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词中的舟船意象
2016-03-24甘来冬
甘来冬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文艺论丛·
论苏轼词中的舟船意象
甘来冬
(安徽大学 文学院, 安徽 合肥230039)
摘要:苏轼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始终在不断的迁谪中流离,舟船就成为了他一生中离不开的交通工具,自然也成了他诗词中经常书写的对象。总的来看,在苏轼的词作中,舟船意象大致呈现出三类美:一是舟行碧波上的图画美,这类图画美是以舟船入景,把舟船作为欣赏的一部分,主要动静和虚实之分。二是舟行内心世界里的情感美,在苏轼的词中借舟船抒发了微妙的心灵世界、离别的伤感、超脱的境界、漂泊的愁绪四种情感。三是舟行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美,苏词中的舟船意象不仅带有传统文化中诸多闪光的思想理念,也表现了苏轼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并在同类诗词创作的历史传统中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三种美相互交织构成苏轼词里色彩斑斓的舟船世界。
关键词:苏轼;舟船;意象;诗词;美学
意象是古代诗词中的一大重要的理论范畴,意象也是了解古代诗词,解读古代文化的一大重要的切入点。陈植锷说过,意象“是使用共同语言的人类的共同情感在深层意识中的长期积淀”[1]。通过研究苏轼词中的舟船意象,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舟船意象在苏轼词作中的样貌,也可一窥这一传统意象背后的文化心理。由于历史的原因,古人对舟船的称呼多有变化,但笔者认为,凡属于水上交通工具的皆可以被列入研究对象。根据这一标准,苏轼词涉及到与舟船相关的称呼有:舟、船、帆、舫、舸、舳舻、槎、桴,共8种不同的称呼,当然在具体的使用中出现的修饰语如轻舟、小舟、彩舟、云帆等词,这里不作探讨。再经过一番梳理后,我们发现苏轼词中涉及到舟船的共有39首①。而就在这39首词中,苏轼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舟船世界和江湖人生。
一、诗学史中的古代舟船意象
《易》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舟船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很早就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之中,舟船意象的内涵也在历代文人的创作中得到开拓和深化。而且各个时代,因创作者的独特个性也赋予了其笔下舟船意象以独特的审美价值。因而,在古代的文化长河里,我们就发现了一条非常有意思的文化支流,无论是截取一段,或是选取一点,还是全景式的展示都能呈现出绚丽的风景。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舟船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邶风·柏舟》里说到“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而具有浓郁悲情色彩的《二子乘舟》(《诗经·邶风》)也表达了先秦时期诗人朴素的惜别之情[2]。舟船意象在屈原的作品中,也展现出了一种博大的文化内涵,如用舟船来象征男女结合的诗句,“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湘君》)此外,屈赋中的舟船意象还具有君政之喻:“乘泛氵付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惜往日》)表达不与世俗流同的“乘舟令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涉江》)[3]总之,在先秦时期,舟船意象就呈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舟船意象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如表现离愁别绪的汉乐府《有悲歌》:“思念家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通过写诗人归乡心切,与归乡无船形成鲜明的反差,思乡之情显得更为浓烈。同样秦嘉在《赠妇诗》里也使用了相似的表现方式,他说:“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都是在一种无希望处表达希望,“思”的效果极其强烈。在曹魏时期,通过写舟船来表达对漂泊之感的厌倦之情的意蕴就出现了,如曹丕《善哉行二首》:“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诗人以舟自比,表现出他的羁旅生活就像川流中的行舟,漂泊不定,随波漂流。此外,由于舟船可以用来承载行人和货物,这一点同儒家“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传统十分相似,有才之士渴望遇到明主而大显身手,君主要为贤臣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要大力支持和启用贤达人士,因而舟船常被用来象征君主。如曹植在《赠王粲》说:“中有孤鸳鸯,夜鸣求匹俦。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以轻舟比权力,某种程度上是在表明他自己没有足够的权力来让王璨发挥才干。
到了唐宋时期,由于诗词的兴盛,舟船意象的内涵也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开拓。例如表达漂泊孤独之感的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其中写漂泊孤独最为突出的当数杜甫,由于身世原因,杜甫对漂泊孤独有着深刻的体会,正因为如此,他也留下了不少此类诗的传世名句,如:“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抒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舟行江湖之上本身就具有一种与世隔离之感,用来表达漂泊孤独,更让孤独之情浓烈了十倍百倍。在唐代,远游成风,离别成了不少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那些蕴含着浓烈的离愁别绪的舟船就成了一个个动人音符。李白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成为了千古绝唱。孟浩然的“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也能让人泪流满面。随着入世的不如意,在遭遇世事和宦海沉浮后,不少诗人便产生了归隐之意,渴望像庄子一样泛不系之舟而任逍遥。李白大喊“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李商隐也希望“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借舟船以示归隐,表达超脱逍遥之意,从庄子开始,到唐代获得了新的诠释。
