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克尔?贝电影的影像美学

2016-03-24邹雪茜刘莉

电影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迈克尔

邹雪茜 刘莉

[摘要]在人类社会整体步入视觉文化和多媒体时代的当下,导演迈克尔·贝俨然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的领军人物,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奇观化倾向更是令人咂舌。迈克尔导演非常擅长对英雄形象的打造,并极富美国文化色彩。他借助恢宏绚丽的画面以及颇富张力的叙事,成功地打造了美国独有的英雄主义与个人主义,在博得大量年轻观众青睐的同时,也构建出了自己专属的影像风格。本文研究了迈克尔·贝电影中的美学,对于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迈克尔·贝;电影美学;叙事张力

迈克尔·贝是好莱坞著名的导演和特效师,《绝地战警》是他的首部作品,《变形金刚》系列则凸显了他超强的影像塑造能力。迈克尔·贝所导演的电影通常都会赢得良好的口碑,因为他总是能创造出炫目的影像并为其贴上自己专属的标签。他的幽默是自我攻击式的,但又不失华丽的效果。迈克尔还非常擅长对英雄形象的打造,张力十足的叙事手法令电影中充满了美国文化色彩。本文着重分析了其电影中的影像美学,对于研究相关电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迈克尔·贝的英雄形象诠释

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美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已经慢慢形成了一种公认的社会意识。为了从欧洲殖民统治者残酷的统治中寻得解脱,为了不再受到国王、政府、特权阶级、贵族、牧师和教会的影响,欧洲殖民者提出了早期的个人主义。这些奋起反抗的人,在坚持个人主义精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能够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来到美国这片相对自由的土地。从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注重对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主义精神也逐渐成形。相对于自然的神秘与强大,相对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未知性和危机感,美国人更愿意相信“英雄”的存在。因为自身的忧虑和恐惧,他们在潜意识里就渴望出现一类人去主动驱除危机,他们渴望被保护。对自由的崇拜是美国个人主义最直观的表现,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便形成了英雄主义。那么到底个人主义是怎么样在美国文化价值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呢?又为什么每个美国人都将其奉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呢?想要得到答案,就必须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对美国价值观进行剖析,然后再深入到电影中,从人物性格的解读中获取影片主题的内涵。对自由的崇拜是个人主义价值中最直观的表现,它是人们行动的能量来源。电影《变形金刚3》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指挥官米樱从看到山姆的第一眼开始就看不起他,所以一直嘲笑他并不像一个真正的战士,充其量只是一个报信者。但事实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山姆并不输于任何一个特种兵。在面对芝加哥时,山姆表现得机智又勇敢,当侦察机出现问题不能执行侦察任务时,是他向总部报告了敌人的准确位置。强烈的爱国主义令他不畏艰险,坚定的个人信念让他勇往直前,最后他不但抱得美人归,还成为救世英雄。

形如欧美这些西方国家的人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完全没有信仰的人不超过国家总人数的10%。美国的组成十分复杂,其居民是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所以融合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白种人多信奉基督教,只有一少部分人会信奉天主教或犹太教,所以外界通常称基督教是美国人的国教。黑种人则不同,他们比较推崇天主教,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教,少部分黑人会信奉伊斯兰教或基督教。另外还有一部分亚裔黄种人居住在美国,他们多将道教和佛教视为自己的信仰。但事实上,本土的亚裔人都不会信奉宗教,因为亚洲并没有为宗教的生长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地。堪称国教的基督教,在大部分美国人心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代表人物上帝更得到了无数人的推崇。比如,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会习惯性地将“Oh,my god!”“God bless you!”作为自己的口头语。这就说明,上帝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信奉宗教是每一个美国人的权利,可以自主决定,没有人能干预和剥夺。时代的发展令宗教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具有好莱坞特色的“美国梦”

“美国梦”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但是美国人民无可替代的精神支柱,更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美国梦”是美国电影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从广义角度分析,“美国梦”就是指民族、自由和平等;而从狭义上理解,在美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只要有执念,都可以通过不懈的奋斗与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更优裕的生活。换言之,将自己的理想挂靠在他人身上或者特定的社会阶级是不现实的,只有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才能够走向人生的辉煌。从一个人拥有的财富数量便能去衡量他是否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这是一种自由进取的精神,也是美国人前进的无尽动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动荡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令这一代年轻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实际的困境迫使人们对“美国梦”进行了新的定义。从美国成立的那一刻开始,“美国梦”就是存在的,并且随着美国的成长逐渐变得越来越丰满,其核心就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必然只有“努力,不懈的努力”。从呱呱坠地开始,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自由和平等,没有人可以剥夺这一权利。所以,只要坚定信念,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梦想自然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华彩绽放。成功是道选择题,但却不会受到家世背景的左右,只有足够努力,才能寻得捷径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会诞生很多白手起家的商业大亨,他们大都出身贫寒,却用双手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

影片《变形金刚3》的主人公一开始也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物,虽然毕业于常春藤大学联盟,却在面试中屡屡受挫。三个月后经女朋友老板的帮助,找到了一个行政助理的工作。但经济上的拮据让他不得不暂时住在女朋友的家中。就剧情发展来看,此时的主人公在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就产生了巨大失意。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却没有给青年一代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所以他们会显得十分迷茫和无助。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们更容易对“美国梦”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忠诚于爱情、执著于友情、奉献于国家等。所以,落魄的山姆会在晚宴上慷慨陈词:“我不要那么好的工作,多么好的跑车,我只想留住我心爱的女人。”他看重自己对女朋友许下的诺言,所以宁愿舍身犯险充当霸天虎的卧底,并前往芝加哥拯救自己的爱人。幸运的是,这个自强自立、勇于拼搏的小伙子不但成功营救了自己的女友,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作为一部科幻片,《变形金刚3》以其逼真的视听效果、恢宏的场面成功俘获了观众的心,导演迈克尔·贝的影像美学也从此深入人心。

