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舐犊情深:北京地域文化下的《老炮儿》

2016-03-24朱丹

电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老炮儿六爷炮儿

[摘要]2015年底,管虎导演、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讲述了一个舐犊情深,当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几个老哥们儿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现了在时代更替中“老炮儿”重规矩和感情,成为一种文化和信仰的时代精神。笔者认为,在宏大的叙事场面和感人的故事背后,影片谱写了一曲新旧势力对峙的挽歌,彰显出老北京文化的传承和舐犊情深的父子情与时代交替下的兄弟情。

[关键词]《老炮儿》;地域文化;舐犊情深;新旧势力

2015年平安夜,由管虎导演、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一经首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受到国人的欢迎,佳评如潮。影片通过六爷在老北京的生活经历,讲述了混迹江湖、流着热血的六爷的动人故事。冯小刚导而优则演,凭借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荣获第52届台湾金马奖影帝。笔者认为,在宏大的叙事场面和感人的故事背后,影片谱写了一曲新旧势力对峙的挽歌。本文从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入手,揭示出隐含在影片中的舐犊父子情与时代交替下的兄弟情。

一、老北京文化

“老炮儿”原为老泡儿,北京俚语,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老混混儿。①时过境迁,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当年的老炮儿指一种讲义气、有尊严、肯担当、两肋插刀的胡同串子;如今,“老炮儿”已不再是一个称呼,而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冯小刚饰演的六爷这个角色即是如此,他是一个既有顽主本色,又有着作为父亲软肋羁绊的北京老炮儿,作为一个拥有“老江湖”生活模式的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透着旧时代的江湖道义。显然,他已经不再顺应新时代潮流,一旦走出胡同,他便显得处处不合时宜。

首先,老北京文化体现在六爷的人物塑造上。故事发生在北京的冬天,开篇着重渲染六爷的精气神儿,他以一种教父姿态伫立于北京老胡同里,不轻易动武,而是用“规矩”和“道理”捍卫尊严,警察和不法分子都敬他三分。六爷自有他的豪爽仗义和厚道有礼,六爷的“规矩”:问路时必须对长辈称呼“您”;小偷偷了钱包,拿钱可以,但身份证不能拿走;曾经的兄弟当街无照经营煎饼摊,他出来平事,车辆用具可以没收,被城管抽的嘴巴子必须打回来;自己再难,看到昔日的老哥们儿生活困难,也得偷偷留下几百元。无规矩不成方圆,祖上留下的规矩是对老祖宗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底线,约束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规矩”犹如密集的鼓点,在重要情节里不断敲打出现,声声震耳,响彻云霄。从对乞讨女孩(某女大学生)的善意施舍,对跳楼围观群众的不忿谴责,再到和小飞的数次交锋,六爷心里面的那杆计仁算义的秤,一直都四平八稳地摆在那里。平了,他才稳,才算活得踏实。“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这是他的江湖道义,也是“闷三儿”和“灯罩儿”等一干老炮儿的处世原则。

其次,老北京文化体现在影片中的视听语言阐释上。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一批反映老北京市民的影片,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如《城南旧事》(1982年)、《夕阳街》(1983年)等,以其独特的文化品格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听着冯小刚和张涵予板着扑克脸念叨着“局气”“揍性”“你们丫的”时,就如同很多人听天津相声,语调本身就有一种陌生化和文化想象搭配而来的天然喜感。影片的结尾,为了摆平儿子划车的事,小飞按六爷的方式“茬架”解决问题。何为茬架?从老舍的《茶馆》到王朔的《动物凶猛》,“打群架”便成为老北京胡同串子们的一种时尚,大院和大院之间、大院和胡同之间,或是琐事摩擦,或是因为争风吃醋,往往一个“照眼儿”就会引来一场恶战,黑话叫“茬架”。如果一方实力不足,就会分头去找关系瓷器的哥们儿来帮忙。影片中京味儿十足的词,如:一趟一张指拉一趟三轮车一百元;夜么虎子指如今昼伏夜出的夜猫子;二刈子用来形容儿子晓波,炸猫形容一个人处于愤怒的时候;吃馅儿的意思就是吃饺子;两把刷子就是说这个人有点本事,有些能力;号儿里就是监狱里、拘留所的意思;嗅蜜就是泡妞的意思;瞅不冷子就是突然、猝不及防、完全超出意料之外的意思;敛吧敛吧就是拼拼凑凑,这里找一些,那里找一些。

