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娅?汉森—洛夫电影创作的理性与内涵

2016-03-24雷难

电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米娅汉森洛夫

[摘要]女性导演米娅·汉森-洛夫是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电影作者,她生长在新社会的旗帜下,受到较高的思想文化教育,因而被新型电影手法深深影响。此外,她独特的思维逻辑及较高的创作水平也为她的影视作品增色不少。本文将她的三部影视作品《请原谅》《我孩子们的父亲》和《再见初恋》作为研究对象,从她的叙事手段及叙事主题出发,深入地研究富有哲学成就和学术成就的米娅·汉森-洛夫所创作影片的理性架构与内涵。

[关键词]米娅·汉森-洛夫;电影创作;理性与内涵

一、米娅·汉森-洛夫的理性叙事

米娅·汉森-洛夫是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影视制作人,但她阐述事物的角度和与她同时期的其他作家有所不同,她的电影通常以第三人称演绎故事的模式作为开始,而且在其他电影中存在的情节制高点,在她的作品里寥寥无几,这大概是缘于“新时代”电影浪潮冲击下的电影人摒弃了原来电影的封闭式叙事方式,对于时间的描述改变了以往如流水般随剧情蔓延,而是将时间“固体化”,即过去与现实同时对等地存在。在首部影片《请原谅》里“过去”演绎的是主人公与爱人、家人从奥地利辗转至巴黎的故事,剧中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情感悲欢交错,以其婚姻及家庭的破碎为结局;第二部电影《我孩子们的父亲》中的“过去”呈现的是富有责任心并被多方责任纠缠的爸爸;而《再见初恋》中的“过去”着重表演的是第一次恋爱的经历。三个“过去”浑然天成,毫不突兀地成为影片的前序阶段。

在影片《再见初恋》中,与主人公产生爱情,并且身为教授的洛伦兹说过,“黑暗意味着记忆”,故事发展至此卡米尔的“过去”才正式画上了句号。从电影中不难发现米娅·汉森-洛夫对于影片中时间定格的要求非常之高,这也与其电影本身的自述性质脱不开关系。《再见初恋》与其他两部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存在“时间真空”,卡米尔与其初恋男友分手之后,在房间的角落黯然神伤,她改变了发型,并不幸地遭遇了家庭的变故,一直到洛伦兹的出现,并用他的箴言带领卡米尔走出了阴霾。这短短的十分钟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现在,成为剧中经典的“真空时间”。

在电影角色设置方面,影片《请原谅》里面在第一部分“过去”时间中频频出境的主人公爱人安妮塔和情人吉塞勒到了第二部分“现在”,安妮塔成为故事的陪衬,吉塞勒则早已死亡;在电影《我孩子们的父亲》里面第一部分“过去”时间中的主要角色父亲在第二部分“现在”却因自杀身亡而消失;在电影《再见初恋》第一部分“过去”时间中男主人公苏利文在第二部分“现在”时间里虽然出现了,但是他的出现是为了送别主人公卡米尔的懵懂岁月,展现她的成熟。

电影《请原谅》以一个三口之家的普通生活作为故事的主线,而起初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笔墨介绍小女儿帕梅拉,但是到了电影后期她却一跃成为电影的主人公,并用其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更有与多年不见的爸爸重逢的尴尬场面作为剧情主线。而后期作品《我孩子们的父亲》也与《请原谅》存在相同之处,故事情节同样是存在主角的转换,女儿与父亲的情感交错。与之不同的是,女儿克莱芒丝与去世的父亲感情深厚,最终还与爸爸在世时结识的青年文学家阿尔特相知相爱,作者之所以如此安排,正是展现了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她透过影片告诉大家,即使失去亲情,我们还有爱情,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存在于生命中,正如克莱芒丝和阿尔特。克莱芒丝永远地失去了父亲,正在迷惘绝望之际他遇见了阿尔特,男孩给她带来许多正能量,最后带她走出内心阴霾。从亲情到爱情,剧中既隐晦地表达了她对失去亲情的绝望,也表现出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米娅·汉森-洛夫用理性的,客观的剧情结构及她特有的时间固体化的叙事手段,将内心所思所想强有力地呈现在银幕之上。

