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2016-03-26郭宏武星索贵彬教授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050031
■ 郭宏 武星 索贵彬 教授(石家庄经济学院 石家庄 050031)
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 郭宏 武星 索贵彬 教授(石家庄经济学院 石家庄 050031)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循环经济模式下生态-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构成,然后根据循环经济原则建立了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环渤海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技术创新循环经济效果评价 因子分析
自1957年,索洛在《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一文中,用全要素生产率成功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后,技术进步就跃居资本和劳动之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罗伯特·索洛,1991)。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从技术创新水平看,支撑循环经济实践的生态-技术创新水平距离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研究生态-技术创新对区域循环经济的支撑效果,可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制定区域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生态-技术创新的内涵
(一)传统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模式下技术创新的区别
在本质内涵上,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的统一,努力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达到全面提高;传统技术创新则注重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的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经济利润。
在行为主体上,循环经济模式下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传统技术创新的最终行为主体只是企业。
在追求目标上,循环经济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追求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三者的协调统一;传统技术创新追求的最直接目标就是经济目标。
二者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对立,这使得传统技术创新对循环经济既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消极的一面。所以为了使技术创新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概念和体系进行必要的整合。为了区别于传统技术创新,可称整合后的技术创新为生态-技术创新(Eco logytechnology Innovation,简称ETl)。
(二)基于循环经济“3R”原则的区域生态-技术创新构成
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生态-技术创新应包括减量化技术创新、再使用技术创新和资源化技术创新(许英,2010)。
减量化技术创新:减量化技术创新属于输入端控制方法,要求同时关注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从前者看,减量化技术创新要求有关单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投入。从第二个环节看,减量化技术创新体现为企业产品从设计、研制、生产、消费和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要求。
再使用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过程角度看,再使用技术创新属于过程控制技术创新,要求尽可能重复使用物品,延缓其最终成为“垃圾”的时间。
资源化技术创新:属于输出端技术创新,要求将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弃物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材料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初级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和最终废弃物的生成。
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由以上分析可知,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实现第二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选择,而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生态-技术创新作为支撑。本文基于循环经济模式和生态-技术创新的视角,采用理论分析法、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原则,构建了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环渤海城市群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
环渤海经济圈指的是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京津冀地区为核心的广大区域,包括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河北在内的二市三省十五个城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辐射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索贵彬等,2010)。在此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借用SPSS17.0软件,对环渤海城市群的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十五个城市进行因子分析时共提取了四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1%,非常理想。表2显示,基于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的视角,对环渤海城市群进行综合评价,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和烟台排在前五位,济南、潍坊、沈阳、石家庄和威海处于中间五位,而淄博、保定、秦皇岛、唐山和鞍山处于后五位。石家庄的综合评价值为零,如果以综合评价值为零作为比较基准,评价值大于零表示该区域的技术创新符合生态要求,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是正向的;反之,如果评价值小于零,则表示该区域的技术创新不符合生态要求,不能支撑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烟台、济南、潍坊和沈阳八个城市技术创新对区域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是正向的,只是支撑程度不同;而威海、淄博、保定、秦皇岛、唐山和鞍山六个城市技术创新不符合生态要求,不能支撑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表2 环渤海城市群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表
表3 层次聚类分析的聚类表
表4 环渤海城市群分类情况表
进一步针对每个城市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其技术创新的生态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如北京市,综合评价值为1.1,在15个城市中排名第一。北京因其首都区位优势而拥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带动了创新投入,创新投入达到3.4,在所有评价对象中是最高的,且远远高出其他城市。但北京市在循环经济的再循环方面表现较差,在15个城市中排名第14位,仅位于鞍山市前面。说明北京市在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生利用、减少初级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和垃圾生成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青岛市的综合评价值为0.24,在15个城市中排名第三,但其创新投入仅为-0.26;说明青岛市用较低的技术创新投入获得了较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效果,技术创新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性,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再如石家庄市,其综合评价值为0,排名第九,比较靠后。石家庄市的创新投入为-0.26;再循环效果评价值为0.13;减量化评价值为0.24;再使用评价值为0.18。对于石家庄市技术创新支撑循环经济发展效果来看,在再循环方面表现很好。石家庄市近几年在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生利用,减少初级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和垃圾生成等方面下了很大精力,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和再使用方面表现一般,这可能和石家庄市的产业结构有关。石家庄市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要加大对减量化和再使用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济南市的综合评价值为0.07,在15个城市中排名第六,但其创新投入仅为-0.38;减量化评价值为0.63,再循环评价值为0.85,在环渤海城市群中分别排在第6位和第4位,说明济南市用较低的技术创新投入获得了较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效果,技术创新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性,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但其在再循环方面表现欠佳,应引起注意。河北省的唐山市综合评价值为-0.43,排名位于第14位,仅居鞍山市前面,与鞍山市一起位居环渤海15个城市的最后两位。唐山市的创新投入为-0.16;减量化效果评价值为-2.8,排在最后,再使用效果评价值为0.38;再循环效果评价值为0.44。可见唐山市循环经济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减量化。唐山市作为全国的重大钢铁生产基地,其经济的发展相当程度上是以资源的大量投入和消耗为代价的,长此以往经济发展必定受限。由此,唐山市在生态-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大对减量化技术的投入力度,从源头上解决循环经济的资源消耗问题。同时要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
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的结果使得类内样本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类之间的样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而使得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对不同类别的样本进行区别对待,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为进一步分析环渤海城市群的情况,以表2各城市的4个因子得分为基础,对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表3是层次聚类分析的聚类表,从中可以看出整个聚类分析的过程。表4是环渤海城市群分类情况表。结合表3和表4,可以看出15个城市分为6组较为合理。北京因其首都特殊的区位优势单独为一组,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大连、烟台、潍坊和威海8个城市为第2组,沈阳、保定和秦皇岛为第3组,淄博、唐山和鞍山各为一组。
综上,为定量分析生态-技术创新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生态-技术创新的内涵,然后建立了生态-技术创新支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环渤海城市群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定量评价区域技术创新是否符合生态要求,能否支撑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改进方向,该方法可以为制定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和提高区域循环经济运行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商务印书馆,1991
2.许英.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技术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索贵彬,聂雅.面向生态-技术创新的环渤海城市群生态位扩展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8)
4.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社科基金项目(HB12YJ085);河北软科学项目(134542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