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波兰斯基电影创作的“极端”戏剧性
2016-03-24李仕德
[摘要]经历过多次人生变故的著名导演波兰斯基,他导演的作品都如同他波澜起伏的人生一样,极其富有戏剧性。本文选取波兰斯基的代表作《死亡与少女》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影片中的创作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的故事背景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在与世隔绝的空间里,波兰斯基设定一女两男的人物架构,使三个主要人物构成三角关系,并在这三个人物的内部完成其戏剧性的变化。
[关键词]导演波兰斯基;戏剧性;三角关系
导演波兰斯基说:凭着他多年的创作经验,将时间更加集中地压缩为一夜,就必须以其内在人物关系的变化,做出情节发展的变化层次。波兰斯基对戏剧性的热衷已经到了极端的地步,他不仅将这种叵测的戏剧性融入电影作品,还融入了他个人的现实人生。戏剧性对于波兰斯基而言,既成就了他经典伟大的电影事业,也带给他人生很多悲剧性的遗憾。
一、独幕剧式的戏剧结构
波兰斯基的电影大多采取独幕剧式的结构,独幕剧要求剧中情节冲突不断,高潮迭起,剧情发展激烈而富有转折性,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在影片《死亡与少女》中,故事一开始便是女主角宝莲娜听广播的画面,宝莲娜通过广播了解到丈夫担任司法委员会主席的消息,与丈夫的矛盾逐渐开始引出。宝莲娜曾经在前政府时期受到过非法政治迫害,可那些被证实有罪的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愤怒的宝莲娜得知丈夫任职的消息十分伤心。而当丈夫杰拉杜回到家之后,影片没有急于让夫妻之间的矛盾正式建立,而是继续进行铺垫。杰拉杜没有与宝莲娜坦诚相待,他一直不肯承认委员会任职的事情,直到宝莲娜愤怒地揭穿的时候,他才被迫承认。杰拉杜的遮遮掩掩更加令宝莲娜生气,整部影片开始蒙上了一层不安的阴影。
然而,这种不安的酝酿被另一个人的出现所替换,他就是曾经在狱中折磨并强暴了宝莲娜的米兰达医生。米兰达医生的出现令宝莲娜崩溃了,故事的主要矛盾急速地转换成宝莲娜与米兰达医生的矛盾。宝莲娜决定用法律之外的手段进行报复,于是她趁米兰达医生熟睡的时候绑架了他。宝莲娜和米兰达的内心较量正式开始,他们的矛盾上升为引导剧情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了让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波兰斯基巧妙地安排丈夫杰拉杜也参与其中,既是新矛盾引发的契机,也是现有矛盾解决的手段,这段三角关系的拉锯,使影片的张力增强。
波兰斯基先后安排主人公遭遇了“停电”“电话中断”“车子被推到山崖下”等突发状况,建立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密闭空间,为了让这个空间绝对孤立,波兰斯基切断了所有现代通信或交通工具对其进行破坏的可能。三个人物处于一个信息“孤岛”之上,就如同在传统舞台上表演一出独幕剧一样。
按照中国传统戏剧编剧理论,戏剧的开始要是“凤头”,精彩美丽,引人注目。无疑,影片《死亡与少女》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点。开篇便以舒伯特的《死亡与少女》旋律作为铺垫,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音阶一浪一浪扣人心弦,预示着紧张与不安的到来。然后,剧情开始讲述宝莲娜与丈夫之间的矛盾,宝莲娜得知了丈夫任职的消息刻意出言打探,可杰拉杜却始终顾左右而言他,一直在讲他在路上爆胎换车胎的事情。宝莲娜不肯放弃,最终揭穿了杰拉杜,在事实面前杰拉杜只好承认了自己的谎言。宝莲娜对当前的法律和政治充满了失望,因此,在丈夫接受了政府职位之时,她对丈夫也充满了失望。第一段冲突并没有爆发,而是从宝莲娜的哭泣开始回落,身为丈夫的杰拉杜温柔地抚慰了妻子,第一段冲突走进尾声。这一段冲突安排的起伏节奏得当,牵扯出宝莲娜曾经悲惨的经历,为之后她与米兰达医生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做足了情节铺垫。
