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2016-03-24徐敏丽徐晓倩江南大学商学院江南发展研究院江苏无锡214122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实证研究机理

徐敏丽,徐晓倩(江南大学商学院江南发展研究院,江苏无锡214122)



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徐敏丽,徐晓倩
(江南大学商学院江南发展研究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 要:教育一方面经由改善社会、生活、家庭等外在环境的外部传导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又经由提高农民劳动生产力、农民流动性的内部传导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选取1990—2013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教育经由影响犯罪率、健康、劳动者的流动性、妇女从业率四条路径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基于所构建的模型分析,文章建议应加强法制教育,减少犯罪率;加强乡村女性的从业教育,提高农村女性从业率;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和技能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流动,以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关键词:教育;农民收入;机理;实证研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必然要求”。而目前城乡教育水平呈现日益扩大趋势,这与教育改革的目的相差甚远。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指出,贫穷的主因不是能力差别而是由于穷人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无法接受一流的教育而导致。在经济活动市场化逐渐增强的背景下,教育差距上的“马太效应”不断循环,导致财富收入差距在不断地加大。按照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先上升后下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从2005 -2013年都维持在3:1以上,2014年略有下降,为2.92:1。而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增加农民接受的教育服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建立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诸多文献研究表明,提高教育水平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但文献却忽略了教育对收入作用的影响机理,即教育具体是通过什么途径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的,这方面学界研究较少。本文拟对教育影响农民收入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传导效果。

一、文献综述与机理分析

(一)文献综述

教育对收入的影响方面,著名学者舒尔茨(1960)认为,促进美国农业增产的重要原因不是土地、劳动力或金融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樊胜根(2002)等通过分析公共投资对各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生产率和改善贫困状况的边际回报率,他得出了每增加1万元的教育投资,就可使9个人脱贫;教育投资的减贫影响排名首位。周晓(2003)等使用面板数据,得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龙翠红(2008)经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人力资本投入能有效增加农户收入。陈斌开(2010)等分析表明教育水平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贡献程度达到34.69%,并且教育不平等对中国城乡收入扩大的贡献度呈扩大趋势。刘艳梅(2013)通过引用收入对数模型对中国甘肃十三个市县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与农民家庭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是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与人均纯收入水平是同方向发展的,与家庭收入正相关,但由于地区差异,相同教育程度上收入波动性较大。白雪梅(2014)采用分位数回归法估计教育回报率,分析教育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城乡、单位所有制类型以及职业类型对各分位点上的教育回报率影响显著。

关于教育对收入影响的中间路径研究,总结学术界给出四个方面效应。(1)通过影响犯罪率而影响收入。陈刚(2011)等以中国2000—2008年的地区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小初高的总体的教育扩张显著降低了中国的犯罪率,但大学教育不仅未能降低中国的犯罪率,反而还显著增加诈骗一类的高技能型犯罪。(2)通过影响妇女受教育水平而影响收入。Gleason,(2003)、Kalwij(2003)、Anderson and Eswaran (2009)、Alfanoetal(2010)认为,教育使得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这不仅能改善她们的收入,还有效提升她们在家庭中的决策权与议价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女婴存活率、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有正效应。陆利丽(2014)研究认为,教育对已婚女性劳动力参与的积极影响在不断下降,但家中孩子对已婚女性劳动力参与的消极影响却在不断上升。(3)通过影响健康指数而影响收入。Ross(1995)等发现受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能更好的利用医疗市场和医疗服务来保持健康。王一兵(2007)等人采用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健康对男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女性收入虽有正向影响,但是并不显著。于大川(2013)发现健康对农民劳动参与决策及非农劳动参与决策均有显著性的影响,健康对农民从事农业活动收入有着正向促进作用。(4)通过影响人口转移而影响收入。Yang and Tao(1997)等认为受过较好教育的农村居民具有被非农部门优先雇佣的机会。李慧敏(2009)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非农收入,还能促使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农业收入的增加。赵首鹏(2014)认为,基础教育有助于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使农户较好掌握农业技术,同时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

目前,学界有大量文献研究了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且分割性研究教育对收入影响的传导路径,但是全面深入探究教育对收入影响机理,并在当下验证传导路径作用的研究较少。

