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博物馆藏甲骨精品赏析
2016-03-23翟跃群
□翟跃群
旅顺博物馆藏甲骨精品赏析
□翟跃群
Appreciation of fine Oracle Bone Script Stored in Lushun Museum
Zhai Yuequn
Lushun Museum stores over 2300 pieces of early Oracle Bone Script of Yin Ruins.With long time span, these bone can provide first-hand material to study the society and life of the Shang Dynasty.Meanwhile, as a style of Chinese calligraphy,it is to be developed gradually in modern times.This article selects nine fine bone and introduces the artistic charm of Oracle Bone Script in five issues.
旅顺博物馆藏有殷墟早期甲骨文2300多片,主要是罗振玉的旧藏。罗振玉1928年迁居旅顺,并建筑了著名藏书楼“大云书库”,他将全部藏书和文物置于藏书楼中。晚年不少重要著作也是在这里完成的。1940年,罗振玉因病去世。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大连后,对旅顺进行了军事管制,苏军征用了罗振玉的住宅和藏书楼,致使大多数文物流散民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旅顺博物馆从民间收集罗振玉旧藏文物六千多件,其中包括罗氏原藏甲骨2300片。另外也有小部分甲骨,是日本汉学家岩间德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卖给旅顺博物馆的。
这批甲骨时间跨度长、数量大,包括商代后期从武丁到帝辛,7世9王200多年五个时期的卜辞,是记录3000多年前商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旅顺博物馆藏甲骨。从内容来讲,涉及晚商政治制度、经济生产、王室构成、社会生活、自然生态、方国地理、军事战争、文化礼制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如一级文物岩间德也第五期大骨,上面有200多文字,所卜内容为商王去宫、軎等地田狩的王事活动,涉及当时的经济生态与政治地理状况,由于其重要史料价值而被多位甲骨大家著录,学术意义与文物价值极高。
2014年10月15日,旅顺博物馆推出名为“殷契神韵—三千年回首,甲骨传余响”的展览,展出50件甲骨,均为旅博馆所藏甲骨中的菁华,另外搭配若干青铜器、甲骨著作以及甲骨文楹联。展览主要目的是通过契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向观众介绍商代先民的生活。在一个月的展期中,参观者踊跃参观该展览,极大的提高了旅顺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文遴选该展甲骨精品中的9件,以董作宾五期说①为依据,介绍甲骨文历史文献及艺术价值。
甲骨在被用于占卜前,须在背面用钻子钻或刀刻多个圆形的钻和枣核形的凿(图1)。占卜时,商王或贞人(商王朝中负责占卜的官吏)先口述卜问的内容,再用烧红的树枝之类的东西在钻凿处烧灼,由于钻凿处较其它部位薄,甲骨正面就会出现烧灼产生的“卜”形裂缝,被称为卜兆(图2),最后商王观察卜兆的形状判断吉凶。占卜结束后,贞人把卜问内容刻写在甲骨上,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也称卜辞。
第一期甲骨一(图3),卜辞的大意是商王观察卜兆后判断辛日会发生凶祸。其中的“”字表示凶祸发生时,一人跪坐在地上击鼓,以达到示警的目的,是一个标准的会意字。甲骨二(图4),卜辞的大意是商王卜问在乙巳日是否向祖先“”(河)祈求丰收。河在商代被称为“高祖河”,除他之外,只有夒、王亥、上甲、大乙等先公先王被称作高祖,足见其崇高地位。在甲骨卜辞中,还经常见到河和他的配偶一起受到祭祀(卜辞中他的配偶被称为“河母”)。河还有固定的祭日,称为河日。
第一期甲骨文又称雄伟期,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盘庚是商王朝的明君,即位后居都于奄。盘庚在乱世时即位,王位争夺惨烈,导致王权的削弱和贵族势力的膨胀,这些贵族旧臣不仅政治上取得特权,经济上,“具乃贝玉”,“总于货宝”。盘庚即位时尚年少,贵族对其无视,产生了“傲上”情绪,对盘庚之政,于己不利者则置若罔闻,不仅自己不执行,而且还“协比谗言”,并“浮言”以“沉于众”。 盘庚要巩固王权,就要抑制、削弱大贵族势力,由此必须使他们离开旧都,于是盘庚迁都。迁都遭到当时一部分人的反对,《史记·殷本纪》:“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而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盘庚以严厉的态度,对待那些煽动众人不想迁徙的旧贵族,对下民则恩威并施,最终强势迁都成功。盘庚在位二十八年,为武丁时期的国家强盛奠定了基础。
