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饮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
——以林文月、周芬娜、殳俏为例
2016-03-24沈昕苒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杭州311231
沈昕苒(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杭州311231)
·文学艺术·
新时期以来饮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
——以林文月、周芬娜、殳俏为例
沈昕苒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杭州311231)
摘 要: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以饮食文学为题材。她们的饮食文学写作与男性作家的饮食文学写作表现出了不同特点:她们选择私人视角记述美食制作与其制作背后的历史轶事、往日欢乐时光;书房身份与厨房身份的双重结合,赋予作品香味与书香气;柔性叙事的运用让读者很快进入这些富有学识的女作家所营造的美食意境中。同时,这些饮食文学作品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饮食文学; 私人视角; 双重身份; 柔性叙事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各种口味的餐饮门店兴起,各有特色,一时间餐饮行业得到了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市民生活中饮食的丰富投射在文学领域,众多文化名人、学者、美食爱好者或书写自己对文化名人饮食的研究,或考证儿时食物的起源,或罗列精致菜肴的制作过程,出版了多部关于饮食的书籍,许多书籍成为畅销书,饮食与文学的联姻产生了很多作品,形成了一种文化热。
从唐鲁孙的《酸甜苦辣咸》《天下味》到逯耀东的《肚大能容》《寒夜客来》,再到沈宏非的《发现广州餐厅》《写食主义》《食相报告》《思想工作》《饮食男女》,众多优秀的饮食文学作品涌现出来,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存在。这些饮食文学作品各具特色,其中女性作家的饮食文学写作又不同于男性作家的饮食文学写作。相对于男性作家饮食文学作品中的理性、刚性叙事,重史料而少感情;女性写作在情感层面上更真切、更丰富,在语言上更柔和,在身份上更体现了厨房与书房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中,一批拥有较高学历的女性作家,以她们的女性视角书写出对于食物、菜肴、餐厅的独特体验,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品,代表作家的作品有林文月《饮膳札记》、周芬娜《品味传奇》《人生真滋味》《花之宴》《饮馔中国》、殳俏《人与食物是平等的》《煮妇日记》《吃,吃的笑》《元气糖》《贪食记》《饿童时代》、王寒《无鲜勿落饭》、汪雪英《食一碗乡味儿》、刘枋《吃的艺术》、荆方《舌染红尘》等。统观之下,不同地域的女性饮食文学写作体现出作为女性的一些共性特点,更能够也更值得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从女性角度和饮食角度去研究。这些女性写作的饮食文学作品独具特色,成为值得研究的一块文学中的新领域。
针对本文“新时期饮食文学中女性写作”概念的提出,从时间层面来看,新时期这一时间概念与新时期文学的概念是统一的,指的是“自1976年10月以后,我国社会生活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当代文学在这一时期获得新的发展,统称为‘新时期文学’”[1]。从内涵上来看,“饮食文学是既要饮食,也要文学。作家们将他们所品尝过的食物,以文学性的语言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令读者体会到精神的美感和食物的色香味,达到精神与感官的双重满足与升华,那就是饮食文学了”[2]163。本文中的女性写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女性作家的写作,不仅仅局限在关注女性命运的写作。由此,本文研究对象即为1976年以后女性作家所写作的“文学性的语言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令读者体会到精神的美感和食物的色香味,达到精神与感官的双重满足与升华”[2]163的文学作品,其中选取台湾饮食文学女性写作代表作家林文月、海外华文饮食文学女性代表作家周芬娜、大陆饮食文学女性写作代表作家殳俏为主要解读对象,从不同的地域书写解读相同的饮食文学内涵,解剖她们作为女性作家饮食文学写作的独特之处。
