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德合作办学特色及学生管理
——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6-03-26黄洁琼张静谧吴二刚
黄洁琼,张静谧,吴二刚,计 妍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办公室,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财务处,河北 承德 067000)
浅析中德合作办学特色及学生管理
——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黄洁琼1,张静谧2,吴二刚1,计妍3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办公室,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工程系,河北承德067000;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财务处,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加强高职院校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鉴于其特殊性,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各种新的挑战。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中德合作办学为例,简述学校合作办学情况和合作办学特色,对中德合作办学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我校中德合作办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合作办学;学生管理;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日渐兴起,河北省各高校也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大潮中开始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型教育模式。调查统计显示,河北省开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院校有2所,本科高校开展的本科层次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10所高校,其中省属高校9所,民办高校1所。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层次教育项目有13所高校,其中省属高校为6所,地方高校6所,民办高校1所。
1中德合作办学开展情况概述
学校自2012年2月10日获得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开始开展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的高等专科教育合作项目。目前,学校采用的是“3+0”模式的办学学制,即在国内学习三年,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中方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德方学校的学历写实性证明。学生在完成国内课程后,只需通过预科考试后即可申请进入德方合作院校攻读本科,且国内课程可以充抵德方本科一年级课程。这样的模式不但节约了学生的时间,也为学生未来直接申请德国其他高校的深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目前,已开展的中德合作专业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电子专业以及应用化工专业。2015届首届合作办学毕业生共50人,其中30人赴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攻读学士学位。近几年我校合作办学专业日趋稳定,在校生总数在400人左右。经过3年中德两校的磨合研讨,生源人数已开始渐成规模,师资力量亦逐渐进入稳定状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中德合作办学特色
2.1强化德式元素,完善课程管理
合作办学项目最突出的特点是培养具有双语能力、工程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在合作办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贯穿德式元素,引导和塑造德国的教学文化氛围和课堂形式,增强学生国际化意识。在德语教学上,学校聘请具有德国学习背景的师资与德方共同制定德语教学计划,持续提高学生德语能力。在专业教学上,学校积极引进了核心专业课的德文原版教材,并按照合作办学要求引入德方师资与我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为了更好地维护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依据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相关教学制度,结合中德合作班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规定I》。通过以上的方式,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德语的热情日益高涨,学生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2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堂形式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在对比中德双方课程体系的特点后,我校取长补短,以“能力主线、项目教学、技能支撑、专业延伸”为特点,形成了纵向包括通识教育课、核心专业课、一般专业课、选修课维度,横向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移植课程维度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此外,我校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从德国教师的专业授课、到定期举办的德语讲座,从小班教学、到双方教师共同授课等方式的应用,不断致力于课堂形式的创新,多方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
2.3优化合作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学校成立了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以多种途径和方式保证高层信息交流与互通,对重大事务进行交流、研讨、决策。此外还成立了德语教研室,由教务处直接领导,主要负责学校公共德语、专业德语和核心专业课的翻译和引进工作,由专业所在系部负责学生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通过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德语课程设定为每班不超过25人的小班教学,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每周10课时的德语课程,最终德语课时接近600课时。在专业课程引进方面,根据实际的实施和监测,学校每学期能够保证3~4名德方教师到校授课,每门引进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在每学期初由双方教师提前共同协商制定。上课时,除双方专业课教师参与外,学校为每门课配置一名专业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最终,合作办学专业从外方引进的课程以及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均占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达到了合作办学的相关要求。
3中德合作办学学生管理
3.1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合作办学学生入学时部分学生分数较低,文化基础差异很大,部分专业还包括艺术生、体育生以及文科生。自主招生的学生基础较差,多数学生并非是智商问题,相反,有的学生十分聪明,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掌握一定技能。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不是自主学习,而是被家长和外界的压力逼迫学习,学习变成一种被动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选择被迫灌输而不是主动消化,过分强调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不是学习效率,部分学生选择抗议和叛逆的态度放弃学习。有的学生想学习,但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使得学习效果不佳。总结来说,造成入学成绩低的原因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少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方法不当。也就是不想学和不会学的问题。
3.2生活习惯懒散,缺乏自理能力
