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信息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6-03-2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信管医学院校岗位

, ,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快速推进,社会对卫生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或医学信息学专业(以下简称“信管类专业”)的医学院校数量也快速增长,自2005年以来,全国50余所医学院校先后开设了此类专业,其中就包括笔者所在的成都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该专业以来,各院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较大进步[1],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本文拟以我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为例,探讨医学院校信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解决办法,供业界参考。

1 医学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外院校医学信息教育历史悠久,课程体系较国内成熟,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AMC)曾指出,要将学生培养成动手实践能力强和能够积极独立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2]。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认为医学信息学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要多设计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3-4]。国内信管类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其课程体系仍处在摸索中,特别是实践教学存在明显不足,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难以表现出专业的优越性,甚至不能胜任本专业工作。我们曾对本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70%的学生认为毕业前缺乏实践经验。国内信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课程实验课时少,不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联系;部分院校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专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背景和经验,在教学中缺乏沟通,懒于改革,整体表现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1.2 实践教学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

医学院校的信管专业特色突出,应是医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融合,包括我校在内的部分院校只是将几类课程进行拼凑,未体现出综合性,而且在计算机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脱离了医学范畴,导致学生对专业特色认识不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

1.3 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落后

实践教学环节仍以“教”而非“练”为中心,教学活动以“师”而非“生”为主体,学生缺少自主分析与思考,缺少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 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一方面具有复合型专业背景的教师数量较少,很多教师仅限于医学或者计算机专业背景,而在教学中也未将这些领域融会贯通;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设置的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1.5 缺少实习基地

医学院校的信管专业学生主要由学校统一安排去医院或者图书馆实习,缺少更具针对性的实习基地,如医学类软件公司等。

2 基于CBE模式的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是加拿大等北美国家使用的一种基于能力的教育模式,其含义是以胜任岗位工作要求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5]。CBE教学模式主要由职业目标、教学模块、个性化学习和科学管理4部分组成。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以就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以最大限度满足用人单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为目标,以能力模块为单位设置教学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我校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符合CBE模式理念的特点。因此,针对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校构建了基于CBE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职业目标的拟定与职业能力的确定

对我校毕业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2%的学生就业机构为医院(31%)和软件公司(41%)。因此根据我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结合当前医疗改革的实际需要[6],可将信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设定为“医疗机构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软件公司职员”及“社区病案管理人员”。

实践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三大类[7]。基本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专业技术能力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心;应用创新能力为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的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受限于固化思维,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最高要求。我校信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对应的核心专业技术能力分别为医学信息系统应用能力、软件开发能力、信息组织与病案管理技能。

2.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让学生具备各岗位所需的职业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我们对本校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设计等。

2.2.1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整合部分课程,封装为“实践课程包”。

在部分已有课程的自带实验课程外,增加实践环节,设置一些纯实践课程,重新设计适合各岗位的实践教学内容。如软件公司职员岗位对软件开发能力要求很高,可以针对这种岗位要求,整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编程语言》《数据库技术》几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推出以软件开发为主线的“医疗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的个性化创新实验课;针对社区病案管理这个岗位,可以增加一些与《病案管理》《疾病分类》《电子病历》相关的课程,并让感兴趣的学生选修。

2.2.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意向为导向,强调“校企合作”、“机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校企合作指软件公司等需要人才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将他们的实战经验带入校园,如果条件允许,增加一些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企业,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机构合作指医院、社区医疗中心等用人机构与学校的合作,让学生在毕业实习前,增加一些见习的机会,让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参与教学等。

2.2.3 实践环节设计

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建立一套以岗位需求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校内外结合,从易到难的渐进式“3×2”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图1)。

图1 医学信息专业“3×2”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将学生实践教学分成了3个阶段,各个阶段都设置了校内和校外的相关内容,通过校内外不同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成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专业知识的积累,最后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的转变。

基础能力实践阶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所设置的实验教学,主要指理论课程所带实验课;二是对专业和可能就职岗位的初步认识,主要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导论》课程中的见习课程。

专业能力实践阶段包括创新实验和社会实践两部分,创新实验主要指以岗位需要为指导而设置的一些创新性实验,多为个性化独立实验;社会实践指学生通过调查、岗位再见习(独立见习,至少一周)及实践基地培训(1个月)等,加深对岗位的认识,熟悉岗位职责及技能需求。

综合能力实践阶段包括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重在前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施与经验

我校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1 模块化的“实践课程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改革实施中,我们将几门有关联的课程实践部分独立出来设置成了一个模块包,如整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编程语言》《数据库技术》几门课程的实验部分,设置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课”课程包。在该实验课中学生运用几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开发,一方面让学生能顺利规范地开发出一个系统,另一方面可以将几门课程的内在联系理解得更透彻。学生开发的成品还可以去参加一些设计比赛,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基础实践能力。

另外,还将《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病案管理》3门课程的实验部分整合为《医学信息组织与检索》实践课程包,将医学信息的组织和检索过程相结合,让学生在该实验课中能将信息组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病案管理中,更深入地理解医学信息的组织和利用过程。

3.2 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应坚持多元化和个性化

在体系构建初期,我们拟安排学生在第一学期末就到当地医院进行短期见习,但执行过程中发现学生未正式接触专业课前去医院见习作用不大,且在导论课中已安排见习课程,故认为将短期见习放到大三或大四学期更适合。短期见习形式不限于医院,可以让学生在有一定的就业意向的前提下选择愿意去的岗位,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一些去软件公司、校内其他机构兼职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参与实践活动[8],从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及与人协作的能力。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不再只服务于理论课程,创新实验项目、创业训练项目等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途径。近两年我校信管专业学生共申报了省级及以上创新实验和创业训练项目13项,而且近半数的学生参与到了实验项目中。

3.3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相辅相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重实践轻理论。实践教学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升华。

3.4 实践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关键能力作为一种超越基本职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仅仅强调基本职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很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除了要关注理论知识及技能培养外,还应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9]。实践教学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在实践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兼顾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素质的培养。

4 结语

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的岗位胜任情况。将职业技能作为培养的目标,构建一套涵盖大学各阶段的多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动力更足。本文仅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介绍存在的问题及构建实践体系的过程,并不代表国内所有医学院校该专业都存在这些问题,仅供同行参考。从我校的实施情况看,该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很有帮助。该体系在我校实践的时间还较短,需要更长时间的调整和完善,需要从院系领导、任课教师到学生都积极支持和参与,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胜任卫生信息技术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信管医学院校岗位
智能时代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院校信管专业基于企业驱动的教学改革研究
双创教育与信管专业知识体系的融合研究
互联网时代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