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峡山区豌豆—有机水稻轮作技术
2016-03-27徐立功王林武韩太利徐广宾
徐立功,王林武,韩太利,徐广宾,周 峰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潍坊 261071)
潍坊市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雨水较少,雨季主要集中在8-9月份。峡山区的有机水稻生产主要还是一年一季,春季空地现象严重,不利于土地充分利用及效益最大发挥。如果在早春利用休闲土地种植一茬豌豆,豌豆收获后,将豆秧粉碎发酵处理后直接翻入土中,不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豌豆具有固氮作用,可提高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对下一季水稻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提高。旱水轮作同时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还会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
1 轮作模式
选择顶端卷须短而少、生长速度快、抗病、质优、高产的豌豆品种,于2月底、3月初播种,5月上中旬上市,水稻插秧前15 d采毕,收获后的秸秆粉碎发酵后翻入土中。水稻选择生长期短、品质优良的品种,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育苗,5月下旬-6月上旬插秧,9月下旬收割。
2 经济效益
该种植模式下,豌豆每667 m2产量1 000 kg左右,按3元/kg计算,每667 m2产值可达3 000元。有机水稻可比单作增产20%~30%,每667 m2产量可达500 kg,按30元/kg计算,产值可达15 000元。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豌豆栽培技术
3.1.1 种子选择及处理
种子最好为新种,且应选粒大、整齐、饱满和无病害的籽粒。播前晒种2~3 d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3.1.2 播种
每667 m2播种量10~15 kg。于2月底、3月初直接条播,行距30~40 cm,播种深度3~7 cm,最深不要超过8 cm。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后覆土3~4 cm,轻踩踏一遍,使种子与土壤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萌动。
3.1.3 田间管理
豌豆苗期生长缓慢,一般进行两次锄地除草:第1次在苗高5~7 cm时,第2次在苗高20~30 cm时。松土除草在开花期之前结束。
豌豆茎蔓易倒伏,凡栽培蔓生品种应搭架。当蔓长20~30 cm时及时搭架,并随时理蔓,使茎蔓分布均匀,避免茎蔓倒挂和相互缠绕,以利通风透光,易于结荚。
3.1.4 豌豆秸秆发酵技术
在水稻插秧前15 d收获完豌豆,用EM、ETS(以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为主体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微生物溶剂喷洒豌豆秧,包括豆荚,然后用旋耕机粉碎翻入土壤中,再喷洒一遍秸秆发酵剂或有机质发酵剂,10~15 d后浇水准备插秧。
3.2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2.1 品种选择
水稻选择生长期短、品质优的品种,如圣稻14号、圣稻19号、圣香粳2572、黑香糯等。
3.2.2 育苗
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育苗。种子首先用300倍芽孢菌素或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3 h,然后用清水浸泡2~3 d,每天淘洗3~4次。3 d后,将种子淘洗干净,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24 h即可催出稻芽。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 d后即可播种。为便于起苗和运输,苗床底部铺一层编织袋,上覆2 cm过筛营养土。营养土配制:种植过水稻的肥沃土壤+40%充分腐熟土杂肥+2%~5%的生物有机肥。营养土耙细搂平后浇水抹平,并架设小拱棚,2~3 d后即可播种。播后覆盖0.5 cm过筛细土,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喷洒300~500倍芽孢菌素或多抗霉素。晴天中午温度高时可适当加盖遮阳网,防止高温烤苗,出苗后注意通风降温,以防幼苗徒长。水稻秧苗在秧龄达到35~45 d,主茎叶片5~7片,叶直不披、叶色绿中透黄,株高15~20 cm,有1~2个分蘖,茎基扁粗有弹性,白根及根原基较多,无黑根、无病虫时即可插秧。
3.2.3 整地施肥
豌豆收获后,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2 500~3 000 kg、生物有机肥100 kg、生物菌肥15~30 kg作基肥,同发酵处理的豌豆秧一起旋耕粉碎,然后浇水抹平。
3.2.4 插秧
时间是5月下旬-6月上旬,株行距20 cm×25 cm,每墩5~7株。
3.2.5 追肥
移栽后10 d左右追施提苗肥以促进有效分蘖,每667 m2随水冲施腐殖酸、氨基酸、海藻钾液体肥15~25 kg;孕穗期追施攻粒肥,每667 m2撒施生物有机肥100~150 kg、生物菌肥15~20 kg,以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
3.2.6 合理灌水
水稻生长期间,为增强根系吸收能力,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水分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原则。
返青期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则以保持湿润为主。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3.3 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螟、黏虫、稻负泥虫等。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主、药剂保护为辅。
3.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品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及时清除遭受病虫危害的植株,减少田间病虫基数;水稻收获后及时翻犁稻田,冬季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降低来年病虫害基数和病虫害发生率。
3.3.2 物理防治
田间每公顷悬挂一盏频振式诱杀灯,用粘虫板诱杀趋光、趋色性害虫。
3.3.3 生物防治
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水稻生长期间,选用经由认证机构认可、无药残药害的生物或植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施药后保持田间3~6 cm水层3~5 d。
如杀菌剂可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井冈霉素、武夷菌素、芽孢菌素及铜制剂等;杀虫剂可用苏云杆菌、BT、印楝素、除虫菊素、川楝素、鱼藤酮、藜芦碱、苦参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