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探索
2016-03-25闫海波孙粤文
闫海波,孙粤文
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探索
闫海波,孙粤文
摘要:市场化经济改革、社会转型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冲击和挑战,由于高校党政领导体制不顺,对基层党支部建设实际重视不够,保障机制薄弱,工作队伍僵化,导致基层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凝聚力吸引力不高,作用发挥不突出,队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常态,高校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势在必行。综合改革和强化党支部建设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赢结果。探索综合改革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应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思想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服务师生发展。
关键词:高校综合改革;基层党支部建设;思想建设
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此,高校新一轮综合改革拉开了帷幕。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此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更加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此次改革的一条主线就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通过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真正落实依法治校,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高校综合改革内容广,头绪多,其中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政管理改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重要环节和内容,这对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把握改革方向,实现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综合改革背景下基层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存在的问题
1. 工作内容贫乏,战斗力不强
党支部工作仅理解为收缴党费、发展党员等内容,相较于团组织、学生社团等群体组织,在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效果显著,党支部就显得太过默默无闻,缺乏影响力。基层党支部不能很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利用党组织的威信,发挥引领、组织、服务等战略堡垒作用;对高校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群众思想的新变化缺乏了解和认识,不能很好地针对师生的关切和需求开展工作。甚至连基本的份内组织工作,部分党支部也是“说说重要,忙时不要”地对待。
2. 工作形式单一,吸引力凝聚力不够
一些党支部理论学习是读报纸、念文件;发展党员是开大会、举举手;民主生活会是不批评、“团和气”,工作形式已模式化、公式化,方法老套、陈旧,缺乏创新、主动和活泼,像微博、微信等现代社交媒体鲜少使用;有的支部开展活动不是“照章办事”,就是“靠、等、从”,师生党员的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党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和持续,很难吸引党员主动积极成绩,而且,支部工作缺乏与师生实际工作的融合,不能顺应时代变化发展很好地服务师生发展和成才要求,难以发挥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 组织结构设置不能适应形势变化和时代发展,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教师支部多以学院里的系或教研室为单位设置,学生支部多是“横向”设置,即以年级为单位设置,且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是分开设置,这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带来了便利,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学习不到教师的优良作风和先进经验,学生新老党员不能发挥传、帮、带作用,优良传统和好的工作做法、特色活动和文化不能很好传承。[1]当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科专业成为高校工作的基本要素单位,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跨院系学术或工作组织越来越多,联系也越发紧密,学生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组建的创新、创业、文化社团也层出不穷,这是形势时代发展的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适应这种变化,顺应发展要求,才能有效的持续的发挥作用。
4. 党员素质不高,先锋作用不突出,创造力不丰富
应该说高校师生党员的素质总体是好的,但鉴于高校的特殊性,有些党员教师认为教学、科研、课题才是自身“正道”,认为党组织的活动是“旁道”,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对组织活动能应付则应付,缺乏奉献精神;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强,思想不能真正入党,而且对党员的管理重发展轻培养,重前期考察轻后续监督。这些导致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够,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突出,影响了党员在师生中的形象。由于部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工作的思考、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不足,工作思路方法陈旧,不能根据形势条件变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高校综合改革对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挑战
1. 高校综合改革要求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这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需要
高校综合改革不能弱化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基层联系、引导、组织群众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具体工作中的重要职责。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就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播党的理论、思想”,[2]以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同时,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人民群众的先进组织,凝聚汇集了广大师生中的先进份子,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机能,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实施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需要。
2. 高校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要求基层党支部建设凝聚人心,保证动力
高校综合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刻,与广大教职工的利益休戚相关,因此,改革不能仅靠领导决定推动,而是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的力量,充分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改革的进程。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就是要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代言人”,能够凝聚人心,汇集民智,为民做主,能充分代表反映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在基层支部的引领下,广大教职工成为高校改革的主体和持续推动力量。有广大师生员工的参与,改革决策才能代表最大民意,改革政令才能落地落实,改革难题才能有效破解,改革进程才能顺利推进。
3. 高校综合改革要求基层党支部建设要以服务师生发展为诉求,保证党的宗旨在高校的彰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合法源泉。将高校基层党支部打造成服务型党组织,是此轮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执政合法性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要求。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就是要把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服务师生发展的诉求作为工作第一要务。当前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社会转型也在全面进行中,利益多元化进一步加剧,教师已不仅满足于工作稳定,更是在追求个人发展前景和态势的最大化。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的同时,在改革进程中,要不断维护好发展好教师的利益,做服务教职员工发展的带头人、贴心人。同时,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教育、服务和发展大学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她可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干部等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团结、组织、引导并服务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他们在学习、实践和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一起活动时,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行动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教师支部的能力和形象就直接成为学生支部建设发展的标杆。