武丁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为太子时,学于甘盘,居荒野,宅于河,出入民间,以知小民之疾苦。即位后,武丁开始着手改革商王朝的官僚机构,任用甘盘为卿士。在此之前商王朝世代重视旧贵族的力量,导致朝中大权把持在旧贵族手中,很多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政策无法实施。史书记载:“武丁即位后,常思兴国之道,而未得其佐。居丧三年,亦沉默三年,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三年不言,一是为其父小乙守丧,一是默思治国之道以振兴商王朝,最后他决定打破旧贵族对朝政的把持,开创一个新的时代。他的做法是:起用有治国平天下但身份低微的有识之士—傅说;加强道德教育,主要表现是“尊祖敬宗”。自九世之乱以来,王位的争夺在整个商王家族进行,致使整个家族四分五裂。武丁时期,尽管政局稳定,但商王各支系团结未必那么紧密,武丁提倡“尊祖敬宗”,以加强整个家族的和睦、团结。当武丁内政稳定,国家兴旺发达后,开始加强对边疆的经营,甲骨文中,被武丁征服的方国多在王都西部或西北部,其中最大的敌方国为逤方、土方、巴方等,商王朝与这些方国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当方国侵略商王朝的边境时,武丁则调集军队前往镇压;当他们被征服后,武丁则就地而封,使用“羁縻和怀柔”的政策对待方国,这种政策有利于国家的强盛和边疆的安宁。这一时期受政风和国风的影响其文字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图1
图2
图3
图4
第二期甲骨文又称谨饬期,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祖庚为武丁次子,因其兄祖己早卒,故立为王。祖甲继其兄祖庚之位为王。从文献和甲骨文材料看,祖甲是商王朝有作为的商王之一,他即位后,进行了许多新的举措,但后世对祖甲评价褒贬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祖甲统治时期是商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如《史记·殷本纪》谓“帝甲淫乱,殷复衰”;另一种观点如《尚书·无逸》认为祖甲是商王朝有作为的商王。祖甲即位,即推行新政,其一,改革历法,易年终置闰十三月、为年中置闰无节之月。在月名之上加“在”字。其二,改革祀典。取消武丁时代之多种祀典,简化为邶、翌、祭、翘、遹五种有组织之祀典。遍祭自上甲以下之先祖,连续循环行之。其三,为考验太卜,常以卜不贞之方式,对付欲问之政事。祖甲继商王位,确为“不义”,尽管他“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但他触犯了商王朝的根本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而破坏继承制度,这有可能导致商王朝走向崩溃的境地。尽管祖甲是有作为的商王,但他仍导致商王朝由盛转衰。受当时环境影响,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第三期甲骨五(图7),卜辞大意是商王在乙亥日卜问举行停止下雨的祭祀,是否会顺利。商代的气候比现代温暖潮湿,人们更是居住在河流附近,如果遇到洪水,灾害是很严重的,所以经常可以看到祈祷停止下雨的卜辞。甲骨六(图8)卜辞大意是商王卜问是否向祖先贡献“”(执),“”在卜辞中表示战争中捕获的敌国俘虏。该字表示一个人双手被固定在刑具中,非常形象。甲骨五和甲骨六上刻的文字属于第三期甲骨文。第三期甲骨文又称颓靡期,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第四期甲骨七(图9)卜辞大意是商王在庚辰日卜问是否用十字法器“”祭祀,“”即《周礼·考工记》中的“终葵”,连读即“椎”,驱鬼之意。在后来的民间流传中,“终葵”演变为传统文化中的镇鬼驱鬼之神“钟馗”。甲骨八(图10)卜辞大意是商王卜问甲子日举行祭祀会不会下雨。甲骨七和甲骨八的文字属于第四期甲骨文。第四期甲骨文又称劲峭期,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
商王朝在武乙之世迁都两次。武乙统治时期,位于西部的周族逐渐强大。武乙三年,命其首领周公亶父,赐以歧邑。周族在历史上飞跃发展起始于周公亶父,继亶父后,周公季历即位为王,他能笃仁修德,故天下诸侯归顺。武乙三十年,周师伐义渠,获其君以归,声威大震。周族在王季时,灭程、克义渠,在西部地区享有盛名,但他是商王朝的臣属国,故要朝见殷王武乙。武乙田猎时,死于周人的势力范围—河、渭之间。此时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图5