到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影《再见初恋》,这部电影的“过去”和“现在”的主角都是卡米尔,影片运用两个时间段的卡米尔的恋情来阐述主角对于爱情态度的转变,从这样的情节设置可以看出米娅·汉森-洛夫对于电影叙事方法把控的精进。电影中,主人公在第二个时间段的恋情是和一位大自己二十多岁的建筑师,从剧情发展来看,这位建筑师与其说是主人公卡米尔的情人,不如说是她的父亲。而卡米尔从这位教授身上得到的也不只是男女之间的情谊,更多的是教授给予她的如父亲般的关爱和人生指引。因此,具备爱情和父爱两种情感的大学教授在主人公卡米尔心里的分量变得无比重大,当卡米尔的初恋情人再次出现以后,主人公已经不再相信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了。本部电影中,米娅·汉森-洛夫在叙事方面的另外一个高明之处是在讲述她第一段恋情的最后几分钟,已经剪成短发的卡米尔的出现,让主人公在时间、空间转换中显得格外自如。当满头长发的卡米尔再次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已经不是少女时代的主人公,观众从头发就已经接受了卡米尔时间、空间和爱情的转换。因此,有了这个细节方面的交代,“过去”的卡米尔和导演就犹如隔岸观火,尽情地展开卡米尔的第二段恋情。然而,爱情真的就是失去一个,再用另外一个填补,这样简单的加减形式吗?主人公真的会随着时间、空间以及恋爱对象的转变而变成一个全新的女孩吗?米娅·汉森-洛夫给出了她自己的见解:爱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很难揣度。从影片所设置的主题来看,《再见初恋》只写了两段爱情,而其他两部电影都融入了父女之情等其他情感,看似《再见初恋》更加简单,其实它要比另外两部电影复杂得多,因为父女之爱是一种无私的、平等的爱,但是爱情就要复杂多了,很难琢磨,况且大主人公二十多岁的建筑师与主人公之间还存在类似的父女之爱,就显得更加复杂。总体上讲,《再见初恋》的复杂爱情观与另外两部电影的爱情描述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在第一部电影《请原谅》中的“现在”时间段,就展现了卡米尔与两个男朋友共同相处的画面;而在这部电影的“过去”时间段,出现了两男、两女之间的复杂感情纠葛。

二、米娅·汉森-洛夫的创作内涵

经过上文的论述,大家知道了米娅·汉森-洛夫利用时间的切换来实现“过去”和“现在”的故事讲述手法,正是由于这样的时间切换,使得人物的“过去”与“现在”都得到了强化。下面以空间的变换来探讨米娅·汉森-洛夫的叙事思路和创作内涵。

这里所指的空间,并非只有地理空间,还包括心理空间。在心理空间方面,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存在多重关系,扮演多重角色,然而角色不同责任也就不同,剧中展现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当矛盾达到极限时悲剧就自然而然地到来了。《我孩子们的父亲》中的爸爸格尔格瓦就是由于与强势者之间的矛盾太多导致无法承受才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悲伤并不是米娅·汉森-洛夫作品的主题。

《请原谅》中的维克多受家庭和工作所累,因此十分渴望自由。正如上文所述,剧中人物身上存在重重矛盾,以维克多为例,他想成为无拘无束的自由人,但是家庭的负担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因此维克多苦闷不已。之后他认识了一个叫作吉塞勒的女孩,她身上那种放浪不羁、快意洒脱的个性深深地吸引了维克多,他在爱自己的妻子的同时,又深深地被吉塞勒所散发的自由气息吸引。但吉塞勒远行去美洲的决定将维克多的理智重新拉了回来,他渴望自由,但对他来说不是自由高于一切,量力而为才是维克多真正想要的。

