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视作品、学术、教材中的蒋介石形象

2016-03-25周宇宾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辩证形象蒋介石

周宇宾

[摘 要]当今的抗战剧对蒋介石多持肯定乃至美化的倾向,学术研究则倾向于对蒋的综合考量和评价,对蒋介石的抗战功绩从整体上持正面肯定态度;在现行的历史教材中,对蒋介石的形象问题则有片面化和淡化处理的倾向。通过适当的影视作品与教材相结合,通过当前学术界对研究成果的适当拓展,有利于学生辩证看待蒋介石的多方面形象。

[关键词]蒋介石 形象 教材 辩证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91

一、《血战台儿庄》里的蒋介石形象

《血战台儿庄》是改革开放后的一部正面评价国民党抗战事迹的电影。在影片中,韩复榘被杀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为保存实力,不听调度,而未突出其与蒋的个人恩怨;在台儿庄会战的备战期间,突出强调了蒋介石与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第五战区的密切配合,特别突出了其在日机轰炸下祭奠川军师长王铭章的无畏精神,彰显了蒋介石的民族精神。

影片不乏艺术渲染,基本尊重历史,也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政府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认识的巨大突破,这无疑是对蒋介石的传统形象的一次巨大修复,直接带动了史学领域对蒋介石研究评价的客观性认知。

二、从学术角度看蒋介石的民族思想

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这时蒋介石虽仍“希望由和平的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他心知肚明日本军国主义气焰正炽,不可能“觉悟”,战争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发表了庐山谈话:“如果战端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是一个民族震憾世界的声音。

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后,蒋介石积极抗日御侮,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淞沪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抗战中后期,由于中共力量的迅速增大,从其阶级属性与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蒋介石掀起了一系列反共磨擦事件,但是在大敌压境面前,他没有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是将日本作为他现实面临的最主要敌人,将民族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可以说这是他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族精神极为闪光的一面。

全面抗战后,蒋介石的民族思想不断强化,同时他也认识到民族主义的重要作用。为此,他于1939年发动了旨在动员全民抗战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从政治角度而言,有加强对民众控制的意图,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而言,这一运动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抗日意识。

当然,由于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由于阶级利益的根本冲突,中共力量的壮大,使得他对日有妥协的倾向。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始终没有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是将民族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蒋介石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民族主义者的角色定位也是这一复杂历史人物最为闪光的一面,是值得肯定的。

三、中学教材里的蒋介石形象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在不否认国民党抗战功绩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蒋介石、国民党在抗战中后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一面。在现在通行的新人教版高一历史课程中,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的《抗日战争》一课,强调了国民党在抗战初期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突出了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作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战胜利所起的关键作用。国民党的形象得到明显提升。但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事实上的国家领导人,则未提一笔,依然淡化处理,从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而言,这不符合基本的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

在上述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蒋介石的形象被描绘为叛变革命的野心家、右派、帝国主义的在华代理人:“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任主席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从以上可看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是一个屠杀工农的刽子手形象,同时也是一个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借助帝国主义支持的政客。而作为国民党领导人的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功绩则以全然淡化的方式处理,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笔者认为这是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不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的是与非,发展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综上所述,在教学《抗日战争》一课前,通过放映电影《血战台儿庄》,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蒋介石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来的高尚气节,也让学生辩证地看待蒋介石的形象:从阶级立场而言,蒋介石无疑是屠杀工农的刽子手,是典型的反革命;但从民族立场而言,与汪精卫不同,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显而易见,在历史教学中,结合适当的情境和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优秀的、合乎历史教学价值取向的影片播放,可以有效弥补教材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 参 考 文 献 ]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辩证形象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浅议科学辩证看待军网舆情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试论《周易》中的辩证思维
浅析气候变暖与人类的过激行为
初三历史教学之历史人物评价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