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互动词“遗传”考辨

2016-03-25李瑶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遗传

摘 要:本文从词源和词语借用轨迹的角度对“遗传”进行考辨,旨在指出“遗传”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语借词,而是属于“中日互动词”。该词源自汉语,后又被日本学者借用以对译西方学科新术语,产生新义后在近代中国又被借回。通过对“遗传”这一个例进行考察,可以对这种由汉字圈语言接触引入的特殊借词进行客观认识与分析。

关键词:互动词 日语借词 语言接触 “遗传”

一、引言

中日两国之间的词汇借用史源远流长,日本从古代开始使用从中国大陆传入的汉字和词汇,这种“中→日”的借用模式到近代发生了逆转,词汇借用模式变为“日→中”。我们考察了这些从日语借入的词后发现,有很多日语借词其实是来源于汉语的。它们或存在于汉语古籍中,或由早期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学者合作创造。只是它们的现代意义并不是在汉语的自然发展中产生的,而是被日本学者借用作译词,用以翻译西方新概念,其后又回流中国后才定型的。这些词的形式不变,但是意义在借出借入的过程中却发生了改变。这种特殊的语言接触现象并不是个案,沈国威(2010)将这类词定义为“中日互动词”。

中日互动词是指那些在词语形成及普及定型的过程中,中日双方均以某种方式参与其间的词,词语的流动方向可以表示为“中→日→中”。从这个简单的图示中可知,“中日互动词”首先产生于汉语,其后传入日本并定型,19世纪末以后又从日语回流汉语,所以又被称为“词侨回国”或“回归词”。(沈国威,2010:26)

沈国威还强调中日互动词和日本新词构成了汉语中受日语影响的语词主要部分。由此可见中日互动词对汉语的重要性。本文拟以生物学上的“遗传”一词为代表,来考察这种特殊语言接触背景下产生的互动词借用轨迹。

“遗传”一词在《汉语外来词词典》(1984)中被视为日源外来词,词义及相关用例如下: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史记·仓公列传》:“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源日。意译英语“heredity”。

查阅《汉语大词典》(2001),“遗传”一词的释义及用例比较详尽,主要有以下4种义项:

1.犹留传。2.指遗留下来的传闻。3.谓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4.谓人的气质、品德、能力等后天的东西受上代的影响而在后代身上体现出来。

从这些词典的释义中我们并不能看出“遗传”一词意义的演变历程,也无从知晓它是何时从日语中借入的。由于中文和日语中的“遗传”字形相同,我们有时甚至察觉不到它是日语借词。很多时候也无法肯定这一类型语词的现代意义是借自日语的缘故还是汉语自然发展的结果。因此,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对厘清一个词或者说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遗传”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语义

要想了解一个词的词义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是找到它的首见书证。“遗传”最早出现在西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在此处,“遗传”表示“留传”的意思。

《毛诗正义·鸱鸮》(序):“此周公自述己意,欲使遗传至王,非奉献之,故与彼异也。”宋·施枢《芸隐横舟稿》:“怀古天难问,贪吟日易曛。羽衣遗传本,起诵想馀芬。”元《辽史》(本纪第二十九):“余睹引金人逼行宫,上率卫兵五千馀骑幸云中,遗传国玺于桑乾河。”明《太平清话》(卷一):“甲辰春正月梦游者,此卷阳翟张飞卿得之,遗传延之,绍兴七年,飞卿之弟共甫与延之,皆会集于南昌,是岁中秋同赏。”甚至在来华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等主编的《万国公报》中,“遗传”一词仍是“留传”义。如“法兰西改为民主国,前报已登矣。兹前王遗传宝物之物,除有来历之品,列陈格物院,其余一概售去也”(1883年第676期第16页“各国近事:大法国:遗传宝物”)。一直到清末,这个义项都还广泛使用。如清·郑孝胥《郑孝胥日记》:“凡国家之境土,虽由历代之遗传,亦恃其各有天然之形势。”

此外,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遗传”还有另一义项,即表示“遗留下来的传闻”。如北魏时期《水经注》卷十一的“易水”篇中,“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余按遗传,旧迹多在武阳,似不饯此也。”宋·王安中《初寮集》:“臣嗣逢兴运,获厕从班,频瞻黼座之巍巍,数奉玉音之秩秩。谓矜能伐善,固非丙吉之本心。而纪事成书,必有邺侯之遗传。咨询既逮,冒昧以陈。”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自是始欲纂集异闻,为《中兴遗传》,然犹恨闻见单寡,欲从先生故老详求其事。”这些用例中的“遗传”都是“留传”义。

