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与经验探析

2016-03-25葛舒阳朱悦怡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江苏

葛舒阳,朱悦怡

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与经验探析

葛舒阳,朱悦怡

摘要:近年来,江苏省精心组织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思想引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行为助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发扬优良传统、形成组织优势、打造标志性成果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专题研究,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先行;激励创新,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异彩纷呈;良法善治,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管建结合。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特色与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多次论及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对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中央通过开展全国公民道德模范人物评选等活动,在全社会继续营造深厚的公民道德教育氛围。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江苏视察时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指示精神,积极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建设新江苏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江苏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着眼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江苏社会文明程度,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江苏公民道德建设,所属各市县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精神,创新实践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江苏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1]。研究江苏省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有利于总结宣传江苏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续扩大江苏在全国的影响;有利于发现和培养各级各类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总结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全面促进新时期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一、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逻辑

(一)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内涵

道德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公民道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文化教育,也不同于单一的科技知识传授,有其自身特色和规律性。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在教育主体方面,公民道德教育由党和国家设计谋划,由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组织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广大公民既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客体方面,主要受众是全体公民,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机构、社会群体力量、社会各个阶层,是全社会的共建共享。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公民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公民道德教育的对象是社会全体公民,它强调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立足点是全体公民,主要舞台不仅包括家庭、学校,而且更多的强调社会对公民的教育。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社会道德教育对公民的影响广泛,其目的渗透于生动活泼的各类文化活动之中,这种教育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同时,社会道德教育不是指令性教育,是在公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易于为群众所接受。从社会教育的宏观层面,概括了公民道德教育实现形式。

(二)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在国家博物馆设立英模陈列馆。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规划了新形势下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一是以先进集体和个人引领社会风气;二是以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三是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核心,营造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氛围;四是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突破口,在全社会打造良好社会风尚。提出这样的任务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通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延续与升华。

(三)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认识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公民道德领域还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诱惑,有些人诚信道德缺失,拜金主义严重,有的人追求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甚至不惜突破道德底线。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十分必要。二是有利于剖析公民道德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创新的前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过去我们从公民的基础文明抓起,现在,人们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了,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设计研究公民道德教育实践问题。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错综复杂形势的挑战,面对自媒体时代思想文化传播的新特点,面对公民道德的新特点新变化,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有利于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新探索和新实践。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思想和实践要求,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探索和创新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包括:集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关系;探索如何实现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探索道德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新举措、新载体。[2]以此促进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始终坚持重在建设、重在引领、重在实践和重在参与,全力推进人的现代化。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着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学习雷锋榜样、践行江苏精神、汇聚道德力量”主题活动,深化拓展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逐步深入人心,“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期间,江苏省先后出台了《江苏省文明乡镇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村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行业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江苏省文明社区创建管理规定》,以及相应的《测评标准》等,规范和管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强大的组织优势、经济优势、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有力促进了“江苏精神、江苏价值、江苏力量”的形成,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促进实现人的现代化,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二)思想引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近年来,江苏坚持用思想道德之光引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江苏在推进“两个率先”、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的新征程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与物质文明一起加以推进。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不仅要有经济的硬实力,也要有文化的软实力。如果江苏人物质富裕了,精神却贫乏了,道德滑坡了,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两个率先”。江苏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推动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精神支柱和思想道德基础。江苏抓住思想引领这个根本,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现代化,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江苏抓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价值准则,广泛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全省各地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探索实践,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等,组织编撰理想信念党员干部教育读本,制作播出《时代问答——中国心·中国梦》,召开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交流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场推进会,引导全省上下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3]。

(三)行为助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江苏省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保障地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助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举办“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和网上宣讲”、“文化志愿者说唱先进典型”等活动,大力弘扬各级各类先进典型群体和先进个人;在全省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触角最大限度向外延伸;在省主要媒体常年开设“德行天下”、“道德模范故事会”等栏目节目,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更多的人学做好人、争做好人,汇聚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江苏还制定实施《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和《公共文明建设规划》,成立“公共文明研究所”,切实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省里专门成立美德基金会,并在13个市设立分会,在重要节日对道德建设先进人物进行集中慰问,形成了“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这些活动一是形成规模,面对全省全方位、多角度、多人次开展活动;二是常抓不懈,注重活动和制度的长远效应;三是涉及内容全面,覆盖面宽,形成了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的完美体系;四是形成了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共同创建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新成果。

三、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特色

(一)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优良传统

一是江苏精神文明建设较早取得全国性的经验成果。作为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先导,江苏精神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曾经产生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张家港。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张家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先进经验从此响彻全国,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张家港的创新实践,是江苏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二是及时推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2001年国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发后,江苏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继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和管理办法,探索创新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路径,营造公民道德建设发展氛围。三是形成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态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现代社会文明程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更加鲜明有力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大力增强先进模范的示范力、城市文明的牵引力、农村文明的攀升力、行业文明的辐射力、社区文明的渗透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塑造力和社会志愿服务的带动力,使城乡一体文明成为江苏的显著特色[4]。

(二)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组织优势

一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省委主要领导及其他省级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或在涉及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文件上签署意见,督办检查全省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参与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具体指导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二是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责任。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省委宣传部直接抓全省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江苏省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与省委宣传部合署办公,具体抓好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更好地为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服务。三是纳入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十三五”方案中,江苏把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作为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实施公民道德培育行动、社会诚信建设行动、志愿服务普及行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文明创建提升行动、网络文明建设行动和政策法规保障行动等“七大行动”,扎实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5]。