图6
图7
图8
第五期甲骨九(图11)属于第五期甲骨文。这件精美文物名为“帝辛(商纣王)巡(安抚镇压)卜甲”,又名“岩间德也大龟甲”,其上存完整字258个,字数在现存甲骨中位居第二。
1904年,时任大连金州南金书院院长的日本汉学家岩间德也在安阳殷墟“幸运”的收购到一片基本完整的龟壳甲骨。出于安全考虑,岩间氏将其从金州转运至在日本京都大学工作的好友水野清一手中保存。1932年,郭沫若得知此事后请水野拍摄了此片龟甲的照片并将其著录于《卜辞通纂》中,郭氏在书中把它命名为“岩间大龟”。该书出版后,岩间大龟很快在学术界引发强烈关注,罗振玉等学者均将其编入自己的著录《殷虚书契续编》中。名声大噪之后,岩间大龟突然莫名其妙的失踪了。进入21世纪,“下落不明”的岩间德也大龟甲被证实收藏于旅顺博物馆,经考证,它是在1932-1933年被岩间德也卖给了当时的旅顺博物馆。
卜辞记载着商纣王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频繁卜问该去镇抚哪个诸侯国的事情。纣王在首都朝歌向神明与祖先卜问是否可以进行打猎这种活动,他观察卜兆后认为神明祖先降下了否定的答复。于是他卜问进行安抚镇压诸侯国的活动是否可以,这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接着纣王继续卜问到哪个诸侯国进行镇抚,结果国被选中,国、軎国和疐国都没有得到神明祖先的青睐。纣王率领大军抵达国后,立即卜问是否可以开展对该国诸侯的镇抚。行动结束后,纣王最后还要卜问是否可以班师回朝。据史书记载,商代中后期,国土疆域辽阔,君臣、人民和睦。而到了商代晚期时,诸侯国周强势崛起,与东夷共同形成了对商王朝实质性的威胁,但纣王却不听忠贤之言,倒行逆施,诸侯纷纷叛变。岩间大龟就记载着纣王得知诸侯国有异动,但却无法决定该去镇抚哪一个,只好使用甲骨来向神明祖先祈求帮助的真实历史。更加可贵的是,岩间大龟还记录着史书不曾提到的资料,比如当时摇摆不定的诸侯国多达5个,以及纣王一直是亲自领兵四处巡弋镇抚等。史书如此描述商纣王:“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但是结合甲骨文记载,我们却可以客观的看到当时国力衰退、无人可堪大用的尴尬局面和一个空有杰出才能但生不逢时的悲凉人物形象。
第五期甲骨文又称严整期,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却乏雄劲之姿。
图9
图10
图11
1921年,以罗振玉为主的学者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开始集甲骨文字书写楹联,甲骨文逐渐被用作书法创作,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当然,从事甲骨文书法的写作还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一是要合情。上文指出甲骨文分五期,每期的字体有其特点,所以写甲骨文书法是需要将不同时期的字形、字体特点反映出来。二是要合理。甲骨文原不是用笔,而是用刀契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所以书写时要用笔法体现刀法。另外,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在集甲骨文字的时候,应该以文字考释的最新成果为准,尽量避免错误。
旅顺博物馆藏有很多甲骨文楹联,其中不乏精品,以下介绍两幅罗振玉亲笔书写的甲骨文楹联,供大家欣赏。其一为罗振玉为子福颐新婚作(图12),书于1923年,纵143.4、横34厘米。其内容为:“曰有室家百年好合,相女扶子四德毋违”。款署:“颐儿授室,书此勖之,兼示商氏新妇。癸亥九月,贞松翁书”。另一幅为赠刘季英联(图13),内容为:“岁艰合效盘绥众,天才奚为克告尹”。款署:“季英贤坦属书。抱残集殷墟文字”。刘季英先生为罗振玉长婿。
甲骨文的发现促进了汉语史、语言学、文字学、殷商考古学、古代科技史和年代学研究的发展,还为新史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把人们从疑古思潮中解放出来,重新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中国古代文献和上古历史。此外,甲骨文还具备极高的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为书法篆刻提供了借鉴。中国文字的不断发展至少经历了3200年,甲骨文作为其早期的一种成熟形式,始终散发着灿烂的亘古神韵。
注释:
①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先生全集甲编》第2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年11月。
(责任编辑:刘昱)
图12