当然还有人总结在唐宋文学作品中的舟船意象还具有其他的“乘舟之兴”、“仕宦之意”的内涵。[4]不仅如此,从总体上来看,舟船意象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大的,其意象的审美意蕴也是不断增加的,并在唐宋的诗词中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在苏轼的词作中,舟船意象所带有的内涵显得更为丰富和完整了。
二、舟行碧波上的图画美
苏轼有很多首词是直言舟船之景的。写生活中行舟有实景和虚景两种,实景的行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写轻舟快行,如:“一叶舟轻,双桨鸿惊。”(《行香子·过七里滩》)“挂轻帆,飞急浆,还过钓台路。”(《祝英台近·惜别》)“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画堂春·寄子由》)苏轼在此类词中写舟船,把舟船的灵动轻快表现得惟妙惟肖,这种在动景中写舟船,不仅给人以轻快活泼之感,也让整个画面显得富有灵气。
如果说轻舟快行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动态美,那么这些舟船意象构建的意境美也同样让人获得很高的审美享受。“一叶舟轻,双桨鸿惊。”苏轼意在言明舟行得很轻快,在湛蓝而又平静的溪面上,水藻整齐铺在水底,像一面镜子,在烟雾缭绕的沙汀上星星点点地站着几只白鹭,此时一叶轻舟就像是一只惊鸿从溪面掠过,船上的人一会觉得船行飞驰,一会觉得布着霜的湖面微冷,一会在月亮出来后,发现溪水透亮[5]。正是因为乘着这轻快的小舟,眼前的场景才会不断地进行切换。“挂轻帆,飞急浆,还过钓台路。”在这句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词人离去的场景:轻帆一挂,双桨飞摇,乘着一叶小舟就作了离别,舟之轻快如在眼前。在“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这样的一阙词中,“小舟飞棹去如梭”是与“晚湖净鉴新磨”形成的动静对比。轻快的小舟如穿梭子一样,飞一般地掠过湖面,写尽了舟行之快。
至于虚写舟船意象,也有很多可以言说的地方。首先可以想到的是,苏轼作于黄州的那首《水龙吟》,小序中他说:“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因而这首词当是苏轼对梦境的回忆,至于开头那句“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所提到的小舟,自然也是一种梦中之舟了。这里呈现的是一种舟横春江之美,词人梦见自己乘舟渡江,躺在舟中发现岸上一片碧绿的山崖上竖起了一座红楼。舟横春江,正是一种乘舟横渡时,江之上游、下游,两岸的风景尽收眼底。在绿水盈盈的江面上,词人驾着一叶小舟,由江的一岸驶向另一岸。还有一种就是写非眼前的舟船,而是想象出来的舟船意象,如“旌旗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南乡子》)。这首词是苏轼在湖州为杨元素送行时所作。杨元素在杭州“似有典兵”之意,于是苏轼用楼船的宏大意象,作了壮词。此词虽为虚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楼船万艘、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雄伟场面。跟上面提到的雄伟大气的舟船之美不同,苏轼的词下还有“柳岸隘舟楫”的清新美,苏轼在《好事近·送君猷》一词中说:“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词人想象明年友人归来时的黄州之景,在桃花飘落的春季,花瓣铺遍了水面,岸边柳树下停满了往来的舟楫,像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不胜收。虽未曾见,但景已在眼前。
总的来说,苏轼词中的舟船意象的图画美具有丰富、立体、活波、灵动的特点,这也让舟船意象在苏轼笔下汇成了一幅幅具有独特风格的风景画。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特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苏轼内心里丰富的感情世界,他那自然灵动的才情也让我们敬佩不已。词中的舟船意象恰如蜻蜓点水般,轻巧,灵活,不经意间已把情感注入到读者的内心深处了。
三、舟行中内心世界的情感美
苏轼词中使用舟船意象来表达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分别是微妙的心灵世界、离别的伤感、超脱的境界、漂泊的愁绪,这四种情感通过舟船意象的使用获得了一种突出的恰到好处式的抒发。
微妙的心灵世界。之所以将微妙的心灵世界单独拿出来进行研究,是因为词中,词人只是把舟船意象作为一种意象工具,通过舟船意象这种工具的使用,使得那种委婉的、隐喻式的心理活动得以展示,因而这种舟船意象所带有的情感特质并不能被归类为其他某种显而易见的情感类型中去。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样的写法很像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所主张的美学风格,即要求写诗要“用最丰富的想象力、最完美的形式和韵律,在排除外在世界和日常意志的干扰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内心的微妙世界”[6]。如苏轼在写《双荷叶》这首词时说:“背风迎雨泪珠滑,轻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烟鬟未上,玉杯微缺。”双荷叶是人名,苏轼写这首词就是写人的。从上面的这片词中我们可以发现,苏轼通过人名的联想,将小妓双荷叶想象为真荷叶,然后迎娶双荷叶之事,就被自然转化为采荷之举,巧妙而贴切。词人暗示耘老要趁秋天未到,快快驾舟将荷叶采下。虽未言明迎娶要及时,但是通过使用驾舟采荷的暗示,也非常符合耘老的心理活动,趣味横生。再者词人写《荷花媚》一词,“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任看伊颜色。”也有相似的用法,“船儿”某种程度上是暗示人,但是通过写船而不言人却是高妙所在,放船儿去入清香深处,即是说要大胆地去追求女子之意,这种象征手法的应用,想象非常独特表达含蓄,充满着古典美。
