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恽毓鼎铁路思想研究

2014-11-25夏永丽

黑龙江史志 2014年5期

夏永丽

[摘 要]清末民初保卫铁路利权的思潮蓬勃发展。受此影响,清末史官恽毓鼎对铁路形成了三点思想认识:(1)注重探索铁路的多样性功能,包括国防、赈灾和发展商业等;(2)提倡由中国人自行筹款修建铁路;(3)主张官督商办模式下的多方面协作。此三种思想代表了当时一般士大夫对铁路的认识、认知水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关键词]铁路风潮 ;铁路思想;双重身份

恽毓鼎(1863-1918),字薇荪,一字澄斋,原籍江苏常州,寄籍顺天大兴,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起居注官及国史馆总纂等职,是清廷为数不多的皇帝近臣之一,因而得以熟知清廷的内政外交,并积极参与了当时保卫铁路利权的风潮。

一、清末政局与铁路风潮的兴起

清末民初,列强加紧争夺在华铁路权益,清政府腐朽无能,不断妥协退让,导致社会各阶层普遍不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收回铁路利权运动。受此影响,一向关心国事的恽毓鼎便对当时的社会、政局和铁路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二、恽毓鼎的铁路思想与实践

在当时的铁路风潮中,恽毓鼎表现相当积极,他不仅关注津镇铁路、津浦铁路和川汉铁路的修建问题,向清廷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奏请派大员督办川汉铁路,【《澄斋奏稿》第87页】并且,还联合一些中下层官员,积极倡议自行修筑津镇铁路,例如,其《澄斋日记》光绪卅三年二月初四日记:“十点钟至松筠庵集议津镇路事。前呈邮部,仅以外部一咨了事,现再具呈乌台,请其代奏。”【《澄斋日记》第344页】又,三月初二日记:“松筠庵铁路集议期。今日所办者,一余等十人公致袁慰帅信,一拟投票举办事发起人。余创议每次集议必须实一二事,不得空谈空散,诸君佥以为然。”【《澄斋日记》第346页】在此过程中,恽毓鼎逐渐形成其铁路建设思想认识,包括:

1.重视铁路,注意到铁路的多样性功能。

(1)铁路与国防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因列强觊觎津镇铁路的修筑权,恽毓鼎奏称:“窃津镇一路为南北之枢纽,京师之门户,关系中国全局……职等以此路关系甚钜,所有权利不应任外人攫取,因此三省同乡绅商约集公议,自行筹办,冀以保固京师门户,挽回利权,此路实关系国家命脉,不第为三省利益计也。”【档号03-7145-005,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六日,翰林院侍读恽毓鼎为津镇铁路关系中国全局请饬立案由直苏东三省绅商自筹办理事呈文】从“保固京师门户”到“不第为三省利益计”,可以说,恽毓鼎的铁路国防意识已逐渐萌发。

光绪三十四年二月,针对川汉铁路问题,恽毓鼎又明确提出:“近来中国道路交通,各省以次议建铁路,臣愚以为铁路之为用,要在荒远者能近,阻塞者能开,使声势足以相联,食货便于输转,乃为功不虚糜,故论中国铁路,当以甘新为最要,而川汉次之。此二路为富强所基,不仅取便行旅已也。”【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旨。《澄斋奏稿》第87页,《请派大员督办川汉铁路片》。】在此之前,恽毓鼎曾於光绪三十一年呈递《请经营新疆折》,【《澄斋奏稿》第63页,《请经营新疆折》,光绪乙巳(1905年)十一月廿八日。】三十二年又呈递《请设新陕总督折》,并明确提出:“保新疆以保蒙古、西藏,保蒙古即保京师,保西藏即保川滇,而后中国大势乃可翕然自立矣。”【《澄斋奏稿》第67页,《请设新陕总督折》,光绪丙午(1906年)二月初五日。】如果将此三份奏折联系来看,不难发现,恽毓鼎的思想中已蕴含以铁路连通新疆、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使“关内关外连为一气”,进而加强西北国防,以抵御沙俄入侵的主张。

(2)铁路与赈灾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因京畿饥馑流行,恽毓鼎特意奏请减免铁路运费以鼓励商人从东北贩运高粱赈灾。据其奏称:“拟请饬下度支部、邮传部行知奉、直两省铁路,凡有运奉天红梁、小米至顺天府属者,免其火车费并免各口税厘至明年麦秋为止,则米商麋集,粮价自平。”【《澄斋奏稿》第79页,《请免运粮车费片》。】

(3)铁路与商业

毋庸置疑,近代铁路的修建,加速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例如,光绪二十四年,中国各地关税征收额为2260万两,二十五年则增至2675万两,二十六年第一季度同比又超过上年。对此,恽毓鼎便归结于“铁路通行,商市日盛之故也。”并且,认为“铁路愈多,商货愈畅,而税则愈增,富国大端无逾此者。”因此,恽毓鼎奏请:“今京津铁路外人修补业已通行,不日可以赎回。芦津铁路所差尚远,应请饬下盛宣怀迅速设法办理。其他粤汉、川汉各路,似亦可一律借贷洋款,逐渐接修。”【《澄斋奏稿》第41页,《复陈新政折》,光绪辛丑(1901年)正月二十五日送内阁,二月初十日达行在。】