(二)机理分析

“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雅克德洛尔,1996)。如图1所示,教育影响收入主要分为外在传导机理与内在传导机理。

图1 教育对收入作用路径与机理

外在传导包括三方面效应:(1)社会外在效应。教育提高了生产要素的素质,大大改善了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从而使经济活动具有更高效率,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Robert E.,Lucas Jr.(1988)将教育的外溢作用模型化,估计了多种外溢利益。教育在外在传导时对人们犯罪活动起到了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体现了预防效应,起到减少犯罪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教育使人们掌握犯罪技能,提高犯罪,即犯罪预防效应和犯罪扩张效应。(2)家庭外在效应。一方面教育提高妇女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教育增加了她们生育的机会成本,有利于人口增长率合理上升。其次,妇女接受好的教育使得生活质量提高,营养健康条件变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学习。(3)生活外在效应。研究发现,人的预期寿命、就医次数等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教育能使人们掌握与疾病相抗争的知识,这可能产生两个效应,一个是过度就医,从而增加生活成本;另一方面,科学预防疾病能减少生活成本。

内在传导包括三方面:(1)流动效应。提高资源配置,降低交易费用。教育能够使劳动者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更有效配置。(2)技能效应。接受教育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农民通过受教育可以掌握更多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效率,尤其是妇女受过教育可能从承担家务工作转变为社会工作。根据Haveman R.H.& B.L.Wolfe(1984)的研究,教育的效应还应该通过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提高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的效率,改善配偶提高婚姻选择效率,提高储蓄率,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等途径增加人们的收入。

(三)数据来源

表1 变量符号及计算方法

表1数据来源说明:各省教育年限数据、乡村女性劳动从业率数据选取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犯罪率数据来自《中国检察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获得。住院率数据来自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数据来自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变量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犯罪率和住院率分别以人均计算,并未分农村和城市。时间序列上取自1990—2013年,重庆某些年份缺失数据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插值。实证检验所用软件为SPSS 18以及Eviews8。

二、模型与实证方法

(一)模型构建及相关性分析

(1)建模的思路与相关性检验。对于教育通过四条路径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的验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教育对四个路径的影响;第二步引入各路径与教育的交叉项,分析各个路径对收入的影响;第三步设立综合模型分析各个路径的效应。EDCR、EDHO、EDMI、EDEM分别表示教育分别与犯罪率、住院率、人口流动性、女性就业率的交叉积。为了消除交叉积与原变量产生的多重共线性,需要先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相关性矩阵

根据表2数据显示,教育与乡村女性劳动从业率、犯罪率、住院率、农村劳动转移人数、收入之间相关系数较低,说明不存在高度的相关性。CRI、EDU与CRI*EDU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45,相关系数过高,参照罗长远(2005)的做法,引入教育的哑变量,记为EDD,含有哑变量的交互项为CRI*EDD。同理,HOS、EDU与HOS*EDU,MIG、EDU与MIG*EDU的相关系数过高,引入哑变量的交互项HOS*EDD和MIG*EDD。这一变量的处理方法是:计算各省的EDU在考察期内的算术平均值,然后和全国EDU的算术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某一省的EDU的算术平均值大于全国的平均值,则EDU的哑变量EDD=1,否则为0。这一做法很好地避免了多元共线性问题。经检验,CRI、EDU和EDD×CRI的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59和0.35;HOS、EDU与EDD×HOS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61和0.35;MIG、EDU与EDD×MIG的相关系数也较低,分别为0.67和0.23。

(2)模型的构建。我们参照罗长远(2005)的做法,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如下模型:

这里:t代表年份(即1990—2013年);i代表地区(31个省、直辖市),μ和σ代表区域性干扰,γ和θ代表时间性干扰,ϕ和ω代表方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模型1的Y是被解释变量,分别表示:犯罪率、女性从业率、住院率和农村劳动转移率,因此模型1反映的分别是滞后一期的教育对犯罪率、女性从业率、住院率和农村劳动转移率的影响。模型2中X作为解释变量,分别表示:犯罪率、住院率和农村劳动转移率;因此模型2、3中,EDDCRI表示犯罪率与教育哑变量的交互项,EDDHOS表示住院率与教育哑变量的交互项,EDDMIG表示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率与教育哑变量的交互项,EDUEMP表示乡村女性劳动从业率与教育的交互项。它们分别反映在教育影响下的犯罪率、住院率、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率和乡村女性劳动从业率对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影响。模型4引用前面模型分析中显著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综合探讨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另外,借鉴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αLβ中劳动、资本对产出的影响,在模型2、3、4中引入控制变量:农村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AK)。

