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四维同步推进法”有效探索

2016-03-25刘小雨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结合点切入点创设情境

刘小雨

[摘 要]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四维同步推进法”的主要涵义:知识理解的把握是还原而不是复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整合而不是整理,知识推进的过程是探究而不是探寻,知识运用的提升是回归而不是回望。作者运用这个方法对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作了既有意义也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切入点 创设情境 核心点 聚焦史实 结合点 感悟升华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85

高三历史复习承载着新理论、新情境、新问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高三历史复习充满着重追问、重拓展、重落实,是深知脱胎换骨的历练;高三历史复习有目标、有阶段、有效果,是更加理性科学的考量。这里就高三一轮复习环节的有益体会与广大一线同仁分享如下。

一、知识理解的把握是还原而不是复原

高三一轮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内容,更不是复原那些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知识。聚焦“原汁原味”的课堂,说到底还是围绕教师“为什么教”“怎么教”和学生“为什么学”“怎么学”的教学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逐渐缩小课程目标与教师实践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反复对课程标准及教科书文本进行解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及具体知识背后的价值,即明确“教什么”“学什么”。为此,笔者以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为例,列出本单元的知识还原清单:(1)本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什么?具体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2)教科书选择了哪些内容来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3)本单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是什么?(4)教科书是如何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的?围绕“学生主体,学情主导”的宗旨,经过精心构思,笔者理清了教学思路:(1)理解一个核心概念——代议制。它指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把握历史趋势:古代政治文明向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演变。古代希腊部分城邦虽然实行过民主政治,但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欧美的代议制不是从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发展而来,而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王权建立的。(3)确定主体知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的表现:①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在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的问题上,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②两种政体即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均以防止专制统治为目的。③三项原则即民主化的原则、法律化的原则、制度化原则。多样性的表现:① 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共和政体,但与美国的共和政体又有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权力中心是总统。②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与英国也不同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国家权力中心。(4)史论结合还原知识结构。①以议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国家管理体制即英国君主立宪制,可归纳为:一条主线——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② “三权分立”国家管理体制的法律典范即美国1787年宪法,可归纳为:一个创新——民主共和制;两个分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分权,联邦政府内部分权;三个制度——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③ “风雨飘摇”的“一票共和”即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可归纳为:一个制度——议会共和制;两个权力——立法权(众议院和参议院)、行政权(总统、内阁);三个职责——总统、国民议会、内阁。④专制主义“借尸还魂”的代议制即德国君主立宪制,可归纳为:一个特点——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两个权力——行政权(皇帝掌握实权)、立法权(议会权力很小);三个职责——皇帝、宰相、议会。通过以上的逻辑建构,学生对客观史实和主观认知得以全方位把握。

二、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整合而不是整理

在一轮复习教学中,应注意区别知识体系的“整理”与“整合”,“整理”只是每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整合”是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能力和提升能力;只有进行知识点的横向对比和纵向的拓展构建起网络结构,才能全面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形成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知识体系,进而发现历史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一个单元的考点进行梳理,接着将这些考点构成的线索整理出来,再将与这条线索中与考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最后将“点”“线”“面”进行整体的建构。具体操作流程:把每单元的主题作为“线”,再把单元内每课课题作为“点”,最后把每课中的每一子目有针对地结合课后的“本课要旨”进行“面”的分析。

在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如下的整合:先逐个剖析本单元的考点,整合其构成的线索: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早期儒学;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学;西汉时期,儒学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形成外儒内法的特色,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以儒为本,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理学;明末清初,继承和批判儒学,形成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纵向比较“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演变”:维新变法时期,利用儒学托古改制;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猛烈抨击;“文革”时期“批林批孔”;当代“孔子热”等。横向联系“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比较”:相同之处在于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做政治的基础;不同之处在于“对人的属性的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自然科学的态度”等方面。在梳理和建构过程中,相关知识形成了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儒家思想的演变特点:儒家思想既传承又创新;儒家思想的变化受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等。

三、知识推进的过程是探究而不是探寻

新课标的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我们准确、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资源。知识的推进是高三历史复习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对知识点来龙去脉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站在一定高度考量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人教版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七大哲学命题即“水是万物的本原”“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智慧、正义、理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五大哲学家即“泰勒斯”“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种哲学形态即“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一个教学要求即理解“精神觉醒”。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哲学家及哲学观点一一对应起来。其次,根据本课要旨让学生在每个子目中标出关键词或句子,理解每一个哲学观点在“精神觉醒”方面所体现的价值:“水是万物的本原”体现了自然哲学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把人从神学体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受和价值,从而把人从万物的笼罩中凸显出来;“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知识和美德即理性,从而让人从自我狂妄中清醒过来;“智慧、正义、理性”在认识自己的同时强调社会正义,从而使人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起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人类是最高级的,使人珍惜生命、敬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高尚起来。最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进行情境创设,发散思维,感悟“精神觉醒”所传承的人文价值,真切领会到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潮大体经过了三次觉醒:一次是泰勒斯所引领的“神的人性世界”到“人的经验世界”的发展,一次是由智者学派引领的从“人的经验世界”到“人的智慧世界”的突破,一次是苏格拉底把人文精神的内涵从“人的智慧世界”引领到“人的理性世界”的升华。根据课堂教学环节的推进,总结也水到渠成:人文精神不等于高看自己,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够平和地看待,正是人逐步认清自己、逐步“理性”的过程。

四、知识运用的提升是回归而不是回望

历史学科内容的呈现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客观史实,具有唯一性;第二个层面是主观认知,具有多元性。在系统的分析过程中,我们认知的依据是史料,认知的事实是史实,认知的观点是史论,认知的角度是史观,认知的工具是史法。“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证史一致”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法则,包括史料、史实、史论、史观、史法等五个要素。因此,历史复习教学设计就要围绕这几个要素呈现知识的理性回归。比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史观定位——近代化史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2)史实整合——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理想化实验;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从国情出发以退为进的实验;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功过是非的实验)。(3)知识体系:①发展线索,即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②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即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史论感悟: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都应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高三一轮复习,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循序渐进的体系构建要了然于心;应注重教师的助推作用,举一反三的顶层设计要反复酝酿;应注重学情的主导作用,融会贯通的知识推进要精准落地。这样,目标定位了,基础牢固了,角度灵活了,方法掌握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水到渠成了。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结合点切入点创设情境
写作要找到“结合点”
三年级读写联动教学方法初探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三项工程”与新兴合训专业建设的结合点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