中德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是普通专业的近三倍,并且要承担今后出国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因此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在日常消费水平方面普遍比其他专业学生高。开学仅仅两个月的时间,80%以上的同学已经配备了电脑。除了小部分外省同学外,其余学生均来自省内,每个月至少回家一次,其中有部分学生几乎每个周末都回家,并且将脏衣服送回家由父母清洗。由此可见,学生对家庭及父母具有较大的依赖。在自理能力方面,有的学生没有叠被子的习惯,自己的物品随意乱放,丢三落四,银行卡、学生卡、书本时有丢失的情况发生。中德专业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比较缺乏生活自理和自律能力。同时,这种懒散的生活习惯也带入到了学习中,学生普遍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3.3思维活跃,社会活动能力较强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中德专业的很多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各类特长教育,他们往往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人际及交往能力,并且积极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由于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眼界也比较开阔,见多识广,并且对新鲜事十分感兴趣。这类学生在社会活动能力、管理组织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意识和潜力,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3.4对专业存在误解和迷茫
学费近三倍的巨大差异让许多学生一入学心理上就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加之,由于学校缺乏相关的说明和引导,许多学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和德国无所了解,学生心里压力普遍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对于出国与否的问题没有概念,甚至没有思考,他们不知道自己未来将要面对的选择是什么,对于该专业的优点及自己潜在的优势亦无从了解。甚至很多学生产生读合作办学班就是要出国,他们选择不出国就是没有用的误解。正是这些误解造成选择毕业后不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大三毕业寻找工作时所获得的起薪以及工作的性质并没有和普通学生产生差别。
3.5个人理想和残酷现实之间的顾虑和抉择
中德合作办学的学生在谈到未来就业时往往存在着焦虑的情绪。一方面,由于学生身处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之中,部分学生渴望出国并希望借此种方法消除因高考而产生的自卑感。他们曾因种种问题造成高考的不成功,大学开始,许多学生迫切希望出国继续深造改变自身的命运,重燃自信和希望。和出国学生一门心思学习德语和专业课程不同,决定不出国的学生则面临较多的思想负担和就业困难。一方面由于三年来高昂的学费,使得学生们对于择业的薪金较为敏感。另一方面,学生们在就业时由于语言应用的限制,导致自己进入了很尴尬的境地,英语水平几乎降到零,且在三年求学过程中没有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获得相应的德语资格证书,导致在面对用人单位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往往陷入劣势。所学专业与市场需要的矛盾,个人理想与现实压力的矛盾,致使学生常陷入烦恼紧张、无奈苦闷的情绪中,思想压力非常大。
3.6学生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现任中德合作办学的辅导员普遍是兼职的,多为入校不久的年轻教师。因此辅导员工作周期短,工作经验不足。各专业辅导员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缺乏统一、系统的管理方法,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辅导员缺少针对中德合作办学的办学特点、管理要求的系统培训,这不仅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更会削弱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效果,弱化学生管理工作基础。
4中德合作办学建议
4.1加强双方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合作办学不仅仅是校际之间的合作,更应该深入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通过双方的不断交流和学习,学校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地体现合作办学的精髓。
4.2课程教学安排更加合理化
语言作为合作办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应当进一步加大比重,强化德语水平。此外,为了更好地对接德国的教育体系,对于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应该更为合理化,尽量保持学生日后的相近课程学习的延续性。
4.3选用有海外背景的教师担任辅导员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针对学生特点,可以积极选用有海外背景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建立“学校—家庭—学生”共同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家长监督配合的学生管理机制。
4.4定期开展讲座,为学生们全方面答疑
通过讲座帮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个项目,了解出国的利弊,了解和分析他们即将面临的种种抉择,从心理上为他们舒缓压力。将德国的历史、文化、禁忌、生活习惯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讲授给合作办学的学生,让他们对于未来自己可能要去的国家进行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4.5增加学生对外交流活动
合作院校可以通过开展访问、文化交流、外出参观和寒暑期夏令营等方式,拓宽学生对外交流研习的渠道,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真正出国之前有机会能够以其他方式感受德国,体验德国生活。
5结束语
项目实施的四年间,学校一直始终严格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相关制度的规定持续平稳发展。合作办学的总体思路及管理机制已经趋于成熟,双方了解和互信程度日益加深,在专业课程的内容衔接上也趋于完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高度认同。但是,仍旧存在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我校将根据各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接国际产业和行业标准,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度合作、详细研讨共同制定更为科学的课程标准;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更多的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健.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1,264(1):138-139.
[2]马杰.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姚九成,倪静,牛大为. 我校中德合作办学情况调查及分析—以中德机制专业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报,2015(17):67-70.
Analysis of Sino-German Jointed Program’s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s Management——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HUANG Jie-qiong1,ZHANG Jing-mi2,WU Er-gang1,JI Yan3
(1.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Tourism,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2.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3.Finance Office,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Abstract:Sino-foreign jointed program is a significant way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ear to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ue to the particularities of cooperation programs, daily student management faces lots of new challenges. This paper takes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basic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ed program and analyz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t last, it recommends some suggestions especially for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tudents’ management.
Key words:jointed program; student manage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6-01-15
作者简介:黄洁琼(1990-),女,河北承德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办公室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遗产旅游的研究和赛事的文化营销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46(2016)03-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