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文化教学的方法

2016-03-25孙瑞琪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汉语教材教学方法

◎孙瑞琪



浅谈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文化教学的方法

◎孙瑞琪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有关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学术著作和理论研究成果大量涌现。虽然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现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想要学好目的语,就要学好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想要教好一门语言,就要教好相关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师有责任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这一点不能否认,但是语言教学是否要涉及文化方面的知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曾一度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

“虽然对外汉语教师都认识到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必要性,但由于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来指导,文化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采取回避策略,只教语言,不谈文化。”这就涉及到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应不应该教文化?回答是肯定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所包含的文化无处不在,而且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会闹很多笑话。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陈光磊认为:“了解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是学习一种语言的前提,否则语言教学就是不完整的。”刘珣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除了汉语言本身,还包括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和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他还说:“语言教学必然涉及到一定的文化内容,也必须包括一定的文化因素的教学。”吕必松也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强调了文化因素在语言理解和使用中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必须结合在一起。”许多语言学专家都认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虽然对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所占比例的说法众说纷纭,但都不否认文化教学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

张占一先生曾在1987年发表文章《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他认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可以分为两种——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和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应为“交际文化”。留学生由于不同国家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会对汉语学习产生一定的阻碍,甚至会产生文化冲突,因此,对留学生进行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以日常问候语为例,以前,中国人习惯用“去哪儿?”“干什么去?”“吃饭了吗”等等作为日常的问候方式,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西方人可能会觉得中国人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再拿中国的“龙文化”来说,中国人常常把自己比喻为“龙的传人”,西方人很不理解,这是因为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精神,与西方的“dragon”不同,dragon在《圣经》中是魔鬼、撒旦的代名词。

二、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发展至今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即便如此,文化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笔者将根据崔希亮在《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一文中提出的“三教”观点对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阐述。

(一)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大多数教师是按照自己对文化的理解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文化”一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文化”的理解不尽相同,教授中缺乏共识,对待同一个文化现象不同的老师能给出截然不同的解释,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惑。

对外汉语教师应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学基础,还应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可以对各种文化现象或问题进行解释。这些问题可能是课本中出现的,也可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可能是古代的诗词歌句,也可能是近现代的历史现象。这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除此之外,崔希亮认为:教师是三教问题的核心,因为好的教材是好的教师编写出来的,教学法也要靠教师来实践。换言之,没有合格的教师,就不会有优秀的教材和教学法。即使有了好的教材和教学法,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教师也可能会把学生吓跑。“汉语难学”在世界上似乎已成公论,如果再没有好的老师,很多学习者就会望而却步。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存在不足之处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语音教学相比,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教材方面,文化类教材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如《中国文化要略》《古代文化常识》《中国现代文学史简明教程》《中国文化概论》《博雅汉语》等等,但是在这些教材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内容宽泛,缺乏重点

编者希望把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全部写入书中,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造成内容泛泛,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教师教起来有难度,所有内容都要有所涉及,可又抓不住重点,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内容太多,往往学过了也记不住知识点。

2.偏重传统文化的介绍,现当代文化介绍较少

不难发现,各种文化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编写占了很大的篇幅,对于现代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这也反映了一个误区,一提到中国文化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儒学等等中国传统的东西,能想到现当代文明的却很少。

3.教材使用对象面广泛,少有划分层级的教材

初中高级的学生都会有对应的初中高级的综合课、口语课、写作课,也都有相应的教材,而文化方面,却很少有教材将文化分为初中高级层级来让学生掌握,往往是一本教材涵盖所有的文化内容,教师经常集中在一个学期将一本文化书讲完,因此产生了在初级阶段讲完了文化课,在中级阶段无“文化”可教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

现代信息网络高速发展,教育技术也发生着翻天覆的变化,这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同样数不胜数,但是要找到一种真正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不简单,想要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更是难上加难。

中级阶段的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对于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文化现象会更加好奇,学习中国文化的愿望更加强烈。此时对外汉语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教授文化。

三、课堂内的文化教学

课堂内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一)介绍文化背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不理解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愚公的做法,很多留学生在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都觉得愚公应该搬家不应该移山,甚至会有学生认为愚公的做法很愚蠢,但是在老师讲清楚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后,学生就能对文章有清晰的理解。

京剧脸谱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张飞;红色的脸谱表示忠义、勇敢,如关羽;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如果不把脸谱颜色所代表的人物形象交代清楚,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人为什么用不同颜色的脸谱。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表现文化内涵

