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立教育資源投放惹爭議
2016-03-23
教育一向是澳門政府每年財政開支的重要部分。近年以來,政府財政收入可觀,對教育的投入只增不減,無論是基礎教育亦或是高等教育,均獲得政府投放充足資源,澳門的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並行多年,辦學條件和辦學資源差距越來越大。該如何看待和應對這種情況呢?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黃素君教授對本澳的教育一直頗有研究,在她看來,澳門現存學校形態跟上世紀九十年代是有分別的。原因之一就是雖然現在的民辦教育仍然是以私立學校的名義存在,但事實上他們有七成的資源都來源於政府的投入,為校性質有所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私立學校現階段按照是否進入免費教育網絡的劃分為兩個部分,那麼究竟內部的不同之處在哪裡?當政府的資源投入越多,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在制度、管理上面的統一是越來越接近的,譬如“私框”,即《私立學校制度人員框架》將教職員的管理和薪酬都拉近了;課程框架在教學上有所體現,等等。私立的學校與公立學校在某種管治上的接近,可能會牽涉到學生的產出較為接近。
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在資源上是有差別的,私立通常是以市場作為主導,雖然澳門推行免費教育,可是基於私立學校是可以選擇學生的。適齡學生若所有私立學校都不收,那此類學生該去哪裡呢?他們就應該去公立學校。公立學校原則上是應該毫無條件的投入“有教無類”的精神,這個問題就會衍伸出就讀於公立學校的學生需要的資源比一般私立學校的學生多,因此政府對他們的投入大。當前應該從學生學習的公平角度去看,這種公平並不是平均主義,而是在整個受教育的過程中是公平的,如何令不同的學生可以有相同的機會去跟別人學習、競爭,是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共同的目標和使命。
澳門立法會議員、濠江中學副校長陳虹從事澳門教育行業多年,她指出,一直以來澳門教育都有與眾不同的特殊性,例如基礎教育不同於其他地區,本澳以私立學校為主。不論何種性質的學校,都對澳門的教育承擔使命,本澳教育具有多元性、靈活性的特點,培養出來的人才各有所長。回歸以後,政府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從資源投入的比例中就可以看出,目前雖然公立學校教育資源的投入比私立學校的要高,但公立學校承擔的責任也相對較多,例如承擔特殊教育的任務、葡語的教學、國文教育等,資源投入大是合理的。以往私立學校在沒有政府的支持下,積極追求高質量的教學質量來求生存、求發展。當私立學校可以選擇是否加入政府免費教育網絡後,爭議就出現了,有人會覺得不加入政府免費教育網絡的私立學校在高收費的情況下還接受政府資源,對此頗有微言。
想評論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教育質量是很複雜的,但可以從學校培養出的人才是否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可等無形指標判定。從09年開始,澳門參加國際OECD的PISA的測試,也從側面衡量了澳門基礎教育的質量,整體的來說,各所學校都付出了各自的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當然每個學校還有很大進步和提高的空間。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理事長李兆祖指出回歸以後,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佔據澳門每年GDP比重是不停上升的,這說明對教育方面是有很大推動的。澳門私立學校辦學的佔八成,大部分學生都來自私立學校,但並不影響澳門的教育分配。從學生角度來看,當下的教育資源投入各個方面都有一個很大的提升,教育資源的分配因應學校各自的特色並無不妥。
至於資源究竟應該如何分配,這取決於政府希望各個學校未來有個怎麼樣的發展。回歸以後,澳門的教育條件得到了很大提升,出現了電子教學等新的元素,也提出和制定了一些政策去令到全澳門的學校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在此種前提下,每個學校想申請資金、資源去培養自己的學生,政府就應該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勵。
澳門理工學院林發欽副教授則認為無論公立教育還是私立教育,目的都是為了培養人才。“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澳門全社會都應該大力支持;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講,兩種類型的學校對學生來說也應該是均等的,都應該支持和推動教育的發展;從政府的公共財政開支來看,無論對兩種教育的支持力度如何,始終對私立學校的支持少於公立學校,這是一個較為公平的層面,教育是一種公益事業,政府理所應當一視同仁。”但目前的爭議點在於私立學校的費用、質量不一樣,坊間對政府投入此類學校的資源頗有看法,質疑公帑的投入是否值得,這是可以理解的,最重要的是,需要通過教育的評鑑、公共資源的規章制度等方面,來衡量對私立學校的投入。但不能因為存在的問題而去否定或者停止對私立教育的支持和資助。此外,政府的資助不一定只是資金的支持,也要有政策、資源上的幫助,這樣對於私立教育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政府對公立教育還是私立教育持何種態度,大量的教育資源投放一定是為全澳門的學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機會和環境,對教育的投入,公眾更多的是應該持有包容的態度,對於某些不好的現象,可以適時地提醒和監督,無需大動干戈,畢竟,維護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讓學生安心的接受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