“遗传”表示“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是从何时开始的?出现这个义项是词语内部意义延伸的结果,还是借用自外来语?这些问题都有待考证。

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遗传”一词在清末才出现新的义项①。尤其是在梁启超的作品中,“遗传”一词出现得比较多,既有表示“留传”义,也有表示“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这个义项。试看以下几例:

(1)凡无论何族之民,必有其社会数千年遗传之习惯,与其先哲名人之所垂训所传述,渐渍深入于人人之脑中,涤之不去,磨之不磷,是之谓理想。(《梁启超文集》卷五)

(2)耳目所接触,脑筋所濡染,圣哲所训示,祖宗所遗传,皆使之有可以为一个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家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乡一族人之资格,有可以为天下人之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梁启超文集》卷六)

(3)惟其早熟早老故不得不早婚,则乙为因而甲为果。以早婚之故,所遗传之种愈益早熟早老,则甲为因而乙为果。(《梁启超文集》卷七)

(4)就其最切近者论之,但使其人有子女数人,则遵天演遗传之理法,其子女必禀受其种性之一部分,子复有孙,孙复有子。(《梁启超文集》卷二十二)endprint

(5)尝见法人布弥氏所著《大英国民》一书极言英人之特色,谓其人缘、地理、气候、人种、遗传种种关系,养成好活动之天性,非活动则块然不乐。(《梁启超文集》卷二十九)

上述例句中,例(1)~(2)中的“遗传”是旧义项,而例(3)、(4)、(5)中的“遗传”是新义项。这说明在梁启超著书的年代,“遗传”一词正处于新旧语义交替的时候,旧的语义还在使用,新的语义还没有完全定型。

下面试举几个其他作品中的例句:

(6)《上海县志》:法华镇当明季时,以其地产棉不产粮,改征米折,折银每石四钱。其时银价又每两不及千文,俗尚以六百文为两,皆银贱时之所遗传。(徐珂《清稗类钞》传世藏书整理本:19屯漕类)

(7)金奇中尝谓吾国人满为患,孳生日繁,欲有以淘汰之,亟宜抉择最良之种,使之生育,永其遗传。(徐珂《清稗类钞》传世藏书整理本:34讥讽类)

(8)则曰“彼之父母,殆早已神交于外人,而故有此遗传性欤”(徐珂《清稗类钞》传世藏书整理本:34讥讽类)

(9)盖自世道陵夷,诈伪相尚,即有一二自好之士,亦为社会所转移,同流合污,而所生男女,其性得自遗传,遂无一不恶矣。且自欧美学说输入而后,误会平等自由之说,习于猖狂恣肆,藩篱冲决,昔日偏而不全之道德,亦遂荡然无存,深可慨也”(徐珂《清稗类钞》传世藏书整理本:34讥讽类)

(10)余克斋见而异之,语怀献侯曰“奇哉若人也,谓为得父母之遗传欤。其父母不辨菽麦也。谓为受社会之薰染欤。则社会固甚昏浊也。(徐珂《清稗类钞》传世藏书整理本:34讥讽类)

虽然是同一个作者的同一部作品中的“遗传”,但(6)表示旧义项,(7)至(10)表示新义项。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遗传”表示的新语义已经占绝对优势了。

进入民国后,这一新义项已基本定型,它已作为一个生物学术语在广泛使用,遗传学也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当时前沿的报刊都登载了关于“遗传”的文章。如:《进步》杂志1913年第4卷第3期第119页的“西蒐谈乘:遗传性之影响于社会”,《东方杂志》1915年第12卷第8期第1~5页的“遗传进化说之应用于农艺(附图)”等等。

三、“遗传”在日语中的语义演变

“遗传”在中国经历了上述语义演变过程,而高名凯、刘正埮(1984)、刘凡夫(2009)和刘禾(2010)都认为“遗传”是一个日语借词,所以要弄清楚“遗传”的借用轨迹,我们必须考察一下“遗传”在日本的使用历程。

根据《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二版)》(2000)②的释义,“遗传”③一词有两个义项:

