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课堂教学那得清如许?——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析

2016-03-25◎王

现代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泪珠全文语文课堂

◎王 美



问课堂教学那得清如许?——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析

◎王美

每次读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都不禁称赞这一句问得好,问得精到!“疑者,觉悟之机也。”唯有了问题,才能有发现。譬如无此一问,“源头活水”的好处就无法显现出来了。提问艺术不仅在诗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它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问题能够扭转乾坤,能够让原本寂如一潭死水的课堂一下子荡起千层浪。那怎样才能较好的运用这门提问艺术呢?本文将重点从提问的切入处即何处提问进行研究,而非深入提问的原则,研究提问的技巧。以下五点研究唯求在“书山”中指路,至于具体的“行舟”之法,仍有待各人大显神通了。

一、“曲径通幽处”,在文章的行文思路处提问

在讲授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散文或记叙文时宜采用此法。一来可以帮助同学们理清全文思路,二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一位教师在讲《泪珠与珍珠》时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有暗示时间作用的词、句。”这个问题为理解课文开辟了一条捷径,文中三处时间性的词语关系到了全文的结构,也即作者的行文思路。同学们找出的这三处时间性的词分别代表了作者人生的三个时期:少女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这三个时期对应的泪珠也一呼即出,如此一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达到此效果应在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处设问

同学们初次接触一篇陌生的课文,难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产生很多的疑问。于疑问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可以寻觅机会导入到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的探讨中去。一般学生问题的来源多半出自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尚未理解。因此教学中需要抓住对重难点提问题,着力解决重难点,可以顺利读通课文,掌握课文的精华部分。

一位教师在试讲朱自清的《背影》时为了给同学们具体讲解文中重点刻画父亲的背影的段落(第六段):月台买橘。这是文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教师采用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父子送别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事,那么最打动你的是哪一件呢?”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对这个满含父亲深挚父爱的背影的分析中,既揭示了全文的主旨父爱,也为同学们进行下一步分析提供思路,使同学们较快地进入角色。

三、“我见青山多妩媚”在文中精妙句、段处设问

如果一篇课文是一座山脉,那么文中精妙句段便如一座座妩媚的青山,它们一般都是文章的文眼或中心句,即便不是,也是在文章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过渡、首尾照应等。因此抓住文中精妙句段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一位教师在讲《行道树》一文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行道树形象的句子(一句话!)”。于是同学们在文章的末尾找到了这句话:“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此句一出,文章的内容便一目了然,文章主要讲的两个部分内容,行道树之忧和行道树之乐。从这一忧一乐的阐述中表现了它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把这句话讲明白了,全文也就明了。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泪珠与珍珠》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中有一处将泪珠与珍珠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一处在哪?”大家找到“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这句话时也就明白了泪珠变成珍珠必经的艰苦奋斗的过程,升华了主旨,为进一步讲泪珠与珍珠的含义作了铺垫。

以上就是文章精妙句或称关键句的重要作用,提问设置在这些地方既有欣赏性又能帮助理解全文,一石二鸟。

四、“不畏浮云遮望眼”在文中异样处设问,比如过于含蓄,比如与事实矛盾或前后文矛盾处

作者在这些地方往往别具匠心,这些“模糊点即学生阅读过程中似懂非懂的地方。由于学生欣赏能力的限制,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往往有片面性。”比如无法领悟作者先抑后扬、正话反说、故意黑白不清等技巧的作用时,往往这些特征就是作者的风格体现,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在这些地方提问,可谓一击即中,能顺利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

一位教师在讲《风筝》时抓住了鲁迅先生在文中环境描写的异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乡已是春二月,可作者的环境描写是怎样的呢?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同学立即注意到了环境的萧杀异常,了解到作者故意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无可把握的悲哀”之情。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很好地抓住了鲁迅先生内心沉重的情感,为理解全文的情感基调做了较好的准备,同时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下一步深入的思考。

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设问

笔者在中学实习过程中发现许多课堂讲授的课程,忽视了分析标题的作用。然而标题之于文章犹如司南之于航船,它极具指向性,是“破文”的突破口,应当予以重视。

所以当一位老师讲《陋室铭》时,在讲解完铭这种文体后,他巧妙地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陋室真的简陋吗?”这引起了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师生通过对陋与不陋的探讨,使得文章主旨越来越明晰——陋室不陋!主人刘禹锡高尚、美好的品格跃然纸上。

中学语文课文中还有许多课文的标题具有点明主旨的作用。例如一位著名教师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着重分析了标题,并由“退”字说开去,烛之武是怎么“退”秦师的呢?着一“退”字而文章纲领全出,并且环环相扣。可见紧扣文章的标题,对于理解课文重要作用。

以上是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浅析是根据笔者实习时课堂教学实例中的一个小片段来谈的。其实当我们在讲解一篇文章时,课堂提问应遵一定的原则,如设计问题要有目的性、有启发性、有针对性和求异性。同时问题的难度要遵循循渐进性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提问的时机也应注意“适当、适量、适时”地提问,当然,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是科学的,要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最后,如果能在遵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提一些饶有趣味的问题就更好了。

总之,课堂提问教学是一门灵活的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同学们如沐春风,使课堂计划出色的完成。问课堂那得清如许,为有巧妙提问这一活水来啊!

参考文献:

[1]陈琰.课堂提问艺术初探[J].考试周刊.2008,(26).

[2]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浅析[J].教学研究.广西教育1997,(Z1).

[3]周大力,周丽萍.语文课堂提问的八个“切入点”[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4]侯淑梅.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5]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王美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510006)

猜你喜欢

泪珠全文语文课堂
一滴泪珠(外一首)
全文中文摘要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雨珠·露珠·泪珠
孤独
青年再造
反腐
来信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