一、私人视角
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与经济进一步发展,原本贫乏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大锅饭与小农经济形态发生变化,商品经济逐渐发达,这些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而且人们有了更多去外地游玩品尝美食、互通有无的机会。这些都为饮食文学的兴起与兴盛创造了条件,其中饮食文学中众多女性作家作品的涌现成为一大亮点,她们作为女性所写作的饮食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即为私人视角。
私人视角是不同于当时文学浪潮及作品中常用的全知全能视角或者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的,它是女性作家们从自身经历出发,除了关心食物制作过程,更关心的是食物背后的故事及个人对食物的独特体验,探究食物在内心所投射的情感。食物虽是主角,更为媒介,这一私人视角是女性所独有的。
中国台湾的林文月所著《饮膳札记》,其创作缘由即为年轻时宴请朋友有用卡片记录人员与菜品的习惯。原本是作为一种提醒,自己下次宴请朋友时不做同样的菜品,不想在年岁大了之后,这些当年的卡片勾起的是历历回忆。书中以19道菜名为片名,娓娓道来,每道菜都述说着林文月自己独特的制作心得、注意事项。美食已跃然纸上,然而这并非是本书的旨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精心制作的菜品背后的故人旧事的脉脉情深。《红烧蹄参》中详细记录了如何红烧蹄膀,如何发海参,还有如何将两样食材合二为一烹调的细节,这些细致描写背后是若干年前林文月当时同事黄启方先生邀请台先生和孔先生食红烧蹄膀、吃酒谈天的师生情长,回想如今老师已逝去,当年的情致就更为珍贵。又如《芋泥》中先从幼时记忆说起,再写到制作芋泥的高手孙厨,后详细叙述制作芋泥的多种方法与用料,一道小小的甜点带来的是对年轻时光的怀念。还有《水晶卤蛋》中,在描写卤蛋选料、温度控制之时,由卤蛋需用棉线切开而联想到小时候母亲用棉线绞脸的回忆,母女之情跃然纸上。作为饮食文学的作品,《饮膳札记》每篇都认真介绍多年来林文月女士所积累的独家制作心得,每篇又都从她的私人视角出发,用回忆编织师生情、亲情或友情。这样一来,每一道菜都因这私人视角而不仅仅是美味的菜肴,更是有故事的菜肴。菜品口味虽多样,灌输的私人情感更丰富。也正因如此,读者们在阅读时不仅仅在增长菜肴制作的知识,更是对私人情感的共鸣。“每一道菜肴之制作过程则又累积了一些心得,今若不记录,将来或有可能遗忘:而关乎每一种菜肴的琐碎往事记忆,对我个人而言,亦复值得珍惜,所以一并记述,以为来日之存念。”[3]
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周芬娜著有多本饮食文学作品——《品味传奇》《人生真滋味》《花之宴》《饮馔中国》等,其中的私人视角呈现更为多样。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作家,周芬娜近年来倾力于饮食文学作品的创作,寻求多种可能性,历史、情感、自然成为她私人视角的表现。《品味传奇》中的私人视角是历史的、人文的。作者选取上海篇、浙江篇、江苏篇、广西篇四个地域篇章,每章中又选取有代表性的名人与其所嗜好的菜系做描述,用历史的、人文的眼光来写作当下的菜肴名店。如开篇的《杜月笙与上海本帮菜》,在介绍了上海菜的特色后,重点介绍杜月笙当年喜欢吃的德兴馆,将草头圈子和糟钵头作为上海本帮菜的代表,细细品味,做出评价,重点点出杜月笙草民出身,所爱菜肴也乡土气息浓厚。书中其他各篇也由名人生活生长环境不同而喜爱不同菜品切入当时社会饮食风气。等到了《人生真滋味》,周芬娜的私人视角则与林文月《饮膳札记》相似,由妈妈、小祖母、父亲、外祖父所做菜肴抒发对亲情的回忆;从青春之味、咖啡、福州菜来写对恋爱时光、对青春的留恋;从《食野之味》《面包之恋》写食物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花之宴》一书中作者的私人视角专注到自然中的花卉上,选择28种花卉描述其背后入菜的故事。如《女儿节樱花饼》就记述了樱花入食,日本在女儿节食用樱花饼的历史与传统,表达作者对樱花的喜爱之情。不管是主要写历史文人的《品味传奇》,主要写各种情感的《人生真滋味》,还是主要写各类花卉入食的《花之宴》,周芬娜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游历经验,灌输着自己特别的私人情感,每种食材背后都是作者自我的情感灌输。