(二)模型识别和回归结果分析

(1)模型1的结果分析。模型1中各解释变量的F检验值和F临界值的比较及对模型进行的Hausman检验可知,各解释变量模型应采用的形式见表3。

表3 模型识别检验结果

表4 被解释变量分别为CRI、EMP、HOS、MIG

教育对犯罪率回归结果来看:在绝大多数省份中,教育对犯罪具有正向且显著的影响,而在少数省份中有着负向且显著影响。究其原因如下:首先,教育同时具有犯罪预防效应和犯罪扩张效应,中国在2000年后的新一轮犯罪高峰期恰恰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陈刚,李树,2011),教育显著降低了绝大多数类型的犯罪率,但却可能增加诸如伪造、欺诈、盗用等高技能型的“白领犯罪”。其次,9年制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学校给予的都是基础教育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法制教育的缺乏是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由此而造成人们法制意识的淡薄,对违法行为界定不清晰,都可能是导致平均教育年限的增长并未很好地控制犯罪率的原因。

由教育对女性劳动从业率的回归结果可知,教育对乡村女性从业率具有负向且显著的影响,而方程的拟合度很低。这说明教育不能有效解释妇女从业率的变化。现有文献主要从体制转型和就业政策调整的视角对改革后女性劳动参与率明显下降给出了解释。沈可(2012)则从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认为,多代同堂家庭中老年父母尽力协助女儿料理家务,有助于妇女投入更多的工作时间,然而近20年来多代同堂家庭比例的下降对女性的劳动参与构成了一股抑制力量。随着愈来愈多中青年女性与老年父母分居,老年父母在孙子女看护、家务料理等方面对女儿的协助必然会减少,这会使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增加和市场劳动供给下降。

由教育对住院率的回归结果可知,教育对住院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平均教育年限的增加,一方面,人们知识面的扩展,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会促使人们注重自己的卫生健康,教育对健康起到预防的作用。另一方面,教育也对医疗卫生保险参与程度起到促进的作用,这是导致其波动的原因之一。

由教育对农村劳动转移率的回归结果可知,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供条件。主流的教育经济理论认为教育能提升个人获取迁移信息与实施劳动迁移的能力(Schwartz,1973),并促使高教育素质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转移,形成“脑力外流”与低收入地区教育投资收益的流失效应。

(2)模型2、3的结果分析。模型2、3中引入教育和四变量的交互项,研究在教育影响下的犯罪率、女性劳动从业率、住院率以及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率对收入的影响。经过筛选系数显著的交叉项留存下来。Hausman检验,采用固定效应分析,参数估计结果见表5。

表5 被解释变量lnINCOME

对各个含有交互项的方程进行回归,根据各回归系数及显著性观察发现,教育影响下的女性从业率对农民收入影响:乡村女性从业率和教育的交互项前系数为正且有显著性,说明教育影响下的女性从业率对农民收入水平有正向的影响,女性从业人数的增加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正如前面机理分析所示,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不仅能增加她们的收入,改善家庭环境,对于降低生育率、提高女婴存活率、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等都有积极的影响,这种教育对于女性的影响相比男性而言确实更多。

教育影响下的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量对农民收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率和教育哑变量交互项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教育影响下的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量对农民收入有正向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无论是向城镇转移还是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劳动力要想进入城市,获得高工资,必须会操作先进的机器设备或拥有一定的技术,而这需要较高的文化知识。因此教育赋予了那些转移人口获得较高收入的技能。

控制变量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对农民收入有着正向且显著的影响。已有研究认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涉农投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模型2、3回归分析也再次证实了这一观点。