北京老胡同的“规矩”和京腔的视听语言,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和凝练,成了老北京文化的精髓,是老北京爷们儿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电影《老炮儿》通过六爷及其他一干老炮儿的生活经历,极其准确地传达了北京老炮儿的传统道德观念,具体体现在他们表现出的两肋插刀的江湖道义。

二、舐犊情深

当年在北京名震一方的六爷,如今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儿子晓波成人之后,由于母爱的缺失和父亲的陋习,使得父子关系日益脆弱,形成隔阂,双方都维护着各自的面子,不肯做出沟通和让步,关系得不到缓和。不料有一天,儿子晓波与富家子弟小飞之间陷入一场纠纷,因为这“被绑”事件,父子都为对方指清了道路,也拧成了一股绳,在家庭观念上达成了统一。霞姨的牵线搭桥自然功不可没,她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父子俩缺失的妻子与母亲的半替代品,有了霞姨的柔情与温润,在父子之间做出些许的调节与润滑,父子之间才会有最终的握手言和。

六爷常念叨一个理儿,小对老要有规矩。这里的“小”说的是“约架要有规矩”的小爷小飞,更是“半年没见踪影、让他恨铁不成钢”的儿子晓波。在影片的预告片中有一句“自己惹的事自己圆,自己圆不了的他爹给他圆”道出了父爱的坚忍与伟大。虽然嘴里唠叨、嫌弃儿子不懂事,但是家里那个“发了霉的炮仗”一响起来,他会立马冲上前去,生怕错过儿子的电话,发现不是儿子的时候,那个背影又分外失落;还有他拎着礼物乘坐北京的地铁,穿街走巷去看晓波,到了儿子房门口却又退缩了,把东西放在门口转身又想离开,六爷与儿子晓波看似格格不入,却挡不住父子的深情与从小言传身教的规矩,给长辈敬酒要把杯子放低的规矩,朋友出事要挺身而出的道义,伸出一根指头扶起对方的小动作,属于父子俩之间的默契。

小酒馆里,六爷和晓波父子俩喝酒,晓波几句怒斥,六爷几滴热泪,父子间多少恩怨愧疚在杯盏间化作一笑。在两人的争执中,我们知道了六爷1994年因为犯了事儿,坐了牢。那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第一批富人发展了起来,贫富差距初步显现,也许正是从那时候开始,预示着六爷逐渐走下了历史的舞台,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六爷这样的人,渐渐被时代所抛弃。可是人最难以察觉的,就是时间的流逝和身体的转变,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老去简直是共通的特性。体现在六爷身上,就是不肯住院开刀的顽固。虽然承认自己年龄已近六张,却不肯接受别人叫自己大爷,虽然口中倔强地说自己身体仍然很好,不需要开刀动手术的治疗,却也只能动容地和儿子感慨自己的心酸。

影片的结尾,张晓波开了一个酒吧,太师椅,大虎皮,长条凳,聚义厅。这是父子俩在小酒吧时的约定,是属于父子俩的沟通方式,令人欣慰的传承。《老炮儿》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个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舐犊情深的父亲,展示了一个以江湖道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的体现,彰显出老北京文化的传承和舐犊父子情的力量。

三、新旧势力对峙

六爷与小飞、儿子、自我之间,都构成了一种新旧对峙的局面。尽管他一直在用“规矩”说话,却在时代的巨轮下显得苍白无力:老江湖重规矩和感情,新江湖没分寸和礼貌,两者势必要起冲突。管宗祥扮演的胡同里的白发老大爷,可能也是六爷的上一代江湖,六爷对他十分敬重,每每遇到总为其点上一支烟。而当下的年轻一代,缺乏这种礼数,处处对长辈不敬。编导从一开始就赋予了六爷和小飞两种截然不同的江湖痞气:顽固派和叛逆派。他们的派系也毫不相同,一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人为己;另一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只为自己。可故事发展到中段之后,编导的野心显然不满足于此,在富二代的老子腐败官员身上大做文章,这帮人更是凌驾于老炮儿和新炮儿之间,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过度集权的新社会,正在践踏着传统中国的价值观。自此,老炮儿、新炮儿拧成一股绳,与这种集权的社会分庭抗礼。