再说到大陆的饮食文学作者殳俏,近年来专注于饮食文学写作,有《人与食物是平等的》《煮妇日记》《吃,吃的笑》《元气糖》《贪食记》《饿童时代》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殳俏的私人视角主要表现在对美食的引申与女性立场上。殳俏饮食文学作品的标题基本围绕一处地点、一种食材来命名,在写作时,很容易就将自己所积累的与该标题相关的影像、书籍、见闻记录其中,并且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娓娓道来,其中众多篇章明显有自己女性立场的存在。所以读殳俏的作品,往往能随着她的思路进入其丰富的美食世界建构中。如《贪食记》中《火腿男女》一篇,先从小时候写作文说起,再联想到从古至今男性关于火腿的叙述,再从自我出发指出,“此类对于火腿的联想,是女性万万也做不到的”[4]173,“据说男性女性在对火腿的味道偏好上,也是有很大区别的”[4]174,最后从男女两性偏好不同来分析金华火腿、宣威火腿、伊比利火腿与帕尔马火腿的区别。由火腿联想到中外古今,并且站在女性角度对比男性的私人视角表现明显。再比如《美人背上斩肉》《裸体厨房》《偷情火锅店》《爱并吃掉》《春天的欲望守恒定理》,这些作品光从标题上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女性立场。
二、双重身份
从身份角度来看,这些女性作家往往具有双重身份,是厨房身份与书房身份的双重统一。厨房身份是传统女性身份,书房身份是现代女性身份,这些女性作家从厨房解放做到厨房与书房两者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形态还在继续,初等教育并不发达,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性在家中的地位往往被简单定义为“洗衣做饭”。在一些闭塞的乡村,男性是不进入厨房的,厨房是女性为整个家庭奉献的场所。那时所谓的烹饪与美食更多的是填饱肚子不挨饿,过年能够有肉吃。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识字、读书甚至走出国门。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不再将女性局限在厨房中,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参与到烹饪中,人们开始享受烹饪美食的快乐。像林文月、周芬娜、殳俏这些女性饮食文学代表作家,她们更能成为时代对女性身份解放的缩影,又因为她们还在从事着记述饮食的工作,就更能够连接好传统与现代的身份。
从伍尔夫提出女性要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到她们除了拥有自己的书房还要有自己的厨房,这是一种新的变化。她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性,学养深厚,能够写出精美的饮食文学作品往往都是多年阅历的累积。林文月是中国台湾大学的高材生,师承台静农先生,任教台大,在魏晋文学、《源氏物语》翻译等方面卓有成就;周芬娜就读于中国台湾、美国等多所名校,曾任翻译、大学讲师、电脑程序师;殳俏毕业于复旦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为史学硕士。除了这三位女性饮食文学代表作家外,像王寒、汪雪英、刘枋、荆方等出版过饮食文学著作的女性作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作家。
书房身份提供给了她们作品以书香味。周芬娜《品味传奇》之《曹雪芹与“红楼宴”》一篇中历数老蚌怀珠、秦雯包、胭脂鹅脯、油炸骨头等《红楼梦》中出现的菜的出处、背景,文人典故、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仿佛游历红楼众多人物之中,文学气息浓厚。林文月《饮膳札记》之《萝卜糕》一篇中光是提到过年所食年糕,就引用了《帝京景物略》《湖广书·德安府》《台湾通史》3部史书对过年吃年糕的风俗来进行印证。殳俏《吃,吃的笑》中《清酒不醉》一篇短文介绍了日本“久保田千寿”“朝日”“真澄”“一人娘”“风之一轮”等多种清酒,还叙述其不同滋味适应的不同人群,读之仿佛置身日本居酒屋中。书房身份赋予这些饮食文学作品历史、典故、人文的厚度。
此外,她们都热爱美食,给厨房以文学的想象,让文字生香。除却书房身份,她们不是专业厨师,但一定是热爱烹饪的美食爱好者。饮食文学作品中详尽介绍菜肴的制作程序,有的还记下推荐的店名,对读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女性饮食文学作家似乎都喜欢写自己亲手制作的菜肴,殳俏早期结集出版的《煮妇日记》就是将自己的烹饪过程记述其中,穿插当时与朋友聚会的乐趣,里面有很多精心描写的菜肴制作过程。如《煮妇日记3》中记录了奶油培根蘑菇意大利面、红酒汁牛柳、枸杞红枣黄芪香菇煲老鸡汤与冰糖红枣银耳羹的制作心得,其中写道:“银耳先开发,红枣要去核,红枣银耳放在水里先要大火烧开,然后再放冰糖,用小火慢慢地煮,一直煮到红枣很糯银耳很滑,汤汁很粘稠,吃起来呼噜呼噜的声音,那就是成功了。”