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教学语言之改善

2016-03-25◎孙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韵母声母舌尖

◎孙 佳



小议教学语言之改善

◎孙佳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展开交流,教学语言就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工具,因而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好坏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改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以术语表达重点内容,保证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充分备课,包括语言准备。对于重点内容的讲授,必须运用专业术语。

形式上,教师的讲解步骤要有条不紊。比如学习修辞手法,第一步应该列举常用修辞手法,再补充不常用或难度大的修辞手法。第二步介绍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第三步让学生举例,展开师生互动。第四步就地取材,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建立理论与课本内容的联系,进一步说明各种修辞手法的正确用法。最后做出总结。教师用语言表达有序的步骤和完整的过程,是教学语言专业性的体现。

内容上,教师应以专业术语讲解内容。比如学习声母和韵母,这是学生在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接触到的知识,所以中学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腻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以更多更专业的术语来讲解内容。声母中的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音,清音与浊音,送气音与不送气音;韵母中的单韵母与复韵母,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圆唇音与不圆唇音以及“四呼”。以上描述语与概念,都是学生没学过的专业知识。因而,教师用这些专业术语去描述学生所熟悉的声母和韵母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升,对于所学内容的重视度也会提高。

第二,适当地穿插不常用词汇,增强教学语言的新鲜感。课堂上,教师适当地穿插方言词汇、文言词汇、外语词汇、流行语等,能够增强教学语言的新鲜感。

新鲜的教学语言会成为良好课堂的调节剂。比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说闲话,通常教师会说“保持安静”,但换一种说法“你的沫子太稠了(俗语)”,“太聒噪(文言词)”,“Be quiet(英语)”,“吵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流行语)”,效果则大不一样。又如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总往窗外看,教师可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流行歌词)”,“身在曹营心在汉(古诗句)”等,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新鲜的教学语言会成为解说知识的有效方式。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艰深难懂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强行灌输,则效果较差。如果能将难点问题转换为学生日常接触到的语句和事物,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比如在普通话声母的发音中,会讲到齿龈、硬腭等发音部位,教师可以用俗语中的“牙床子”“天花板”来做进一步解释。

方言词汇、文言词汇、外语词汇、流行语等的插入,打破了教学语言的惯性,使学生和教师都冲破了听觉疲劳,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由课本内容引申语句,增加教学语言的幽默感。应试教育,容易使很多教师陷入千篇一律的怪圈。面对同一篇课文,教学语言如出一辙,毫无新意。其实,我们所面对的课文不仅是言说的材料,更是教学语言的来源之一。对于学习的枯燥面,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发呆、犯困,有的说话、闲聊,有的看其他书等。当学生走神发呆时,教师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提醒,如《过万重山漫想》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一句,就可以化用为“是不是有一个古怪的念头从你脑袋里跳了出来”来提醒学生,这样一来,发呆的学生不再发呆,其他的同学也被逗笑了,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第四,链接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教学语言的丰富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就本论本。详细讲解重点内容,是必要的。但这与拓展相关知识并不冲突。教师在讲主要内容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地补充相关的文学常识、名人事迹、写作技巧、考试题型等。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教师除了讲解施耐庵其人、《水浒传》其书、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之外,还应当补充“四大名著”的相关内容、《水浒传》中相似人物的对比分析、小说题材的出题方式及答题技巧等。所谓的“无关”,其实是很重要的。教师的链接式语言,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主要的沟通工具,精彩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进师生情感等。因而,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去探索、改善教学语言的方法,完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许智花.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特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S3).

[2]刘正伟.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

(孙佳宁夏旅游学校750021)

猜你喜欢

韵母声母舌尖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