1.後世までのこり伝わること。また、後までのこし伝えること。

2.(英語heredityの译語)生物の生殖によって親の形質が子孫に伝わる現象。生殖細胞に含まれる遺伝子によって伝えられる。

第一个义项相当于汉语“遗传”的第一个义项,直译为“留传到后世。或者,留传到以后”。第二个义项明确说明是英语“heredity”的译词,直译即“生物通过生殖将上一代的形质传给下一代的这种现象。通过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来传递”。

我们知道日本在古代无论是从社会制度、思想还是文化等各方面都向中国学习,从西汉开始就已经引入大量中国古籍,日语中的“汉语”④有很多都是借自中国。《日本国语大辞典(第二版)》“遗传”这个词条下的用例之一就有《史记·仓公列传》,而且其意义几乎与汉语“遗传”的第一个义项相同。此外,直到19世纪,该义项都还有用例,如“翁加里亜の一王国を建、其名を今に遺傳するなり。(青地林宗译《舆地志略》二,1826)”。从这里可以肯定“遗传”一词在日语中属于“汉语”,来源于中国。

该词最早作为英语“heredity”译词使用是在1862年,具体用例如下:

(11)銭癬を患ふる者甚だ多し、其因由を熟察するに、半ば遺伝に係り、半ば風土に由る。(司马凌海著·关宽斋校《七新药》,1862)

这句话译为汉语就是“患有铜钱癣的病人很多,究其原因,一半是因为遗传,一半是因为水土原因”。

但是此时这个新义项还没有被普及,很多重要著作中出现的“遗传”,还是表示“留传”这个意义。如:

(12)ロイス即位の後は祖宗より遺伝の法に従って専を王威興張の策に眼を着せり。(福沢諭吉《西洋事情》二编卷之三,1870-1872:9)

(13)又往時の艱苦を知らず、王室は宗祖遺伝の策を誤らすして、次第に封建世禄の權を制し、第十一世ロイスに至って、王威益盛强に致せり。(福沢諭吉《西洋事情》二编卷之三,1870-1872:13)

(14)現今存在の旧器は社寺に遺伝する什物の外其用に充つへき物少なく、(《新闻杂志》三十一号,1872.02)

例(12)说的是“罗伊斯(王的名号)即位后按照祖宗留传下来的法律,专门着眼于加强皇权的政策”,例(13)“不知以前的艰苦,王室误解了祖宗遗传的政策,逐渐制衡封建世禄的权利,到第十一室罗伊斯的时候,皇权日益强大”,例(14)指“现在存在的旧器能够用来充当寺庙留传下去的器物的已经很少了”。可以看出,以上三例中“遗传”都表示“留传”的意思。

此外,在《英和对译辞书》(荒井郁之助,1872)中,也还没有“heredity”的译词,虽然有“hereditable”“hereditament”“hereditary”与“heredity”语义相近的词,但是它们分别被译为“遺物を受べき。譲ラルベキ”“遺物”“譲ラルベキ、代々ノ”。很显然,此时有关“遗传”方面的英语词还不是用“遗传”相关汉字词来翻译的,而是主要用“和语”⑤来对译的。

我们知道,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这在遗传学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后该书不断修订,到1876年最终修订版第六版得以刊行。该书以及进化论的思想在此期间也陆续传入日本。在日本最早谈到生物进化论的书籍是《求理私言》(松森胤保,1875),但是最早完整地、系统地介绍进化论的是1878年在东京大学任教的美国动物学教授莫尔斯(E.S.モース)。他的讲义之后被石川千代松整理翻译成《动物进化论》一书,于1883年出版。到1891年,石川千代松又著了《进化新论》《人祖论》。到1896年,立花铣三郎完成《物种起源》的最终译本《生物始源》。在此期间,有关生物学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词汇也在不断被翻译成日语。endprint

翻阅这时候的有关遗传学、生物学的著作,我们发现遗传学已经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传入了日本,关于遗传学的论著也陆续出版。如:

(15)父母は其産出する子に多少の体質骨格を賦舆へ才智才能及び意思まても其子に遺傳すを云う。一般普通の説なり葢し子たる者其父母に能く似たるを名けて是を遺傳を云う。(アレック·マイエー著·木村宗三译『婚姻新论』2編:第八章“父母の遺伝を論す”,1878)