(三)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标志成果

一是江苏道德典型持续涌现。全省有30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或获提名奖,167人(次)当选江苏省道德模范或获提名奖,589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1 010人(组)入选“江苏好人榜”,成为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二是江苏惠民政策安稳人心。在全国率先出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住房保障、重点河道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地方性法规规章,组织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9 625项。全省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上,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成率达100%。三是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 000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超过5%,初具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形态。为“十三五”期间江苏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力争实现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7%以上,凸显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奠定了基础。四是文化品牌彰显特色。江苏出台了我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形成了法定江苏全民阅读日、江苏读书节、江苏书展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阅读活动品牌。2014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86.9%,比全国高出8.3个百分点。

四、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

(一)专题研究,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先行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向纵深发展。省委宣传部长王燕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研究》(2012年),目标之一是科学制定江苏率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并选择京、苏、粤、赣四个区域,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区域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公民道德建设的区域特色和经验。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通过社科规划办公室、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发布相关课题30多个,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二是以成立相关研究机构为推动,为专家学者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搭建平台。构建了15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2015)、成立了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2015)、培育了“公民道德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研究基地”(2013年)等一系列省级研究机构。涌现出樊和平、郭广银、陈章龙、黄明理、宣云风、方世南、王珏、王跃、池忠军、姜建成等一系列专家学者,宏观研究公民道德建设总体奋斗目标,中观研究公民道德建设与民生幸福、平安江苏、社会管理创新,微观研究江苏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三是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及相关管理和实践工作者为主体,研究具体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干部职工精心设计谋划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工作。一线工作同志的研究来源生活,丰富生活,创新生活。这种更接地气的研究、总结、提炼和升华,更加具有现实针对性和极强的应用性。

(二)激励创新,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异彩纷呈

省委、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管理文件、加强考核评估、开展工作检查、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等形式,激励全省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发展,全面发展。各地各部门积极研究探索如何创新本单位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创新活动,全省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气氛。国内主流媒体和相关网站积极主动的宣传报导江苏省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异彩纷呈。提炼“江苏精神”、南京以“三驾马车”助推南京公民驶上“道德快车道”、苏州建设“公民道德馆”、无锡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特色品牌活动、常州创办“道德讲堂”,以及镇江开展的“道德星光耀镇江”等活动,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此外,镇江组织开展“立德行善”群众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在全市226个镇、村和社区,17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及门户网站普遍建立“善行义举榜”,先后上榜宣传各类身边好人3 826人次。南京“陶老师工作站”成为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家在苏州 德善之城”、“徐州好人园”、“盐城好人一条街”、“南京好人微博群”、“大爱镇江”、“扬州好人”等具有时代特点、地方特色的实践载体,使公民道德建设更加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徐州通过举办“文明礼仪”大赛、手绘画大赛等,开设“礼仪知识”讲座、辅导课、文明礼仪风采展示等方式,普及礼仪知识,着力打造“礼仪徐州、文明徐州”。

(三)良法善治,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管建结合

江苏的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坚持管建结合。一方面,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规范约束公民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不守法的恶行;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正面激励为手段,以提高素质层次为目标,以调动全体公民的积极性为动力,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面对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领域出现的价值共识与价值多元的冲突更加明显、道义取向与功利取向的平衡更加困难、道德自主与道德引导的张力更为突出、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的统一更加复杂、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协调更加紧迫、网络自由与网络治理的尺度更难把握等现实问题,江苏结合制定和完善“十三五规划”,提升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管建层次和品味。江苏“十三五”发展新目标“强富美高”中,“社会文明程度高”是其中主要目标之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表示,“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将实施公民道德培育、社会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普及等七大行动,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其中,至2020年,全省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将由目前的12%持续增长至15%。江苏省还将就老人跌倒扶不扶、不文明交通、不文明旅游、诚信缺失等问题推动立法,形成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此外,从2006开始,江苏省围绕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探索建立道德发展状况评价体系,依托“道德发展智库”提供的测评数据,结合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成绩,对各地道德发展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参考文献:

[1]王燕文.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提高社会精气神[N].人民日报,2013-10-18(7).

[2]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3-05(6).

[3]寇鸿顺.试论民主政治的伦理意蕴与道德追求[J].道德与文明,2011(2):10.

[4]杨明.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的历史与逻辑[J].道德与文明,2014(3):10.

[5]王小锡.系统工程视角下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J] .江苏社会科学,2014(6):15.

Features and Experience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of Jiangsu Citizens

Ge Shuyang,Zhu Yueyi

Abstract:During recent years,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have been elaborately carried out in Jiangsu province.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behavioral boost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fruitful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form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carrying out fine tradition, forming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s and making symbolic achievements. Special researches, theories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come first; stimulation and innovation, there are splendid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well governing by good law, governance and construction are combined in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All these accumulate precious experience in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s.

Key words:Jiangsu; citizen morality; educational practices; features and experience

作者简介:葛舒阳,常州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助教;朱悦怡,常州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教授。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江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特色和经验研究”(12ZXB0010)。

中图分类号:D64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6.03.007

(收稿日期:2016-03-03;责任编辑:朱世龙)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江苏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数读江苏
江苏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