[5]这段描写包含取料、火候、成品的描写,连声音的描绘都写上了,可见写实功底深厚。周芬娜《品味传奇》中《扬州盐商与“三头宴”》写“西园”做“扒烧整猪头”:“一共得将猪头烫、泡、刮24次,直到猪头肉完全干净为止。”[6]详细的制作工艺让读者了解名店名菜是如何烹饪而来,好滋味是如何讲究地做出来的,也能学习制作家常菜的步骤,丰富自家的菜单。这些描写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这些饮食文学女性作家从单一的厨房身份解放出来,带着书房身份重回厨房,赋予厨房身份新的内涵,是当代女性以烹饪为乐趣、以钻研美食为方向的身份。两种身份都是这些女性作家不能舍弃的。厨房身份是基础,是记录美食的基本,书房身份是外延,使美食不仅局限在制作上,让读者了解美食的历史典故。作者与这些美食的渊源使得饮食文学作品内涵更加丰富。
三、柔性叙事
从叙事角度来看,女性作家所写作的饮食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不同于男性作家刚强、气势恢宏。面对美食旧事,她们采取柔性叙事。柔性叙事指的是她们在作品中的叙事往往是温和的,是絮语状的,为适应各种不同期待而采用的种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她们的柔性叙事态度是温和的,这与她们的写作题材息息相关。饮食文学主要的写作内容是作家们所品尝过或者所制作的食物、菜肴,不论中间是穿插了历史典故还是昔日往事,大多都是令人欢愉的事情,不存在咄咄逼人的说理与论证,哪怕文中涉及到对不同地域同一种食材或菜肴的描绘,也是用介绍分享的口吻,而非一定要比出个高下的态度。《品味传奇》中《朱自清与扬州小吃》写道:“如苏州菜甜润细致,无锡菜清淡鲜美,镇江菜甘腴厚重。淮扬菜则因盐商的发扬光大,兼采各家之长而趋于完美,口味不但甜咸适中,而且浓淡皆宜。”[7]寥寥几笔,就将苏州菜、无锡菜、镇江菜和淮扬菜的特点叙述清楚,虽是不同菜系,却看不到作者刻意抬高谁贬低谁,而是用包容温和的态度写出各家所长。再如殳俏《吃,吃的笑》中《鹅肝秘史》,针对鹅肝这一种食材,殳俏写了巴黎的小馆子里的冷鹅肝、上海市三女中附近法国家常菜馆里的冷热鹅肝、“Justin's”的香煎鹅肝配苹果酱、“长安一号”的李子酱配鹅肝、日本餐厅的铁板烧鹅肝等关于鹅肝的做法,其中偶而会涉及到殳俏自己的口感偏好和喜爱的种类,但对鹅肝其他做法并未做一味厌恶。正是这种温和的叙事态度,让读者能够很快进入作者所描述的美食情境。
她们的柔性叙事是絮语状的,似老友在耳旁说话,娓娓道来。这是一种讲故事的语气,时常长短句结合,如面对面聊天,述说饮食种种。林文月《饮膳札记》中《口蘑汤》写道:“很久以前听过来自大陆北地的人谈起口蘑,以及关於口蘑的鲜美,但是在台湾无缘享用,所以印象仅止於耳际罢了。我甚至於不知何故还记得许师母说过:‘那口蘑里头的砂子儿啊,洗不清的,也只好吃下去了,反正是家乡的砂土嘛!’也记得她说这话时候脸上的表情,大概是思乡的表情吧。”[8]这一段描写将关于口蘑的记忆拉到很久以前,穿插许师母的话与表情,惟妙惟肖地写出口蘑的美味,真实可感。殳俏《人和食物是平等的》中《蒸豚煮蟹开芳樽》一篇,由秋天吃猪肉、螃蟹、喝酒讲到李渔“吃秋”的事,吃罢螃蟹,作《蟹赋》,“他喜欢就着老酒一边唱歌一边剥蟹,并且坚决不吃蟹羹,因为只鲜不腻,也不吃蟹烩,因为只腻不鲜……”[9]不但将李渔吃蟹的妙态写出,还顺带对比了各种吃蟹方式的特点,讲着读着,妙不可言。
她们的柔性叙事在技艺层面还表现在善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的使用使得表达更加形象具体,强化了柔性叙事。林文月作品中多用排比,讲述做菜步骤时,将几种不同食材的烹调工序排比布置,清晰清爽。周芬娜喜引用,《品味传奇》中标题涉及到数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每篇中也都引经据典,或说名人爱吃店铺的由来,或引用文人写下的与美食相关的诗词、散文,这些引用让叙事丰富。殳俏喜用夸张和比喻,说四川菜馆的菜单是“一块看上去能砸死人的木板”[10],说一种点心“最外层的包装纸更好似少女在夏季观看焰火大会时穿的浴衣”[11],读来诙谐有趣,又充满想象。
温和的柔性叙事态度,絮语式的柔性叙事策略,多种修辞手法的叙事手段的运用,都使得新时期以来饮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在叙事上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新时期以来饮食文学中女性写作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她们选择私人视角记述美食制作与其制作背后的历史轶事、往日欢乐时光;书房身份与厨房身份的双重结合,赋予了作品香味与书香气;柔性叙事的运用,让读者很快进入这些富有学识的女作家所营造的美食意境中。这些特点与男性饮食文学作品写作特点相呼应。另外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女性作家的饮食文学写作除了是她们的个人作品,更应该看做是对新时期以来当下社会形态的补充与说明。尽管她们写的是饮食,却是当时的社会饮食现象,所写的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的饮食习惯与餐饮名店,无不是丰富而鲜活的饮食文学史料,丰富了文学的形态,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德宽,等.中国文学答问总汇[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497.
