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茶的加工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3-27韩平波郭见早赵艳刘国梁
韩平波,郭见早*,赵艳,刘国梁
( 1.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林业局,山东日照276807; 2.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林业站)
银杏叶茶的加工现状及发展对策
韩平波1,郭见早1*,赵艳2,刘国梁1
( 1.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林业局,山东日照276807; 2.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林业站)
摘要:阐述了银杏叶的成分及保健功能;指出银杏叶茶加工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纳入食品系列,提高和规范质量安全,购进加工机械,规范加工工艺,提高加工人员技术素质,加强卫生许可,提高银杏叶茶卫生安全,检测银杏叶茶内含成分,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杏叶茶;现状;发展对策
19世纪80年代初,银杏叶茶研制成功。此茶有别于常规茶,不但能生津止渴、解乏提神,而且茶中大部分水溶性化学成分对人体有较好的保健功能,抗氧化、抗衰老效果十分显著,经常饮用能强心健脑。笔者近年来对山东、江苏省部分银杏叶加工厂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加工生产银杏叶茶的对策建议,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1 银杏叶资源
银杏在中国20余个省(市、区)有分布,北至沈阳,南至广州、贵州、云南腾冲,海拔2000m以下,东起沿海各省,西至甘肃南部、四川峨眉、雅安、灌县,海拔1000m以下,广为栽培。以江苏泰兴、吴县、邳州,安徽歙县、宁国、太平、宣州,浙江诸暨,广西兴安、全县,山东郯城等地为银杏的栽培中心。各地名胜古迹常有栽培百年至千年以上的大树[1]。
银杏叶作为药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从目前全国栽培面积统计,估算银杏叶的资源量应在2000 ~3000t[2]。如果全部制成银杏叶茶,按每千克银杏鲜叶增值70元计算,可实现加工增值1.4~2.1亿元。
2 银杏叶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根据医药学家研究,已知银杏叶的药用成分有170余种,其中黄酮类约有40余种,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即单酮类32种、双酮类6种、儿茶素类4种。萜内酯类约有6种,其中二萜类内酯有银杏内酯A、B、C、M、J等5种,倍半萜内酯有白果内酯1种。有机酸类有D-糖质、莽草酸、6-羟基犬喹啉酸3种。多糖类有LGBP-A和LGBP-B 2种,单糖类4种。还含有有机醇、醛类、酮类、生物碱类、甾醇类、17种氨基酸和25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叶绿素、胡萝卜素等。银杏叶中的药用成分对抑制小动脉收缩、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升高血清磷脂、改善血清胆固醇及磷脂比例均有良好的作用[2,4]。
3 银杏叶茶加工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银杏叶茶加工厂约有100余家,其中山东省20余家,河南省10余家,湖南省10余家,浙江省10余家;年产量最多的厂家不超过5000kg,最少的厂家仅500kg[2]。大多数银杏叶茶加工厂采用绿茶的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制作银杏叶茶或进行配茶。
3.1采用绿茶加工工艺制作银杏叶茶
利用绿茶加工设备进行加工[3],制作工艺分采摘和切丝、杀青、揉捻、烘干和拼配等工序。所加工的银杏叶茶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稍苦而醇和。此种银杏叶茶加工的特点是生产时间长( 4月中、下旬到9 月)、产量大(日产500~600kg)、用工少(每班3~4 人)、生产成本低。但银杏叶茶的价格低、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价格档次多适应于城乡居民的购买力。
3.2将银杏叶切细丝烘干后与绿茶掺和为银杏叶茶
利用了绿茶汤的色、香、味,调和银杏叶口味。但因银杏叶未经杀青处理,茶汤带有青草气味,消费者评价不一,销路不广。
3.3将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喷洒在茶叶上,烘干,成为银杏叶茶
