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农民培训需求意愿调查

2016-03-24杭品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意愿家庭农民

□文/杭品厚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一、引言

浙江省既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省份,也是一个“三农”比重大的省份。根据2015年的数据,农村人口2,380.2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3.2%,全省耕地208.17万公顷,农民人均1.31亩。浙江省农村人口数量较多,农村人力资源存量大。长期以来农村劳动者文化和专业技能水平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比较少。因此,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对于加强浙江省农业发展后劲,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渐成热点,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取得数据资料,并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农民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主要的研究方面有:对农民培训成本和培训所需费用以及国家政策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民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之间的关系(姜长云,2005);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因素对农民参加培训意愿的影响(柳菲等,2010);思想认识、村镇宣传、培训供需情况、经费支持、监督管理等对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李侠等,2008)。这些研究基本是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就筛选的各主要变量对农民培训意愿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开展实证研究。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利用Logistic计量模型将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态度、培训项目特征等为培训意愿的解释变量,对农民农业培训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为相应培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统计结果。本研究样本取自浙江省浙东地区宁波的余姚市、绍兴的越城区,浙南地区温州的乐清市、台州的仙居县,浙西地区金华的兰溪市、衢州的江山市,浙北地区杭州的萧山区、嘉兴的海宁市,共八个县市下属的乡镇。各选择150个农户,共1,200份样本农户,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以及观念意识的淡薄,收回的问卷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缺失,剔除明显偏差及数据缺失较多的调查问卷,取得有效问卷759份,有效率达63.25%。

从该调查结果的统计得出,62.5%的农民对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选择为“非常愿意”,有18.9%的农民选择“比较愿意”,两项相加达到81.4%,这说明浙江省的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具有较高的需求意愿。性别方面,男性占78%;年龄方面,30岁以下的农民占3.5%,31~40岁的农民占29.5%,41~50岁的农民占 50.2%,51~60岁的农民占 9.6%,61岁以上的农民占7.2%;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占3.6%,初中占38.3%,高中(中专)占37.1%,大专占15.3%,大学及以上占5.7%;在培训经历方面,18%的农民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

(二)农民培训需求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本文以农民参加培训意愿作为因变量。以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农业技术的态度、培训项目特征等为自变量,依研究目的最终确定了4类共12个解释变量,模型变量及其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表1)从各自变量总体趋势情况看,被调查农民家庭平均耕地规模为6.3亩;家庭劳动力以2~3人居多,平均家庭抚养率为0.39,平均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率为0.23,在对待培训的认知方面,以认为有作用的居多;在对周围人所掌握农业新技术的态度来看,大部分农民持一般的看法。农民对培训时间要求以3~5天为主,在培训地点的选择方面更趋向于选择就近培训,从培训方式来看多数农民希望进行实地指导。

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可以分为“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非常不愿意”五项,其参加培训的意愿主要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表述为: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F(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农业技术的态度、培训项目特征)+随机扰动项。因此可以建立其计量经济模型:

本文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农民个体特征变量对其参加培训意愿的影响。第一,性别与参加培训意愿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能的解释是,一般在农村男性是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其有更大的压力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从这一角度讲,男性参加培训的意愿要高于女性。而女性更多地承担照料老人和小孩的工作,因此参加培训意识相较于男性较弱,对于培训对提高收入的积极作用的认知程度较低,因此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第二,年龄与参加培训意愿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一般而言,年长的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相对越低,主要是因为年长的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对新事物的反应能力较弱,综合素质及教育程度通常不及年轻人,同时年长的农民从培训中获得的预期收益年限较短,因而参加培训的意愿较弱;第三,文化程度与参加培训意愿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能的解释是,文化程度越高,对于培训的作用理解更为深刻,其希望提高提高自身农业生产技能水平的积极性更高;第四,培训经历与参加培训意愿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曾经参加过培训的人对培训提升自身技能的作用有很好的了解,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水平在之前的培训中获得了提升,因此强化了其参加培训的意愿,当新的培训机会出现时其会选择参加相关培训。

表1 农民培训意愿模型变量统计结果

表2 浙江省农民培训意愿模型回归结果

2、农民家庭特征变量对其参加培训意愿的影响。第一,家庭抚养率与农业培训的意愿呈并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农民家庭非劳动力人数越多其生计负担越重,参加培训付出的精力与时间的机会成本也更高,从客观上会制约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家庭抚养率高的农民会更加渴望通过参加培训来改善生活提高家庭收入。因此,从统计分析来看,家庭抚养率对农业培训的意愿影响并不显著。第二,家庭耕地规模与农民培训的意愿呈并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家庭的耕地规模越大,由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求,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减少田间的病虫害,使得他们更乐于参加培训。第三,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率与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当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的比例越大,农民越重视从事农业生产效益,农民也就更加有动力获取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参加培训的意愿程度也就越高。

3、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态度对其参加培训意愿的影响。第一,农民培训的预期增产效果与参加培训的意愿在1%的显著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相信农业知识技能增产效果的农民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会通过参加培训来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其参加培训的意愿程度也就越高;第二,周围人采用农业新技术比例对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呈并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周围人采用新技术比例越高,其示范效应会越明显,从而影响到农民对培训的参加意愿。

4、培训项目特征对农民参加培训意愿的影响。第一,培训时间要素与农民参加培训意愿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培训时间越短,越符合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越高;第二,培训地点要素与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举办培训的地点距离农民的居住地越近,参加培训的时间及经济成本就相对越低,参加培训的意愿也就越强烈;第三,培训方式要素与农民参加培训意愿在5%显著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培训方式越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民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实地指导和集中讲授是最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尽管被调查的农民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较多,他们对于书籍资料等方式的培训信息理解能力较好,但绝大部分还是希望接受对于他们而言机会成本更低的实地指导等直接培训方式。

三、结语

农民培训问题的研究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性问题,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实践性问题,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本文分析浙江省农民培训的现状,调查浙江省农民培训意愿的真实影响因素。本文从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对农业技术的态度、培训项目特征等多种因素来探究对其培训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年龄、培训经历、培训的预期增产效果、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率、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均能对农民的培训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可见在今后的农民培训中,应做好市场分析,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同时农民培训工作要以方便农民和贴近生产为原则,通过提供合适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等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培训意愿及培训效果。

[1]赵国有.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2]姜长云.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政策调整趋向[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

[3]李侠,鲍亚宁.新型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12.11.

[4]柳菲,杨锦秀,杨启智.四川省农民培训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1.

[5]张峭,徐磊.中国新型农民培训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2009.6.

猜你喜欢

意愿家庭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家庭“煮”夫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