这段话对“遗传”作了简单的定义。意思是“父母多少会将一些体质、才能才智以及思想传给他们的孩子,这就叫遗传”。

此外,《生种原始论》(トーマス·ハックスレー著·伊沢修二译,1879)的第四回“生物ノ継続遺伝及変性”、《妇女性理一代鉴》(ジョー·エッチ·ナフェース著·堀诚太郎译,1879)的第十五章“遺伝の総論”《动物进化论》(エトワルト·モールス著·松森胤保编著,1883)的第二回“動物種類変化ノ原因”中,都介绍了遗传说。

这一时期,不仅生物学著作,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遗传”一词,也都是作为英语“heredity”的译词来使用的,几乎不再使用“留传”这一义项。如:

(16)其神経の構造を変性せしめ之を其子に遺伝し。(田口卯吉《日本开化小史》二·三,1877-1882)

(17)其恋権の汚名を後世に遺伝するに至らん。(大隈重信《大隈参议国会开设奏议》七,1881.03)

(18)コロンうえる侯たる人に属する別途の遺伝財産なり。(《邮便报知新闻》,1882.10.03)

(19)父母の体中より……優良なる体質心性を遺伝するを得るなり。(加藤弘之《人権新说》三版·一,1883)

此时,“遗传”的新义项已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并被收入字典。如《哲学字彙》(井上哲次郎·有贺长雄增补,1884)中,就有“heredity”这一词条,被译为“形質遺伝(生)4”;《和译英字彙》(岛田丰编译·曲直濑爱订,1891)中,“heredity”的译词确定为“(法)世襲;(生)形質遺伝”。

由此可见,“遗传”作为英语“heredity”的译词,表示这种生物学现象的新义项已经确定下来,在日语词汇中已定型,并被广泛使用。

四、新义项的“遗传”进入中国

上述用例已经表明,在汉语大量借用日语词汇之前,“遗传”的新义项就已在日语中定型。由于该词是日语对译的西方生物学概念,所以有可能汉语中的“遗传”也是由中国学者或者在华传教士直接译自英语。然而,无论是早期还是同一时期的来华传教士编著的字典,如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Part I(马礼逊,1815)、Chinese and English Dictionary(麦都思,1842-1843)、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罗存德,1866-1869),都没有“遗传”这一词条。

我们查阅这一时期有旅日经历的著作,特别是像黄遵宪《日本杂事诗》(1879),《日本国志》(1887)等,文中都没有出现“遗传”。1897年严复所著《天演论》中有对“heredity”的解释,他将这一词翻译为“种姓之说”,并且特意在后面的新词备注中列出了该词⑦。这说明作为“heredity”译词的“遗传”还没有广泛使用,“heredity”还是一个新词,需要翻译。

前面已经提到,同时代的中国,相关著作中出现“遗传”还是当作“留传”使用,直到清末民初才出现“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这一义项。尤其是在梁启超的作品中,“遗传”一词出现的比较多。我们知道,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等,鼓吹改良,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试举1898年以后的用例。

(20)即有不好读小说者,而此等小说,既已渐溃社会,成为风气;其未出胎也,固已承此遗传焉;其既入世也,又复受此感染焉。虽有贤智,亦不以自拔,故谓之间接。(《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

(21)婚嫁之迟早,与身体成熟及衰老之迟早,有密切关系,互相为因,互相之果。(惟其早熟早老,故不得不早婚,则乙为因而甲为果;以早婚之故,所遗传之种愈益早熟早老,则甲为因而乙为果。)(《新民议》,1902)

(22)凡人之性质,由于遗传者十而七八,由于教育者十而二三。(《拟讨专制政体檄》,1902)

(23)是故先天之遗传,盘踞于社会中,而为其公共性,种子相熏,日盛一日,虽有豪杰,几难自拔,盖此之由。(《论私德》,1903)

(24)夫其所受于数千年之遗传者既如此矣,而此数千年间,亦时有小小之污隆升降,则帝者主持而左右之,最有力焉。(《论私德》,1903)

(25)故夫内乱与被征服二者,有一于此,其国民之人格,皆可以日趋卑下,而中国乃积数千年内乱之惯局,以脓血充塞历史,日伐于人而未尝一伐人,屡被征服而不克一自征服,此累变累下种种遗传之恶性,既已弥漫于社会,而今日者又适承洪杨十余年惊天动地大内乱之后,而自欧势东渐以来,彼征服者又自有其征服者,且匪一而五六焉,日瞬耽于我前,国民之失其人性,殆有由矣。(《论私德》,1903)

(26)然在一社会、一国家,承累年积世之遗传习惯,其机体由天然发达,故成之尚易。(《论私德》,1903)