三、叙事张力

影像奇观是吸引观众最直接也最有效的砝码,是提升电影表现力最有效的武器,也是票房最大的保证。但只有奇观影像是无法满足电影艺术要求的。因为电影叙事才是决定电影主题深度的关键,仅仅为了奇观而创造的“奇观”必然会显得过于空洞和乏味。迈克尔·贝十分清楚这样的道理,所以由他执导的电影不但具备聚焦外太空机器生命、远离现实的奇幻内容,也会兼顾现实生活中的常规影像,并尊重叙事的规律。对于外太空和外太空生命的想象是自梅里爱开始的,迈克尔·贝将这种故事结构再次延续,因为他认为:“百多年的历史足见影像奇观并非只是简单的银幕呈现和吸引受众的噱头,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叙事模式,虽然老套,但是行之有效。”在电影《变形金刚3》中,与山姆发生关联的都是来自外星球的机器人,以破坏地球为目的的是他的敌人,和他一起担负起保护地球责任的便成为他的朋友。电影就这样被赋予了“奇观”的内涵,其主体也被披上了一层奇幻的色彩。《变形金刚3》为观众编制了一个人类与外星机器人一起保卫地球的动人故事,导演迈克尔·贝将人们幻想了千年的外星生命以一种不真实的存在方式展现出来,并且与人类的生死存亡产生最直接的联系,这种非常规的叙事方式恰好呼应了其电影中的影像“奇观”。他将电影化作一场别样的异质体验,不是为了炫耀,只是影像美学与奇幻叙事碰撞后擦出的火花。另外,从情节的延续性出发,流畅的叙事流程配以宏伟的影像奇观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就像《变形金刚3》中的瞬间形变,又如《珍珠港》中对上帝之眼的开启。那些超越了人类极限的超存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向往。英雄是能够拯救他人于危难的,所以其也必然具备某种超常规的能量,才能达到战胜表象的目的。导演在赋予他们这种异能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类某种不切实际的梦想,或者说是填补了人们心中对未来的某种畏惧。所以,需求奇幻的异体其实是人们潜意识中的一种本能,而导演迈克尔·贝恰好发现了这一点,并利用了这种心理。

变形金刚所拥有的强大力量是人类无法匹敌的,所以在他们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尤其微弱。但是这两种存在并不矛盾,人类和汽车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被保护者和保护者的巧妙关系。《变形金刚》属于系列电影,虽然每一部剧情内容都不尽相同,但所讲述的都是汽车人“霸天虎”对人类的帮助和对地球的维护,他们显然已经和人类成为盟友。但问题是,人类并不是百分之百信任汽车人的,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于一个异种人的手中,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心存邪念的人便为自己的“错”找到了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借口,然后勾结外敌,对变形金刚展开阴谋性的屠杀行动。他们模仿变形金刚制造出“惊破天”,妄想取代汽车人的地位。但“惊破天”和“霸天虎”却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人类的工具和武器,后者却是领袖和联盟。从理论上分析,人类的行为更像是恩将仇报。虽然实际上,汽车在人们眼中只是一种工具,所以只要具备同样的价值,其实是能够被取代的。如果从更深层次上进行分析,面对汽车人强大的能量,人类就会滋生出一种危机感,因为习惯了主宰一切,所以肯定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异族。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类对于自然和生活中的未知会产生一定的惧怕,俗称无安全感,所以更迫切地希望来自强大力量的保护,这也就是美国文化中英雄主义被追捧的主要原因。矛盾是绝对存在的,所以需要不断地沟通与调和。导演迈克尔·贝就抓住这一点,即满足观众对超现实表现的一种渴望,又让其停留在可以控制的常规之下。其将不可能变成一种可能的存在,在满足观众视觉和心理双重需求的前提下,利用高超的拍摄技术、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奇观异景。当观众坐在银幕前时,会被电影中的影像左右,并不自觉地幻想汽车人的存在,尤其在“霸天虎”变身的时候,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效果绝对不足以用震撼来形容。迈克尔·贝利用声音、色彩的完美配合,给观众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而他的影像美学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结语

迈克尔·贝的电影善于营造奇观,能够依靠影像美学吸引观众,所以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但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单凭感官刺激是远远无法达到艺术表演的要求的。换言之,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电影必须充分调和影像创作与叙事之间的关系,让影像美学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刘进华.迈克尔·贝电影奇观探源[J].电影文学,2013(20).

[2] 齐文涛.从《变形金刚4》看人类的主宰欲望[J].电影评介,2015(03).

[3] 寇雯静.好莱坞电影vs中国元素——带你走进《变形金刚4》的电影之旅[J].世界文化,2014(09).

[4] 电影发狂.大胆革命 华丽至死 《变形金刚三部曲》视效进化史[J].电影世界,2011(08).

[5] 陈旭光,苏涛.影像中的美国与美国神话——论美国电影的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策略[J].艺术广角,2005(06).

[作者简介] 邹雪茜(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刘莉(1977—),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迈克尔
教育学人风采——迈克尔·阿普尔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基于改进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对热变形特性的研究
蝴蝶
神秘的呼噜声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最后的圣诞节”
———乔治·迈克尔起伏一生
迈克尔·杨:出自欧洲设计师的东方设计
摄影师的怪癖
人性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