而故事的发展部分应当是“猪肚”,要有充实丰富的内容。在影片《死亡与少女》中,宝莲娜发现米兰达医生回来之后,故事开始进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内容丰富而复杂,表现的主体情节是宝莲娜绑架并审问米兰达医生,通过审问引出人物的前史,让故事中的三个人都陷入对过去的回忆。宝琳娜曾经受尽了非人的摧残,这些痛苦一直是她心中的阴霾,即便如此,她仍然相信事情可以变好,她仍然对生活在自由的国家心存幻想。而丈夫杰拉杜的过去则没有那么光明,在宝莲娜被捕后,他有过一段移情别恋的经历。当宝莲娜死里逃生回到杰拉杜身边时,他被宝莲娜受尽折磨依然坚持保护他的精神所感动,这才因为愧疚重新接纳了宝莲娜。在第二段落的审问过程中,虽然审问让三个人都回忆起痛苦的往事,但基于每个人不同的立场,引发了他们不同的行为。身为律师的杰拉杜认为妻子用绑架的方式是不对的,他又害怕宝莲娜愤怒之下失手杀了米兰达,做出难以挽回的事情,毁了自己刚刚露出曙光的政治前途。而米兰达医生不仅对自己曾经的罪行矢口否认,还看出了杰拉杜的担忧,一直在以身为同谋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来威胁杰拉杜,让杰拉杜心中更加慌乱。宝莲娜是孤立无援的,她既要说服丈夫支持自己,又根本不相信丈夫会支持自己。在极端不信任之下,宝莲娜始终举着枪,用武器来维持自己的威慑力。三个人各怀心思,一段简单的审问之下却是人心叵测的暗潮汹涌。
在这一段落中,宝莲娜与杰拉杜展开了两次私下谈话。第一次的谈话,宝莲娜答应了杰拉杜,只要米兰达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她就会立刻毫发无损地放了他。于是,杰拉杜开始帮助妻子审问米兰达,并劝导米兰达让他赶紧承认罪行,以免激怒了宝莲娜,丢了性命。而第二次谈话中,夫妻二人相对回忆了过去的事情,杰拉杜曾经的移情别恋浮出水面,杰拉杜和宝莲娜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沟通,杰拉杜彻底理解了宝莲娜,他协助宝莲娜让米兰达写下自己的罪状,结束了这次没有走上法庭的审判。
杰拉杜与宝莲娜从互相提防到终于走向一致,从一对因为愧疚而复合又一直在互相敷衍的夫妻,到经过沟通后彻底的心意相通。虽然宝莲娜与米兰达医生的矛盾是影片的主要冲突,可故事的主线依然是宝莲娜与杰拉杜二人的夫妻关系。宝莲娜夫妇经过戏剧性波折之后从灵魂深处的携手,才是波兰斯基更在乎的转变。
讲完“猪肚”,故事走向“豹尾”,故事的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很强的表现力。波兰斯基擅长安排冲突,连结尾的到来都是一波三折的。米兰达医生在审问之中因为口误透露了真相,其罪行初露端倪,宝莲娜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怀疑,揪住这一点不放。情急之下的米兰达医生夺走了手枪,虽然惊险万分但最终仍被制服,杰拉杜根据口误寻找证据却一无所获。最后,在万丈悬崖面前,米兰达为了活命终于承认了全部罪行。
宝莲娜遵守了承诺,米兰达承认罪行之后,她选择放了他,继续和丈夫回到正常的生活。故事的结尾,宝莲娜和杰拉杜在音乐厅听着舒伯特的《死亡与少女》,音乐旋律与开头的背景音乐相呼应,意味深长。
二、导演手段
波兰斯基在对《死亡与少女》进行电影改编时,不仅将原著的戏剧性完整地保留下来,还原到大银幕上,更难得的是,他将故事进行了视听化改造,令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一直保持紧凑的节奏。场景,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构成影片情节的重要因素。影片《死亡与少女》类似独幕剧,场景极其简单,除了最后去了悬崖边之外,故事自始至终一直发生在宝莲娜的家里。波兰斯基对有限的场景进行了特殊处理,同样的场景,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起到不同的衬托效果。例如卧室,宝莲娜和杰拉杜在卧室里发生矛盾又互相妥协。卧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大床,夫妻二人无解的争吵在床上得到缓解,冲突归于平静。
影片的主要情节发生在客厅里,这里是宝莲娜绑架并审问米兰达医生的地方,也是杰拉杜和米兰达见面互相称呼朋友的地方。前后剧情氛围的显著差别表现在客厅这同一场景内,波兰斯基在同一个空间安排了细节的变化,来辅助情节的发展。开始的时候,影片中出现宝莲娜铺桌布的画面,杰拉杜回家之后,宝莲娜在餐桌前追问杰拉杜任职的事情,而等到后面他们审问米兰达医生并对他录像的时候,餐桌已经被踢翻在地,没有了桌布。影片中承担戏份的不仅是人物角色,故事发生的每一个场景也是承担了重要戏份的。而《死亡与少女》这样场景单一的影片,对于空间的规划使用越发不能单一化,在场景局限的前提下,要做到空间尽量丰富,并根据剧情有关联性和对比性。