例(20)~(26)中的“遗传”,使用的都是新义项。这说明在梁启超逃亡日本后的作品中,受日语“遗传”的影响,该词已被作为英语“heredity”的译词使用。

此外,从1896年到1911年,中国人翻译了很多日语书籍,大量日语词汇传入中国,应用到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因此,中国需要一些词典来解释来自日本的新词。最初应付这种需求的,是《新尔雅》。《新尔雅》“释群”篇的“释人群之进化”中,出现了“遗传”,“人群之遞嬗推迁变更不已谓之人郡之进化。有增进之进化。有减退之进化。增进之进化三。加速度。遗传。及度制三理法是。减退之进化。出乎淘汰”。(汪荣宝·叶澜,1903:70)endprint

在原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遗传”两个字加了黑点,也就是加点词语,这些加点词语相当于一般辞书中的词条。所以可以看出,到此时,“遗传”已作为日源新词出现在中文词典中了。至此,“遗传”一词已经走完了它的借用轨迹。

此后,特别是进入民国后,“遗传”一词的新义项已被普遍使用,关于“遗传学”的书籍、报刊、文章陆续出现。时至今日,“遗传”一词已成为一个基本生物名词,常用义也是“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五、结语

从上述考察中可以看到,“遗传”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中国借出到日本,再从日本借回的“旅行”。日本人创造性地通过意译的方式,用借自古汉语的“遗传”对译了西方“heredity”这一生物学术语。随后中国留日学者将同形词照搬进汉语,这样表示全新意义的“遗传”就逐渐定型了。

由中日双方共同参与的这类“中→日→中”借词,是由于中日两国都处于汉字文化圈,在语言接触时,对于一些词可以直接借形。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类词在借出借入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变化,考察这些词的借用轨迹,可以明确这种特殊语言接触背景下的借用事实,而不是把某一个词单纯地归为日语借词。

注释:

①下文为了叙述方便,将《汉语大词典》中“遗传”的义项(1)

(2)称为“旧义项”,(3)称为“新义项”。

②本文除引用的日文原文以外,出现的日文书籍、人名和词汇,均

以中文简体字表示。

③日语的“遗传”有两种写法:“遺伝”和“遺傳”。这是因为日

本在1946年颁布《当用汉字表》,公布了一批简化的汉字,也就是日本新字体,“伝”就是其中一个。下文例句中出现后不再另说明。

④日语分“和语”“汉语”“外来语”这三种,“汉语”是指借自

中国的汉字、采用音读的词。

⑤日语分“和语”“汉语”“外来语”这三种,“和语”是指日本

固有的、采用训读的词。

⑥“(生)”表示该词条属于生物学用语。

⑦[英]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天演论[M].严复译.北京:中国青年

出版社,2009:109.

参考文献:

[1]顾江萍.汉语中日语借词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2]胡琪.中国語における日本語借用語の受容[A].李运博主编.

汉字文化圈近代语言文化交流研究[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金锦珠,沈艳.2001~2010年间日语借词研究[J].现代语文(语

言研究版),2013,(6).

[4]李运博.中日近代词汇的交流:梁启超的作用与影响[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5]刘凡夫.以汉字为媒介的新词传播—近代中日间词汇交流的研究[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7]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

[M].北京:中华书局,2010.

[8][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谭汝谦,林启彦译.上海:

三联书店,1983.

[9]汪荣宝,叶澜.新尔雅[M].上海:明权社,1903.

[10][日]广田荣太郎.近代訳語考[M].日本:东京堂,1969.

[11][日]荒川清秀.近代日中学術用語の形成と伝播一地理用語を

中心に―[M].日本:白帝社,1997.

[12][日]铃木修次.日本漢語と中国―漢字文化圏の近代化[M].日本:

中央公论新社,1981

[13][日]森冈健二.近代語の成立明治期語彙編[M].日本:明治书院,

1969.

[14][日]山田孝雄.国語の中に於ける漢語の研究[M].日本:宝文馆,

1958.

[15][日]佐藤亨.現代に生きる日本語漢語の成立と展開——共有

と創生[M].日本:明治书院,2013.

[16][日]佐藤喜代治.漢語漢字の研究[M].日本:明治书院,1998.

(李瑶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人文学院 100083)endprint

猜你喜欢

遗传
非遗传承
非遗传承,纸上匠心
聊聊乘法的遗传密码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应该如何准确划定产前遗传筛查范围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