4. 高校综合改革要求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把意识形态挺在前面,经受注时代的考验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崛起褒贬不一,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停止对我“分化”和“西化”的图谋。高校是思想多元化的集散地,教师群体知识水平高,思想活跃,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力。但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缺乏政治考验和锻炼,其思想立场不稳定,易受外来思潮的影响,成为西方“和平演变”重点瞄准的对象,近期爆出高校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政治思想误导的问题,正说明了此问题的严重性。高校党组织应旗帜鲜明地把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重要工作抓牢抓实,基层党支部建设,要把意识形态挺在前面,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师生的思想,坚持在师生党员中开展党性教育,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高校综合改革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双赢逻辑
(一)符合系统论整体与局部的相互作用关系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都处于系统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比如,人手是人体系统的劳动器官,如果手失去了人体依附,它就不再是劳动器官了。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论的基本方法强调的也是要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系统去看待,这是具有科学方法论的意义。高校是由教学、党务、行政、后勤等部门子系统构成的统一系统整体,基层党支部是这一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综合改革是高校整体系统的改革,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其改革的一部分。协同进行、同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正是基于高校综合改革整体的要求。
(二)综合改革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目的指向高度同向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任务。其中的具体要求会随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代进步发生变化,改革也就应时而动。此轮高校综合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大学自主办学活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为高校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高校的三大任务和推动高校事业健康科学发展服务,目的指向是高度同向。
(三)综合改革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作用机理高度相关
首先,综合改革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动因均源于市场化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高校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即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这种形势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在高校师生的思想、心理、价值追求中产生了影响,尤其会对党员师生造成较大的冲击。“从社会环境角度说,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逻辑产物。”[3]因此,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新常态,高校的综合改革和基层党支部建设就会顺时而动,应运而生。其次,改革和建设的方法均需要创新。综合改革是整体的、全面的改革,以往的上行下效、命令式的方式方法已然不行,须根据环境和条件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持续推进。同样,基层党支部也需要在创新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方法中去强化建设。以前“等”、“靠”“从”的工作模式,严重阻滞了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只能“矮化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沦为‘副业’和‘配角’”[4]。
(四)综合改革与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过程高度互动
高校综合改革的推进和成功,依赖于包括基层党支部建设在内的各系统的改革建设。综合改革不能搞单项突进,应是整体联动,作为高校各项工作中“弱项”的基层党建工作,如能在此轮综改中同步推进,甚至是“先声夺人”,将有力推动其它改革的进行,大大提高综合改革的成效,因为基层党建工作是聚人心、汇能量的工程。同时,强化基层党支部工作,要善于“借力”发力。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效率的高低和成绩的好坏,更多地依赖于组织制度的安排和党员师生的思想自觉,而领导班子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刻影响着制度的安排。要借综合改革之风,理顺基层党政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人和物保障机制,以完善的制度保障基层党建工作有效开展。
三、当前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的探索
(一)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将基层支部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在当前高校综合改革、提高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形势下,高校应切实提高对基层党支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将支部建设纳入经常性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基层党委要对所辖支部工作负总责,对其建设和发展要有规划和目标,要明确基层支部党建责任人,公开其工作职责及考核目标,及时了解并掌握支部运行状况,随时解决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对重大决策的参与权,充分调动普通党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充分重视党建工作,融入党建工作。要重视对支部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完善奖惩机制和保障机制。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对诸如党建项目申报、活动场地安排、困难党员关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证基层党支部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二)强化思想建设,筑牢党支部建设的思想基础
研究表明,现在高校中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只讲利益不讲理想,不愿意入党,对坚持什么主义抱无所谓的态度,其根源在于政治信仰出现了问题,它对基层党支部建设形成了很大阻碍。高校师生政治信仰出现问题,是在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小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社会大环境不必多说。学校小环境方面,如师资队伍结构变化,带来利益关系的多样化。高校的改革使教师结构出现多层化。有高薪引进的领军人才,有特聘教授,他们和本校的教师在岗酬模式和薪酬水平差距甚大,这种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动摇了思想观念的同一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重个人利益轻政治追求不断滋生,带来了思想统一的难度。另外,学校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思想状态、行动表现尤其是腐败影响,极大地降低了党的信仰的力量,直接影响普通教师尤其是青年师生信仰的形成,严重削弱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想基础。