其次,《请原谅》中的女主角帕梅拉与父亲维克多最后得以相遇弥补了两人的感情缺憾,父亲临终前说:“许多东西仍迷失在黑暗里。”所谓的“黑暗”的含义让熟悉米娅·汉森-洛夫青春三部曲的观众与《再见初恋》中同女主人公产生第二段恋情的洛伦兹所说的话联系到一起。长大后的帕梅拉,依然抹不掉缺少父爱的伤痛,寂寞地活着,虽然与父亲短暂相处,但父亲对她而言依旧是个陌生人,而维克多的死亡加强了帕梅拉心理上的孤独感。人们总是期待完美的结局,然而生活总是不如人意,那些我们期待的、理想的结局也许只能在神话故事中存在,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而《再见初恋》所表现的个人反省则是用双重心理空间的方式表现,第一重空间展现的是卡米尔和苏利文、妈妈、洛伦兹之间的矛盾,第二重空间介绍的是卡米尔与内心中的那个自己的矛盾。在这个不为人知的空间,卡米尔可以真实地思考自己与每个人的感情,这体现了米娅·汉森-洛夫想借助“过去”和“现在”的固体化时间理清思路,抛弃那些不会重来、不会实现的虚无想法的愿望。剧中说“最终的物乃是死亡和审判”。卡米尔用自杀的方式告别过去,但是除非真正地离开人世,否则她永远无法真正告别过去,挣脱各种矛盾的束缚,因为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在她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有些人在她心里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例如苏利文,他给卡米尔精神上的依赖独一无二,因而他的突然离去让卡米尔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峰回路转,卡米尔在绝望之际再次遇见了苏利文,虽然她明白他不是长久的依靠,但正如台词所言:“只要明白什么是歧路,那么歧路也能成为正路。”

再来分析米娅·汉森-洛夫青春三部曲的地点空间。将三个主人公帕梅拉、克莱芒丝及卡米尔作为分析的对象,故事的发生地点同样是法国与异国之间,电影反映生活,侧面地表现出米娅·汉森-洛夫的生活经历。剧中曾有人这样说过戈达尔,“他不懂什么叫乡愁”。因为他没有离开过家乡,背井离乡的经历是他从未体验过的。作者将所有故事的发生地都设置在巴黎,可见巴黎这个城市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对故事的三个主人公来说巴黎是她们的圆梦之地,是心灵归属地,是不可替代的,而对米娅·汉森-洛夫来说也正是如此。

众所周知,《请原谅》以帕梅拉的人生经历作为剧情的主线,不可忽略的是母亲安妮塔和父亲的情人吉赛尔带给她的深远影响。多年后帕梅拉与父亲相逢,一家三口回忆了曾经的温馨生活,在维也纳的公寓里他们嬉笑玩耍,毫无拘束,而在他们搬家去了巴黎之后生活开始变得支离破碎,因此他们所居住的巴黎公寓被打上“噩梦”的烙印。对帕梅拉而言,永远忘不了的就是巴黎这个地方。

《再见初恋》中的卡米尔以苏利文的远走他乡作为对“过去”的告别,故事又一次发生在巴黎这个城市,巴黎对卡米尔而言意义重大,虽然她也曾下定决心离开巴黎远赴他乡寻找爱情,但突如其来的火车停运事故让她下定决心放弃这段感情,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偶然都是必然,卡米尔不会离开自己的情感大本营,只有这里才有她的精神寄托。与苏利文不同,卡米尔“现在”生活中的男友洛伦兹是由柏林迁居巴黎,将要生活在巴黎,他见到卡米尔心生爱慕,并用自己的才华带着阴郁的卡米尔走出困境,抱得美人归也在意料之中。但是多年后苏利文辗转回到巴黎,又重新走进卡米尔的生活,这使她重新陷入矛盾之中,在情感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三、结语

米娅·汉森-洛夫在聊到《电影手册》时说:“因为‘电影手册我才萌生了拍电影的想法,我的前辈中有许多文学家兼影视制作人,我会以他们为榜样,虽然前路坎坷,但我会非常努力;在我的生活中文学和电影是一体的、紧密相连的。”当她成功地将第一部作品《请原谅》呈现于世后,再次提起《电影手册》时是这样说的:“‘电影手册为我提供写作的动力,虽然从作家的思维转变成电影人的思维存在困难,但我相信事情总会越来越好;在尝试新事物之前,要懂得借鉴他人的经验,了解他人的想法,只要这样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才会有在创作事业上继续下去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盛柏.法国青年导演研究(续)法国电影新导演群落[J].当代电影,2014(08).

[2] 徐峰.法国女性导演与女性电影[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03).

[3] 田民.“戏剧是东方的”:法国戏剧导演姆努什金与亚洲戏剧[J].文艺研究,2006(11).

[4] 单万里.法国电影的永恒魅力——2005法国电影回顾展影片扫描[J].当代电影,2005(01).

[5] [法]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吴冠平,曹轶.电影的文化身份访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J].电影艺术,2005(01).

[作者简介] 雷难(1981—),女,湖北荆州人,硕士,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米娅汉森洛夫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全球的孩子们,早上好
徐汉森作品赏析
解救米娅
保险柜中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