离别的伤感。古人漫游成风,外加上宋代为官的经常要迁谪,离别也就成了永恒的话题,离别的伤感与愁苦也就成了历代文人言说的重要内容了,苏轼也不例外。在苏轼的词中,具有这类情感的舟船意象大致体现在两种场景之中,一类是送别,一类是惜别。送别,顾名思义多是送别友人,如:“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通过写行舟来暗喻友人,在这句词里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柳絮飘飞时,友人乘船离开的那种惆怅;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恋恋不舍之情,就像柳絮追随着行舟一样追送友人。再有“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友人刚一离开,马上就开始回想和友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希望驾着小舟追问友人,可是在茫茫的水面上友人已经不见了踪影,无处问询。连天的水面中空余一孤舟,不胜伤感[7]。还有“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王文诰在《苏轼总案》中认为该首词是在熙宁十年丁巳八月,闾丘公显路过徐州,临别之时苏轼作的赠别诗。笔者这里也采纳该观点。闾丘公显借路徐州前往苏州,而苏轼也曾经在那里任职,所以他感慨“一别姑苏已四年”,面对友人的归船,不仅勾起他对旧地的怀念,在秋风萧瑟的南浦,一种怀旧、伤感和离别的愁情交织在了一块。而归船的意象正是这两种情感交融的承载体,复杂而又难以言明。惜别,体现的是词人面对友人将要离开所表现的依依不舍之情。如“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满庭芳》),宴歌刚停下,行人还没有起身,船的鼓声就已经响起,催促着行人快点启程。船鼓的作用非常明显,这种催促更显得主客之间的不舍离别,催促越紧意味着不舍之情越浓。同样“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南歌子》),也有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彩舟停在门口已经很久了,在等待着行人启程,行人为何迟迟不行,其中的不舍之意溢于言表。
超脱的境界。在中国文化历史的传统里舟船意象很早就有一种超脱的意蕴了。从庄子时期就赋予了舟船的出世内涵。当然在苏轼的词中,舟船的这种内涵更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提及这一点,我们不禁会想到那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夜归临皋》),如此旷达与超脱之情竟然是通过一叶小舟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再有“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渔父》),同样也体现了词人不受外界干扰,尽情醉酒的心情。“轻舟短棹任斜横”更是一种忘我的自由的象征,词人躺在船上,不以世事为念,更不管舟行何处,酒醒后也不知道自己漂流到了何方。这是一种很高的超脱境界,充满着庄子逍遥游的色彩[8]。再有“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好事近》),其中的“小舟”也是词人放任超脱的体现。
漂泊的愁绪。比起超脱的境界,苏轼词里的舟船意象更多体现的是词人因人生漂泊而感到愁苦。如“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满江红·怀子由作》),“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②(《满庭芳》),“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好事近》)。在这些词句中,舟船意象带有因为与亲人离合而感到的痛心,对自己漂泊不定而感到的愁苦;“烟浪云帆”也被用来表达奔波不定的漂流之苦;在船上,苏轼扶朱槛照水时,发现容颜衰老,白发已生,不禁产生厌倦漂泊的归乡之感。在漂泊的愁绪中,苏轼要么是借舟船以自比,要么是处船上而自视。这里的舟船也似乎受到诗人心情的感染,而变成了愁绪的化身。
四、舟行于历史长河的文化美
苏轼词里的舟船意象不仅继承了传统舟船意象的文化内涵,也在艺术表现上实现了对前辈的继承和对后辈的启发。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发现苏轼这一站有着独特的承载力,通过他,我们了解了历史;更通过他,舟船意象的艺术内涵和艺术表现方式也得到了发展。
词里闪光的思想理念和故事。传统舟船意象往往具有独特的内涵,而这些内涵在苏轼的词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如“来往一虚舟。聊随物外游”(《菩萨蛮》),“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千秋岁·次韵少游》)。在这些词句中,我们既能看到苏轼乘一“虚舟”追寻庄子寻找心灵的自由,也能看到他在官场失意后希望学孔子乘桴浮于海的归隐之心,舟船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此外,在苏轼词里我们还能看到不少与舟船相关的名人故事和民风民俗。“莫便向姑苏。扁舟下五湖。”(《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减字木兰花·寓意》)两句都借用了范蠡助吴王复国后,携西施游于五湖的典故,恰当的化用,扁舟、舸的内涵瞬间获得了扩大,艺术的张力也随之获得了延伸。“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楼船远”讲述了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率群臣乘坐楼船过汾河,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河中宴饮群臣,期间兴致大发,触景生情,写了首《秋风辞》,因乐极生悲,而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历史的故事在苏轼这里又获得了新生,被重新理解后,再次被赋予新的内涵。感慨时光流变,一切都会随时间而消逝。“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词中“朱楼彩舫”正表现了宋代七夕节的民俗,《提要录》里说“世俗七夕以五彩结为小楼小航以乞巧”,舟船意象里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他的词,得以流传后世。