(3)模型4综合效应分析。将以上分析中效果显著的变量放入同一个模型4中,来综合探讨它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因为模型1中教育对犯罪率影响各省存在差异,为了还能显示教育通过影响犯罪率从而对收入产生影响的效应,文章对31省市2003-2013年间每万人中犯罪人数进行k-mean聚类分析。分成三类:高犯罪率省份(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中等犯罪率省份(天津、辽宁、福建、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宁夏、新疆);低等犯罪率省份(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人口迁入量越大的地区犯罪人数多,而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使得每万人中犯罪人数多。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多处于高犯罪率地区,它们的农村劳动人口已逐渐减少,农村的特征较其他省份而言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只采用中、低犯罪率两个层次进行分类分析。

表6 被解释变量lnINCOME

如表6回归结果所示:从R2来看,教育及交互项在低等犯罪率地区对收入影响更大,而自发性影响在中等地区教育对收入的影响大。人口迁移在两个地区都达到了5%以上的显著性检验,比较系数发现,中等地区的影响比低等地区更大。教育与人口迁移的交叉项对收入影响呈负向,但是作用系数小,且在中等地区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量更多取决于职业教育水平,职业技术教育能显著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使得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具有一技之长,而本文的教育年限没有反应职业教育水平。

教育与女性从业率交叉项、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都在1%水平显著。其中,低等犯罪率地区教育影响下女性的从业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更大,乡村女性的眼界变得越来越开阔,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低等犯罪地区投资对收入影响也较大,这是因为作为重大战略部署的西部(西部地区多数属于低等地区)大开发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确实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农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从教育对犯罪率的影响角度看,教育既有犯罪预防的作用,也有扩张效应。中国法制教育的缺失导致教育年限的增加并不能很好地减少犯罪率。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强化法制教育,让每个公民明确法律的界限,使法制教育与基础教育同步起来,法律修养与专业技能共同具备。

从教育对乡村女性劳动从业率影响来看,现代中国是一个全民参与劳动的社会,各省乡村女性从业率在最近几十年并没有很大的波动,北京乡村女性从业率从1990年的49%下降到2013年的46%,江苏的则从1990年的48%下降到2013年的47%,而浙江和安徽两省则是在最近几十年呈现较小幅度的上升趋势。所以教育对乡村女性从业率的影响不是特别显著,但就生产效率来讲,教育提高了女性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在家庭中,女性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教育对妇女而言极为重要。

从教育对住院率的影响角度来看,平均教育年限的增加,并没有使得住院率获得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我们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并没有受到系统的卫生健康方面的教育,在对公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上,卫生健康教育才是提高公民健康、减少就医人数和住院率的主要因素。此外,环境污染的加剧、就医人口早龄化倾向也都是影响住院率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加强卫生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增强面对环境污染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

从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率的影响角度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政府应该加大义务教育的力度,使教育能惠及更多人口,开展高等教育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农村有机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2]陈刚,李树.教育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3).

[3]李慧敏.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4]王文剑,仉建涛,覃成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FDI的增长效应[J].管理世界,2007(3).

[5]沈可,章元,鄢萍.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新解释: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J].人口研究,2012(5).

[6]李治邦.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04(4).

[7]樊玉萍.山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7.

[8]毛毅,冯根福.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3).

[9]沈坤荣,张璟.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 2007(1).

[10]宋英杰.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

[11]辛岭,王艳华.农民受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4).

[责任编辑 杨 敏]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fluence by Education on Farmers’Income

XU Min-li,XU Xiao-qian
(
Institute of Jiangnan Development,Jiangnan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Education exerts its influence on farmer’s income in two ways.One is an external way through which education improves the society,the quality of life and family.The other is an internal way through which it increases farmers’productivity and farmers liquidity.By analyzing the 1990-2013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education makes the influence on farmers’income through crime rate,health,labor mobility and the rate of wome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ed model,the article finally proposes a solution to insure a steady growth of farmers’income by promoting legal education,reducing crime,promoting women’s skil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improving health education,promoting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skills training in rural area and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rural labor.

Key words:education;farmers’income;mechanism;empiric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6)01-0001-07

作者简介:徐敏丽,副教授,博士,从事公共经济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JUSRP31006),为江苏省教育厅课题(2010SJD790028)以及江南大学2009年文科预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1-01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实证研究机理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