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意识

2016-03-28郭丽丽

青年文学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超越平凡的世界

摘 要:路遥先生对苦难一直有一种执着的书写情结,这一点可以从其主要的作品之中得以充分体现。本文主要对路遥先生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之中的苦难意识进行分析,探究小说中的苦难意识的表现形式,小说主人公超越苦难的方式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苦难意识;表述;超越;担负

作者简介:郭丽丽,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2014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在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扉页,作者路遥先生满怀深情地写着这样一句话。这句话饱含了一种深厚淳朴的情怀,也奠定了整部小说厚重的史诗般的叙事基调。仿佛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重踏故土,回忆起整个时代的苦难印记。

一、表述以见证苦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天灾人祸压得底层民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农民。《平凡的世界》就是通过全景式的叙述,展现了古老黄土高原中的底层农民经历苦难、反抗苦难、超越苦难的平凡又伟大的生活。

首先,《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是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苦难。人类的基本温饱如若得不到满足,身体受难便开始了。小说一开始,饥饿难耐的主人公孙少平就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买不起学校的甲等菜、乙等菜的他不得不等到同学们都打完饭,孤零零地去领两个“黑家伙”。而这远远不能填饱肚子。但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并不是物质上的缺乏,而是精神上的贫瘠与闭塞。这也是读过书的孙少平最不能忍受的。学业无法继续之后,孙少平回到了村里,他并不害怕繁重的劳动,也可以忍受无边的饥饿和破败的家境,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读书了,已经放飞的灵魂又被重新关在破败的牢笼里,精神的苦难就此诞生。

小说另一个主人公孙少安也过早地承受着苦难的煎熬。由于家庭“烂包”光景无力支撑学业,少安十三岁辍学回家务农,和父亲共同承担一个大家庭的重担。饥饿与劳累一直伴他左右,而最让读者心痛的莫过于他与润叶的爱情。少安与润叶的爱情深深地扎根于贫瘠的土地,少安也必须从一切实际来考虑自己的爱情,由于家里的贫困,不忍心润叶与他一同受苦,孙少安不敢也不能接受润叶炽烈的爱。无法获得爱情的精神痛苦和家里的贫穷光景始终压在这个年轻人的肩头。

同时,《平凡的世界》的苦难不仅是个人的苦难更是整个时代的苦难。孙玉厚一家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普通代表。贫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个别现象,而是整个村庄甚至全国的农民阶层的生活实况。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人为政策的影响,农民基本的生存条件得不到满足:女孩子大了都没有衣服遮羞,家里只能吃糠团子,到了更加困苦的地区,人们只能靠吃观音土维持生命。这是何等凄惨的景象!

正是这些在陕北贫瘠的土地上苦苦挣扎的男女老少们展现了那一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见证了那一时代的苦难记忆。

二、奋斗以超越苦难

《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少平两兄弟超越苦难的手段就是奋斗。路遥先生也是通过主人公的奋斗形象来超越其骨髓中的苦难意识。小说中的孙少平一直在高傲地在苦难中争取自己的独立,通过读书,广泛地汲取知识,争取走一条超越平庸的高尚之路。在外的求学生活使孙少平的眼界得以开阔,他再也不能甘心情愿地忍受在乡村靠种地谋生的这种单调的生活,于是,他决心一定要走出农村,最后在煤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较之少平,哥哥少安的奋斗来得更为艰难。少安的奋斗大部分在土地上,他不得不在家乡的贫瘠的土地上做文章。这是他唯一的资本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的唯一出路。他认真地耕作土地,努力地扩大农民的自耕地面积,千方百计地想让农民得以温饱。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富有才干,代表着这古老黄土地上的新生力量,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这也是老一辈农民田福堂对他感到头疼的原因,孙少安不仅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更要在十年浩劫的大背景中同顽固的老农民思想进行博弈。

时代的苦难不是一两个人的反抗就能够超越的,但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奋斗者才有了时代的进步,人类才会在苦难中升华出坚韧的花。才会在苦难过后灿然绽放。

三、温情以担负苦难

《平凡的世界》之中的所有人物都在用自己的坚韧担负起自己的生活,饥饿也好,劳累也罢,依然需要顽强地生活下去,这就是命运。孙少安在被迫放弃学业,回家务农之时,在痛苦地无法接受润叶爱情之时,他都不会抱怨,不会抱怨自己的父亲,不会抱怨整个家庭对他的拖累,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他的命运,这是对家人的爱、对爱情的尊重。无从反抗唯有不停奋斗。路遥的笔触也没有赋予主人公歇斯底里的斗争,他们都是在亲情、爱情、友情之中,一次次做出沉重的选择,脉脉温情笼罩着苦难的陕北平原,处处散发出人性美的柔和光辉。

《平凡的世界》之中的人物充分体现了路遥对于苦难意识的独特表述。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至今仍引领着无数青年直面苦难,勇敢奋斗。

参考文献:

[1]路遥.平凡的世界(上中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钟建波.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情结和苦难意识[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3]何宜忠.路遥小说的苦难情结[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张振.论路遥小说的温情叙事——以《平凡的世界》为中心[D].浙江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超越平凡的世界
黄土高原上的文化情怀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平凡的世界》富有生命力的美学价值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