继往开来的艺术成就。苏轼词中的舟船意象的表现,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有对后人的启发。如“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南歌子》),继承了李商隐《海客》“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一句的用法。槎是一种木筏,海上乘槎同景同情。还有“孤帆远。我歌君乱。一送西飞雁”(《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孤帆远”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较,也有模仿的影子。说到对后辈的启发,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有一句“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菩萨蛮》),用船载离恨,来形容离恨之浓。在后辈词人李清照的词句中,我们也发现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二者词句中船意象的用法极为相似,不能说李清照没有对苏轼进行过模仿。
五、结语
通过对苏轼词中的舟船意象的解读,那个隐藏在苏轼词中的文化密码被一一解开,至此我们方才发现苏轼词里的舟船世界就是他的人生江湖。舟船中装有他的快乐、他的悲伤、他的烦恼,他的离别之苦、他的超脱之意。因此,他写行舟之景,美不胜收;他写行舟之情,深切感人;他写行舟之词,有血有肉。苏轼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把舟船的意象写得有声有色,同时后人们又从他手中接过接力棒再度书写,舟船的意象内涵在不断地传递中获得了延展。词的艺术形式、艺术成就也在这种传递的过程中得以发展。
注释:
①以邹同庆、王宗堂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出版,2002年)为统计来源。
②引邹同庆、王宗堂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烟浪云帆:白居易《海漫漫》,“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仙山。”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谓在人生奔波中饱尝漂流之苦。
参考文献:
[1]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9.
[2]赵玲玲.唐诗“舟船”审美意象新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何桂芬.屈赋舟船意象的文化阐释[J].云梦学刊,2015(5).
[4]肖乃菲.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
[5]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24.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7.
[7]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8:50.
[8]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555.
[9]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全解[M].赵昌平,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91.
(实习编辑:何静)
On the Image of Boats in Su Shi's Poetry
GAN Laido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9)
Abstract:Su Shi's life is a wandering life,and he always displaced in constant banishment,so the boa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means of transport in his life, naturally it is often written in his poetry.Overall,in Su Shi's poetry,the boat image approximately displays three kinds of beauty.The first is the beautiful scene of boats traveling on the clear lake.Boats become a part of the picture which shows a static and dynamic as well as virtual and realistic beauty.The second beautiful scene is boats traveling in the heart.Su Shi uses boats to express four kinds of emotion such as subtle spiritual world,the sadness of leaving,the state of detachment and wandering melancholy.The third beautiful scene is Boats traveling in the history river.The image of bats in Su Shi's poetry not only has many flash ideas in history but also displays the social customs in his time,which has an important status in similar poetry creation for he inherits past traditions and breaks new grounds for the future.These three beautiful scenes have intertwined and constituted a colorful boats world in Su Shi's poetry.
Key words:Su Shi;boats;image;poetry;aesthetics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16)02-94-06
作者简介:甘来冬(1989-),男,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