思想建设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基层党建的思想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教育,贯穿到师生的教学、学习、管理、生活各个环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与时代主流进步意识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弘扬正能量,以消解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浸染的多元文化思潮对党员群众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冲击,筑牢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完善工作制度,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机制
完善的制度具有强大的约束和激励功能。要保证高校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通过制度对党员进行约束管理,进行激励鼓励,保证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以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规定为准绳,依据支部工作的职责要求,建立健全支部各种工作制度,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联系群众(班级)制度、支部工作考核与评估制度等。同时,要能够有效整合各种党建工作资源,按照变化的时代和环境要求,运用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支部工作机制,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如创新党组织设置机制。在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可以探索教师以实验室、课题组、科研平台等设置基层党支部,学生以专业、楼栋(公寓)、社团等相对固定单位建立党支部。[5]同时,要适应互联网新媒体要求,加强网络支部建设,真正实现党组织在各人群、各领域全覆盖。还比如,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党建工作监督和评价机制、党建保障机制等。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党员质量,不断提升支部工作战斗力
要使基层党支部形成强有力的战斗力,就必须有一支敢打硬战、能打硬战的干部党员队伍。要建设这样的队伍,一是要选好带头人。基层支部带头人可以是党性立场稳、业务能力强、组织协调高、群众基础好的学科领军人、学术带头人或院系、实验室、教研室负责人。同时,要把优秀支部书记作为学校中层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要严把“入口”关,重视党员发展质量。遵循“宁少毋滥”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可以把党员发展与学术骨干培养相结合,将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三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支部班子成员多为教工或辅导员兼职,党务工作经验不足,因此,要积极创造学习培训机会,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和党务工作水平。要加强队伍的日常目标管理,要使管理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四是要开放“出口”,及时清退不合格党员。可制定《不合格党员处置办法》,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确保处置工作有章可依、有序可循。
(五)立足实践和实际,创新基层党支部工作方式
高校的综合改革就是要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目标。这就要求基层党支部工作方式也要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不断发展和创新。首先,要不断总结实践工作经验,在总结工作基础上,不断创新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方式。通过工作总结,查看工作是否满足师生的现实需要,是否做到实处,是否提高了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党建工作与基层单位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党支部要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学科特色谋划支部建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工作也可借鉴党务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再次,创新工作载体,实现基层党支部活动多样化。基层支部工作方式、载体应多元和多样,应根据实际需求,结合时代特色,彻底改变以往开会、学习为主的活动形式,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运用,充分利用QQ群、微博、微信、微课等方式,构建“e支部”网络平台,保证党建公开、透明,民主评议不受时空的限制。
(六)服务师生发展,做师生的贴心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和立党的价值取向,服务高校师生是高校党支部基本工作之一。服务型党支部是“十八大”确定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目标之一。服务好广大师生首先要维护好师生的正当权益,做师生权益的守护者和实现者。其次要做师生的贴心人。“有困难,找党支部”,这是服务型党支部的工作目标,要让广大师生中形成这样的意识和口碑,使服务成为党支部的代名词和标签,就需要始终把师生满意作为工作出发点,深入了解师生中存在的现实困难,了解师生的个性化需要,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再次是要搭建锻炼平台,助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发展、学生成才是当前师生最大的利益,要适时及时搭建党员锻炼和作用发挥的平台,如教师挂职锻炼、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师生党员模范岗等。
参考文献:
[1]丁一志.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33.
[2]陆先亮,张德高,唐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完善党委领导的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0-104.
[3]陈荣武.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08-111.
[4]姚杨勇,王一华,马德章.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新长征,2012(3):48.
[5]刘建光.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1):19.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of College Comprehensive Reform
Yan Haibo, Sun Yuewen
Abstract:Market-oriented economic reform, social transition to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h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hallenge, due to the University Party leadership system that is not practical for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pai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security mechanisms are weak, inflexible workforce, resulting in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fighting not strong, cohesive attraction is not high, not prominent role to play, the team lagged behind other issu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situation, new changes, new normal, universities deepen comprehensive reform is imperativ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branch is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double-win results.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arty Branch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background reform path sh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increase support for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work system,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innovative ways of working and servic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comprehensive reform in universities;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闫海波,常州大学学生处副研究员;孙粤文,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动人格视角下省内高校学生创造力培养与提升研究”(B-b/2015/01/02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大数据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15SJB469)。
中图分类号:D26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6.03.006
(收稿日期:2016-01-04;责任编辑: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