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自于多媒体为课堂的悄然“提速”
2016-03-25周飞燕
周飞燕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保驾护航”。尽可能让孩子们与多媒体“深情拥抱”,使课堂从单一走向立体,从沉闷变为丰富,从封闭走向开放,悄然为课堂“提速”,以此创设灵动、精彩、厚实、情理交融,意境和谐的理想课堂。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多媒体教学 开放性作业
如何打造一个多元、多侧向、多维度并且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视域和教学艺术,但更需要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保驾护航”。窃以为,多联系“此时此刻”,多设置一些与文本材料有关的视频情境才是上策。当然,课堂的走向、策略的迂回、生成性资源的调控,需要教师的耐心,需要教师的敏感,更需要教师的气魄和高度的警觉。
一、三个让人窃喜的“走向”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介入,无疑有如下一些先进的一面:已有的经验容易被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的获取呈现出立体、动态的传递形式;思维的锻造、丰富与解放变得更快捷……一言以蔽之,多媒体技术使教学的“走向”发生让人窃喜的变化。
“走向”之一:从单一到立体。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不断氤氲的温度,是一个不断生成、延伸的空间。创设这样的课堂,关键在于知识的呈现方式要从单一走向立体。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光、电等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构建孩子们的学习方式“立交桥”,如此,孩子们方能学得有滋有味,在快乐中启智,在惬意中收获。
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浙教版八年级数学《定义与命题》,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广告情境,并判断下面三条是不是命题:
1.汇源果汁:“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
2.温迪汉堡包:“牛肉在哪儿?”
3.滚石乐队:“感觉是真实的。”
这样的课型融图文、声形、视频、动画于一体,以多样性、交互性的方式学扩大了教学“时空”,课堂显得大气、厚重、绚丽多姿,真可谓:“胸藏万江凭吞吐,‘话有千钧任翕张。”
“走向”之二:从沉闷到丰富。“优秀教师在课堂和学校能创造出一种积极的气氛。”[1]说得不错,但是当我们总是把课堂当成知识的“仓库”;当我们总是把“输出”变成单项灌注,当我们总是在原封不动地“复制、粘贴”课本上的材料,课堂又哪有积极的气氛?孩子们又怎能“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呢?每每想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尽一切努力包括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灵动、精彩、厚实、情理交融、意境和谐的理想课堂。
“走向”之三:从封闭到开放。你瞧,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步入《几何画板》、《精彩的分形》、《美妙的镶嵌》等神奇世界中,天空中、大海上、田野间、城市里……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在数学王国中翱翔、顿悟、自主探索、分享交流……更多的孩子们在多媒体的“保驾护航”中,真正经历了从不会时的凝神思考,到有所发现时的沾沾自喜,到最后成功时的“忘乎所以”。
二、开放性作业不可或缺
(一)让思维开放,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在八年级数学课题学习《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可以布置以下作业:
(1)查找有关皮克定理的资料,并与你的探索结果作比较。
(2)如果每相邻的四个点构成的小矩形的面积是1,那么还能用“皮克公式”求多边形的面积吗?
(3)如果每相邻的三个点构成的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那么还能用“皮克公式”求多边形的面积吗?
这样的作业其实就是“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这样的作业必将使孩子们收获得更多,走得更远。
(二)向生活开放,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利用网络使“长短”作业相结合,设计每日一得、每日实验、每日金点子,设计诸如实践作业、游戏作业、自主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在每天上课伊始,抽出3~5分钟让学生自由交流。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而言“触手可及”,而不是“高处不胜寒”,虽有点稚嫩、率性而为,但说不定创新种子已经悄然萌生,并且多侧面、多角度地牵动伸展其思维触角,儿童的潜力、灵性和创造力,就在这样的作业中被唤醒、被激活、被转化。
(三)向个性开往,让作业成为自主发展的手段。听过两位教师执教《图形与变换》的课堂教学,都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讲解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这四个变换的概念和性质。其中有一个环节,两位教师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现有6种瓷砖,请用其中的4块瓷砖(允许有相同的),设计出美丽的图案,然后利用你设计的图案,通过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设计出更美丽、更大型的图案。
其中甲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平移,或轴对称,或旋转的全部图形。乙教师仅仅出示了平移的图形,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设计出更优美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
应放手在网络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法。教师既不能以自己的“先入为主”替学生做主,又不能以部分学生的“自以为是”置换其他学生的自主体验。尽可能让孩子们在和多媒体“深情拥抱”,拒绝闭目塞听、拒绝机械守旧,拒绝静态的“复制和粘贴”……但愿教师能够引领孩子们与多媒体的深度对接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享受数学,打造出厚重、精彩和高效的数学教学新时空。
参考文献:
[1][美]托德·维特克尔.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