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酱油的分类及各自特性的介绍

2016-03-27赵维克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老抽态氮生抽

□ 赵维克 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

酱油的分类及各自特性的介绍

□ 赵维克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

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中国传统液体调味品。酱油色泽红褐、酱香独特、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还能改变菜肴的口味,对食材有生香、着色、增咸,提升之功效。

按照生产原料及工艺的分类

酱油按照生产原料及工艺可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鲜味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其中酿造酱油的含量(以全N计)不得少于50%。

口感上,配制酱油鲜味较好,不一定比酿造酱油差。但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比例只要求在不少于50%,且配制酱油无发酵过程,酱香、酯香均不及酿造酱油。可通过摇晃酱油瓶观察气泡、挂壁现象区分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较配制酱油产生的泡沫大小均匀、不易消散,且挂壁性较好。同时配制酱油的行业标准也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注明属性“配制酱油”,且标明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酱油的特征性指标

区别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最重要的指标是氨基酸态氮。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指标之一,指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可代表酱油中氨基酸的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说明酱油中氨基酸含量越高,酱油的质量越好,鲜味越浓。在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中,判定酱油的质量等级的依据氨基酸态氮的含量。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要求分别为:≥0.80、≥0.70、≥0.55(或0.60)、≥0.40 g/100 m L。而配制酱油的行业标准中仅规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0.40 g/100 m L。

同时还有另外两个理化指标—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和全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指的是酱油中除水、食盐、不溶性物质外的其他物质的含量,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肽、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是影响风味的重要指标。在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要求分别为:≥20.00(或15.00)、≥18.00(或13.00)、≥15.00(或10.00)、≥10.00(或8.00)g/100 m L。而配制酱油的行业标准中仅规定酱油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8.0 g/100 m L。全氮表示酱油中蛋白质、氨基酸、肽的含量,是影响产品风味的指标。在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中,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全氮含量要求分别为:≥1.60(或1.50)、≥1.40(或1.30)、≥1.20(或1.00)、≥0.80(或0.70)g/100 m L。而配制酱油的行业标准中仅规定酱油中全氮含量≥0.7 g/100 m L。

酿造酱油的分类

酿造酱油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高盐发酵酱油、低盐发酵酱油、无盐发酵酱油。高盐发酵酱油又可分为高盐固态发酵酱油、高盐固稀发酵酱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低盐发酵酱油又可分为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低盐固稀发酵酱油。目前主要典型的工艺是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以下简述该两种工艺及其特性。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工艺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采用高盐度、多水量混合成稀态酱醪(酱油成曲中加入多量盐水发酵,呈流动状态的稀酱状物质),盐水浓度18°Be,再经低温(28~37 ℃)稀发酵熟成后,直接制取或适量稀释滤出的调味汁液。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生产工艺是:以脱脂大豆及麦麸为原料,经蒸煮、曲霉菌制曲后,采用低盐度、小水量混合成固态酱醅(酱油成曲中加入少量盐水发酵,呈不流动状态的稠厚物质),盐水浓度12°Be,酱醅水分含量50%~58%,再经中温(40~50 ℃)堆积发酵熟成后,经稀释浸取的调味汁液。

高盐稀态是指加的盐水浓度高且量大,制成酱醪稀态发酵;低盐固态是指加的盐水浓度低且量小,制成酱醅固态发酵。高盐稀态酱油发酵温度较低,发酵时间长,少则几个月,长达一年,这种酱油色泽浅,品质高,酱香、酯香浓郁,口味好,价格也高。低盐固态酱油发酵温度高,发酵时间短,一般为20~30 d,口味不及高盐稀态酱油,色泽浅,价格相对也低。

按照食用方法的分类

酱油按照食用方法,可分为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烹调酱油是指不直接食用,适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餐桌酱油是指既可直接食用(如凉拌、佐餐、蘸点),又可用于烹调加工的酱油。烹调酱油和餐桌酱油在生产工艺上并没有大的区别,但因餐桌酱油可直接食用,没有烹调过程中高温杀菌的环节,国家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更为严格。国家标准对餐桌酱油有指示性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的规定(餐桌酱油的菌落总数必须小于等于3万/m L),用于评价餐桌酱油的清洁度,而烹调酱油没有这个规定。居民要选择合适的酱油食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在酱油的包装标识上必须醒目标出“直接佐餐食用”或“用于烹调”,如果经常拿烹调酱油代替餐桌酱油来生吃,尤其夏天,易发生腹泻或引起其她胃肠道疾病。

按照用途的分类

酱油按照用途,有生抽和老抽之别。生抽和老抽是沿用广东地区的习惯性称呼而来,“抽”是提取的意思,生抽和老抽都是酿造酱油。它们的差别在于生抽是以大豆、面粉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种曲,经天然露晒,发酵而成;而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础上,把榨制的酱油再晒制2~3个月,加入焦糖色,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比生抽更加浓郁,适合肉类增色之用。生抽是用做一般烹调,吃起来味道较咸,主要用来调味;生抽因颜色淡,呈红褐色,故一般炒菜的时候用得多。老抽加入焦糖色,颜色很深,呈光泽的棕褐色,主要用来着色,如做红烧等需要上色的菜时使用较好,吃到嘴里后有种鲜美微甜的感觉。而平时看到的生抽王和老抽王,并不是特别规定的等级之分,只是生产商给产品的一些称谓。例如“生抽王”可能是产品中加入呈味核苷酸钠(5-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俗称I+G),表示其味道比普通的生抽更好、更鲜。

猜你喜欢

老抽态氮生抽
长期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研究
生抽老抽的“抽”,指的是啥意思?
低脂美味的炒杏鲍菇 素菜也能吃出肉食感
手撕茄子
生抽、老抽原来有这些区别
老抽露馅儿
底泥吸附水体中可转化态氮研究进展
不同菌种发酵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的研究
包膜及其与生化抑制剂结合型尿素在草甸棕壤中尿素态氮溶出特征
酱油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