此加工方法多制成袋泡茶。浙江省的银杏叶茶技术专利与日本的银杏叶茶技术专利均属于此类。银杏叶中的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蛋白质、氨基酸和灰分等物质损失多,黄酮甙等成分的含量多。银杏叶不经炒制,也就失去了经炒制过程缓慢发生成分转化的银杏叶的特殊风味和香气,所加工的银杏叶茶口味不佳。这类茶不是功能茶。
3.4将银杏叶烘干粉碎,与绿茶末及数种中药材末混合制成袋泡茶
此袋泡茶保健功能或许有较大提高,但是茶味不够浓强,属于功能茶。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对此银杏叶茶无浓厚兴趣,在部分地区尚有一定销路。
3.5用柴铁锅或电炒锅杀青,配合揉捻机、烘干机等制茶设备制成银杏叶茶
此加工工艺所制银杏叶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白果香气,汤色黄绿,有煞口,是当前质量较好的银杏叶茶。以人工操作为主,每天二口锅3人只生产8~12kg,产量低,工序多,生产成本高,卖价高,超出城乡居民的购买能力。又因为手工炒茶受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文化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影响,往往造成质量差异较大,合格率低。
3.6银杏叶茶饮料
银杏叶茶饮料淡黄褐色、清澈透明,具有银杏叶特有气味和风味,是老少皆宜的饮品。其加工工艺流程为银杏叶原料→洗净、烘干、粉碎→提取、脱苦→过滤→调配→脱气、灌装、杀菌→冷却→成品。制作银杏叶茶饮料所用机械设备比较多、比较贵,技术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产品适应于高档消费者的需要。
4 银杏叶茶加工存在的问题
①有的银杏叶茶加工厂设备简单陈旧,精度不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卫生防疫条件差,产品质量低,几乎无银杏叶的色、香、味,无茶叶外形,与过去的柿叶茶类似。有的加工厂设备不配套,工艺落后,生产的银杏叶茶外形粗大,形似烂草,滋味五花八门,无独特的风味和白果香气。②有的加工厂人员没有进行健康查体,直接从事银杏叶茶加工,也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无卫生保证。③有的加工厂没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手续,找几个人即进行银杏叶加工,谈不上产品质量保证。④有的银杏叶加工厂生产手续不全,卫生和产品质量无法保障;有生产手续和卫生许可证的企业,由于受资金和经营者科学素质的限制,存在企业对银杏叶茶内含成分没有检测分析问题,失去了银杏叶茶“纯天然”的意义。另外宣传工作不力[2,5]。
5 银杏叶茶加工发展对策
将银杏叶茶纳入食品系列,提高和规范质量安全。银杏叶茶应当属于功能茶,过去称保健茶。除了具备茶叶和保健功能外,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在申建银杏叶茶加工厂时,除要求生产手续等外,经营者应具备一定科学素质。对现有的银杏叶茶加工厂应规范其生产经营。
购进加工机械,规范加工工艺。对新上和现有的银杏叶茶加工厂应督促其添置加工机械,规范加工工艺,组织加工人员培训后上岗,以提高银杏叶茶加工质量。
加强卫生许可,提高银杏叶茶卫生安全。对新上和现有的银杏叶茶加工人员应进行健康查体,无传染病,持证上岗,杜绝无健康证者上岗,提高银杏叶茶的卫生质量。
检测银杏叶茶的内含成分。有经济实力的银杏叶茶加工厂应检测银杏叶茶内含成分,并进行药理分析和毒力测定及临床观察实验,以赋予银杏叶茶“纯天然”意义。加大银杏茶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一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154~156.
[2]胡伟,刘桂玲.我国银杏资源的开发现状、前景及对策[J].林业科技通讯,1998,12: 18~19.
[3]许幕农.银杏叶茶研制生产的概况和发展前景[J].山东林业科技,1998,2: 43~45.
[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801~802.
[5]粱立兴,李虹,李少能等.我国银杏叶产品开发的现状和前景[J].林业科技通讯,1999,10: 18~19.
作者简介:韩平波( 1976-),男,山东日照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是森林病虫害防控。E-mail: hanpingbo001@163.com
*通讯作者:郭见早( 1961-),男,山东日照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茶叶及保健茶开发。
收稿日期:2015-11-24
DOI:10.13855/j.cnki.lygs.2016.02.018
中图分类号:S6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 2016)02-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