2.维护铁路利权,反对外国掠夺。

恽毓鼎最初倾向于借款修路。例如,光绪二十七年恽毓鼎尚奏称:“今京津铁路外人修补业已通行,不日可以赎回……其他粤汉、川汉各路,似亦可一律借贷洋款,逐渐接修。”【《澄斋奏稿》第41页,《复陈新政折》,光绪辛丑(1901年)正月二十五日送内阁,二月初十日达行在。】

然而,时隔数年,其思想便发生转变,开始主张自行集资修筑铁路。光绪三十三年二月,恽毓鼎奏称:“窃津镇一路为南北之枢纽……职等以此路关系甚钜,所有权利不应任外人攫取,因此三省同乡绅商约集公议,自行筹办,冀以保固京师门户,挽回利权……现闻外人催定正约甚急,而三省绅商自筹修筑之款,亦已有著,情急势破,万难延缓,为此联名呈请据情代奏,请旨饬下外务部邮传部立案,准由三省三省绅商自行筹款建筑。”【档号03-7145-005,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六日,翰林院侍读恽毓鼎为津镇铁路关系中国全局请饬立案由直苏东三省绅商自筹办理事呈文】

3.主张官督商办,中央与地方协作,地方与地方协作,官员与士绅协作,士绅与士绅协作。

近代以来,官督商办一直是清政府创办军事、民用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此种方式虽有其优越性,然而,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又不无弊病,往往是企业尚未建立,而公款挥霍、贪污已骇人听闻。与此同时,纯粹的民间集资自行管理,因为封建政权的干预,又常常遭遇重重阻力,难以推行。例如,“川汉创议多年,集股已有成数。旋因路款为官场侵挪殆尽,议改为绅办,而绅又与绅不和,仍归官督绅办,绅与官哄,绅且与绅哄,笔舌互争,各持意见,此路迄无就功之一日。”【《澄斋奏稿》第87页,《请派大员督办川汉铁路片》】

鉴于此,在谈及川汉铁路问题时,恽毓鼎便极力主张在官督商办的前提下,“地为两省(四川、湖北)交界,即当两省统筹。伏思沪宁、津浦,朝廷皆特派大员督办,以一事权;川汉一路,重于沪宁而难于津浦,似亦应特简公正通达之大员综司其事,内与邮传部直接,外与两省所举总理协谋,责任既专,意见自化,庶几大功易于告成,国计民生两有裨益。”【《澄斋奏稿》第87页,《请派大员督办川汉铁路片》】可以说,恽毓鼎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和仕宦经历,凭借对传统社会的熟悉与把握,充分考虑到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官员与士绅、士绅与士绅等各个方面的协作问题。而这种审慎周全的考虑,对今天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无借鉴意义。

三、恽毓鼎铁路思想的认识、评价

恽毓鼎铁路思想的形成,是当时社会内忧外患与个人思想认识相互激荡的结果。近代铁路的引入、兴修一度阻力重重。然而,及至清末民初,时人对铁路重要性、必要性已经充分认识,并掀起一股铁路兴修和保卫铁路利权的风潮,舆论普遍倾向于由中国人自己筹款修建,以抵御列强趁机要挟、勒索。例如,宣统元年八月张之洞病逝之际,尚念念不忘地向清政府建议:“铁路股本,臣向持官民各半之议。此次粤汉铁路、鄂境川汉铁路关系繁重,必须官为主持,俾得早日观成。并准本省商民永远附股一半,藉为利用厚生之资。”【张之洞《张文襄公奏议》卷七十奏议七十《遗折》(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民国刻张文襄公全集本。】

身处晚清政坛的恽毓鼎,因对清王朝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和认识,目睹“各国要索环集,咄咄逼人,政府一味支吾,束手无策,唯贸贸然督秕政之进行,财日竭,气日嚣,兆庶离心,百官解体”的情形,【《澄斋日记》第526页,宣统三年二月十四日】自然忧心忡忡,因此,对事关清政权生死存亡的铁路建设问题,予以充分的关注。其《澄斋日记》中关于津镇铁路的记载便多达12处,关于津浦铁路的记载多达13处,内容包括其本人参与津镇铁路公司组建、商讨铁路公司章程、起草递交清廷的奏请、代表直隶士绅前往天津向袁世凯请命,等等。

正是在这种积极参与铁路问题的过程中,其个人对铁路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和思考,并形成了其个人的铁路思想认识。这种思想认识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百姓,代表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思想认识水平和倾向。比较以前,他们已经进步不少,然而,却又始终未曾站到时代的最前沿。而这个阶层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倾向,又在根本上影响了当时中国铁路的发展规模与速度。是以尽管马建忠、梁启超等人虽曾大肆宣扬铁路兴国思想,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曾努力修建了多条铁路,但就整体而言,中国铁路的建设却始终不能尽如人意,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