大碗汤面,一根油条,是他早餐标配。至于午餐什么时候能吃上,从来说不准。因为干完了报纸投递,彭彬还得去站里送快递。“只做投递工资低。我现在年轻,身体还吃得消,兼着送快递,能多赚点。”他倒是乐观。

猜你喜欢

投递员爬楼班组长
化工企业班组长的安全素养及作用
怎样当好班组长
爬楼摄影 爱上城市之巅
班组长的日常管理要点
步步惊心——“爬楼族”
高空挑战造成伤亡,谁担责
拔萝卜带泥之外的话题
职工自选班组长值得提倡
身边的邮政投递员
大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