[2] 周芬娜.饮食文学与中国文化[M]//东芭西篱第一枝.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3] 林文月.楔子[M]//饮膳札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殳俏.火腿男女[M]//贪食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5] 殳俏.煮妇日记3[M]//煮妇日记.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11.
[6] 周芬娜.扬州盐商与“三头宴”[M]//品味传奇.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62.
[7] 周芬娜.朱自清与扬州小吃[M]//品味传奇.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66.
[8] 林文月.口蘑汤[M]//饮膳札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9.
[9] 殳俏.蒸豚煮蟹开芳樽[M]//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31.
[10] 殳俏.菜单让人激动[M]//吃,吃的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57.
[11] 殳俏.六花的甜品森林[M]//贪食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140.
(责任编辑:张 璠)
Women's Writing in the Diet Literature since the New Era Taking Lin Wenyue,Zhou Fenna,Shu Qiao as Examples
SHEN Xinran
(Tourist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311231,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era,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more and more female writers have expressed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diet literature writing quite different from male writers.They choose to record the historical anecdotes,the past happy time,the double combination of identity and kitchen identity.At the same time,the diet literature also has the positive soc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diet literature;private perspective;dual identity;flexible narration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6)02-0067-05
* 收稿日期:2015-10-12
基金项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青年科研一般项目“新时期以来饮食文学中女性写作研究”(2015QNYB06)
作者简介:沈昕苒(1990—),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烹饪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饮食文学及当代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