同样根据剧情变化的还有灯光,故事刚一开始便遭遇了停电,直到影片结束之前,一直处于停电的状态,整个故事发展全部依赖蜡烛进行照明,烛光微弱昏黄,预示了影片的压抑纠结。虽然同样是昏暗的烛光,故事前后依然有细微的变化,在米兰达医生出现之前,屋内虽然光线不足,但几乎没有表现出人物的影子。等到米兰达医生出现之后,灯光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同样昏暗的烛光,却照出了黑黑的人影,给人一种压抑逼仄的感觉,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将会发生,人心开始变幻莫测。除了烛光以外,屋内唯一的光源是手电筒,审问过程中,手电筒的光直射在米兰达的脸上,预示着米兰达已经被控制,他的秘密即将被揭开。
在人物关系处理上,波兰斯基进行了巧妙明晰的处理,根据剧情,三人的关系纠缠复杂,又同处于一个场景,在波兰斯基的安排下,人物始终保持以两个人对戏为主,出现三个人同时沟通的情况时,局面发生质的变化,而后继续两个人对戏,如此反复。
例如,杰拉杜发现宝莲娜绑架了米兰达,与宝莲娜发生了争执,此时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对手戏,米兰达虽然也在场,却被堵住了嘴不能说话。当米兰达的嘴被放开的时刻,局面发生了第一次转变,米兰达以同谋罪行的后果威胁杰拉杜,杰拉杜出于前途的考虑开始对妻子的做法表示怀疑,宝莲娜遇到了危机,但她还是靠着武器威慑住了杰拉杜和米兰达。当审问过程中提及宝莲娜被强奸的时候,杰拉杜因为对此毫不知情提出要和妻子私下谈话,夫妻二人走到屋外,此时又是夫妻二人的对手戏,虽然处于不同的空间,但杰拉杜和宝莲娜的位置可以看到屋内的米兰达,构成景深关系,这昭示着虽然是两个人的对手戏,但依然是三个人的故事,导演依旧在强调他们的三角关系。
谈话之后杰拉杜认同了宝莲娜,他进屋劝说米兰达认罪,此时是两个男人的对手戏,宝莲娜依然处于室外的景深处。当宝莲娜回到屋内之后,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里说总统已经派人过来保护杰拉杜,氛围再次陷入紧张,他们必须尽快结束这次审问。杰拉杜再次要求和宝莲娜密谈,又进入两个人对戏的模式,并牵扯出杰拉杜曾经出轨的前事,夫妻二人最后达成了一致。
之后依然是杰拉杜和米兰达的对手戏,杰拉杜让米兰达写供词。等到三人同时入戏的时候,局面再次发生转变。米兰达说漏了嘴,又趁机夺走了宝莲娜的手枪,万分紧张的时刻竟然来电了,夫妻两人制服了米兰达,夺回了武器,控制住了局面。在整个故事发展阶段,矛盾丛生,剧情不断逆转,但波兰斯基并未让复杂变得混乱,而是一直保持一种二人三维的模式,在三个人的维度中不断展开两个人的较量,使影片在单调的场景中却很有看头。
影片结尾部分,场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故事都发生在小屋内昏暗的烛光下,而在结尾的时候,三个人离开了小屋,此时天色已经明亮,空间突然开阔,光线突然明朗,预示着压抑和黑暗即将过去,影片即将结束。米兰达终于对全部罪行供认不讳,影片的结尾符合了观众的期待。
三、结语
纵观波兰斯基导演的经典作品,密闭隔离的空间和人物之间的“三角关系”一直是两大特色。本文通过对其作品《死亡与少女》的戏剧结构和导演手段进行分析,领略了波兰斯基作品中冲突感十足的极端戏剧性,也深度认识了他独特的导演风格。
[课题项目] 本文系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概论”(项目编号:YWHQ-1-13)。
[参考文献]
[1] 郭画.穿越人生苦痛的艺术灵魂——从《雾都孤儿》看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艺术之旅[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1).
[2] 田莹.追求极端戏剧性——从《死亡与少女》看波兰斯基的导演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3).
[3] 范思鹏.寻找自己的电影语言——浅谈波兰斯基电影中的长镜头[J].文艺评论,2012(03).
[4] 李海燕.人性的救赎——论罗曼·波兰斯基对《雾都孤儿》的电影改编[J].电影文学,2013(05).
[5] kavkalu.梦魇里悲凉的呐喊——波兰斯基早期作品的意义[J].电影评介,2004(03).
[作者简介] 李仕德(1980—),男,天津人,硕士,天津农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及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