现代社会,教学所用的硬件设备十分发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文化的深刻内涵,带领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鉴赏也十分方便。这种方法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充分调动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进行工作,比单纯的用视觉或者听觉更便于理解和记忆。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的第一篇课文《北京的四季》,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来自非洲的学生对于季节并没有太多的概念,这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四季的变化就能让学生很快的理解。

在笔者的中法语言对比课上,老师播放了一些有关中法对比的纪录片,既形象又生动。这种教学手段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比如中国春节特有的活动有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拜年等等,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播放短片,学生就有直观的印象,比单纯用语言描述更有效。

(三)对比文化之间的异同

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最为常用。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包括目的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比,当我们学习了farmer和peasant这两个词后,我们就很自然地想知道都翻译为“农民”的两者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farmer:比较正式,指农场上劳作的人。peasant:来源于法语,有贬义,指地位低下的乡下人,穷困的农民,翻译成佃农,乡下人,庶民。

留学生学习亲属称谓词的时候会很迷惑,爸爸和父亲有什么样的区别,都是姐姐,为什么有的就要称“表姐”。这些都跟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如果不解释清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很难理解。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较大,要严格的遵守“长幼有序、亲疏分明、男女有别”的称呼原则,[7]晚辈称呼长辈要用敬称,我国古代家族按血统远近区分亲疏,有内外嫡庶之别,在现代这

种观念淡化了,但称呼保留了下来。

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比。《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中有一篇课文《我在中国学“大方”》,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把东西方人们参加婚礼的情况进行对比,是不是在每个国家参加婚礼都要给红包;也可以把朋友一起吃饭的情况进行对比,在中国习惯抢着付账,而在西方国家则习惯于AA制。即使同为西方国家但习俗也不完全相同,这时,就可以请班级里不同国家的同学讲述自己国家的情况。老师还可以请学生绘制表格,以便更清楚地查看不同之处。

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对比,而在文化学习方面,对外汉语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完成比较分析的过程。

(四)创设情境分角色表演、分话题讨论

这种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又能学到知识。北京语言大学的视频公开课,魏萍老师讲授了《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在课程的最后,老师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叶军教授在笔者校作报告时提到:讲完《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后,由同学自行分组进行表演,反响十分热烈。

类似的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中级阶段的文化教学。比如:可以把问候语、告别语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编成对话在课堂上表演,也可以把不同场合下的问候语和回答语混合在一起请两名同学到台前进行对话练习等等。这样既能锻炼口语表达还可以深刻体会母语与目的语在口语交际上的不同。

四、课外的文化教学

(一)布置与文化内容有关的作业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知识都讲完,因此,老师可以有引导性地布置作业,将一些课堂上讲不完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对于中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布置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完成。比如: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

(二)结对子的方式帮助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这种方法可以让留学生耳濡目染地感受生活中的中国文化,同时也能让留学生熟悉中国的环境能够更好地在中国生活。

笔者曾经和一名韩国留学生结对子,帮助他学习HSK的一些内容,有一次,他跟笔者说:“电脑用一会,下面很热,不知道怎么回事。”笔者告诉他可以到学校外面的商店买一个电脑用的风扇,还教他了一些讲价的方法。当天和他一起去商店,他成功地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老师不可能照顾到留学生的方方面面,但是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三)根据地区特色带领同学实地考察和参观

可以参观的地方有很多,可以是博物馆、名胜古迹、展览会,也可以是带有地区特色的活动,北方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考察二人转、京剧,南方地区的则可以考察昆曲、黄梅戏等等。

这种参观活动一般很吸引学生,它打破了教室的限制,还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学生很容易乐在其中,忘记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的教师的确组织了一些类似的参观考察活动,但是仅限于参观,没有涉及参观后的反馈环节,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流失。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计划和安排,布置好参观的任务,并设计好参观后的考核形式。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可以增加学生贴近社会的机会,感受地区特有的文化,比如每个地区特有的方言。

小结

文化教学在语言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来看,文化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抹杀其进步的作用。通过文化的教学,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汉语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种方法,每一种文化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作为教师应该综合分析各种文化教学方法,选用最贴切的教学方法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莹.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模式比较和策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05).

[2]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2,(2).

[5]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

[6]崔希亮.论汉语二语教学的学科建设[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7]丁金珠.探析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成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

(孙瑞琪辽宁省渤海大学121000)

猜你喜欢

汉语教材教学方法
学汉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