而这个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人们蜷缩在大衣里,街边的楼宇指着蓝天。胡同外的建筑都翻了新,宣武区这称呼早已消失不见。很多事儿他们赶不上更新,很多规则他们也来不及下载。儿子可以教训老子,新的一代开始革命。老年人在路上摔个跤都叫“碰瓷”,年轻人看到跳楼都开始玩命自拍。有钱人不再喂狮养虎,鸵鸟出现在马路上飞奔疾驰……心里面顶天立地的规矩在小辈眼中成了严肃又可笑的“吹牛逼”,讲义气的这套兄弟情谊早已不及“小鲜肉”们的“称兄道弟”。皇城根下长大的一群人,突然间就成了赤贫的石头,与这个新世界格格不入,带上了点“冥顽不化”的意思。

事实上,两代人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否则也不会有最后的握手言和。 在对于“道义”这一套规则上,小飞也正经历着逐渐理解和最终传承的过程。他是达官权贵的接班人,也是新一代规则体系下的受益者。变回黑发的小飞,和六爷的关系逐渐开启了亦敌亦友的支线剧情。他们开始像两个平等的成年人在对话,不掂量钱权富贵,只讲江湖道义。“六爷,没碰上您之前,我以为这样的人都是书里写的,碰上您,我信了。”小飞那对虚幻武侠人物抱有的仰慕,逐渐应落于“六爷”这个实体之上,这才是关系暖化的原因。明明父亲的人可以把六爷抓起来一顿棒揍,可偏偏小飞就要这么一拦。按六爷的方式“茬架”解决问题,用个人选择向规矩致敬。最后一决前的一句“对不起”,一个迟疑伸手后的有力掌击,一个扑克脸上逆着光的浅笑,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任性的少年,向老江湖递上了带着温度的“投名状”。几天后,那片冰蓝色的湖面,格外空旷而苍凉。六爷跨上军刀,一次壮烈的燃烧等来了扑灭它的风雪。六爷倒在了维护过去秩序的路上,用生命写下了那道“仁义”考题的最后解答。阅卷人是以小飞为代表的一代年轻人,也是小飞背后站着的所有当权派。或许没有人能比小飞来得更为动容,一双噙满泪水的眼睛就是最好的凭证。

正如冯小刚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借用狄更斯的话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病灶,这个时代也不例外。物质高速发展和文化落后断层所带来的社会病症,是压在年轻人身上的重担。他们多半都有对社会的质疑、对过去的否定,以及对未来充满膨胀和幻想的时候,也就是对时代迷思的时候。他们热情,他们青涩,但也懵懂忐忑,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多一些表达想法和犯错误的机会。父辈的文化资本和社会经验是他们的参考书,却不是那份时代的考卷。批判可以有,但也请听听他们对新时代的声音。他们总要跌跌撞撞地成长,世界终还是得由他们自己来。

老炮儿是硬不起来的鸟儿,是尘封已久的枪,是圈在笼里的八哥,是威风不在的六爷。老炮儿也是仗义铁血的十三少,是舐犊情深的父亲,是混迹江湖的老大,是流着热血的北京老百姓。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田纳西·威廉斯戏剧的地域诗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620)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百度百科:《老炮儿(北方方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nK8-O9ebHN1K980kn0JtfrXNRx_TVJ5zwKoV3kFkQvoXi3iHTN3q8DNOGbjRCMxSgPwsDnqoY9 Nn0IxCVsYULklW4ntuhPfLGRap52N9YC。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老炮儿[OL].http://baike.baidu.com.

[2] 《CCTV-13面对面》专访冯小刚:老炮儿[EB/OL].http://tv.cntv.cn/video/C10359/60635b9b1a7845c0921 731eb221c714e.

[作者简介] 朱丹(1984—),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老炮儿六爷炮儿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冯小刚:老炮儿伏枥,志在千里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老炮儿》:在时代裂隙中扬弃焦虑
《老炮儿》,迟暮英雄的挽歌
《老炮儿》:北京人的情,中国人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